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金泉 卢梦琴 +1 位作者 刘聪聪 李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估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 目的评估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持续8周;观察组予以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持续8周。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8周评定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相互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对照组血清IL-1β[(32.81±5.80)ng/mL]、IL-6[(20.15±3.56)ng/mL]、CRP[(8.46±2.15)mg/mL]高于观察组[(28.63±5.47)ng/mL、(14.08±3.12)ng/mL、(5.13±1.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对照组SAS评分[(49.81±1.63)分]、SDS评分[(52.10±1.22)分]高于观察组[(48.42±1.56)分、(50.06±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龙骨牡蛎汤 重复经颅刺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禹鑫 张立新 +1 位作者 巴方 周晓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水凝胶摄食训练,假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假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神经营养因子、营养状态、呼吸功能、脑血流信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渗漏-误吸评分量表(PAS)、美国国卫院卒中(NHISS)评分、脉动指数(P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MV)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水凝胶摄食训练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影像引导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3
作者 臧玉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经颅磁刺激凭借其高定位精度,成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精准定位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导航设备成本高且卡尺定位技术难以实时监测头动,提出开发低成本、高精度导航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探讨经颅磁刺激的精准... 经颅磁刺激凭借其高定位精度,成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精准定位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导航设备成本高且卡尺定位技术难以实时监测头动,提出开发低成本、高精度导航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探讨经颅磁刺激的精准定位技术及其在临床治疗和认知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及前景;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精准定位与非精准定位治疗的对比研究,以及通过纤维连接引导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制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共振成像 定位标记 认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急性和维持性治疗在抑郁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珠 阎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9,共9页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在MDD急性期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维持治疗中展现出一定潜力...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在MDD急性期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维持治疗中展现出一定潜力。然而,rTMS在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长期疗效的可持续性尚未完全明确,其维持治疗方案亦未达成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应用于MDD的急性和维持性rTMS研究证据进行梳理,旨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为rTMS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难治性抑郁 维持治疗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鹏程 屈萌艰 +5 位作者 龙黎萍 王亚琳 阳明珠 刘培勇 周君 刘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接受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1 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接受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单丝测试(SW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MAS和MBI评分,试验组SWMT评分均显著提高(|t|>5.464,P<0.001),且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的运动和触压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气电手训练系统 多感觉刺激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影像辅助诊断与经颅磁刺激治疗进展
6
作者 翁旭初 静进 +15 位作者 罗建红 段旭君 臧玉峰 王馨 梁九兴 袁丽霞 杨兴洁 李镭 林力孜 徐海青 陈卓铭 黄赛君 陈强 易泉英 梁茂萍 陈艳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1-670,共10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精准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ASD脑机制探索和辅助诊断方面展现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精准经颅磁刺激(TMS)干预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融合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构建具有发育特异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精准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ASD脑机制探索和辅助诊断方面展现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精准经颅磁刺激(TMS)干预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融合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构建具有发育特异性的个体化脑影像指标,可提高ASD诊断和分类的准确性;基于功能磁共振获得的功能连接引导可实现个体化TMS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脑影像 辅助诊断 经颅刺激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杏仁核及海马亚区体积的影响
7
作者 王思睿 孔盖 +3 位作者 李惠 钱禛颖 崔慧茹 唐莺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前后杏仁核及海马亚区体积的纵向变化,并探讨其与TMS抗抑郁与抗焦虑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前后杏仁核及海马亚区体积的纵向变化,并探讨其与TMS抗抑郁与抗焦虑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58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基线及TMS治疗后的临床抑郁和焦虑症状。所有被试在基线磁共振扫描之后接受干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的TMS治疗,频率10 Hz,共20次。治疗结束当日进行1次磁共振随访。利用FreeSurfer v6.0.0软件对采集到的杏仁核及海马图谱进行亚区分割并计算各亚区体积,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亚区体积进行纵向比较。控制年龄、性别和颅内容积,对抑郁症患者杏仁核和海马亚区体积与基线临床量表(HAMD、MADRS和HAMA)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分析体积变化显著的的脑区中体积变化率与TMS干预前后临床量表(HAMD、MADRS和HAMA)减分的相关性。结果·经过TMS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右侧杏仁核中央核的体积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1,P=0.018);海马亚区除双侧海马伞体积下降外,部分海马亚区及总海马体积均有所增加(P<0.05)。基线时,未发现患者杏仁核及海马亚区体积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存在显著相关性;仅在TMS治疗有效的患者中,发现左侧海马尾部的体积变化率与临床焦虑症状减分呈正相关(HAMA:r=0.334,P=0.044)。结论·TMS高频干预左侧DLPFC可能引起右侧杏仁核中央核及双侧部分海马亚区体积增大,并且TMS治疗有效者的左侧海马尾部体积变化率与TMS抗焦虑疗效之间存在联系,提示TMS高频干预左侧DLPFC可能引起右侧杏仁核中央核及双侧部分海马亚区的神经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刺激 杏仁核亚区 海马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神经影像学特征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
8
作者 袁泽琪 张正楠 +5 位作者 王惠晓 杨海庆 冯平勇 周立霞 杨冀萍 高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MRI观察组间低频振幅(ALFF)、局部一致性(ReHo)存在差异脑区,并对其与预设脑区进行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治疗前ID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贝克忧郁量表(BDI)评分及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D组右侧正中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Mid_R)ALFF值及ReHo均低于对照组(FWE校正P均<0.05),Cingulum_Mid_R与左侧前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Ant_L)、左侧海马(Hippocampus_L)与右侧额中回(Frontal_Mid_R)间FC降低(FWE校正P均<0.05)。rTMS治疗后ID患者PSQI、ISI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均<0.05),但上述神经影像学指标均无显著改变(FWE校正P均>0.05)。结论ID导致Cingulum_Mid_R ALFF值和ReHo同步减低,额叶-扣带回、额叶和边缘系统之间FC减弱。rTMS可改善ID患者睡眠及精神状态,但其对神经影像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性 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经颅刺激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患者脑类淋巴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睡眠状态的相关性研究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其的影响
9
作者 张正楠 程诗涵 +4 位作者 王惠晓 周金丽 朱一飞 耿左军 杨海庆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组(n=28)和假r TMS治疗组(n=9),并招募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20)。所有受试者接受了神经心理量表及睡眠量表评估、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及MRI采集,使用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评估脑类淋巴功能。连续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三组间的比较,使用Tukey或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事后分析。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对DTI-ALPS指标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评估DTI-ALPS与临床资料、睡眠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真/假r TMS组治疗前后睡眠状态与DTI-ALPS指数的变化。结果在接受r TMS治疗前,所有ID患者的DTI-ALPS指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F=13.08,P<0.001)。ID患者的N2睡眠时长(β=0.01,95%CI:0.01~0.01,P=0.034;β=0.01,95%CI:0.01~0.01,P=0.034)和觉醒指数(β=-0.01,95%CI:-0.02~-0.01,P<0.001;β=-0.01,95%CI:-0.01~-0.01,P=0.002)在最小调整模型Ⅰ和严格调整模型Ⅱ中,都与DTI-ALPS指数独立相关。经过r TMS后,较假刺激组相比,真刺激组的睡眠评分量表、总睡眠时间、N2睡眠时长、唤醒指数以及DTI-ALPS指数反映出r TMS治疗改善了ID患者的睡眠状态以及脑类淋巴功能。结论N2睡眠时长和唤醒指数与脑类淋巴功能独立相关,r TMS治疗能够改善ID患者的脑类淋巴功能以及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共振成像 脑类淋巴功能 重复经颅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晓梅 赵红岩 +2 位作者 耿忠丽 徐天朝 王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5-580,共6页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 背景小脑蚓部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小脑蚓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否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CSZ)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小脑蚓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的rTMS对老年CSZ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0例稳定期老年CSZ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SZ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BS模式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小脑蚓部,每周治疗5 d,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进行伪刺激,治疗时间和参数同观察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总体精神病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阴性症状,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17.11±2.00)分与(19.21±2.76)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26.34±2.07)分与(29.33±4.27)分]和总分[(53.10±3.61)分与(58.99±5.53)分]及SANS评分[(54.00±3.78)分与(57.83±4.15)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评分[(39.78±2.45)分与(37.24±1.10)分]、注意警觉性评分[(47.07±4.27)分与(40.01±2.17)分]、工作记忆评分[(45.12±3.20)分与(41.89±4.11)分]和社会认知评分[(46.40±4.29)分与(41.42±7.45)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1β水平[(41.09±7.34)μg/L与(47.03±12.45)μg/L]、IL-6水平[(41.28±7.32)μg/L与(47.03±9.45)μg/L]、TNF-α水平[(53.28±14.15)μg/L与(61.35±12.79)μg/L]较低(P<0.05)。rTMS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仅4例在首次治疗时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逐渐耐受。其余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小脑蚓部TBS模式的rTMS可以改善老年CSZ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刺激 炎症因子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康复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11
作者 赖海芳 刘本慧 +2 位作者 崔立军 化龙昂 谢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91,共11页
目的分析近10年经颅磁刺激(TMS)在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9月TMS在康复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065篇文献,年发文量... 目的分析近10年经颅磁刺激(TMS)在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9月TMS在康复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065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趋势逐年递增,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哈佛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Simone Rossi是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脑卒中、无创脑刺激、可塑性、皮质兴奋性、θ爆发刺激、上肢等。脑机接口是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结论近10年TMS在康复领域的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聚焦于应用包括TMS在内的多模态联合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失语症,以及探索大脑神经的可塑性。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TMS与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TMS治疗的个体化及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康复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婷婷 周立志 +3 位作者 郑苏 张安东 李旭英 彭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8-603,共6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影像技术,能够揭示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网络活动及其连接模式,为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文旨在探讨rs-fMRI在评估rTMS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静息态功能共振 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祥 林晓光 +2 位作者 陈静 杨丹丹 张雪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86,593,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设计。选取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恩他卡朋双多巴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丝肼治疗(0.5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恩他卡朋双多巴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1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1片/次,3次/d)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0个序列/d,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MSE、PDSS、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对照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且其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刺激 恩他卡朋双多巴 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14
作者 华祚玉 王雅诗 +1 位作者 孙师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TMS组、hUC-MSCs组、TMS+hUCMSCs组,每组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TMS组、hUC-MSCs组、TMS+hUCMSCs组,每组12只。采用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取大鼠脊髓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损伤程度,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和尼式体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亚铁离子(Fe^(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和ACSL4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大鼠BBB评分降低,脊髓组织中Fe2+含量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SH含量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脊髓组织线粒体嵴减少、外膜皱缩,神经元受损严重,尼式体不可见。与SCI组相比,TMS组、hUC-MSCs组和TMS+hUC-MSCs组大鼠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中Fe2+含量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含量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脊髓组织线粒体嵴数量增加、外膜结构完整,病理学损伤减轻,神经元形态恢复,尼式体清晰可见。结论TMS与hUC-MSCs联合治疗通过激活SLC7A11/GSH/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减轻SCI后继发性损伤,促进大鼠功能恢复和神经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铁死亡 经颅刺激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影响神经元铁死亡和钙稳态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
15
作者 张蒙 张泽 +2 位作者 付蕊 任子豪 丁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7-2130,共14页
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方法。研究表明,铁死亡可促进AD的病理发生和发展,而抑制神经元铁死... 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方法。研究表明,铁死亡可促进AD的病理发生和发展,而抑制神经元铁死亡可有效改善AD的认知障碍。钙离子(Ca^(2+))稳态失衡与AD的病理密切相关,并可通过多种途径驱动铁死亡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rTMS是否通过抑制神经元铁死亡或者维持钙稳态来改善AD小鼠认知障碍,从而为rTMS在治疗AD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APP/PS1 AD小鼠分别经过0.5 Hz低频和20 Hz高频rTMS处理,通过新物体识别和水迷宫实验评估治疗结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海马体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Fe^(2+)的水平。使用Erastin诱导HT-22细胞铁死亡,经过高低频磁刺激处理后,CCK-8检测其细胞活性,Fluo-4 AM检测其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AD小鼠表现出显著的认知能力下降,同时铁死亡水平和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高频和低频rTMS治疗都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认知障碍,并且能够抑制AD小鼠神经元铁死亡和胞内钙离子异常增加。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都能够有效改善A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改善铁死亡或细胞内钙离子失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重复经颅刺激 铁死亡 钙稳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高盼盼 张倩 +1 位作者 刘婷慧 孙洁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探讨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152例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8例。生物反馈组应用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磁刺... 目的探讨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152例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8例。生物反馈组应用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磁刺激组应用健侧高频rTMS,联合组应用生物反馈下空吞咽训练与健侧高频r TMS,安慰剂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和安慰性rTMS,均干预4周。记录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通过多功能食道造影仪评估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时间、开放程度、咽收缩持续时间,并比较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比生物反馈组和磁刺激组提高,治疗后的UES开放时间、开放程度以及咽收缩持续时间分别为(205.33±29.01)ms、(1.14±0.34)cm、(559.19±63.48)ms,高于另3组(P<0.05);联合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6.04±0.83)和(20.03±3.26)分,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联合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刺激 生物反馈 空吞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仁霞 杨平 +1 位作者 郭园园 吴瑕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8-610,共13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因和表现形式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临床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神经调...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因和表现形式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临床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在ASD治疗领域展现出应用价值。研究发现,低频rTMS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兴奋−抑制平衡,而高频rTMS则可以提高目标脑区的兴奋性。本研究表明,低频rTMS靶向ASD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以改善重复和刻板行为,而高频rTMS靶向ASD颞顶联合区可以改善社交与互动障碍。未来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方面:探索rTMS干预的最佳年龄窗口期,采用严谨的双盲、假刺激对照和随机分组的交叉实验设计,以及整合临床量表评估、行为学测量和靶点脑区的神经生物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估,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颞顶联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序列学习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18
作者 孙婉婷 艾丽皮乃·亚森 +7 位作者 龚翔 肖悦 甘兆丹 刘铭洁 曾兰婷 马姝玥 鲁俊 许光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2-821,共10页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区(SMA)或初级运动皮质(M1)在运动序列学习方面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招募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作用于辅助运动区(SMA)或初级运动皮质(M1)在运动序列学习方面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招募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MA组和M1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在此基础上SMA组接受患侧SMA的HF-rTMS,M1组接受患侧M1的HF-rTMS,共2周。干预前后,比较各组运动诱发电位(MEP)、序列反应时(RT)任务、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SMA组和M1组各脱落1例。干预后,SMA组和M1组患侧MEP引出率提高(P<0.05);SMA组和M1组患侧MEP引出率均优于对照组(χ^(2)> 4.792, P<0.05)。RT_(顺序序列)、FMA-UE、MBI评分组内效应显著(|F|>81.546, P<0.05), RT_(随机序列)、RT_(顺序序列)、△RT、MBI评分组间效应显著(F > 3.228, P<0.05),RT_(随机序列)、RT_(顺序序列)、△RT、MBI评分交互效应显著(|F|> 3.520, P<0.05)。干预后,各组RT_(顺序序列)、△RT、FMA-UE、MBI评分均改善(P<0.05),SMA组较对照组RT_(随机序列)显著降低(P<0.017),SMA组和M1组RT_(顺序序列)、△RT、FMA-UE、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SMA组与M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患侧SMA或M1 HF-rTMS均可激活运动序列学习,改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序列学习 重复经颅刺激 辅助运动区 初级运动皮质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焦性双梯形双层经颅磁线圈的设计
19
作者 靳贵平 杨思思 +2 位作者 涂治红 徐向民 邢晓芬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聚焦性能对经颅磁线圈的影响,针对聚焦型线圈商用不足的问题,设计一种具有高聚焦性的单通道双梯形双层线圈。首先使用球头模型分析不同尺寸、相同结构的线圈性能,得到较优的线圈尺寸;为进一步提升聚焦度,再以中尺寸线圈为研究目标,... 基于聚焦性能对经颅磁线圈的影响,针对聚焦型线圈商用不足的问题,设计一种具有高聚焦性的单通道双梯形双层线圈。首先使用球头模型分析不同尺寸、相同结构的线圈性能,得到较优的线圈尺寸;为进一步提升聚焦度,再以中尺寸线圈为研究目标,探讨五种不同结构的双层线圈与两种商用8字形线圈的性能差异,得到最优线圈的结构;最后使用50组存在个体差异性的真实脑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球头模型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球头模型时,优化后的新型线圈对比70 mm figure-8 coil的聚焦度提升了69.48%,刺激深度减少了27.18%;对比25 mm figure-8 coil的聚焦度提升了44.78%,刺激深度减少了8.5%;使用50组真实脑模型时,优化后的新型线圈对比70 mm figure-8 coil的聚焦度提升了62.07%,刺激深度减少了25.71%;对比25 mm figure-8 coil的聚焦度提升了39.49%,刺激深度减少了9.5%。两种模型仿真数据结果趋于一致,证实了仿真可靠性的同时也证明了新型线圈具有更强的刺激强度和聚焦度,能大大提升TMS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适感,同时单通道设计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 聚焦度 经颅刺激 Sim4Life 真实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科学视角下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静 李筱永 +2 位作者 梁恒瑜 赵依凡 吴佼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在我国脑科学研究战略的背景下,作为输入型脑机接口技术的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通过无创方式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理状态。但新技术引发的新风险被忽视,患者大脑神经数据呈现出的隐私存在泄露风险,医师忽略患者性格改变风险的告知以及经... 在我国脑科学研究战略的背景下,作为输入型脑机接口技术的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通过无创方式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理状态。但新技术引发的新风险被忽视,患者大脑神经数据呈现出的隐私存在泄露风险,医师忽略患者性格改变风险的告知以及经颅磁刺激仪器械超说明书使用的法律问题亟待探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方法,检索并剖析健康权同隐私保护权衡、知情同意原则、数据利用、器械超说明书应用多领域文献,总结归纳经颅磁刺激仪超说明书使用和知情同意纠纷的裁判文书要点,发现应通过阐明健康权兼顾隐私保护、调适医师诊疗权与患者知情同意权、器械可及性和安全性之间的法理阐释和价值平衡,并完善新技术应用中对新风险的充分告知;明确医师及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隐私及神经数据安全保障义务,扩充风险告知范围,明确性格改变风险,禁止器械超范围使用并设立风险分析及动态监测不良反应报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治疗学 脑机接口 脑隐私 法律责任 知情同意 器械超说明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