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物结构对纺织结构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袁会锦 张辉 谢光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49,共6页
织物结构对纺织电极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给可穿戴医疗监护服装中纺织结构电极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镀银纱线作为原材料,采用织物结构单元成型的方式,通过织物结构分析模拟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分别研究了纱线屈曲状态、织物... 织物结构对纺织电极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为了给可穿戴医疗监护服装中纺织结构电极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镀银纱线作为原材料,采用织物结构单元成型的方式,通过织物结构分析模拟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分别研究了纱线屈曲状态、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纱线连续状态及纱线数量对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长度的纱线在织物中的屈曲状态对电极阻抗性能影响较小;织物密度对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较小;纱线连续状态及纱线数量对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结构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织物结构 镀银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与ZnO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郝彦忠 卢俊爱 蔡春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53-1957,共5页
利用尿素加压共沉淀法以Ti(SO4)2与Zn(NO3)2为原料制备了TiO2-ZnO复合纳米粒子,其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摩尔比为3∶1,于530℃煅烧制备的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对吸附染料RuL2(SCN)2∶2TBA的纳米结构... 利用尿素加压共沉淀法以Ti(SO4)2与Zn(NO3)2为原料制备了TiO2-ZnO复合纳米粒子,其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摩尔比为3∶1,于530℃煅烧制备的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对吸附染料RuL2(SCN)2∶2TBA的纳米结构TiO2和各种复合纳米粒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研究的结果表明,染料对各纳米结构电极都起到了敏化作用,其中也是由反应物摩尔比为3∶1,于530℃煅烧制备的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对聚3-甲基噻吩修饰的纳米结构TiO2和摩尔比为3∶1,于530℃煅烧的复合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3-甲基噻吩与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存在p-n结,在一定条件下p-n结的存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TiO2+ZnO复合纳米结构电极 聚3-甲基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TiO_2纳米结构电极光电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志敏 郝彦忠 +2 位作者 孙宝 王庆飞 童汝亭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3,68,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水解法合成TiO2纳米粒子胶体,用玻璃棒滚压涂膜制成TiO2纳米结构电极,研究了不同TiO2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工艺不同,电极的光电响应有很大差异,主要与TiO2纳... 以钛酸四丁酯水解法合成TiO2纳米粒子胶体,用玻璃棒滚压涂膜制成TiO2纳米结构电极,研究了不同TiO2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工艺不同,电极的光电响应有很大差异,主要与TiO2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和膜的表面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结构电极 光电响应 玻璃棒 表征 表面状态 钛酸四丁酯 胶体 制备工艺 粒径大小 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川菁染料敏化SnO_2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杨迈之 +5 位作者 乔学斌 郝彦忠 高恩勤 蔡生民 孟凡顺 田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研究了三甲川菁敏化SnO2 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三甲川菁染料电子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SnO2 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从而使用该染料敏化可以显著地提高SnO2 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流,使SnO2 纳米结构... 研究了三甲川菁敏化SnO2 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三甲川菁染料电子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SnO2 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从而使用该染料敏化可以显著地提高SnO2 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流,使SnO2 纳米结构电极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改善,IPCE值最高可达28-9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化 光电化学 三甲川菁 二氧化锡 纳米结构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微结构电极的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鹏 陈昱丞 +1 位作者 张建 李玉霞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3,17,共4页
为了研究电容式传感器电极表面有微结构对自身灵敏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层微结构电极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其以表面溅射有导电金属的带有金字塔微结构的PDMS薄膜作为上下层电极。该方法设计的传感器能够明显地提高传感器的性能,灵... 为了研究电容式传感器电极表面有微结构对自身灵敏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层微结构电极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其以表面溅射有导电金属的带有金字塔微结构的PDMS薄膜作为上下层电极。该方法设计的传感器能够明显地提高传感器的性能,灵敏度可达0.34 kPa-1,是无微结构电极传感器灵敏度的17倍,具有低的检测极限(最低为20 Pa)、较快的响应时间(200 ms)和可靠的重复性。实验表明,该传感器能够实时快速地的检测外部压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结构电极 金字塔阵列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场人工湿地电极层结构优化及其对矿井废水的处理
6
作者 史宏程 刘来胜 李志华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9-1299,共11页
为探究微电场强化潜流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及电极层结构优化策略,解决北方地区矿井水含盐量高和微生物作用受限等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电极层填充悬浮填料与锰砂构建了3种不同电极层构型(阳极层改良型、阴极层改良型、双电... 为探究微电场强化潜流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及电极层结构优化策略,解决北方地区矿井水含盐量高和微生物作用受限等技术难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电极层填充悬浮填料与锰砂构建了3种不同电极层构型(阳极层改良型、阴极层改良型、双电极层改良型)的电场强化湿地装置及传统湿地对照组,系统探究了电压梯度(1~8 V)、电极层结构、填料类型等参数对模拟矿井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复合填料较单一填料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更好,并且施加直流电场能显著提升潜流湿地的净化性能。②双电极层改良型湿地(6号)在3~4 V工况下表现最优,对CODMn、TN、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90%、68%、98%、67%,较传统湿地提高15%~35%,电导降低率提高15%±2%。③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不同电极层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差异,阳极区主导CODMn、TP、NH_(4)^(+)-N和盐分的氧化,阴极区承担NO_(3)^(−)-N还原,而TN去除依赖阳极硝化与阴极反硝化的协同作用。④向潜流湿地施加微电场并于阳极区添加悬浮填料有助于延长DO停留时间和提高DO浓度,进而提高好氧微生物活性。研究显示,向湿地施加直流微电场并优化电极层能够有效提高湿地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具有较高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电场 矿井水 基质 电场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方形孔径液晶透镜的电极结构
7
作者 卫宁 刘志强 叶茂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6-975,共10页
为了产生完全符合抛物线的电场分布,使液晶透镜产生更加理想的相位分布,设计了一种电极结构。首先,基于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设计了电极结构,讨论了产生电极线长度对液晶透镜的影响。对电极结构进行电场仿真并制作了4组产生电极线长度不... 为了产生完全符合抛物线的电场分布,使液晶透镜产生更加理想的相位分布,设计了一种电极结构。首先,基于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设计了电极结构,讨论了产生电极线长度对液晶透镜的影响。对电极结构进行电场仿真并制作了4组产生电极线长度不同且液晶层均为50μm的液晶透镜。接着,通过偏振干涉法采集了液晶透镜的波前图和斜条纹,采集了波前图的一维相位信息并通过斜条纹计算了球差,计算了透镜光焦度随电场的变化。最后,测算了透镜的响应时间,对透镜进行了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采集的透镜相位信息与抛物线的拟合程度大于99.5%,可较好地实现液晶透镜所需要的抛物线相位分布。在-3.74~+3.86 D的光焦度范围内,液晶透镜的球差小于0.05λ,产生了良好的透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液晶透镜 电极结构 产生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极结构在双源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8
作者 姜松 张征东 +2 位作者 王永刚 李孜 吴忠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象和光谱强度。结果表明,三电极结构更加有利于DBD放电通道的产生,其放电均匀性、发光强度均强于双电极DBD,特别是在丝网接地电极条件下,放电更加强烈。当三种电极结构正极性电压维持在11 kV,负极性电压为-5 kV时,丝网接地三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达到1.54 A,而实心接地三电极和传统双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为1.14 A和0.74 A。在负极性脉冲维持期间,针网间隙处于击穿状态,DBD放电出现很大的放电电流。在三电极结构中,随着施加在针板上负极性电压的升高也使三电极DBD放电更加强烈。不同结构下的DBD的放电光谱表明在丝网接地时三电极DBD激发粒子的光谱强度最强。这一趋势与DBD放电电流和功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极结构的单片式电容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晓钰 陈向东 +2 位作者 姚尧 李辉 杜广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1-1546,共6页
提出了两种新型单片电容传感器结构,用ANSYS软件对不同参数的传感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被测物距离、电极间隙和电极厚度对传感器初始电容和灵敏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的灵敏度与电极间隙和被测物... 提出了两种新型单片电容传感器结构,用ANSYS软件对不同参数的传感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被测物距离、电极间隙和电极厚度对传感器初始电容和灵敏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的灵敏度与电极间隙和被测物距离近似成反比,传感器初始电容值随电极结构复杂度提高而增大;电极厚度对电容值的影响非单调,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ANSYS 复杂结构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真空触发开关输出脉冲电流上升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柏昕澎 陈占清 +4 位作者 吝伶艳 郭烘瑛 康爱亮 雷志鹏 廖敏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为提升真空触发开关的放电功率,满足脉冲功率系统对大功率开关器件的需求,文章对影响真空触发开关(Triggered vacuum switch,TVS)输出脉冲电流上升率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理论计算,明确结构电感与电弧电阻变化对TVS电流上... 为提升真空触发开关的放电功率,满足脉冲功率系统对大功率开关器件的需求,文章对影响真空触发开关(Triggered vacuum switch,TVS)输出脉冲电流上升率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理论计算,明确结构电感与电弧电阻变化对TVS电流上升率的影响。随后基于可拆真空腔体搭建TVS放电试验平台,对比并分析电极结构、工作电压及电极间距等参数对开关输出电流上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VS内电极直径、导电杆尺寸、电极材料等参数的变化会导致结构电感或电弧电阻的变化,影响其输出脉冲电流的上升率。采用平板电极时,TVS输出的电流上升率要高于纵磁杯状电极。工作电压的升高和电极间距的减小可使TVS输出更为陡峭的脉冲电流,间距10 mm的TVS样机可在10 kV电压下输出上升率1.91×10^(9) A/s的电流。建议研制用于高功率系统的真空开关时,合理设计其电极间距、结构等参数以提高开关输出电流的上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触发开关 电流上升率 电极结构 电弧等离子体 电弧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基垂直结构LED的n型电极结构设计及芯片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丽 胡晓龙 王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8-345,共8页
首先利用电流路径模型分析n型电极尺寸及间距等对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VS-LEDs)电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依此设计出一种螺旋状环形结构电极。其次,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仿真模型模拟VSLEDs有源层的电流密度分布,发现螺旋状环形结... 首先利用电流路径模型分析n型电极尺寸及间距等对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VS-LEDs)电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依此设计出一种螺旋状环形结构电极。其次,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仿真模型模拟VSLEDs有源层的电流密度分布,发现螺旋状环形结构电极的环间距越小,电流密度分布越均匀。最后,利用VS-LEDs芯片制备技术实现具有螺旋状环形电极的垂直结构LED芯片。实验结果显示,在350 m A电流驱动下,电极环间距为146.25μm的芯片具有最大的功能转换效率,达到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电流分布 螺旋状环形结构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开断能力两级纵向磁场电极结构的真空灭弧室 被引量:15
12
作者 贾申利 王季梅 +1 位作者 付军 李宏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0-333,354,共5页
设计了一种两极纵向磁场电极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对其三维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这种电极结构进行了装管试验,试验表明这种电极结构在燃弧期间的电弧电压降较低,它的开断能力与其他结构相比有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纵向磁场 电极结构 真空灭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形电极结构设计及其对快脉冲真空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玉 成永红 +3 位作者 孙颖 韶蕾 阴玮 吴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1-765,共5页
为了更好的研究快脉冲真空闪络,宜选用指形电极结构。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指形电极结构对快脉冲下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了相同电极间距d不同电极曲率半径r时指形电极系统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相同r不同d时指形电... 为了更好的研究快脉冲真空闪络,宜选用指形电极结构。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指形电极结构对快脉冲下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了相同电极间距d不同电极曲率半径r时指形电极系统的最大电场强度Emax;相同r不同d时指形电极系统的Emax;不同d、r时指形电极系统的场增强因子f。仿真结果表明:d一定时,电极曲率半径r〈8mm时,电极顶端的最大电场强度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大而迅速减小,r为8-20mm时,电极前端的最大电场强度变化幅度不大;r一定时,d为1-8mm时,随着d增大,最大场强下降到原来的23%,d〉8mm时,电极前端的最大场强下降趋势有所减慢;电极间距d取值越小,电极曲率半径r越大,场增强因子则越小,对应的电场分布越均匀;对于实验研究用指形电极结构,宜采用r〈8mm,d〉8mm的设计参数。基于18/500ns、峰值输出电压为75kV的快脉冲源以及r=10mm的不锈钢指形电极,研究了纯环氧试样在不同d时的闪络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为5-15mm时,沿面闪络电压值随d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d为20-45mm时沿面闪络电压增长缓慢,这与真空间距击穿的关系不同。并结合65/600ns脉冲电压和直流电压下平板电极和指形电极的沿面闪络实验数据,研究了r=10mm,d=10mm时指形电极结构的f,实验得出脉冲电压下f=1.73,直流电压下f=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闪络 电极结构 指形电极 曲率半径 电极间距 场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基LED电流扩展的有限元模型及电极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华璞 黄利伟 +4 位作者 李睿 林亮 陈志忠 张国义 胡晓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针对目前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制备的GaN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存在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LED的电流扩展模型,提出了定量评价其特性的参数和标准。通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LED中电流的三维空间分布,对不同的电极结构进行了定... 针对目前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制备的GaN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存在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LED的电流扩展模型,提出了定量评价其特性的参数和标准。通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LED中电流的三维空间分布,对不同的电极结构进行了定量的比较,给出了优化的电极结构。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工艺参数下,采用插指型电极结构的LED与采用传统型电极结构和扩展正极型电极结构的LED相比,电流扩展更均匀,串联电阻更小。在此基础上,对插指型电极结构作了进一步的参数优化,得出了使LED的串联电阻取最小值时的插指型电极的结构参数。根据优化得到的参数制作了相应的LED样品,并与采用扩展正极型电极结构的LED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采用了优化后的插指型电极结构的LED与采用扩展正极型电极结构的LED相比,前者的串联电阻仅为后者的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基LED 电流扩展 串联电阻 有限元方法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环环电极结构射流放电模型建立及仿真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方志 钱晨 姚正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建立射流放电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该工作对于深入研究其放电特性,进而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射流放电等离子反应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大气压下环环电极结构射流放电系统,采用电压、电流波形和Lissajous图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等实... 建立射流放电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该工作对于深入研究其放电特性,进而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射流放电等离子反应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大气压下环环电极结构射流放电系统,采用电压、电流波形和Lissajous图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其放电特性。结合对实验结果和放电特性的分析,建立了一种环环电极结构射流放电的等效电气模型,将两电极之间的放电等效为DBD放电模型,将喷出管外的射流等效为可变阻抗,同时还考虑了溢流效应的影响,将其等效为可变阻抗,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射流放电的实际情况。基于此电气模型,进一步得到了放电等效电路,并利用Simulink建立了射流放电的动态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电压、电流波形图和Lissajous图形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是吻合的,验证了提出的等效电气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仿真研究了电源频率和环环电极间距对电气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都随电源频率的增加非线性地增大,随环环间距的增加非线性减小。还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得到了实验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获得的介质电压、气隙电压和放电电流等放电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放电 环环电极结构 等效电气模型 动态仿真模型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下电场对甲烷/空气火焰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段浩 房建峰 +4 位作者 孙天旗 刘兵 刘杰 高忠权 吴筱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67,共6页
基于电场促进燃烧的理论,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电极结构对燃烧的影响,利用定容燃烧弹来模拟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在常温常压不同当量比(0.8、1.0和1.2)下通过分别加载3种不同结构的电极对直流电场与甲烷/空气火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基于电场促进燃烧的理论,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电极结构对燃烧的影响,利用定容燃烧弹来模拟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在常温常压不同当量比(0.8、1.0和1.2)下通过分别加载3种不同结构的电极对直流电场与甲烷/空气火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电极结构下电场对火焰横向传播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网状电极下火焰横向传播的促进效果最明显,然后依次是柱状电极和点电极;3种电极结构下燃烧压力一开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网状电极下电场对燃烧压力的影响最为明显。综上所述:3种电极结构中,网状电极下电场对火焰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今后的应用中较其他两种电极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容燃烧弹 甲烷 空气火焰 电极结构 火焰传播 燃烧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对电极结构型碳化硅光导开关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常少辉 刘学超 +3 位作者 黄维 周天宇 杨建华 施尔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采用钒掺杂半绝缘6H-SiC衬底,以Ni/Au为接触电极制备了一系列正对电极结构型光导开关,对SiC光导开关进行了不同外加电压、激发光强、激发光波长条件下的测试,着重研究了SiC光导开关的光电吸收效应和光电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32 nm的... 采用钒掺杂半绝缘6H-SiC衬底,以Ni/Au为接触电极制备了一系列正对电极结构型光导开关,对SiC光导开关进行了不同外加电压、激发光强、激发光波长条件下的测试,着重研究了SiC光导开关的光电吸收效应和光电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32 nm的激光激发的脉冲信号宽度远小于1064 nm的激光激发的脉冲信号宽度,半绝缘6H-SiC衬底对532 nm激光的吸收系数在0.601~0.692 mm–1之间;采用532 nm的激光激发光导开关,获得了纳秒量级的响应信号;流经开关的瞬态电流随着外加电压和激发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衬底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开关 钒掺杂6H-SiC 正对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结构及填充介质对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合成气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鲁娜 暴晓丁 +3 位作者 商克峰 姜楠 李杰 吴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1-889,共9页
为了考察电极结构及填充介质对放电及二氧化碳重整效果的影响,对线管式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装置3种不同电极结构及下的电信号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不同电极结构及不同形貌填充介质下的重整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为CH_4和CO_2,DBD... 为了考察电极结构及填充介质对放电及二氧化碳重整效果的影响,对线管式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装置3种不同电极结构及下的电信号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不同电极结构及不同形貌填充介质下的重整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气体为CH_4和CO_2,DBD反应装置的内电极分别为光滑电极、螺纹电极、线圈电极时,反应装置放电起始电压依次减小。相同电压下,线圈电极下放电功率大于其他2个电极,CH_4和CO_2的转化率也高于其他2个电极所在的反应器,但是CO的选择性明显低于其他2个电极。在放电间隙填充介质后,介质表面形成极化电场,放电区域局部场强增大,促进CH_4和CO_2的分解,活性三氧化二铝小球对CO_2有一定的吸附性,填充三氧化二铝小球下CO_2的转化率高于玻璃珠填充;与球状填充介质相比,填充不规则块状活性三氧化二铝时,放电区域产生的局部电场放电强度增大,CH_4的转化率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与无填充相比其对CO_2转化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结构 填充介质 起始放电电压 甲烷二氧化碳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金云 方志 钱晨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大气压空气中刃-板电极、针-板电极和柱-板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并研究电压幅值、电源频率及气隙距离对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等放电参量的影响,结合放电理...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大气压空气中刃-板电极、针-板电极和柱-板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并研究电压幅值、电源频率及气隙距离对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等放电参量的影响,结合放电理论对不同电极结构DBD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电极结构DBD的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以及光谱谱线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同条件下柱-板电极结构DBD放电强烈,消耗放电功率多,粒子谱线强度高,放电电流可达200 mA。电极布置差异导致电场不均匀系数的不同是放电特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电压幅值、电源频率的增加和气隙距离的减小,3种电极结构放电增强,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压 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下介质阻挡放电电离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鹏 张维 +2 位作者 陈雷 王晓放 隆武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0-414,共5页
由于具有工作气压高、放电均匀等特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成为近年来非平衡等离子体领域研究的主要技术。电极结构是电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电极结构优化来改善电离特性,对等离子体放电设备的应用领域拓展及性能优化至关... 由于具有工作气压高、放电均匀等特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成为近年来非平衡等离子体领域研究的主要技术。电极结构是电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电极结构优化来改善电离特性,对等离子体放电设备的应用领域拓展及性能优化至关重要。为改善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电离特性,产生高活性、高均匀性的低温等离子体,基于自主设计的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进行了不同电极结构的电离试验及参数诊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放电频率11.4kHz、放电峰值电压5.4~13.4kV条件下进行了氩气电离试验;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对氩等离子体谱线的激发、分光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螺纹电极、齿状电极、圆柱电极放电的特征光谱参数及外施电压对介质阻挡放电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齿状电极放电所形成等离子体的放电强度更大且放电效果显著,电子平均能量利用率低,电子激励温度弱于圆柱电极;圆柱电极放电强度较弱,但易形成大面积均匀性等离子体;大气压环境下电子激励温度不因外源电压的升高而单调递加,这表明通道内微放电的主要特征并不依赖于外施电压的供给,而是取决于电极结构、气体组份、气体压强;增大外施电压仅能增加单位时间内微放电的数量,经整合电子激励温度可达3 500K,符合典型的低温等离子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结构 光谱诊断 电子激励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