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化理论视域下中国式农村养老的历史叙事与现实路径
1
作者 李静 颜振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研究聚焦中国农村养老模式转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其历史脉络、行为演变及结构变迁。借助结构化理论视角,全面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养老模式的鲜明特点及驱动其变化的深层次动因...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研究聚焦中国农村养老模式转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其历史脉络、行为演变及结构变迁。借助结构化理论视角,全面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养老模式的鲜明特点及驱动其变化的深层次动因。研究发现,受家庭结构变化、经济政策及养老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养老模式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到多元化养老的演变。研究进一步将农村老年人细分为活力老人(助他)、自立老人(自助)和受助老人(他助),并基于“行为-结构”框架建构分层分类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活力老人助他为动力,激发农村养老新活力;以自立老人自助为核心,提升农村老人自我发展能力;以受助老人服务为重点,打造农村多元照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养老服务 中国式养老 结构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竞入奥的历程、现状与展望——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社会学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睿 刘建 郑国华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6,共10页
长期以来,电子竞技能否、应否融入奥林匹克赛事体系是体育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且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论。研究基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构建“生活性历程—社会性历程—系统性历程”分析框架,探讨电竞入奥的历程、现状与前景。研究发现:①... 长期以来,电子竞技能否、应否融入奥林匹克赛事体系是体育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且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论。研究基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构建“生活性历程—社会性历程—系统性历程”分析框架,探讨电竞入奥的历程、现状与前景。研究发现:①生活性历程以电子游戏的文化意蕴扩展与技术手段跃迁为基石,社会性历程通过解构负面性标签塑造电子竞技的竞技符号,系统性历程则呈现多元主体目标共聚、组织治理缺位与制度性话语博弈的张力;②规则冲突(游戏迭代与体育治理的矛盾)和资源争夺(技术资本与制度权威的博弈)造就了电竞入奥的现实困境,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差异化诠释电竞概念、选择性构建治理同盟的策略谋求电竞赛事主导权;③未来需借助奥运赛事的制度性嵌入实现电竞生态的身份转型与技术-文化协同演化,通过虚拟体育的制度嵌套突破奥运项目遴选壁垒,警惕体育过度技术化导致的竞技本质异化。研究认为,构建兼具适应性、包容性与规范性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实现电子竞技善治的重要议题,中国应通过优化国内电竞生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全球电竞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电子游戏 虚拟体育 结构化理论 电竞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流动的“附近”:基于结构化理论的骑游者自我认同建构研究
3
作者 郑芳芳 朱斌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3,共15页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消灭附近”,物理空间障碍感的消失在空间意义上导致现代社会个体对周边生活世界的深度感知能力下降,在社会关系上导致个体社会交往中活力和凝聚力下降,但人们对“附近”的需求并未消失。文章以长途骑游者为...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消灭附近”,物理空间障碍感的消失在空间意义上导致现代社会个体对周边生活世界的深度感知能力下降,在社会关系上导致个体社会交往中活力和凝聚力下降,但人们对“附近”的需求并未消失。文章以长途骑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化理论,探讨骑游者通过流动性旅游体验重建流动的“附近”,进而重构自我认同的纵向演变机制。研究发现:首先,骑游者寻求自我认同的结构性动因包括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造成的自我归属感匮乏,以及本体性焦虑导致的自我意义感丧失,即“附近”的消失;其次,骑游者的流动性体验的行为情境包含流动体验中的开放空间、流动生活中的相互交织、流动交集中的情感联结3个属性,即流动的“附近”;最后,遵循规则的组织与资源的分配是骑游者行动的基础,在流动的“附近”中重建发展信任的自我、经验反思的自我、连续一致的自我,以重塑骑游者的自我认同。文章基于结构化理论探究骑游者的自我认同建构路径,以期为理解非大众化旅游者行为背后的主体意义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自我认同 “附近” 骑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基于结构化理论分析框架的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亚婷 刘子涵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10,共18页
全球性问题的叠加效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因此,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化理论... 全球性问题的叠加效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因此,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化理论的视域下,结构与行动者之间的张力导致大学生身陷就业的期望困境、质量困境与结构困境之中。为此,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联结多元主体的核心纽带,将资本供给作为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突破点,通过厚植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就业困境的突围。在结构与行动者的双向互动下,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了就业需求引领、技能培训支撑、就业通道保障的系统化实践模式,有效提升了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生就业 结构化理论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课堂结构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囿与实践路径——基于12所一流大学的考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柏林 史国华 杨连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5,80,共12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交织中的逻辑延展,是课程发展中生成的新的结构性要素。课堂是“课程思政”落地落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堂结构是“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的逻辑中介。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因赋予结构与...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交织中的逻辑延展,是课程发展中生成的新的结构性要素。课堂是“课程思政”落地落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堂结构是“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的逻辑中介。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因赋予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的新解释并构建了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理论系统而彰显其独特性和影响性。鉴于这一视角研究认为“课程思政”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行动的结果和媒介,它是由以使动性和制约性“二重”属性为逻辑前提、以课堂行动者及其能动作用为逻辑基础、以课堂规则和课堂资源为逻辑展开等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生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系统。通过对12所一流大学及其13门课程教案文本的分析发现,“课程思政”课堂结构生成的现实困囿包括课堂行动者的角色障碍、课堂规则的症结和课堂资源的瓶颈,而其实践路径应围绕重塑课堂行动者的角色、健全课堂规则和优化课堂资源的逻辑进路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课程思政 课堂结构 课堂规则和资源 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超越:结构化理论“化”之意涵及再审视 被引量:9
6
作者 向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4,共8页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以综融性社会学思想备受学界重视,但相关讨论存在二元分化之藩篱。理解结构化理论的关键在于“化”之意涵,其本质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双重生产机制,通过行动的能动性与结构的促动性交织互化而成;而在经验解释功用上,“...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以综融性社会学思想备受学界重视,但相关讨论存在二元分化之藩篱。理解结构化理论的关键在于“化”之意涵,其本质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双重生产机制,通过行动的能动性与结构的促动性交织互化而成;而在经验解释功用上,“化”之机制体现为个体与整体、定性与定量的相互渗透,因而实现理论与方法的双重超越。当然,结构化理论之“化”仍有含混紧张之处,从其根源性、条件性、趋向性三方面对之进行厘清,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探索其方法论意义,为构建中国语境下的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双重超越 吉登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行动逻辑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慧 刘少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1,共7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翼”。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视角,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行动体现出结构生成、功能达成和特色形成的“三成”逻辑,规则与资源驱动组织要素重构,生成更加规范化、科学...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翼”。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视角,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行动体现出结构生成、功能达成和特色形成的“三成”逻辑,规则与资源驱动组织要素重构,生成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产教融合新结构,联合体中多元主体通过例行化实践促使其功能达成,主体能动作用的激活进一步形塑市域产教联合体特色模式。然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规则和资源的局限性、行动者的角色迷茫、联合体特色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基于此,应从制度环境优化、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功能定位、主体活力激发、特色模式探索等方面综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市域产教联合体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高质量教学建构:实质厘定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宝宝 杜海蓉 席海容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呼吁高质量教学。研究选取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视角,通过演绎方法从“结构”推衍得出“教学结构”。基于教学结构分析得出:建构高质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时代新人培育要求下,组成教学结构的各种教学规则与教学资源以“调整... 教育高质量发展呼吁高质量教学。研究选取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视角,通过演绎方法从“结构”推衍得出“教学结构”。基于教学结构分析得出:建构高质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时代新人培育要求下,组成教学结构的各种教学规则与教学资源以“调整”或“补充”的方式发展变化,从而使教学具有时代赋予的应有功能。建构高质量教学实践需要“点线面结合”推进。教师作为高质量教学建构的“核心点”,需要通过理论学习等途径将存在于学科课程标准等文本中的高质量教学建构图景转化为个人认知;研究者与教师连成U-S“关键线”,在合作行动研究中将高质量教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学校教育相关能动者联动形成“联动面”,使高质量教学建构实践从局部逐渐扩展至日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高质量教学 教学结构 U—S合作 能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图书情报领域适应性结构化理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查先进 杨海娟 +1 位作者 严亚兰 刘坤锋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9,共11页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AST)于1994年提出,已在商业经济、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ST结合群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环境,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Fechnologies,IT...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AST)于1994年提出,已在商业经济、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ST结合群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环境,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Fechnologies,IT)的结构化属性和适应性使用角度阐述信息技术、社会结构和人际交互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以提出AST理论的论文为种子论文,以SSCI/SCI数据库中图书情报领域引用了该论文的文献为考察对象,结合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发现国外图书情报领域AST理论应用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ST的相关命题、概念和关系同样适用于非群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技术环境,基于组织、群体和个体的多层次研究正在不断地拓展AST理论的外延;AST理论被用来分析IT项目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通常以定性研究为主,从技术的结构化属性角度解释影响IT项目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AST理论被用来分析信息技术采纳后的适应性使用行为,通常以实证研究为主,从微观的功能层面揭示探索性行为、革新性使用以及扩展使用等适应性IT使用行为的前置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 社会结构 IT项目实施 关键成功因素 适应性IT使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自我认同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姚上海 罗高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自我认同是指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个体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现实性反思和生命价值的深层次追问。结构化理论认为,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个体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现实性反思和生命价值的深层次追问。结构化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建构和社会塑造互动的过程与产物,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过程,具有经验反思性、连续一致性与主观适宜性。自我认同能为个体的社会生活提供方向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个体的生活目标,为个体的社会认可提供实现条件,推动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自我认同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的会计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烨 邵方婧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6,共5页
自Roberts和Scapens(1985)在会计研究中引入结构化理论以来,基于结构化理论的会计研究已经成为会计研究主要流派之一。在简要介绍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结构化理论框架下会计内涵尚无定论,会计的作用体现在... 自Roberts和Scapens(1985)在会计研究中引入结构化理论以来,基于结构化理论的会计研究已经成为会计研究主要流派之一。在简要介绍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结构化理论框架下会计内涵尚无定论,会计的作用体现在结构属性的三个维度上,并且会计连续性和变革的驱动因素多种多样。总结了结构化理论在会计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会计内涵 会计作用 会计连续性 会计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研究--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媛媛 李常青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我国经济和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方向,供应链金融正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有效手段。供应链金融可有效缓解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疏通产业链和资金链上的堵点和断点,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因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我国经济和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方向,供应链金融正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有效手段。供应链金融可有效缓解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疏通产业链和资金链上的堵点和断点,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因可操作性强,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体系下行动者的反思性监控,找出现有体系下的抑制因素,并探讨了行动者能动发展,促进供应链金融结构再生产的可能路径,为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供应链金融 应收账款融资 结构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信息技术吸收的个体及组织层面因素研究——基于结构化理论分析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国鹏 杨波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2-762,共11页
信息技术吸收界定为IT技术在组织活动、业务流程中内化与融合程度,是研究企业利用IT技术投资获得商业价值这一因果关系链中的重要理论概念。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中“结构一行为一结果”的分析思路,构建IT协调机制、知识整合活动与信息技... 信息技术吸收界定为IT技术在组织活动、业务流程中内化与融合程度,是研究企业利用IT技术投资获得商业价值这一因果关系链中的重要理论概念。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中“结构一行为一结果”的分析思路,构建IT协调机制、知识整合活动与信息技术吸收之间关系模型,其中前两者分别对应了组织、个体层面因素。之后,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等方法对于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层面因素一知识整合活动会直接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程度;在组织层面因素方面,高层正式IT协调、中层正式IT协调以知识整合活动为完全中介变量进而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中层非正式IT协调既以知识整合活动为部分中介变量,同时直接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此外,高层非正式IT协调对于信息技术吸收影响并未获得实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吸收 结构化理论 IT协调机制 知识整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内涵、构成要素与实施策略——社会结构化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5
14
作者 胡红杏 祁宁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188,共13页
结构化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结构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基于吉登斯的社会结构化理论视角建构素养导向的结构化教... 结构化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结构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基于吉登斯的社会结构化理论视角建构素养导向的结构化教学理论内涵,涉及学生知识结构化、学生思维结构化以及课堂结构化三个相互密切关联的维度。其构成要素包括师生能动者及其能动性、结构化教学规则以及结构化教学资源,师生能动者的角色及其行为与由课堂教学规则和资源构成的教学制度之间是一种结构二重性的关系,这种课堂二重性结构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再发展的媒介。新时代背景下,素养导向的结构化教学实践策略包括: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建结构化教学内容;基于大概念统摄核心知识,培育学科思想方法;组织学科实践活动,构建课堂二重性结构;基于学习进阶测评学生思维水平,开展反思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教学 能动者 核心素养 结构二重性 社会结构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理论的中层管理人员战略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麻兴斌 栾驭 赵西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在微观层次上研究战略过程,将组织结构和组织成员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已经证明是具有社会性。结构化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主体与组织的结构之间具有二重性的关系,结构为主体之间的作用提供媒介,而作用的结果又产生新的结构。采用结构化理... 在微观层次上研究战略过程,将组织结构和组织成员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已经证明是具有社会性。结构化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主体与组织的结构之间具有二重性的关系,结构为主体之间的作用提供媒介,而作用的结果又产生新的结构。采用结构化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组织成员在战略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描述中层管理者的行为与各种规则、惯例以及组织的规章制度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战略的执行行为和战略修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战略过程 战略修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二重性和社会行动者--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予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50,共7页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会行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主体和主题的多元化,是这一体系...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会行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主体和主题的多元化,是这一体系的结构化动因。当前,政府仍作为首要行动者,管控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策动广泛的社会参与;而社会行动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体制来获取行动资源。自主性和依附性形成动态的辩证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情境中,社会行动者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获得了明显提升,不仅促进原有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还由此培育出具有共享性和创造性特质的城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行动者 结构化理论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政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政务12345热线数据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樊博 于元婷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4,共12页
[目的/意义]为解决大数据时代中政务数据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数据质量治理困境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构建政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从结构源出发探究政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利用政务12345热线数... [目的/意义]为解决大数据时代中政务数据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数据质量治理困境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研究设计/方法]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构建政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从结构源出发探究政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利用政务12345热线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验证并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进行重要性评估。[结论/发现]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治理监管,用制度规范数据管理过程及培育大数据专业队伍,从而提升政务数据质量治理的能力和效果。[创新/价值]从结构层面探究了政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解决当前数据治理及应用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数据质量 政务数据治理 数据质量治理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 政务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行动”到“社会行动”——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斌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1,共10页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打破先在结构的知识陷阱,殊不知将知识引入行动的反身性建构逻辑也同样潜藏了“知识危机”。知识时代尤其如此,知识介入行动不仅呈现了知识滞后、知识弱化、知识隔离等知行困境,还呈现出知识—行动错配的情形。...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打破先在结构的知识陷阱,殊不知将知识引入行动的反身性建构逻辑也同样潜藏了“知识危机”。知识时代尤其如此,知识介入行动不仅呈现了知识滞后、知识弱化、知识隔离等知行困境,还呈现出知识—行动错配的情形。探究问题之源,需要对知识—行动—结构的类型进行回溯分析。作为理想化的拯救方案,知识—行动的双向奠基和行动—结构的知识搀扶都呈现了实践性展开的特征。因此,知识行动需要转向社会行动。这不是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回归到帕森斯的结构论,而是相反,是让知识从特定的孤立化、凝固化、抽象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困境中“跳脱”出来,走向一种“社会中的行动”,即:让知识行动回归社会行动,让知识行动者回到社会行动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行动 结构化理论 先在结构 知识危机 社会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视阈下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上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4,80,共6页
农民工社会角色包含地域角色、职业角色、身份角色与制度角色,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文章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主体选择与结构整合的... 农民工社会角色包含地域角色、职业角色、身份角色与制度角色,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文章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农民工社会角色转型是一个主体选择与结构整合的二重化过程,既受宏观结构性因素制约,也是一个主体自觉的合理化选择与反思性调节,是一个主体与结构二重互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角色转型 结构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建构主义思潮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小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7,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建构论开始成为社会科学的主流方法论,至今仍盛行不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也打上了建构论的烙印。结构化理论与建构主义思潮存在紧密的关联:"双重解释学"的产生和关于结构与能动的关系的重新表述与建构主义... 自20世纪80年代起,建构论开始成为社会科学的主流方法论,至今仍盛行不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也打上了建构论的烙印。结构化理论与建构主义思潮存在紧密的关联:"双重解释学"的产生和关于结构与能动的关系的重新表述与建构主义思潮有密切的联系,结构化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潮的关联还来自于现象学、符号互动论和常人方法学的间接影响。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并不仅仅是各种建构论的简单叠加和翻版,它在有些方面不同于建构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结构化理论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