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蕊 何珊 王晓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4-166,共3页
本文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首先统计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较高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较低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经济增长。其次构建了... 本文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首先统计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较高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较低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经济增长。其次构建了二者的计量模型,基于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和1998-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全面FGLS估计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最后依据统计与实证结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合理化 结构偏离度 全面FG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视角下湖南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与新业态发展的适切性研究——基于结构偏离度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命峰 宁和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19,共6页
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为新时代类型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文献梳理结构偏离度与适切性理论。依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思想,构建面向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构偏离度模型,基于供给侧视角从高职院校布局、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为新时代类型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文献梳理结构偏离度与适切性理论。依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思想,构建面向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构偏离度模型,基于供给侧视角从高职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育资源供给等维度分析2014-2019年度湖南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与新业态发展的适切性,厘清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供给态势。提出优化高职院校资源供给、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优化专业结构供给、提升专业(群)供给效用,优化专业人才结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高职教育 结构偏离度 新业态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基于一个新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3,共7页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根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可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然后应用该指标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各产业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根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可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然后应用该指标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各产业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希望能较真实地反映上海市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平衡增长路径要求目标的偏离程度。最后根据各产业偏离的方向和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增长路径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偏离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段禄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历史纵向演进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基本吻...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历史纵向演进分析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水平与国际标准基本吻合,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度 就业结构 产值结构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相适性——基于湖南省2008~2017年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阳荣威 玉欢爽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0,共7页
湖南省产业结构序列近十年来历经了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势必要求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作出调整。从当前湖南省人才结构与... 湖南省产业结构序列近十年来历经了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势必要求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作出调整。从当前湖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偏离度来看,湖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仍有剩余,第二产业仍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提升。从湖南省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偏离情况来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仍有剩余,金融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长强劲,工业及房地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且比较稳定。研究表明,湖南省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之间并不均衡,总偏离度高达16.1。因此,湖南省应根据产业调整情况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预警机制;根据产业需求建立人才培养储蓄机制;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建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带动第一产业的升级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人才结构 产业需求 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视角下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协调性研究——基于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庆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98,共5页
文章运用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在修正了各行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合理的结构比例为1”的假定基础上,对2004-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细分行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行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并不协调,且差异明显... 文章运用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在修正了各行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合理的结构比例为1”的假定基础上,对2004-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细分行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行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并不协调,且差异明显。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对就业拉动效果显著,房地产业隐性失业问题严重;传统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但批发和零售业依然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其他公共服务行业除了教育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以外,普遍存在人员富余的情况,据此提出促进产业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结构偏离度 细分行业 增加值比重 就业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两权分离与资本结构偏离度--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颖 钟田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4-1201,1209,共9页
从社会资本治理机制视角,在运用组合评价法综合度量社会信任综合水平基础上,以2007-2016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社会信任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企业资本结构偏离度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 从社会资本治理机制视角,在运用组合评价法综合度量社会信任综合水平基础上,以2007-2016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社会信任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企业资本结构偏离度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水平的偏离度越大;社会信任综合水平具有缓解这种偏离度不利影响的调节作用.按照终极控股股东的国有与非国有性质和强控制模式与弱控制模式,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控制模式,对于两权分离对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具有差异,社会信任综合水平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两权分离 资本结构偏离度 调节作用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的失业率与结构偏离度及就业增长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3,共5页
云南城镇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说明云南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根据对近10年各产业就业贡献率的分析比较,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其中尤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较为突出。
关键词 失业率 结构偏离度 第三产业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协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晴 韩平 丁莹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间的协同性是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维度,对两者的协同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呈现不同特征,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间的协同性是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维度,对两者的协同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呈现不同特征,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一、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同期全国水平略占优势,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协调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宏超 何勇 谢贤健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期207-208,211,共3页
指出了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偏离程度的指标,分析了成都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起伏大,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 指出了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偏离程度的指标,分析了成都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起伏大,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等建议,以期为成都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产业结构偏离度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趋势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丽萍 黄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80,共2页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文中对比全国、北京、上海2003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找出差距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偏离度 就业结构 产值结构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人口就业结构的偏离性与转换途径
12
作者 刘艳婷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70,共5页
三次产业中人口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存在密切联系与互动性,两结构需要协调发展。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就业结构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分析了四川两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从二元经济结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力、劳动市场... 三次产业中人口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存在密切联系与互动性,两结构需要协调发展。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就业结构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分析了四川两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从二元经济结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力、劳动市场分割性等多角度探索其结构偏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人口就业结构转换的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就业结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俊杰 白健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1,103,共2页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并且三次产业的协同性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阻碍二者协同变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偏离度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吴江 毕正操 祝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0,共5页
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显著,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上升明显。第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明显小于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就业起点高于第一产业,增长幅度快于第... 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显著,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上升明显。第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明显小于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就业起点高于第一产业,增长幅度快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对就业变动的影响力较大,高于第二产业,有超过第一产业的趋势,增长速度略快于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起点最高,且增长速度远低于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此外,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影响很小,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程度各不相同,虽然就业结构变化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但产业结构正向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应进一步加强成渝合作,促进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就业和谐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相关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进与互动效率研究——基于四川省个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明斗 杨霞 徐邓耀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互动效率分析可知,四川省的第一、三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减少的趋势...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互动效率分析可知,四川省的第一、三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减少的趋势。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明显增加,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化程度逐步增强,第三产业基本实现协调化,据此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互动效率 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探讨--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崔亮 艾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疆为例进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劳动生产率对新疆1978—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疆为例进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劳动生产率对新疆1978—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用VEC模型揭示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这一期间长期协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樊秀峰 周文博 成静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8,共7页
基于就业弹性的视角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再通过比较我国结构偏离系数与国际标准结构偏离系数发现: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在... 基于就业弹性的视角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再通过比较我国结构偏离系数与国际标准结构偏离系数发现: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在减弱,劳动力在向第三产业转移;各行业直接或者间接吸纳就业能力不同,批零餐饮业和社会服务等行业拉动就业作用最强。最后,从消除第一产业隐性失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弹性系数 结构偏离度 投入产出 产业就业吸纳能力 配第-克拉克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少国 刘欢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90,共6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途径来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结构偏离度 就业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陶秋燕 汪昕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21-426,共6页
以北京地区为例,运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北京第一、二产业呈收缩态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吸纳劳动... 以北京地区为例,运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北京第一、二产业呈收缩态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同时也存在需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好,但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也变得非常有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市面临第一产业需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空间较小和就业拉动能力较弱的矛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尤其要优化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度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平衡性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建会 李萍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0,共5页
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外来劳动力迁入量加大,广东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总结分析了历年来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变动规律和特点,发现广东的就业弹性在不断上升,3次产业间的就业人员的比重仍有调整的空间,3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 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外来劳动力迁入量加大,广东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总结分析了历年来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变动规律和特点,发现广东的就业弹性在不断上升,3次产业间的就业人员的比重仍有调整的空间,3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也在不断趋于合理化。要使广东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能够加快,就要发展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的产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建设中小城市、郊区,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就业结构偏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