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的结构-功能模型Ⅱ:基于器官水平的功能模型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乔雪 王一鸣 +1 位作者 Jean Francois BARCZI 侯加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建立了番茄动态生长的功能模型,从个体和器官的角度,研究生物量在植物体内的生产和分配规律、器官的动态生长规则。模型根据蒸腾作用计算物质的生产;根据节间、叶柄、叶片和果实等器官的汇强和扩展规律对物质进行分配;根据与物质量的动... 建立了番茄动态生长的功能模型,从个体和器官的角度,研究生物量在植物体内的生产和分配规律、器官的动态生长规则。模型根据蒸腾作用计算物质的生产;根据节间、叶柄、叶片和果实等器官的汇强和扩展规律对物质进行分配;根据与物质量的动态关系计算各器官的几何尺寸;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对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它们对各器官生长的影响程度和器官本身的扩展规律。并对模型输出与测量数据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残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器官 结构-功能模型 生产和分配 扩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地上部生长的功能-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超 潘学标 +1 位作者 张立祯 庞艳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37-2245,共9页
利用2008—2010年棉花密度试验,分析棉株器官生物量-形态间异速生长关系,改进COTGROW模型中的发育和形态发生模块,构建了棉花地上部器官形态建成模型;基于COTGROW模型模拟数据,与GroIMP可视化开发平台的数据链接,实现了棉花生长过程的... 利用2008—2010年棉花密度试验,分析棉株器官生物量-形态间异速生长关系,改进COTGROW模型中的发育和形态发生模块,构建了棉花地上部器官形态建成模型;基于COTGROW模型模拟数据,与GroIMP可视化开发平台的数据链接,实现了棉花生长过程的可视化;利用建立的功能-结构模型对不同密度棉花冠层的光截获量进行了模拟。利用2010年的试验数据检验模型,结果表明,棉花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各果枝果节数、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直径、棉铃长度以及铃直径测定值与模拟值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85、0.64、0.52、0.66、1.00、0.15、1.58、2.39、2.54、0.05、0.13和0.10cm,模型效果较好;构建的棉花地上部功能-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棉花的形态特征,并较逼真地显示棉花器官、植株的三维动态生长过程,可以反映出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密度处理下棉花植株的三维形态,在可视化的基础上模拟棉花冠层空间的光截获量。为虚拟棉作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COTGROW模型 GroIMP 功能-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功能-结构-故障模型的FMMEA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辅周 罗建华 +1 位作者 刘远宏 江鹏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3-418,598,共6页
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不能识别装备或零部件的故障机理,其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推理及潜在故障模式识别能力较弱,故障信息描述不规范等导致的分析效率低、可信度差、分析结果重复... 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不能识别装备或零部件的故障机理,其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推理及潜在故障模式识别能力较弱,故障信息描述不规范等导致的分析效率低、可信度差、分析结果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故障机理、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mechanism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MEA)方法。首先,根据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物质流、能量流、信号流、部件故障等信息建立系统的功能-结构-故障模型;其次,采用模糊认知图推理分析各故障模式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得到规范化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表格,可为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性设计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最后,以某燃油供给系统为例进行了FMMEA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结构-故障模型 故障模式 故障机理 模糊认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功能-结构模型GreenLab-Tobacco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照丽 孙艳 +4 位作者 吴茜 惠放 郭焱 杨宇虹 马韫韬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9,共8页
为定量研究烟草生长和形态结构特点,构建准确描述烟株生长的功能-结构模型。基于烟株拓扑结构进行了田间原位动态观测和器官尺度生物量的破坏性测定,连续两年定量分析了不同烟草品种田间烟株的生长发育差异;基于源-库关系建立了烟草功能... 为定量研究烟草生长和形态结构特点,构建准确描述烟株生长的功能-结构模型。基于烟株拓扑结构进行了田间原位动态观测和器官尺度生物量的破坏性测定,连续两年定量分析了不同烟草品种田间烟株的生长发育差异;基于源-库关系建立了烟草功能-结构模型Green Lab-Tobacco,并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校验。结果显示:光合生产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在41.02~125.32 g·m^(-2)之间;分配到单个器官的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RMSE值在0.31~9.06 g·m^(-2),符合指数d值均在0.63以上,R^2均在0.68以上。该基于源-库关系的烟草功能-结构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品种的烟草生长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形态结构 生物量 源/库关系 功能-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功能-结构模型组件化理想株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振岐 杨全丽 司春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通过建立基于功能-结构相互耦合且形态可控的模型,提出作物器官组件的划分,并以叶器官为例探讨组件的内部结构及组件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作物理想株型的数字化构建步骤,使虚拟作物的软件开发在效率、代码复用性和功能扩展上得到提高,为有... 通过建立基于功能-结构相互耦合且形态可控的模型,提出作物器官组件的划分,并以叶器官为例探讨组件的内部结构及组件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作物理想株型的数字化构建步骤,使虚拟作物的软件开发在效率、代码复用性和功能扩展上得到提高,为有效的定量化设计株型、解决传统株型育种方式不精确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结构模型 组件技术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功能机械基于功能-结构模型的设计变更 被引量:7
6
作者 殷习 邓益民 杨鹏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研究可变功能机械设计变更过程和相关设计方法,从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基于功能-结构映射模型,分析了机械产品在设计变更中功能与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3种变更约束规则.借助工程设计学中功能抽象化的方法进行功能关联性分... 为研究可变功能机械设计变更过程和相关设计方法,从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基于功能-结构映射模型,分析了机械产品在设计变更中功能与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3种变更约束规则.借助工程设计学中功能抽象化的方法进行功能关联性分析,并将产品结构分解为变更结构体和共享结构体,通过结构体的组合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变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品设计变更流程图,将变更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并提出变更执行图.最后基于功能-结构映射模型,通过设计变更执行图对CA6140车床进行了数控改造,验证了该映射模型应用于机械产品可变功能设计变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功能机械 功能-结构模型 设计变更 组合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研究
7
作者 范振岐 司春景 +2 位作者 曹洪武 韩旭 李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369-4369,4380,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方法]在分析当前虚拟植物建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思想的建模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式建模的各个步骤,包括形态结构模型的确定、生物量生产模型的确定、生物...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方法]在分析当前虚拟植物建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思想的建模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式建模的各个步骤,包括形态结构模型的确定、生物量生产模型的确定、生物量分配模型的确定、器官重建模型的确定以及形态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的融合方法。[结果]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机制突破了生理生态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的界限,可以解决2类模型之间数据传输的困难,建立融合2者于一体的模型,能够有效的反映植物形态与功能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更加符合植物的生长机理。该建模方式在动态模拟植物生长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基于功能-结构互反馈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为下一阶段植物生长状态的模拟提供了基础,对动态准确的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模型 互反馈机制 虚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玉米-大豆条带间作光截获行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双伟 朱俊奇 +4 位作者 Jochem B.EVERS Wopke VAN DER WERF 郭焱 李保国 马韫韬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1期97-109,共13页
间作种植形成了异质冠层空间结构,但因此导致的作物生长、表型和光截获的行间差异目前还少有定量化。为解析条带间作生产力的行间差异,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数据构建植物功能-结构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量化间作... 间作种植形成了异质冠层空间结构,但因此导致的作物生长、表型和光截获的行间差异目前还少有定量化。为解析条带间作生产力的行间差异,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数据构建植物功能-结构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量化间作系统中光截获的行间差异。于2017—2018年开展了玉米和大豆单作、2行玉米和2行大豆的2:2 MS间作以及3行玉米和6行大豆的3:6 MS间作田间试验。基于植物生长平台GroIMP开发了玉米-大豆间作的FSPM,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株高和光截获系数动态三个指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24~0.70 m^(2)/m^(2)、0.06~0.17 m和0.06~0.1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显著增加了玉米节间直径。受玉米遮阴影响,大豆节间变长、变细,且随大豆条带变窄差异越明显。模型模拟的2:2 MS间作玉米光截获比单作玉米高35.6%,3:6 MS边行玉米和内行玉米的光截获分别比单作玉米高27.8%和20.3%。2:2 MS与3:6 MS边行大豆的光截获比单作大豆分别少36.0%和28.8%;3:6 MS大豆内Ⅰ行和内Ⅱ行比单作大豆的光截获分别少4.1%和1.8%。基于三维FSPM,未来可进行不同生长环境下间作种植模式等的布局优化,以达到最佳系统光截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植物功能-结构模型 光截获 三维结构 表型可塑性 行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和实现功能—结构优化匹配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殿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基于基本结构的多功能特性 ,建立了功能—结构的优化匹配模型。在模型实现方面 ,开发了面向对象环境下的基本结构运动行为特征知识库 ,重点阐述了构造该知识库的几项关键技术 ,包括 :基本结构的运动行为知识表达模型的建立及其符号化表示 ;
关键词 功能 行为 结构 匹配 自动化 机械设计 功能-结构优化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S模型的小型机械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鹏 邓益民 殷习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82,共6页
以机械系统可变功能再设计为研究目标,在简要论述可变功能产品相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小型机械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的系统框架,将FBS设计过程模型应用于可变功能再设计中,并基于FBS模型进行了再设计过程构建及特点分析。在... 以机械系统可变功能再设计为研究目标,在简要论述可变功能产品相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小型机械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的系统框架,将FBS设计过程模型应用于可变功能再设计中,并基于FBS模型进行了再设计过程构建及特点分析。在提出行为链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可变功能机械行为链的相似特性,指出再设计的关键是行为结构变型与创新。最后,以市场上微耕机设计为实例,分析提出了基于FBS模型的再设计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BS模型的再设计方法在小型机械产品再设计中能较好实现功能再设计,为机械产品面向可变功能再设计的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功能 小型机械 功能-行为-结构模型 行为链 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军 王一鸣 +1 位作者 董乔雪 侯家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该文对棉花生理生态模型、棉花形态结构模型以及棉花结构功能模型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提出将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紧密结合的棉花结构功能模型的研究应是今后棉花模拟研究的重点,指出了目前生理生态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遇到的关键理... 该文对棉花生理生态模型、棉花形态结构模型以及棉花结构功能模型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提出将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紧密结合的棉花结构功能模型的研究应是今后棉花模拟研究的重点,指出了目前生理生态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遇到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未能实现冠层微环境的精确模拟;物质分配和植株结构的结合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地上部分和根系耦合模拟还未实现。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应基于形态结构模型进行冠层微环境的精确模拟;地上部分的物质分配可基于源-汇模型;地上部分和根系进行耦合模拟时,可将地上部分看作是“源”,根据根系各部分的“汇强”模拟物质分配和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模拟模型 结构-功能模型 生理生态模型 结构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幼苗的虚拟植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思聪 陈刚 +1 位作者 付忠良 李文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20-22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模拟的结构—功能模型。首先,根据幼龄植株的结构特点简化定义结构模型,根据光合作用模型和生物量分配模型构建虚拟植物功能模型;然后,以功能模型中计算的生物量作为中间变量与结构模型耦合,而结构...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模拟的结构—功能模型。首先,根据幼龄植株的结构特点简化定义结构模型,根据光合作用模型和生物量分配模型构建虚拟植物功能模型;然后,以功能模型中计算的生物量作为中间变量与结构模型耦合,而结构模型再把植物器官结构形态变化数据反馈给功能模型,至此形成互反馈的结构—功能模型。利用该虚拟植物结构—功能模型,以VC++和OpenGL开发了VirtualPlant软件用以研究虚拟植物的生长规律,并以龙眼幼苗为实验对象,实现其生长发育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 结构-功能模型 生长模拟 龙眼幼苗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叶曲线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文宇 张伟欣 +5 位作者 葛道阔 曹宏鑫 刘岩 傅坤亚 冯春焕 陈魏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9-1266,共8页
叶片是油菜最主要的光合器官之一。为定量描述油菜主茎叶曲线,基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不同品种、移栽密度及施肥水平油菜田间试验,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油菜叶片的长度、切角、弦角和弦长,分析了直叶片叶曲线方程的生物学意义,构建了... 叶片是油菜最主要的光合器官之一。为定量描述油菜主茎叶曲线,基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不同品种、移栽密度及施肥水平油菜田间试验,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油菜叶片的长度、切角、弦角和弦长,分析了直叶片叶曲线方程的生物学意义,构建了直叶片概率模型;假设并验证了弯曲叶片叶曲线方程,定量了叶弯曲度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叶曲线模型。结果显示,直叶片概率在归一化叶位区间(0,0.4]和(0.4,1]内趋势不同,可用分段函数拟合;叶弯曲度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减小,可用倒数函数拟合。所建模型利用直线方程模拟直叶片叶曲线,用二次函数模拟弯曲叶片叶曲线。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所建模型对直叶片概率及叶弯曲度均具有较好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叶曲线 生物量 功能-结构植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维修服务集成设计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葛骅 褚学宁 张在房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62-1269,共8页
针对传统的产品与服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产品/维修服务集成设计的理念,构建了功能域-结构域-服务域及其映射关系。在功能域中提出了功能稳定性的概念,结构域中以产品状态特征参数分析评估产品状态,服务域中以服务元为底层... 针对传统的产品与服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产品/维修服务集成设计的理念,构建了功能域-结构域-服务域及其映射关系。在功能域中提出了功能稳定性的概念,结构域中以产品状态特征参数分析评估产品状态,服务域中以服务元为底层单元来描述服务方案。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和故障树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功能域到结构域和结构域到服务域的映射。相应的设计结果构成了产品/维修服务的集成方案。最后,以典型工程机械产品水平定向钻机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服务系统 完整产品 产品/维修服务 集成设计 功能-结构-服务模型 映射 水平定向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结构下苜蓿生物量分配与累积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吴平 高燕丽 +2 位作者 岳文斌 董宽虎 刘建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类器官归一化的生长扩展速率与相应的库强乘积作为权重,表征各器官竞争获取苜蓿个体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净光合同化产物的相对能力大小,描述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在组成苜蓿个体的各器官中分配与累积的动态...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类器官归一化的生长扩展速率与相应的库强乘积作为权重,表征各器官竞争获取苜蓿个体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净光合同化产物的相对能力大小,描述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在组成苜蓿个体的各器官中分配与累积的动态过程,从而构建定量化描述结构与功能互反馈过程的苜蓿生长过程数字化模型,为提高苜蓿生产性能与优化苜蓿生态功能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田间栽培控制试验,对苜蓿的形态结构与生物量进行动态测定,获取模拟参数;并进行控制结构下苜蓿各器官生物量测定值与模拟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各器官生物量与几何特征测定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对应的模拟值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本研究给出的生物量分配模式能够应用于控制结构下苜蓿个体内可用生物量资源在各器官中分配与累积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产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关系 功能-结构植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变化和生物量生产与分配过程下苜蓿生长模拟研究
16
作者 张吴平 刘建宁 +3 位作者 王若梦 高艳丽 岳文斌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7,共8页
为真实反映苜蓿的结构和生长过程,经2年土柱栽培试验,对阿尔冈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Algonquin’)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动态测定,划分了苜蓿的生长单元。在生长单元上模拟苜蓿的结构变化与不同阶段的生物量生产过程。以生长单元归... 为真实反映苜蓿的结构和生长过程,经2年土柱栽培试验,对阿尔冈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Algonquin’)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动态测定,划分了苜蓿的生长单元。在生长单元上模拟苜蓿的结构变化与不同阶段的生物量生产过程。以生长单元归一化的扩展速率与相应的库强乘积大小作为权重,竞争获取可用的生物量,实现生物量的分配。采用异速生长关系实现苜蓿的几何形态与生物量的动态关联,从而建立苜蓿的功能-结构模型。最后利用第1年的土柱栽培试验获取模型参数,模拟了第2年土柱栽培试验苜蓿同类器官累积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苜蓿生长过程进行可视化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指标的测定值与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值在5.79~123.28g之间变化,相对误差值在0.02~0.67之间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间有较好的吻合性。所建立的功能-结构模型能够定量化预测苜蓿结构变化与生物量生产及分配的动态反馈过程,从植物生长的机理层次实现苜蓿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库强 异速生长关系 生物量分配 功能-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S模型的电子装备仿真方法
17
作者 姜为学 李伟锋 +1 位作者 李宗良 包强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针对电子装备功能结构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BS(功能——行为——结构)模型的电子装备仿真的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原理及其分析、建立过程。然后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如何针对电子装备的具体结构、功能特点,确立仿真策略、... 针对电子装备功能结构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BS(功能——行为——结构)模型的电子装备仿真的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原理及其分析、建立过程。然后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如何针对电子装备的具体结构、功能特点,确立仿真策略、选择仿真软件以满足仿真要求,并以某复杂电子装备为例,探讨了其虚拟仿真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元器件建模、接口仿真、激励设置与故障设置及仿真结果的获取等技术难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行为-结构模型 电子装备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月林 杨梦迪 王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41-148,共8页
目的 针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实时贴合性差的问题,进行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研究。方法 将自适应设计方法(DFAD)与功能-行为-结构模型(FBS)相结合,构建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方法,并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仿生设计研... 目的 针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实时贴合性差的问题,进行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研究。方法 将自适应设计方法(DFAD)与功能-行为-结构模型(FBS)相结合,构建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方法,并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仿生设计研究,进行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结果 基于DFAD-FBS设计方法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进行分析,将仿生蜂窝结构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应用于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产品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贴合度试验验证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结论 DFAD-FBS设计方法为解决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的实时贴合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并验证了形状记忆聚合物用于解决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贴合性的可行性,对产品的适应性设计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 自适应设计方法(DFAD) 功能-行为-结构模型(FBS)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FBS的GenAI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框架研究
19
作者 宗威 白廷俊 +1 位作者 田晓夏 姚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57,共12页
目的旨在深度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和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FBS)模型来构建产品创新设计框架,填补GenAI辅助设计在功能-结构约束方面的空缺,强化设计师跨学科研究能力,... 目的旨在深度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和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FBS)模型来构建产品创新设计框架,填补GenAI辅助设计在功能-结构约束方面的空缺,强化设计师跨学科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设计的效率与合理性。方法采用理论驱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拓展FBS模型、剖析GenAI在设计任务中的效能,并引入相关基础研究结论,构建GenAI辅助设计框架并基于案例分析法证明该框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案例分析表明,该框架能清晰地引导设计师使用GenAI完成创新设计,大幅缩短设计耗时并优化产品的功能及结构。结论该框架能够有效辅助产品创新设计,不仅能提升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效率;还显著优化了产品的功能结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 人工智能(AI)辅助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 功能-行为-结构(FBS)模型 设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S的虚拟血管支架置入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晨曦 郝泳涛 +1 位作者 邢浩威 陈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22-2629,共8页
血管支架介入手术能有效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医生根据经验对病人血管的二维影像进行分析,并选取支架进行置入。结合功能—行为—结构模型开展血管支架置入模型研究。提出了利用虚拟现实语言建立支架三维模型,模拟支架置入过程。通过虚... 血管支架介入手术能有效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医生根据经验对病人血管的二维影像进行分析,并选取支架进行置入。结合功能—行为—结构模型开展血管支架置入模型研究。提出了利用虚拟现实语言建立支架三维模型,模拟支架置入过程。通过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结合FBS产品设计方法,对虚拟支架选型和置入过程不断调整,直到达到最优过程。该原型系统能帮助病人建立个性化置入模型,针对病人血管的特异性准确进行支架选型,还能辅助医生开展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支架置入手术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功能-行为-结构模型 虚拟现实 置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