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透视联合超声引导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建雄 刘维 +4 位作者 窦晓霞 王健 宋莉 佟小强 邹英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X线透视联合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7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8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BD术,穿刺右叶胆管52例... 目的分析X线透视联合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7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8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BD术,穿刺右叶胆管52例,穿刺左叶胆管26例,并常规造影。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X线透视结合超声实时引导下PTB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超声实时引导 X线透视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明武 殷占新 韩国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自从1974年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首次应用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PTBD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PTBD结合内植入支架、球囊扩张术已是解决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此外,PTBD联合近距离的胆道内放疗及化疗也有利... 自从1974年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首次应用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PTBD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PTBD结合内植入支架、球囊扩张术已是解决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此外,PTBD联合近距离的胆道内放疗及化疗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本文着重在回顾PTBD发展、适应证、及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现状、并发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 临床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开飞 李昌燕 +2 位作者 利峰 蒋国军 石荣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55-23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高仁 鞠永健 +2 位作者 丁文彬 金杰 杨劲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1-512,共2页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的介入治疗
5
作者 唐凡 任建庄 +6 位作者 陈鹏飞 张文广 李方正 邝东林 万里 王家兴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DSA下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取出、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消化内镜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支架阻塞的13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DSA下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取出、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消化内镜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支架阻塞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DSA下取出阻塞胆道塑料支架技术成功率、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胆道金属支架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与经皮肝穿途径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治疗均获成功。术后所有患者的梗阻性黄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个随访期间,术后1、3、6、12个月时患者胆道裸金属支架通畅分别有13例、12例、11例和9例,胆道金属支架保持通畅的中位时间为(8.4±3.2)个月。结论对于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发生支架阻塞,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联合经皮经肝穿刺植入胆道金属支架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探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支架 金属支架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