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冰多次碰撞下极地航行船舶舷侧结构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河蓉 姜金辉 +1 位作者 杨泽文 袁昱超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北极航道的开放更具可行性,为分析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冰载荷及船体结构响应特性,本文针对船体舷侧结构与浮冰场多次碰撞的场景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参考现阶段浮冰观测统计经验,建立船体舷侧结构-浮冰场相互作...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北极航道的开放更具可行性,为分析极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冰载荷及船体结构响应特性,本文针对船体舷侧结构与浮冰场多次碰撞的场景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参考现阶段浮冰观测统计经验,建立船体舷侧结构-浮冰场相互作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在不同碰撞角度与不同浮冰密集度下开展仿真计算,分析船冰连续多次碰撞过程中碰撞力、能量及响应数据,研究碰撞角度和浮冰场密集度对浮冰载荷及船体舷侧结构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船冰多次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规律与船冰单次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碰撞角度与浮冰场密集度参数对船冰碰撞力与船体舷侧结构响应特征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研究内容对极地航行船舶舷侧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冰多次碰撞 舷侧结构 结构响应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驱动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求解 被引量:2
2
作者 杜轲 吴文贤 +1 位作者 林志鹏 骆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物理驱动机器学习是一种将物理原理融入机器学习框架的前沿方法。通过引入物理知识,该方法旨在使模型更为贴合实际世界的物理规律和约束,以提高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对数据本质特征的准确捕捉。该研究使用了一种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的物理驱... 物理驱动机器学习是一种将物理原理融入机器学习框架的前沿方法。通过引入物理知识,该方法旨在使模型更为贴合实际世界的物理规律和约束,以提高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对数据本质特征的准确捕捉。该研究使用了一种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的物理驱动方法,用于精确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该算法通过最小化多输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目标函数,实现了对回归模型参数的精准拟合。同时,通过在特征空间中引入系统动态平衡方程和初始条件的物理约束,无需事先训练数据即可有效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随后开展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单自由度体系和二层剪切框架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响应,并将所用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物理驱动机器学习方法在精度和大时间步长性能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物理驱动 无标记数据 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外浮顶储罐抗风载结构响应机制研究
3
作者 周一卉 蔡语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928,共11页
风载是导致大型外浮顶储罐结构失效的典型灾害性因素,为探究大型外浮顶储罐对风载的结构响应机制,以10万m^(3)大型外浮顶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储罐罐体-双盘式外浮顶一体化全尺寸结构模型和风场模型。采用CFD方法获得了不同液位下罐体... 风载是导致大型外浮顶储罐结构失效的典型灾害性因素,为探究大型外浮顶储罐对风载的结构响应机制,以10万m^(3)大型外浮顶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储罐罐体-双盘式外浮顶一体化全尺寸结构模型和风场模型。采用CFD方法获得了不同液位下罐体周向与外浮顶顶部风压分布。基于流固耦合算法,分别就外浮顶在低、中、高液位下的漂浮工况和外浮顶落底工况下罐-顶一体化结构对风载的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罐体周向风压不受液位影响,在迎风侧可达到最大风压1400 Pa;外浮顶顶部风压压差随液位升高而增大,在100%液位时可达到2410 Pa,导致外浮顶发生侧倾或不平衡升降的事故概率增加;外浮顶顶板在风载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最大变形差值在100%液位达到最大,为16.44 mm;极端落底工况下的外浮顶对风载的响应非常敏感,相比由储液支撑的外浮顶,其最大变形量提升幅度可达到528.3%,且每圈面板变形量比无风工况增加48%~77%,应高度重视支柱支撑与风载的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大型储罐 双盘式外浮顶 风载 结构响应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高速侵彻花岗岩靶体的结构响应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明海 刘闯 +2 位作者 李鹏程 刘子涵 张先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22,共21页
为探究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体的结构响应特性,基于30 mm弹道炮平台,开展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试验,获得了非正侵彻作用下弹体结构破坏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的弹体结构变形及断裂机制,分析了侵彻初... 为探究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体的结构响应特性,基于30 mm弹道炮平台,开展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试验,获得了非正侵彻作用下弹体结构破坏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弹体斜侵彻花岗岩靶的弹体结构变形及断裂机制,分析了侵彻初始条件对弹体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体非正侵彻花岗岩靶体时,易发生弯曲和断裂;弹体头尾部所受非对称力是影响弹体响应特性的主要因素,弹体的变形破坏程度由弹体头尾部角速度差峰值大小决定;随着攻角的增大,弹体弯曲程度线性增大,攻角增大到8°时,弹体发生断裂;随着着角的增大,弹体弯曲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着角为15°时,弹体弯曲程度最小,着角达到30°时,弹体发生断裂;与着角相比,攻角对弹体结构响应行为的影响更显著;攻角与着角联合作用时,着角的引入会增大弹体临界断裂正攻角,负攻角会削弱弹体抵抗弯曲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撞击速度高于1600 m/s时,弹体撞击速度成为弹体产生不同响应行为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 侵彻 岩石靶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隧道机械法横通道施工下的结构响应
5
作者 郑镇跡 谢典延 +2 位作者 邱桐 苏栋 陈湘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94-3207,共14页
为揭示机械法横通道施工全过程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的力学扰动机制,以广州海珠湾隧道区间横通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国内首个机械法横通道与超大直径盾构主隧道同步施工的工艺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精细化的三维仿真模型并结合... 为揭示机械法横通道施工全过程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的力学扰动机制,以广州海珠湾隧道区间横通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国内首个机械法横通道与超大直径盾构主隧道同步施工的工艺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精细化的三维仿真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深入分析横通道机械顶管法施工全过程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体系的力学扰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制箱涵在顶进过程中产生了向靠背侧3.1 mm的水平附加变形;破洞后,钢套筒在洞门上下全切环与两侧半切环接缝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最大应力达266.3 MPa;施工过程中,主隧道管片受力和变形均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顶切阶段,反力架上部传力构件处管片出现约3.06 MPa的局部拉应力,同时该处正弯矩增至670.9 kN·m;破洞及拆撑完成后,洞门两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最大压应力增至22.91 MPa。此外,切削侧负弯矩减少54.1%;施工过程中,全切环管片轴力逐步下降,最终拱顶轴力损失46.3%、切削侧几乎降至0,而半切环拱顶和拱腰轴力却增加20.85%和36.5%;通道破洞施工导致主隧道各部位变形增大,拱顶变形增幅为26.7%~50.1%,而靠背侧及切削侧分别增大11.9%~43.6%、28.1%~65.9%。研究结果为理解机械顶管法横通道施工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影响机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并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 盾构隧道 机械法 横通道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炸船体结构与系统动力学响应不确定性特征分析.
6
作者 姚熊亮 赵坤 +1 位作者 战天琦 黄仁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7-1314,共28页
水下爆炸船体结构动力学响应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动力学响应产生结构毁伤,具有强非线性及非平稳特征,系统参数、初始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将导致早期动力学响应出现分岔、突变等现象,输出展现不确定性特征.文章针对水下爆炸船体结构与系统... 水下爆炸船体结构动力学响应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动力学响应产生结构毁伤,具有强非线性及非平稳特征,系统参数、初始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将导致早期动力学响应出现分岔、突变等现象,输出展现不确定性特征.文章针对水下爆炸船体结构与系统早期动力学响应特征时空解耦数据分析问题,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抛物线映射方法以及符号动力学理论,提出一种强非线性动力学动态数据分析方法,刻画水下爆炸船体结构早期动力学响应演化特征,实现在系统参数邻域内预报试验结果.首先,以某加筋圆柱壳结构为原型,设计不同冲击因子条件下的缩比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水下爆炸船体结构非线性、非平稳动力学响应的时空演化规律,对其不确定性特征进行表征与刻画.其次,以某型舰船为原型设计的舱段结构和浮动冲击平台模型试验,进一步分析水下爆炸船体结构早期动力学响应不确定性特征,证明方法的有效性与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舰船水下爆炸非线性动力学动态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水下爆炸舰船非线性、非平稳动力学响应进行表征与刻画,可实现系统参数邻域内预报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船体结构早期动力学响应 非线性特征 相空间重构 抛物线映射 符号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降温-立式贮存下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响应缩比关系研究
7
作者 张源 王江涛 +2 位作者 周涛 刘向阳 王宁飞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固化降温-立式贮存载荷下药柱结构响应的缩比关系,在弹性假设下,从弹性力学三个基本方程出发并考虑温度的影响,利用量纲分析法通过定义各参数的特征量,推导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响应缩比相似基准。考虑蠕变效...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固化降温-立式贮存载荷下药柱结构响应的缩比关系,在弹性假设下,从弹性力学三个基本方程出发并考虑温度的影响,利用量纲分析法通过定义各参数的特征量,推导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响应缩比相似基准。考虑蠕变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固化降温-立式贮存1年后药柱和药柱/绝热层界面的结构响应,讨论了缩比相似基准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建立了药柱前后端部轴向位移与时间和缩比率的关系,基于该关系预测了立式贮存3年后药柱端部最大轴向位移量。结果表明:建立的缩比相似基准适用于固化降温工况,立式贮存工况下不同缩比率药柱沿不同特征路径的应力与应变分布规律相似,相差不超过4%,但药柱/绝热层界面应力响应差别较大,立式贮存3年后药柱端部最大轴向位移量的预测值与计算值相比误差不超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立式贮存 量纲分析 缩比关系 结构响应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准则的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与结构响应特性研究
8
作者 洪铭 吴钦 +2 位作者 黎勇 黄彪 王国玉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42,共12页
为了预测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采用量纲分析法对影响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相似准则发展了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相似模型.通过复合材料螺旋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原型桨和模型桨的水动力性能、结构响应及... 为了预测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采用量纲分析法对影响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相似准则发展了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相似模型.通过复合材料螺旋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原型桨和模型桨的水动力性能、结构响应及振动模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雷诺相似准则,模型桨的来流速度需在原型桨的基础上放大数倍,在常规试验环境下难以实现,因此雷诺相似模型不适用于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预测.基于弗劳德相似准则,模型桨应与原型桨保持相同的密度,且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相比原型桨减小了数倍.由于实际生产材料难以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两种非标准弗劳德相似模型.基于适当放松材料弹性性能的弗劳德相似准则,模型桨的刚度较大,导致其水动力性能与原型桨存在一定差距;基于适当放松材料密度要求的弗劳德相似准则,模型桨的水动力性能与原型桨吻合较好,但模态频率仍存在偏差.基于马赫相似准则预测的模型桨水动力性能、结构响应特性及振动模态与原型桨吻合较好,表明该相似模型在复合材料螺旋桨性能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文章针对复合材料螺旋桨建立了水动力相似关系,可为其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螺旋桨 水动力性能 结构响应 相似准则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受冲击的锥形弹体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9
作者 陈康 张晓伟 龙仁荣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8-1702,共15页
近年来,高超声速武器凭借其打击速度和毁伤效能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提高武器平台的空间利用率,采用与平台共形的变截面战斗部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然而,战斗部外形的复杂化和速度的提高导致其载荷环境更加严酷,结构强度问题突出.为... 近年来,高超声速武器凭借其打击速度和毁伤效能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提高武器平台的空间利用率,采用与平台共形的变截面战斗部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然而,战斗部外形的复杂化和速度的提高导致其载荷环境更加严酷,结构强度问题突出.为探究变截面弹体在非正侵彻条件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规律,文章基于空间自由梁和结构塑性理论,建立了头部受冲击载荷作用的锥形弹体结构动力响应模型和轴力-弯矩耦合作用下的结构失效函数,并借助Abaqus/Explicit非线性数值程序对典型锥形弹体的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弹体头部形状系数、锥度、径厚比和长径比等因素对弹体内力分布和失效位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变截面弹体的内力分布规律;头部集中质量降低了弹体的内力幅值,但不影响其分布规律.在冲击载荷、头部直径及其他无量纲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弹体锥度越大,危险位置越靠近弹体头部,而长径比或径厚比增大会使弹体更易发生结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响应 冲击载荷 自由梁 锥形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
10
作者 高可乐 殷红 彭珍瑞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提高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的精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传递矩阵误差和测量误差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首先,通过结构动力学模型构建状态空间方程和传递矩阵,得到结构载荷和响应的重构方程;其次,利用截断随机奇异值分解方... 为提高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的精度及效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传递矩阵误差和测量误差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首先,通过结构动力学模型构建状态空间方程和传递矩阵,得到结构载荷和响应的重构方程;其次,利用截断随机奇异值分解方法计算测点位置的近似传递矩阵,同时结合总体最小二乘法(Total Least Squares Method,TLSM)和传统Tikhonov正则化方法识别载荷,再通过待重构位置的传递矩阵重构未知响应;最后,分别对二维桁架和简支梁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Tikhonov正则化方法,所提方法可在保证重构精度的同时提升重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响应重构 载荷识别 传递矩阵 TIKHONOV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双陷波多频控制
11
作者 沈晓宇 宋来收 夏品奇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67,共7页
高效的控制算法是提升直升机减振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直升机振动的多阶频率特征,构建自适应陷波响应分离器和控制器,建立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双陷波控制算法,陷波响应分离器分离控制误差响应中的各阶频率成分,结合陷波控制器实现时域... 高效的控制算法是提升直升机减振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直升机振动的多阶频率特征,构建自适应陷波响应分离器和控制器,建立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双陷波控制算法,陷波响应分离器分离控制误差响应中的各阶频率成分,结合陷波控制器实现时域中对各阶频率响应的独立控制。基于某直升机动力学相似模型,对自适应双陷波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双陷波控制算法在多频率激励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并能提升临界收敛步长,从而增强控制系统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结构响应主动控制 自适应双陷波器算法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窗长改进Sage-Husa卡尔曼滤波的结构响应重构
12
作者 路金涛 彭珍瑞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针对固定窗口估计噪声方差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在结构响应重构时窗口长度由经验选取导致重构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窗长改进Sage-Husa卡尔曼滤波ISHKF(improved Sage-Husa Kalman filter)算法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对卡尔曼... 针对固定窗口估计噪声方差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在结构响应重构时窗口长度由经验选取导致重构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窗长改进Sage-Husa卡尔曼滤波ISHKF(improved Sage-Husa Kalman filter)算法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对卡尔曼滤波先验误差协方差矩阵应用UD分解以保证其正定性,根据测量先验误差自适应调整窗口长度,再应用Sage-Husa时变噪声估计器,实现测量噪声和系统噪声的同步调节。然后,根据已知的部分加速度响应,结合模态叠加法重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响应。最后通过某动车组齿轮箱的C型支架、二维桁架结构数值仿真和简支梁试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自适应窗长未知噪声方差估计下的结构响应重构,与移动窗卡尔曼滤波方法相比,重构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e-Husa卡尔曼滤波 结构响应重构 噪声方差估计 UD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响应峰值的结构碰撞荷载峰值识别
13
作者 朱亚飞 任伟新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船舶或车辆等与桥梁结构的碰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结构发生碰撞的冲击荷载模式一般呈现半正弦分布。鉴于长期健康监测系统在重大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如何仅利用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识别突发碰撞荷载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找... 船舶或车辆等与桥梁结构的碰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结构发生碰撞的冲击荷载模式一般呈现半正弦分布。鉴于长期健康监测系统在重大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如何仅利用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识别突发碰撞荷载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找到动力响应与碰撞荷载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梁受半正弦碰撞冲击作用为力学模型,基于模态叠加法和杜哈姆积分求解梁的动力响应,构造结构动力响应峰值和碰撞荷载峰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响应峰值与碰撞荷载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该线性关系不受碰撞持续时间和结构响应位置的影响,梁在不同碰撞冲击力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线性关系。因此,如果知道结构两个或以上不同位置动力响应峰值,利用响应峰值与碰撞荷载峰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便可确定冲击荷载峰值的大小。该方法不涉及动力学逆问题复杂的理论计算,依据此线性关系便可由结构的动力响应峰值估算碰撞荷载的峰值,实现结构意外碰撞时碰撞荷载峰值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碰撞 结构响应 碰撞荷载 荷载识别 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舱室结构特征的水下爆炸冲击响应快速预报方法
14
作者 梁潇帝 刘寅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16,共10页
提出一种水下近场非接触爆炸荷载作用下舰船结构冲击响应峰值快速预报新方法。建立多舱段舰船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设计试验工况,每组工况在不同肋位横剖面处各层甲板、双层底内外底的典型位置布置样本测点,提取每组样本测点的... 提出一种水下近场非接触爆炸荷载作用下舰船结构冲击响应峰值快速预报新方法。建立多舱段舰船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设计试验工况,每组工况在不同肋位横剖面处各层甲板、双层底内外底的典型位置布置样本测点,提取每组样本测点的冲击响应峰值,建立冲击响应峰值数据库。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优化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船体结构冲击响应峰值快速预报模型。分别将炸药参数(TNT(trinitrotoluene)当量、爆距、攻角),船体结构形式参数(甲板、横纵舱壁数量和位置等)和测点与炸点相对位置作为神经网络输入,以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作为神经网络输出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对6组爆炸工况的冲击响应峰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有限元仿真预报方法相比该研究简单实用,与现有快速预报方法相比该研究考虑了船体结构形式特征对水下爆炸冲击响应的影响,更符合对船体结构水下爆炸冲击响应快速预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结构冲击响应 水下近场爆炸 冲击响应预报 NSGA-Ⅱ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农 顾珂泽 +1 位作者 黄斌 吴红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2-69,共8页
该研究提出修正后的地震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理论和方法,并改进了先前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对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以往理论中存在的遗漏。该研究着重阐述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 该研究提出修正后的地震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理论和方法,并改进了先前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对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以往理论中存在的遗漏。该研究着重阐述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包括训练集预处理和训练后模型应用方法等。在修正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利用训练后模型进行结构响应预测的方法,提供了可实际应用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实时响应预测方法。对数据集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确保在模型预测时不会发生误差的爆发式累积。为提高结构响应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基于编解码器神经网络模型、双向神经网络模块和注意力机制,引入了一种EraquseqNet模型。相较于其他神经网络方法,该研究利用注意力机制解决了信息冗余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并通过双向神经网络模块解决了长时间地震作用下响应预测精度迅速下降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结构响应 注意力机制 双向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AKF算法的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
16
作者 殷红 丁怡渊 +1 位作者 彭珍瑞 李鑫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02-310,共9页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算法实际应用于响应重构时,需要已知结构外部激励并预设先验恒定噪声方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AAKF(innovation-based adaptive augmented Kalman filter)算法的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方法。首...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算法实际应用于响应重构时,需要已知结构外部激励并预设先验恒定噪声方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AAKF(innovation-based adaptive augmented Kalman filter)算法的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方法。首先,基于增广状态空间模型将外部激励向量与状态向量联合构成增广状态向量,并根据增广新息统计特性实时自适应地调整卡尔曼滤波增益和状态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其次,仅借助加速度传感器根据模态法来识别锤击激励,并且重构出加速度、速度、位移以及应变响应等数据;最后,对起重机桁架和简支梁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自适应调整噪声方差和识别结构外部激励,从而实现结构响应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方差 激励识别 新息统计 增广卡尔曼滤波 结构响应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和不同持时指标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17
作者 王志涛 赵兴德 +2 位作者 郭小东 王巨 王子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7,共15页
选取70条具有不同持时的天然地震波,并采用5%~75%重要持时将谱匹配后的地震记录划分为长、短持时地震记录集,对10层RC框架结构进行IDA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进一步选取35条天然地震波,采用有效持续... 选取70条具有不同持时的天然地震波,并采用5%~75%重要持时将谱匹配后的地震记录划分为长、短持时地震记录集,对10层RC框架结构进行IDA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进一步选取35条天然地震波,采用有效持续时间、5%~75%和5%~95%重要持时等不同强震持时指标分别截取相应的加速度时程段,构建不同的地震记录集,分析不同持时指标对RC框架结构峰值响应和滞回耗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震动强度下,长持时地震动会导致更大的结构层间变形和结构倒塌概率,且随着持时的增加,结构总滞回耗能大幅增加;在罕遇地震水准下,可选取有效持续时间和5%~95%重要持时指标用于结构层间变形和楼层峰值位移分析,而在极罕遇地震水准下,选用有效持续时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对于楼层峰值速度,不同地震集计算结果均值和变异系数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相同地震动强度下,建议优先选用有效持续时间用于结构滞回耗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地震动持时指标 弹塑性时程分析 结构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简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恒燕 许航 郑鑫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中一般不进行详细计算。然而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破坏严重,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框架结构模...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不起承重作用,因此在框架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中一般不进行详细计算。然而历次震害表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破坏严重,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框架结构模型,通过与已有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得到了与试验结果最接近的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然后采用该边界条件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地震波作用下,采用砌体填充墙边界条件与实际砌体填充墙与框架连接施工方法最接近的模型,得到的模型纵向加速度峰值和位移峰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采用杆系有限元软件分析砌体填充墙与框架的边界条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简化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填充墙 边界条件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结构响应分析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irkhoff形式下结构动响应问题的保辛中点格式
19
作者 邱志平 邱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结构动响应预测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是结构振动控制、载荷识别的前提。本文在辛体系下针对结构动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Birkhoff形式下的保辛中点格式。首先引入状态变量,并基于摄动方法将结构动响应方程转化为线性自治Birkhoff方程的形式,... 结构动响应预测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是结构振动控制、载荷识别的前提。本文在辛体系下针对结构动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Birkhoff形式下的保辛中点格式。首先引入状态变量,并基于摄动方法将结构动响应方程转化为线性自治Birkhoff方程的形式,进一步利用中心差分推导出线性自治Birkhoff方程的中点格式,其证明是保辛的。该格式不要求Birkhoff方程系数矩阵非奇异,因此适用于奇数维系统。两个不同数值算例的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卓越性,也凸显了相对于传统算法在计算精确度和稳定性方面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响应问题 BIRKHOFF方程 中点格式 保辛算法 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折展结构热响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金路 曹全宇 +1 位作者 田大可 张飞扬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7,共11页
中国航天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飞速前进,航天事业已成为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航天核心技术的逐渐提升和突破,高精度、大尺度和轻量化的新型空间折展结构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柔性大、刚度小... 中国航天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飞速前进,航天事业已成为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航天核心技术的逐渐提升和突破,高精度、大尺度和轻量化的新型空间折展结构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柔性大、刚度小,尤其是受空间极端环境显著影响等问题也备受关注。例如,空间折展结构中的典型应用——空间可展开天线,该新型结构作为航天和国防领域传递与获取信息的核心装备,在轨服役期间受空间热交变环境影响,其形面精度和网面稳定性问题凸显,甚至干扰航天器及其附件在轨工作姿态,从而导致航天器失效。为满足应用需求,文中归纳总结了伸展臂、太阳翼及可展开天线等空间折展结构的热致变形和热致振动等热响应研究进展。基于研究现状,从热-结构耦合情况、非线性因素、新型结构组合、结构连接及热控措施优化等方面展望空间折展结构热响应研究发展趋势,为我国空间折展结构的优化设计和防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折展结构 结构响应 热致变形 热致振动 太阳翼 可展开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