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嘉琪 左俊焘 +2 位作者 徐瑶 姚红林 叶向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 :总结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Date、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导管移位的文献,检索时限... 目的 :总结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Date、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导管移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整合形成证据。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1篇、最佳实践1篇、临床决策1篇,从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围手术期导管移位预防措施、术后管路管理、导管位置确定、导管移位处理、健康教育及随访,共6个方面总结出26条证据。结论 :所总结的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导管移位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与外科胃造口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思曾 朱景法 +5 位作者 刘森峰 许彬东 陈啸风 谢榕城 张敦琪 吴伟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外科胃造口术(SG)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行胃造口术病人42例,PEG组20例,SG组22例,比较两组在操作地点、麻醉方式、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外科胃造口术(SG)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行胃造口术病人42例,PEG组20例,SG组22例,比较两组在操作地点、麻醉方式、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4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PEG组均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SG组均在手术室完成,15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7例行硬膜外麻醉。PEG组与SG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5±7.83)min和(62.73±9.48)min(P<0.01),管饲起始时间分别为(24.89±1.76)h和(32.43±5.60)h(P<0.01),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13.35)d和(28.82±17.19)d(P>0.05),手术费用分别为(1441.10±164.89)元和(2115.00±710.37)元(P<0.01)。PEG组与S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27.27%(P>0.05)。PEG组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均显著短于SG组(P<0.01),且手术费用显著少于SG组(P<0.01)。结论:PEG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具有操作时间短、管饲起始快、手术费用少的优点,基本上可替代SG,并成为胃造口术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外科造口术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奎 徐兵 +3 位作者 张霖 曹大春 朱健 周龙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的情绪、食欲、生活质量以及对置管和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重下降百分比、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变化。结果:PEG组病人对治疗的情绪、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但耐受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鼻饲组对治疗的情绪低落,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明显,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社会生活受到影响。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体重、体重指数以及体重下降百分比均显著下降,但PEG组较鼻饲组下降明显减少。治疗后两组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下降,但PEG组明显高于鼻饲组。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对PEG营养通路的耐受性好,依从性高,早期应用可有效地减少体重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大伟 费哲为 +4 位作者 骆明德 张文杰 全志伟 龚圣济 张一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液漏入腹腔等并发症。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微创外科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伏杭江 黄方 +1 位作者 刘永华 钱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文中探讨二异丙酚(...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文中探讨二异丙酚(Disoprofol)静脉麻醉下,为高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安全性。方法 20例高龄患者二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行PEG,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pressure,MAP)、呼吸、脉氧饱和度、反应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0±3.14)min,置管成功率100%,术中、术后心率、MAP、呼吸、脉氧饱和度、反应和思维能力同术前无显著差异,未发生与麻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在高龄患者应用二异丙酚静脉麻醉行PEG,患者无痛苦,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诊疗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高龄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造口周围转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颖 陈英 +1 位作者 陈杜可 张涛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头颈部及食管恶性肿瘤病人常常因为肿瘤压迫、堵塞及抗肿瘤治疗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味觉消失等症状,导致其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从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因... 头颈部及食管恶性肿瘤病人常常因为肿瘤压迫、堵塞及抗肿瘤治疗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味觉消失等症状,导致其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从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造术后出现造口肿瘤转移的现象因发病率较低而容易被忽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造口术前行放化疗、造口时外套管和聚维酮碘的使用以及术后良好的造口护理等均可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除、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等可能对其有效。本文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造口转移的发病机制、防治及预后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食管癌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腹壁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康维明 于健春 +1 位作者 马志强 刘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行PEG/J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指征、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9例危重患者PEG/J获得成功,...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行PEG/J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指征、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9例危重患者PEG/J获得成功,PEG平均操作时间为(7.5±2.5)min,PEJ为(12.5±8.2)min,PEG/J平均留置时间为(230±159)d,未发生术中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局部软组织感染,1例出现J管脱入体内,2例出现空肠营养管堵塞。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周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危重患者中行PEG/J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通路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和易于护理等特点,患者耐受良好,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造口术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空肠造口术 危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在胸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如松 陈文萍 +1 位作者 沈银珠 曲桂花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4期251-251,253,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引导下造口术 胸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并发包埋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民 李幼生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包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用于先天性食管气管瘘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一 蔡威 +4 位作者 王俊 徐雷鸣 汤庆娅 魏荣 龚一鸣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4期250-250,25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造口术 先天性食管气管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南海 邹志英 吴素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肠造口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晓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球麻痹患者维持长期营养及预防呛咳的最好方法,使用逐年增多。目前多用于脑卒中及肌萎缩侧索硬化,但对PEG置放的时机、风险和对延长存活期的价值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老年期...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球麻痹患者维持长期营养及预防呛咳的最好方法,使用逐年增多。目前多用于脑卒中及肌萎缩侧索硬化,但对PEG置放的时机、风险和对延长存活期的价值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老年期痴呆患者应用PEG是否有益处争议较大,有待于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造口术 卒中 肌萎缩侧索硬化 老年期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肠道营养患者的微创手术。麻醉下行PEG不仅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更重要的是在麻醉监护下保证患者安全。本文总结了PEG术中麻醉用药、方法和监测等麻醉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造口术 麻醉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在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患者家庭喂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玲 李振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在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患者家庭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无法经口进食、在我院实施PEG的脑卒中或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塞9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外伤1例。结... 目的评估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在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患者家庭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无法经口进食、在我院实施PEG的脑卒中或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塞9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外伤1例。结果出院后第30、60和120天,患者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0.05或P<0.01)。出院后第30、60和120天的NHISS评分分别为14.0±1.3、14.0±1.1和3.0±1.2,均明显低于出院时的16.0±1.2(P均<0.05)。1例患者发生胃内容物潴留,1例发生反流,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发生内垫综合征。结论PEG人工家庭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或脑外伤后吞咽困难、长期昏迷和营养不良患者有显著治疗作用,可避免患者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造口术 家庭肠内营养 脑卒中 脑外伤 长期昏迷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肠内营养置管途径: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健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44,共2页
自1980年首例报告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以来,该方法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吞咽困难、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食困难患者肠内营养置管喂养超过3~4周以上就应考虑PEG,但由于诸多原因该方法在国内使用尚不普遍。本文介绍了... 自1980年首例报告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以来,该方法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吞咽困难、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食困难患者肠内营养置管喂养超过3~4周以上就应考虑PEG,但由于诸多原因该方法在国内使用尚不普遍。本文介绍了PEG的适应证和益处,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局限性、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是危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造口术 肠内营养 适应证 禁忌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的麻醉
16
作者 徐建青 黄宇光 +3 位作者 罗爱伦 马志强 康维明 于健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临床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90例PE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麻醉方式、静脉麻醉药物和麻醉风险进行总结。结果 85例采用表面麻醉+局部麻醉+静...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临床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90例PE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麻醉方式、静脉麻醉药物和麻醉风险进行总结。结果 85例采用表面麻醉+局部麻醉+静脉镇静或全麻,其中仅1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其他5例采用表面麻醉+局部麻醉。静脉麻醉药物主要为咪达唑仑、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用药剂量和方法各不相同。在PEG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基本平稳,但可能发生低氧血症、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风险。与PEG前比较,PEG期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最小值明显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最大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的麻醉方式可以采用表面麻醉+局部麻醉+静脉镇静或全麻,但应加强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造口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平 李巍 +2 位作者 彭南海 江志伟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2-382,384,共2页
关键词 癌性肠梗阻 肠减压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蓉蓉 邱艳萍 +5 位作者 王岗 管建军 倪浩亮 张鹏 任洪清 季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和控制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PEG管饲组和鼻胃管(NGT)管饲组,每组各30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种EN方法对病人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和控制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PEG管饲组和鼻胃管(NGT)管饲组,每组各30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种EN方法对病人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和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的影响,并对观察期间肺部感染病人进行胃液和痰液细菌学监测,探讨管饲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管饲4周时,与NGT组比,PEG组病人BMI、血清ALB、PA、Hb水平和SFT等指标有明显增加(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肺部感染病人胃液和痰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NGT组病人胃液中与肺部病原菌种类的一致性和构成比类似,PEG组则未见此现象。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饲较鼻胃管管饲能更好地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肠内营养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肠内营养的ESPEN指南 被引量:8
19
作者 舒建昌 庞春梅 聂丽芬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镜检查 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达彬琳 张娟娟 +4 位作者 刁艳青 钱小丽 朱楠 刘思彤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G的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EG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6例病人,男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G的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EG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6例病人,男30例,女16例。平均置管时间为(8.8±1.6)min,成功率为10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9%(8/46),包括造口感染2例,造口管堵塞2例,肺炎2例,造口管近腹壁处折断1例,造口渗漏1例。术后30 d死亡1例,死亡率为2.17%。结论:PEG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护理、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ALS伴有吞咽困难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营养支持 经皮内镜下造口术 内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