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
1
作者 王永堂 王会含 李凤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82例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腓骨组和跟腱... 目的探讨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82例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腓骨组和跟腱组,每组41例。腓骨组接受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跟腱组接受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状况(X线显露次数、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感染、延迟愈合、固定物松动)发生率。结果腓骨组术中失血量和X线显露次数少于跟腱组,切口长度短于跟腱组,手术时长短于跟腱组,足踝功能协会(AOFAS)量表评分高于跟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腓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低于跟腱组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在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显露次数等方面优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术,且术后足踝功能恢复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 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 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于立庚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治疗中外固定支架(EF)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S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28例UDR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ORIF组(64例,行ORIF)和EF+SEF组(64例,行EF+SEF),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治疗中外固定支架(EF)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S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28例UDR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ORIF组(64例,行ORIF)和EF+SEF组(64例,行EF+SEF),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Cooney腕关节评分、桡骨短缩幅度、掌倾角、尺偏角。结果:EF+SEF组术中出血量较ORIF组少,手术用时较ORIF组短(P<0.05);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EF+SEF组治疗优良率与ORIF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Cooney评分、桡骨短缩幅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较治疗前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UDRF患者实施ORIF与EF+SEF,在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Cooney腕关节评分、桡骨短缩幅度、掌倾角、尺偏角方面基本相当,不过EF+SEF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骨折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润斌 李国梁 +3 位作者 刘小平 陈康 韩广普 赵建勇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老年Cl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老年C1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60例,其中男9例,女51例;年龄65~84(72.69±8.14)岁;左侧18例,右侧42例;摔伤55例,车祸伤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男4例,女26例;年龄(72.54±8.6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61±2.17)kg·m^(-2);左侧10例,右侧20例;摔伤27例,车祸伤3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男5例,女25例;年龄(72.76±7.23)岁;BMI(20.82±2.03)kg·m^(-2);左侧8例,右侧22例;摔伤28例,车祸伤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d、12周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及腕关节患者自行评分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4.50±2.78)周。两组术后2d及12周同术前比较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12周PRW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周时两组间PRW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联合经皮穿针固定可提高C1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的可靠性,阶段性拆除固定装置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单臂外固定 老年桡骨远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红白舒筋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严文洁 伍峰 +1 位作者 冯旋 王文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红白舒筋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红白舒筋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红白舒筋散外敷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2组的症状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瘀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白舒筋散外敷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症状消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红白舒筋散 骨折愈合 腕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擎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6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n=29)与闭合复位组(n=31)。切开复位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6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n=29)与闭合复位组(n=31)。切开复位组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闭合复位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腓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6
作者 杨晓雷 何军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0,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0,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可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密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小切口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结合活血止痛散加减外用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7
作者 王欣 曹鹏 赵晓蕾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结合活血止痛散加减外用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骨折端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和...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结合活血止痛散加减外用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骨折端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对单一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治疗。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结合活血止痛散加减外用熏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部肿胀程度评分、腕关节功能活动的优良情况及骨折端愈合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活动的优良率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腕部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患者骨折端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结合活血止痛散加减外用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高于单纯进行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治疗,可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后竹制小夹板固定 活血止痛散加减外用熏洗 桡骨远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和患侧手腕活动度的影响
8
作者 尹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接收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统计手术指标及功能恢...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接收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统计手术指标及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y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测定上肢腕手功能,采用X光片检查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FMA评分、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促进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改善手腕及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固定支架 桡骨远骨折 功能恢复 患侧手腕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树皮夹板联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平 陈先进 +3 位作者 戴俭华 周晨 吴刚 熊思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联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试验,2020年6月—2022年5月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急诊要求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联合外固定组40例,...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联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试验,2020年6月—2022年5月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急诊要求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联合外固定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68.3岁;夹板外固定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67.8岁。所有病例均行手法复位,复位后第3天及第1、2、6周来院复查,其中第2、6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评估患肢功能恢复、骨质疏松情况。结果:77例患者获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6.2个月,3例失访。记录伤后6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的改善情况,第2掌骨骨质疏松情况,采用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和上肢功能评分表评价伤后6个月及1年功能恢复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能够较好地维持复位后骨折的对位,而早期联合石膏托外固定,可以维持复位后的特殊体位,且不影响后期功能康复,适用于要求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老年人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亚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7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锁定钢... 目的 :探讨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骨折端愈合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骨折端愈合,改善其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支架固定 腓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董林 王志勇 +2 位作者 魏国俊 邢涛 雷宁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1-82,共2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近2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从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到各种手术治疗,由此,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近2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从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到各种手术治疗,由此,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受到冲击。本研究通过对30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功能评定,论证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索南昂秀 唐炜东 +3 位作者 王军 郭强 徐卫松 豆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0期78-80,9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行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观察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行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27例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而言,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情况无太大差异,应用安全性较高,故此两种术式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骨折 老年人 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 半肩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胫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永华 常尚毅 +2 位作者 党馥珍 郝定均 黄小强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组合式复位固定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小夹板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复位质量及腕关节活动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琦 刘威 王向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813-2816,共4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复位质量及腕关节活动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遂平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石膏外固定)与观察组(59例,手法复...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复位质量及腕关节活动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遂平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石膏外固定)与观察组(59例,手法复位小夹板)。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复位质量、腕关节Gartland-Werley(GW)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肿胀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愈合与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更短,且桡骨短缩更小(P<0.05);观察组复位质量整体情况更优,优良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W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W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石膏外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 复位 腕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涛 刘明辉 +1 位作者 王言青 贾世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早期(骨折至手术时间在3周以内)进行此手术者39例(早期组)、延期(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进行此手术...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早期(骨折至手术时间在3周以内)进行此手术者39例(早期组)、延期(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进行此手术者33例(延期组),通过X线影像学工作站测量软件测量每位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通过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Cooney评分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测量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应用Jamar握力测试计测量患侧手的握力,并计算患侧握力恢复百分比,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掌倾角、尺偏角、DASH、Cooney评分、握力恢复百分比、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P均>0.05。早期组3例、延期组1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后出现肌腱刺激症,早期组3例、延期组2例术后1周内出现切口局部炎症反应,两组并发症比较,P均>0.05。结论与早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比较,延期进行此手术亦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 Cooney评分 腕关节屈伸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胜松 李绪松 梁武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14-15,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21.03、2.52、10.35,P<0.05)。对照组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治疗组,掌倾角小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5.09、2.62,P<0.05)。结论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的优点,而且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影响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C3型骨折 固定支架 克氏针 微创 钢板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小切口撬拨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5
17
作者 骆永锋 龚劲纯 +3 位作者 吴俊 陈晓军 杨成佐 邓剑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50)和经皮组(n=5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50)和经皮组(n=56)。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皮组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小于传统组(P<0.05);经皮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Kofoed评分均改善,但经皮组术后的疼痛、功能及活动度评分均优于传统组(P<0.05);经皮组手术优良率为92.85%(52/56)明显高于传统组80.00%(40/50)(P<0.05);经皮组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传统组3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2例出现皮下血肿,2例皮肤坏死,术后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1.78%(1/56)明显低于传统组14.00%(7/50)(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可加快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促进其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接骨板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远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聪 屈路强 史建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2期208-209,共2页
桡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临床比较多见,约占急诊骨折的17%。这类骨折的处理方法较多,但后遗症也多。本科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对6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桡骨远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固定治疗 锁定钢板 钢板内固定 临床比较 骨折患者 关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海宏 邓宾 +2 位作者 张会良 林志炯 王康振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单侧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切...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单侧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5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 P<0.05)。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安全可靠,愈合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远严重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50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沛 熊伟 杨成胜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局麻下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持续牵引手法复位、伸直尺偏位前后石膏夹板固定治疗250例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改良Green和O’Brie... 目的:观察局麻下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持续牵引手法复位、伸直尺偏位前后石膏夹板固定治疗250例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系统评价关节功能。采用腕关节正侧位片测量桡骨长度、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及关节间隙宽度。结果:250例中,一次复位成功者209例,41例复位2次。202例腕关节无疼痛,38例偶尔有轻度疼痛,10例中度疼痛。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达到健侧100%者分别为35,72例,达到75%~99%者分别为207,168例,达到健侧50%~70%者分别为8,10例。改良Green和O’Brien评分优178例,良54例,可18例。最终桡骨短缩、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明显纠正,与复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局麻下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既安全经济有效,又能充分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骨折 局部麻醉 手法牵引复位 石膏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