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特色视角下总体城市设计的结构强化方法——以东莞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陶涛 刘泉 +1 位作者 唐君 高元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总体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总体城市设计面临确立风貌特色和统筹格局框架两大任务。为此,提炼出凸显山水特色的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强化方法,即:依托城市的山水特色塑造空间结构;突出总...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总体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总体城市设计面临确立风貌特色和统筹格局框架两大任务。为此,提炼出凸显山水特色的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强化方法,即:依托城市的山水特色塑造空间结构;突出总体城市设计战略性和结构性的职能,强化与提炼“有限的”框架;促进空间结构要素和山水特色资源相结合,探索编行深度融合的行动计划。同时,将该方法引入东莞中心城区实践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特色 总体城市设计 空间结构强化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结构强化管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钱含琪 黄理浩 +1 位作者 陈建红 陶乐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8,78,共7页
基于单管换热实验系统,研究光管和双侧强化管的换热机理,利用Gnielinski公式和热阻分离法分别计算4种强化结构换热管的管内外换热系数,并对光管外的冷凝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凝液光管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误差<15%,能够... 基于单管换热实验系统,研究光管和双侧强化管的换热机理,利用Gnielinski公式和热阻分离法分别计算4种强化结构换热管的管内外换热系数,并对光管外的冷凝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凝液光管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误差<15%,能够较好地呈现冷凝过程;EX3强化管平均总换热系数提升207.02%,提升效果最佳。三角形齿相较于梯形齿对水流的扰动效果更大,管内对流换热效果更好。EX3管外强化冷凝换热效果最佳,同时,带有切槽的整体肋管的冷凝换热效果强于三维强化管,近矩形微肋强化管外侧冷凝性能优于近T形微肋管。存在最优肋间距,使得强化管能够最大化提升冷凝换热效果。基于实验数据拟合EX3与EX4的关联式,误差在±20%的范围内,符合预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单管 强化换热 强化结构 换热机理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击工况下车载榴弹炮底盘疲劳分析与结构强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攀 郑国峰 林鑫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8,共6页
针对榴弹炮车射击工况下底盘结构的疲劳耐久性问题,采用基于实测载荷的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实现对底盘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疲劳寿命分布结果表明,车架结构在火炮发射后坐助力的反复作用下有疲劳风险点。对风险点处的结构进行加强,并对... 针对榴弹炮车射击工况下底盘结构的疲劳耐久性问题,采用基于实测载荷的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实现对底盘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疲劳寿命分布结果表明,车架结构在火炮发射后坐助力的反复作用下有疲劳风险点。对风险点处的结构进行加强,并对强化后的车架结构分别进行了耐久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强化后的结构能够有效改善车架结构的性能。从载荷采集、多体动力学分析、载荷谱迭代与分解、疲劳仿真分析、结构优化等方面对车架结构在射击工况下的耐久性问题予以解决,对工程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弹炮车 底盘 射击工况 耐久性分析 结构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结构强化IVOCT导丝伪影去除方法
4
作者 郭劲文 马兴华 +3 位作者 骆功宁 王玮 曹阳 王宽全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6-1605,共10页
为去除导丝伪影以提高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VOCT)的图像质量,辅助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疾病,降低误诊及漏诊的概率,针对IVOCT图像结构信息复杂且伪影区域占比大的难点,提出一种采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架构的基于Transformer的结... 为去除导丝伪影以提高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VOCT)的图像质量,辅助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疾病,降低误诊及漏诊的概率,针对IVOCT图像结构信息复杂且伪影区域占比大的难点,提出一种采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架构的基于Transformer的结构强化网络(SETN)。首先,GAN的生成器在提取纹理特征的原始图像(ORI)主干生成网络的基础上,并联了RTV(Relative Total Variation)图像强化生成网络用于获取图像的结构信息;其次,在ORI/RTV图像的伪影区域重建过程中,引入了分别关注时/空间域信息的Transformer编码器,用于捕获IVOCT图像序列的上下文信息以及纹理/结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利用结构特征融合模块将不同层次的结构特征融入ORI主干生成网络的解码阶段,配合判别器完成导丝伪影区域的图像重建。实验结果表明,SETN的导丝伪影去除结果在纹理和结构的重建上均十分优秀。此外,导丝伪影去除后IVOCT图像质量的提高,对于IVOCT图像的易损斑块分割及管腔轮廓线提取任务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TRANSFORMER 结构强化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伪影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商用车轻量化板簧结构强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凯 黄勤 董勇峰 《南方农机》 2021年第23期115-116,182,共3页
研究小组基于工程材料学和汽车结构设计理论,采用NASTRAN仿真软件,对某轻量化钢制少片簧强化试验出现断裂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高承载工况下局部接触应力过大,导致产生多点接触疲劳源,并出现断裂问题,优... 研究小组基于工程材料学和汽车结构设计理论,采用NASTRAN仿真软件,对某轻量化钢制少片簧强化试验出现断裂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高承载工况下局部接触应力过大,导致产生多点接触疲劳源,并出现断裂问题,优化方案满足了强度性能,同时实现了轻量化10 kg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卡 轻量化板簧 结构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厚道床稳定性及结构强化措施
6
作者 李毅 徐旸 +2 位作者 韩宏洋 郄录朝 余文颖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30,共6页
采用增加道床厚度的方式维持线路的平顺性会导致道床厚度突破设计标准,边坡侵入限界,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多面体单元模拟真实道砟颗粒外形,通过建立不同厚度的道床离散元模型,对超厚道床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化... 采用增加道床厚度的方式维持线路的平顺性会导致道床厚度突破设计标准,边坡侵入限界,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多面体单元模拟真实道砟颗粒外形,通过建立不同厚度的道床离散元模型,对超厚道床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化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度增加会加剧道床的累积变形,180 cm超厚道床轨枕沉降为35 cm普通道床的4.7倍;道砟颗粒呈现出向边坡流动的趋势,颗粒位移及接触力均随着道床变厚而增加;道床厚度从35 cm增至180 cm,边坡颗粒的最大位移与平均接触力分别扩大了2.7、5.7倍;两侧边坡的扩大使得道床超出建筑限界,可设置挡砟墙增强道床的稳定性;对于180 cm超厚道床,两侧设置挡砟墙后边坡宽度降低了84.1%;设置挡砟墙可增强道床的横向阻力,对降低道床累积变形作用显著,轨枕沉降最高降低了82.5%,颗粒最大位移降低了59.6%,道床横向阻力最高提升了25.7%,道床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厚道床 稳定性 数值模拟 有砟轨道 结构强化 道床累积变形 颗粒位移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强化MD结构杂凑函数的一个新的“牧群”攻击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士伟 金晨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3-1955,共3页
该文构造了具有2k个起始点的变长"钻石树"结构的多碰撞,并据此提出了对强化MD结构杂凑函数的一个新的选择目标强制前缀且原像长度为2k+3块的原像攻击(即"牧群"攻击)。由于增大了攻击过程中可利用的中间链接值的数量... 该文构造了具有2k个起始点的变长"钻石树"结构的多碰撞,并据此提出了对强化MD结构杂凑函数的一个新的选择目标强制前缀且原像长度为2k+3块的原像攻击(即"牧群"攻击)。由于增大了攻击过程中可利用的中间链接值的数量,故当k≥n/4-1.05时,新的牧群攻击可将该攻击的计算复杂性由现有结果O(2n-2(k+1)+2n/2+k+5/2)降至O(2n-k/3+2n/2+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学 杂凑函数 强化MD结构 原像攻击 牧群攻击 多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传热管表面结构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娟 李金恒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7-162,共6页
简述各种强化传热管表面结构及机械加工工艺,其工艺在表面强化传热结构的加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强化传热结构 传热元件 机械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井壁破坏分析及强化结构
9
作者 张国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研究近年来钻井井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破坏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今后的钻井井壁设计中应考虑表土与岩石交界处的井壁水平截面上竖向附加弯矩的影响、单节井壁法兰盘附近的水平截面上竖向约束弯矩的影响和增设径向联... 研究近年来钻井井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破坏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今后的钻井井壁设计中应考虑表土与岩石交界处的井壁水平截面上竖向附加弯矩的影响、单节井壁法兰盘附近的水平截面上竖向约束弯矩的影响和增设径向联系筋的构造措施,从而达到强化钻井井壁结构的目的。为此,导出了竖向附加弯矩和法兰盘约束弯矩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径向联系筋的形式及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井壁 破坏分析 强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丝网强化余热回收烟气换热器的试验与数值研究
10
作者 舒歌群 黄炎梅 +3 位作者 田华 王轩 张洪飞 丁元勋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探究金属丝网强化元件在余热回收烟气换热器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其性能表现,对嵌有金属丝网的通道的流动与换热性能开展试验与数值研究。对嵌入不同孔隙率金属丝网的通道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流场分析,并分析... 为探究金属丝网强化元件在余热回收烟气换热器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其性能表现,对嵌有金属丝网的通道的流动与换热性能开展试验与数值研究。对嵌入不同孔隙率金属丝网的通道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流场分析,并分析了丝网高度对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平直翅片,嵌入金属丝网后通道综合性能指标最大提高58%。综合性能随孔隙率的提高先增后减,0.945为最佳孔隙率。同时,使用高度与流道高度一致的金属丝网,可以获得最佳综合性能。在相同压力损失下,金属丝网通过均匀流体温度、破坏边界层可以比平直翅片通过增加传热面积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证明了金属丝网作为烟气换热器强化元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烟气换热器 金属丝网强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薄膜传感器监测强化结构裂纹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凯 崔荣洪 +2 位作者 侯波 何宇廷 张天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9-145,共7页
以基于离子镀膜技术制备的物理气相沉积(PVD)薄膜传感器和3种成熟度较高的结构强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孔挤压强化、喷丸强化和激光冲击强化试验件上制备了PVD薄膜传感器。首先进行了静拉伸载荷下的PVD薄膜传感器与强化基体的应变对比试验... 以基于离子镀膜技术制备的物理气相沉积(PVD)薄膜传感器和3种成熟度较高的结构强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孔挤压强化、喷丸强化和激光冲击强化试验件上制备了PVD薄膜传感器。首先进行了静拉伸载荷下的PVD薄膜传感器与强化基体的应变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VD薄膜传感器对强化结构高载荷下的应变较为敏感,与强化结构结合良好,具备在高应力环境下应用的潜力;随后对比了不同强化工艺处理及表面处理状态试验件的疲劳寿命,应用显著性分析的方法,验证了PVD薄膜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不会对强化基体的疲劳性能造成显著影响;最后进行了激光冲击强化试验件的疲劳裂纹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PVD薄膜传感器的监测信号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较好,PVD薄膜传感器与强化基体具有良好的损伤一致性,适用于强化基体的疲劳裂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结构 疲劳裂纹 裂纹监测 薄膜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喷丸强化原理及其强化机理综述 被引量:88
12
作者 王仁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共9页
在喷丸强化机理中,除了"应力强化机制"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组织结构强化机制"。为了证明这一种新强化机制的存在,采用了XRD、喷丸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以及疲劳等各种试验方法,对喷丸靶材表层的组织结构改性后的力... 在喷丸强化机理中,除了"应力强化机制"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组织结构强化机制"。为了证明这一种新强化机制的存在,采用了XRD、喷丸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以及疲劳等各种试验方法,对喷丸靶材表层的组织结构改性后的力学行为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喷丸引入靶材的残余压应力是一种改善疲劳断裂抗力的"应力强化机制",但是它只能改善正断型模式而不能用来改善切断型模式的疲劳断裂抗力。对改善切断型模式的疲劳断裂抗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组织结构强化机制"。因此作者认为,喷丸强化机理中至少存在上述两种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机理 循环塑性变形 应力强化机制 组织结构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
13
作者 毛清华 苏毅楠 +3 位作者 贺高峰 翟姣 王荣泉 尚新芒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103,共11页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场景存在尘雾干扰严重、背景环境复杂、人员尺度多变且易遮挡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系统。改进YOLOv8模型通过替换...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场景存在尘雾干扰严重、背景环境复杂、人员尺度多变且易遮挡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系统。改进YOLOv8模型通过替换主干网络C2f模块为C2fER模块,加强模型的细节特征提取能力,提升模型对小目标人员的识别性能;通过在颈部网络引入特征强化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FE-BiFPN)结构,提高模型的特征融合能力,从而提升模型对多尺度人员目标的识别效果;通过引入分离增强注意力模块(SEAM)增强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局部特征的关注度,提升模型对遮挡目标人员的识别能力;通过引入WIoU损失函数增强训练效果,提升模型识别准确率。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8模型的准确率较基线模型YOLOv8s提升2.3%,mAP@0.5提升3.4%,识别速度为104帧/s。人员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10m,YOLOv8s-CA、YOLOv8s-SPDConv和YOLO8n模型相比,改进YOLOv8模型对小目标、多尺度目标、遮挡目标的识别效果均更佳,识别准确率为90.2%,mAP@0.5为87.2%。人员入侵危险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井下人员入侵带式输送机危险区域智能识别系统判别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的平均准确率为93.25%,满足识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带式输送机 人员入侵危险区域 YOLOv8模型 遮挡目标检测 小目标检测 多尺度融合 C2fER模块 特征强化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强化传热螺杆塑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萌萌 谢鹏程 +2 位作者 鉴冉冉 赵世超 杨卫民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通过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聚丙烯在普通注塑螺杆和新型强化传热结构的简化展开模型中的流动过程,计算分析了2种不同结构的螺杆流道中流体流动的非等温流场。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强化传热结构流道里的熔体存在明显的翻转现象,机筒顶部和螺... 通过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聚丙烯在普通注塑螺杆和新型强化传热结构的简化展开模型中的流动过程,计算分析了2种不同结构的螺杆流道中流体流动的非等温流场。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强化传热结构流道里的熔体存在明显的翻转现象,机筒顶部和螺杆底部熔体存在质交换的过程。与普通螺杆相比,该新型结构流道里的熔体经过径向的翻转之后,各个轴向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更均匀,在出口截面处的温度更高。因此,该新型结构在增加对流传质的同时,又增强了螺杆的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螺杆 非等温流动 强化传热结构 对流传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15钢模拟热影响区界面组织演变研究
15
作者 江骏东 马庆爽 +3 位作者 陈乐利 罗锐 李会军 高秋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6,共16页
采用EBSD(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HRTEM(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等表征手段,研究峰值温度及焊接热输入对G115钢焊接模拟热影响区界面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晶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中M23C... 采用EBSD(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HRTEM(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等表征手段,研究峰值温度及焊接热输入对G115钢焊接模拟热影响区界面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晶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中M23C6碳化物尺寸相比粗晶及临界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更为细小,仅为100 nm左右,析出强化作用明显。峰值温度提高使得小角度晶界数量有所提升,从而增加晶界强化效果。粗晶区组织几何位错密度最高为3.19×10^(14)m^(-2);临界焊接热影响区位错的回复、细小MX析出相的钉扎与亚晶的出现保证了材料的强度。对于细晶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焊接热输入的提升使得位错发生湮灭,亚晶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促进马氏体板条亚结构转变为马氏体块状亚结构,屈服强度由1115 MPa下降到947 MPa。当焊接热输入为14.4 kJ/cm时,细晶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兼具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15钢 焊接热模拟 位错强化 结构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肋片液冷板的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欢欢 任晓龙 张泽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0-1266,共7页
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锂电池两侧插入带通道的冷板是一种有效的高温散热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用方形锂电池,在传统并行流道冷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肋片强化换热冷板。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冷板的换热效果,同... 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锂电池两侧插入带通道的冷板是一种有效的高温散热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用方形锂电池,在传统并行流道冷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肋片强化换热冷板。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冷板的换热效果,同时计算了流场的压降、摩擦因子和速度等来分析其流动特性,最后采用综合考虑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无量纲因子来判断冷板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下六种肋片强化冷板散热性能均优于传统并行流道冷板,但压降也不可避免地增大,各个方案中矩形交错肋片液冷板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冷板 肋片 强化换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immiscible high entropy alloy strengthened via L1_(2)-nanoprecipitate 被引量:1
17
作者 WANG Zheng-qin FAN Ming-yu +5 位作者 ZHANG Yang LI Jun-peng LIU Li-yuan HAN Ji-hong LI Xing-hao ZHANG Zhong-w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08-1822,共15页
The low-cost Fe-Cu,Fe-Ni,and Cu-based high-entropy alloys exhibit a widespread utilization prospect.However,thes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limited by their low strength.In this study,a novel Fe_(31)Cu_(31)Ni_(... The low-cost Fe-Cu,Fe-Ni,and Cu-based high-entropy alloys exhibit a widespread utilization prospect.However,thes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ave been limited by their low strength.In this study,a novel Fe_(31)Cu_(31)Ni_(28)Al_(4)Ti_(3)Co_(3) immiscible high-entropy alloy(HEA)was developed.After vacuum arc melting and copper mold suction casting,this HEA exhibits a unique phase separation microstructure,which consists of striped Cu-rich regions and Fe-rich region.Further magnification of the striped Cu-rich region reveals that it is composed of a Cu-rich dot-like phase and a Fe-rich region.The aging alloy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a L1_(2)-Ni_(3)(AlTi)nanoprecipitates,achieving excellent yield strength(1185 MPa)and uniform ductility(~8.8%).The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1_(2) nanoprecipitate in the striped Cu-rich region and the external Fe-rich region increased the strength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regions,which increased the strain gradient and thus improved hetero-deformation induced(HDI)hardening.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route to improve the HDI hardening of Fe-Cu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e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high-entropy alloy phase separa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hard limestone reformation and strength weakening under acidic effect
18
作者 HOU Ming-xiao HUANG Bing-xiang +2 位作者 ZHAO Xing-long JIAO Xue-jie ZHENG Chen-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46-2466,共21页
Roof disaste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Acidic effect can reform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to weaken the macroscop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 Roof disaste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Acidic effect can reform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to weaken the macroscop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hard limestone roof.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meston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id with stronger hydrogen production capacity after ionization(pK_(a)<0)has more prominent damage to the mineral grains of limestone.When pKa increases from−8.00 to 15.70,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limestone increase by 117.22%and 75.98%.The influence of acid concentrat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mineral crystals,the crystal defects caused by large-scale acid action will lea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limestone strength,and the strength after 15%concentration reformation can be reduced by 59.42%.The effect of acidification time on limestone has stages and is the most obvious in the initial metathesis reaction stage(within 60 min).The key to the strength damage of acidified limestone is the participation of hydrogen ions in the reaction system.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the influence weights of acid type,acid concentration and acidification time on strength are 24.30%,59.54% and 16.16%,respectively.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cidification control of hard limestone roofs in coal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roof acidic effect structural reformation strength weak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螺旋弹簧的正断/切断型疲劳断裂模式与提高其疲劳断裂抗力的途径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仁智 姜传海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4,共8页
结合承受扭转切应力和轴向正应力圆柱体的受力分析,讨论了圆柱螺旋弹簧发生的正应力断裂,纵向以及横向切应力断裂等3种疲劳断裂模式。结果指出,喷丸引入的残余正应力(即应力强化机制)只影响正应力而不影响纵/横向切应力断裂模式的疲劳强... 结合承受扭转切应力和轴向正应力圆柱体的受力分析,讨论了圆柱螺旋弹簧发生的正应力断裂,纵向以及横向切应力断裂等3种疲劳断裂模式。结果指出,喷丸引入的残余正应力(即应力强化机制)只影响正应力而不影响纵/横向切应力断裂模式的疲劳强度(寿命)。但喷丸引起表面形变层内的组织结构改性(即组织结构强化机制)却能提高所有3种断裂模式的疲劳断裂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螺旋弹簧 疲劳断裂模式 表面喷丸 应力强化与组织结构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喷丸高速动车组车轴钢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守东 张继旺 +1 位作者 卢琪 张浩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148,166,共10页
目的研究微粒子喷丸EA4T车轴钢表面残余应力、组织结构强化层以及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250℃保温2 h和550℃保温4 h的回火工艺对微粒子喷丸试样进行处理,研究微粒子喷丸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和组织结构强化层对疲劳强度的... 目的研究微粒子喷丸EA4T车轴钢表面残余应力、组织结构强化层以及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250℃保温2 h和550℃保温4 h的回火工艺对微粒子喷丸试样进行处理,研究微粒子喷丸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和组织结构强化层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喷丸及回火处理试样表面的粗糙度、三维形貌、深度方向残余应力分布、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以及表面硬度,并进行旋转弯曲疲劳实验,确定疲劳性能。结果微粒子喷丸增加了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在表面引入了深度为80~100μm的残余压应力和加工硬化。微粒子喷丸将材料的疲劳极限由365MPa提高至470MPa。回火处理使得喷丸试样表面微观组织发生了回复,其硬度降低,残余应力松弛。250℃保温2 h和550℃保温4 h的回火处理使得喷丸试样的疲劳强度分别降低至450 MPa和430 MPa。结论微粒子喷丸在EA4T车轴钢试样表面引入的残余应力和组织结构强化层对疲劳强度的提高分别约为16%和23.8%,而表面粗糙度则降低了疲劳强度,降幅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 EA4T 残余应力 粗糙度 组织结构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