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胆管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与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胆汁中肿瘤细胞成瘤性对比与分析
1
作者 祝凯华 张德祥 +3 位作者 陶颖 张舒龙 范坤 刘厚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隐匿,常因胆汁淤积引起梗阻性黄疸,导致肝功能受损。对肿瘤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通常在手术前行胆汁引流。目前,胆汁引流方式主要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内镜下逆...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隐匿,常因胆汁淤积引起梗阻性黄疸,导致肝功能受损。对肿瘤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通常在手术前行胆汁引流。目前,胆汁引流方式主要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2种引流方式各有优劣。PTBD引流易引起肿瘤种植转移,但机制不清楚。本文分析肝门部胆管癌PTBD及ERBD引流胆汁,从中分离获得肿瘤细胞,通过体外肿瘤球形成及体内移植瘤模型对PTBD与ERBD胆汁中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及机制进行研究。以胆结石组作为阴性对照,分为良性结石组(30例),ERBD减黄组(13例),PTBD减黄组(14例),其中良性结石30例的胆汁中无肿瘤细胞,未形成肿瘤球,ERBD减黄13例胆汁中有3例形成肿瘤球(23%),PTBD减黄14例胆汁有6例形成肿瘤球(42%),PTBD组细胞的肿瘤球形成能力显著高于ERBD组。皮下移植瘤检测表明,PTBD组移植瘤生长能力显著高于ERBD组,PTBD胆汁中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瘤能力。在机制研究中,RT-PCR检测表明,PTBD组肿瘤球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ERBD组。在3例PTBD组细胞中敲低Nanog,肿瘤球形成,皮下移植瘤生长均被降低,Nanog在PTBD肿瘤细胞强的致瘤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PTBD细胞中Nanog的mRNA半衰期长于ERBD组,Nanog的mRNA受转录后修饰潜在调控。本文发现,PTBD肿瘤细胞中Nanog的m 6A水平高于ERBD组。对RNA修饰的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化酶进行检测表明,ALKBH5(α-ketoglutarate dependent dioxygenase alkb homolog 5)的mRNA表达水平在PTBD组低于ERBD组,且与Nanog的m 6A水平显著相关。敲低ALKBH 5,Nanog的m 6A水平升高,而过表达ALKBH 5则下调Nanog的m 6A水平。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ALKBH 5敲低显著增强荧光素酶活性,而ALKBH 5过表达则降低荧光素酶活性。进一步研究证实,敲低ALKBH 5,Nanog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被上调,相反过表达ALKBH 5,Nanog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被下调。ALKBH5介导Nanog去甲基化修饰,PTBD组低的ALKBH5水平促进其Nanog的m 6A修饰上调。过表达ALKBH 5降低肿瘤球生长;敲低ALKBH 5肿瘤球生长被上调,但同时敲低Nanog,升高的肿瘤球生长被抑制。综上,肝门部胆管癌经PTBD与ERBD减黄胆汁中的肿瘤细胞可形成肿瘤球,具有致瘤性。相比于ERBD组,PTBD胆汁中肿瘤细胞ALKBH5的表达水平低,增强了Nanog的m 6A修饰,上调Nanog表达水平,具有更强的致瘤性,对揭示PTBD引流易引起肿瘤种植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引流 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 肝门部胆管癌 α-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alkb家族同系物5 Nan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AI)治疗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长煜 王小林 +5 位作者 龚高全 程洁敏 李国平 刘凌晓 施惠斌 陈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 评价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头癌患者 28例,所... 目的 评价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头癌患者 2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PTBD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待有效引流后行经动脉灌注化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期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共行PTBD 28次,胆红素由术前(168.9±64.1) μmol/L降到术后最低(37.2±6.2) μmol/L,其中15例放置胆道支架,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10.6个月,共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 81次,所有病例均未出现Ⅲ-Ⅳ不良反应,总临床受益反应为64.3%,平均生存期7.07个月。结论 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梗阻性黄疸 经皮穿肝胆引流(ptbd) 经动脉灌注化疗(T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TCD)辅助支架置放治疗胆管和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被引量:15
3
作者 瞿旭东 颜志平 +3 位作者 王建华 刘凌晓 刘清欣 罗剑钧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伴发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的体会,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伴发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的体会,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高龄女性患者,年龄88~92岁,CT、MRI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胰头癌胆道梗阻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例患者均接受了PTCD术,其中2例患者在胆道内置放金属内支架,1例患者置放外引流导管。3例患者均在PTCD术后2.5~4个月出现十二指肠道梗阻。经PTCD途径逆行插入导丝,再经食管从口腔拉出,用作辅助导丝,在辅助导丝支撑下建立输送通道,通过支架输送系统置放支架。结果 3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能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例患者分别随访29、28、7个月,支架通畅,患者全身状况好。结论联合采用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低位十二指肠梗阻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肝胆引流术(PTCD) 壶腹部癌 十二指肠梗阻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胰头癌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力 田伏洲 +3 位作者 汤礼军 汪涛 苗建国 罗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BD)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AME)在胰头癌患者围术期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胰头癌患者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并将患者分为单纯PTBD组(21例)及PTBD+AME治疗组(14例);PTBD组仅对患者进行胆道引流,PTBD+AM...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BD)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AME)在胰头癌患者围术期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胰头癌患者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并将患者分为单纯PTBD组(21例)及PTBD+AME治疗组(14例);PTBD组仅对患者进行胆道引流,PTBD+AME组在行PTBD胆道引流的同时静脉滴注AME1000mg/d。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肝功能变化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TBD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33.3%),单纯内引流14例(66.7%);术中出血量为584±96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次(23.8%)。PTBD+AME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35.7%),单纯内引流9例(64.3%),术中出血量为493±84ml,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14.3%)。PTBD+AME治疗组手术前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手术后1周的TB、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PTBD组(P<0.05)。结论与单纯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比较,胰头癌患者在围术期以PTBD进行术前减黄的同时用AME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黄疸 阻塞性 经皮肝胆穿引流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QA-3D精准评估在肝门胆管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及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海 葛乃建 +4 位作者 何成建 王向东 黄剑 徐伟 杨业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5-878,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IQQA-3D Liver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PTBS)减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IQQA-3D Liver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PTBS)减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三维数据,初步探讨该技术对HCCA患者行PTBD或PTBS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 6例患者术前三维模型结构清晰,可立体显示肝血管系统、肝内外肿瘤病灶、胆道系统三者的空间关系,可测量肝内胆管1级分支直径、胆管狭窄段长度。结合术中超声及DSA图像,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BD或PTBS治疗,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总胆红素下降明显。6例HCCA患者中3例行PTBD,最后均成功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结论 IQQA-3D精准评估有助于制定肝门胆管癌患者行PTBD或PTBS手术策略,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肝门部胆管癌 经皮穿肝胆引流 经皮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琳 郭晨阳 +2 位作者 黎海亮 余朴 李亚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43例在C臂CT引导下PTCD治疗,B组39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研究终点是穿刺成功(自穿刺开始至安全地将导丝置入合适的胆管内... 目的探讨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43例在C臂CT引导下PTCD治疗,B组39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研究终点是穿刺成功(自穿刺开始至安全地将导丝置入合适的胆管内)。观察指标是穿刺次数、穿刺透视时间、总穿刺时间、辐射暴露剂量及并发症(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每例穿刺(1.1±0.3)次,显著少于B组的(2.8±0.6)次。A组穿刺透视时间为(13.1±2.7)s,穿刺时间为(46.9±9.7)s,均显著短于B组(33.7±6.2)s及(90.7±17.2)s。A组辐射暴露剂量(2.61±0.53)mGy也低于B组(6.75±1.23)mGy。B组有6例出现胆道出血。结论在PTCD治疗中,由C臂CT引导穿刺胆管较常规透视引导所需穿刺次数及时间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C臂CT 穿 经皮肝胆置管引流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龙 靳勇 +1 位作者 白旭明 顾星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防治术后的胆道感染。方法对我院78例因梗阻性黄疽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前和术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胆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32.05%。X^2检验表明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KPS)ALT、ALP、GGT、TBIL、引流方式、每日平均引流量与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关,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分析,采取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方式,并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方程:P=(e^(-0.296+2.003X_3+2.860X_2-3.957X1))/(1+e^(-0.296+2.003X_3+2.860X_2-3.957X_1))其中X_1为每日平均引流量,X_2为ALP,X_3为术前黄疸天数。结论术后的平均引流量、ALP、术前黄疸的天数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不能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及早行PTCD术,同时积极调整肝功能,术后紧密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术后胆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引流 感染 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透视联合超声引导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建雄 刘维 +4 位作者 窦晓霞 王健 宋莉 佟小强 邹英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X线透视联合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7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8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BD术,穿刺右叶胆管52例... 目的分析X线透视联合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7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8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BD术,穿刺右叶胆管52例,穿刺左叶胆管26例,并常规造影。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X线透视结合超声实时引导下PTB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超声实时引导 X线透视 经皮穿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明武 殷占新 韩国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自从1974年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首次应用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PTBD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PTBD结合内植入支架、球囊扩张术已是解决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此外,PTBD联合近距离的胆道内放疗及化疗也有利... 自从1974年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首次应用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PTBD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PTBD结合内植入支架、球囊扩张术已是解决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手段。此外,PTBD联合近距离的胆道内放疗及化疗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本文着重在回顾PTBD发展、适应证、及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现状、并发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引流 恶性胆梗阻 临床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传国 魏宝杰 +2 位作者 王剑锋 翟仁友 高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1-525,共5页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 目的 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胆肠吻合口长期开通情况。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14/14),行胆道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3.0±1.8)次,胆道球囊直径8~10mm,单次球囊扩张时间1~3min。引流管拔除率85.71%(12/14),可夹闭引流管、但需间断开放引流管者占14.29%(2/14)。14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因术中疼痛需静脉麻醉处理。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吻合口开放良好。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处理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临床效果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肝胆引流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加胜 李迎春 +2 位作者 王家平 闫东 袁曙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5年10月肝移植术后发生的6例胆道并发症的相关资料,其中胆总管狭窄2例、胆总管狭窄并胆瘘1例、胆瘘1例、胆汁瘤2例。结果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经皮肝...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5年10月肝移植术后发生的6例胆道并发症的相关资料,其中胆总管狭窄2例、胆总管狭窄并胆瘘1例、胆瘘1例、胆汁瘤2例。结果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5例,放置胆道支架1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可减少再手术创伤,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胆管 经皮穿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6
12
作者 晁明 蒋定尧 许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7-128,138,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肝胆道引流 (PTBD)术在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0例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 PTBD术 ,其中肝门部胆管阻塞 (A组 ) 35例 ,胆总管下段阻塞 (B组 ) 1 5例。外引流 1 7例 ,内外引流... 目的 :评价经皮肝胆道引流 (PTBD)术在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0例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 PTBD术 ,其中肝门部胆管阻塞 (A组 ) 35例 ,胆总管下段阻塞 (B组 ) 1 5例。外引流 1 7例 ,内外引流 33例。A组中 1 0例合并右肝管阻塞者行前路 +右路术式的左、右肝管双管外引流。结果 :术后疗效评定 ,优 :A组 2 4例 ,B组 1 1例 ;良 :A组1 1例 ,B组 4例 ,两组优良率为 1 0 0 %。两组外引流和内外引流两种引流术式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 ,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结论 :PTDB术能有效地降低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胆红素。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梗阻 经皮肝胆引流 pt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开飞 李昌燕 +2 位作者 利峰 蒋国军 石荣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55-23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AOSC患者46例,通过对比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胆红素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大部分患者术后24h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2例患者术后1周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拔出胆道外引流管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1周后胆道造影示胆管结石消失,带管1个月后拔出胆道外引流管。6例患者诊断胆管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论:PTCD引流术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可作为抢救AOSC的重要措施,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引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高仁 鞠永健 +2 位作者 丁文彬 金杰 杨劲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1-512,共2页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穿引流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洪涛 郭晨阳 +2 位作者 郭旻 胡鸿涛 黎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4,共2页
目的:了解引起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比较血液细菌培养和胆汁细菌培养在检出致病菌上的差异。方法:对2年来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CD术后感染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31份胆... 目的:了解引起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术后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并比较血液细菌培养和胆汁细菌培养在检出致病菌上的差异。方法:对2年来3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CD术后感染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31份胆汁中有29份标本培养出细菌,阳性检出率为93.5%;共培养出细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株(64.9%),革兰阳性球菌8株(21.6%),真菌5株(13.5%)。革兰阴性杆菌对亚安培南/西司他叮的敏感率最高,为92.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率分别为84.6%、84.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丁胺卡那霉素92.3%敏感。结论: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血细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经皮肝胆引流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甙用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重度皮炎的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静 吴兰梅 钟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重度皮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带管出院发生管周重度皮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敷料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清创、聚维酮碘消毒后...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重度皮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带管出院发生管周重度皮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敷料组(2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清创、聚维酮碘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敷料组行生理盐水清创后使用康乐保护肤粉和多爱肤敷料进行创面保护;观察组行生理盐水清创后使用黄芪甲苷和康乐保护肤粉,并使用多爱肤敷料进行创面保护。评价皮肤愈合时间、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三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敷料组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5,P<0.01)。三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黄芪甲苷联合多爱肤敷料能有效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疼痛程度,加快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胆引流 皮炎 黄芪甲苷 多爱肤敷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彦冬 经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引流管置入在晚期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32例经超声、强化CT、磁共振(MRI)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为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患者,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导丝导管交换技术)依次置入3或4支胆道外引流管,对肝内扩张胆管进行外引流,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黄疸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患者生存期进行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2例行多支胆道外引流的患者,共置入外引流管109支,其中19例同时置入3支,13例同时置入4支。所有靶胆管均完成引流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4~8周黄疸完全消失28例,明显减轻4例。出现并发症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生存期最短4个月,最长15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多支胆道外引流管置入术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皮肝胆引流 胆管肿瘤 黄疸 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戚晓军 姜宇东 丛培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经皮肝胆引流 免疫功能 恶性胆梗阻 恶性梗阻性黄疸 淋巴结转移癌 血清胆红素水平 原发性肝癌 肝组织损害 恶性肿瘤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穿胃造瘘术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文彬 陈俊豪 +3 位作者 钱俊波 袁瑞凡 蒋灿云 高佩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70-270,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肝胆穿胃造瘘术 腺癌 肿瘤 盱功能 内造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继红 夏桂兰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1期661-661,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肝胆引流 恶性胆梗阻 术后护理 胰腺癌 胆囊癌 胆管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