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家刚 张丽峰 +3 位作者 王一飞 李胜华 罗威 王长社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36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TEAS组(n=6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36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TEAS组(n=69)和对照组(n=67)。硬膜外分娩镇痛5 min后,TEAS组使用韩式电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小时施行一次,每次30 min,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仅将电极放置于相应穴位不予电刺激。记录分娩镇痛前、镇痛后2、4 h、分娩即刻的鼓膜温度,并计算产时发热(≥37.5℃视为发热)率。记录分娩镇痛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1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局麻药总用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结果与分娩镇痛前比较,镇痛后4 h、分娩即刻两组产妇鼓膜温度明显升高(P<0.05),分娩即刻及分娩后1 h两组产妇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在分娩即刻与分娩后1 h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局麻药总用量明显降低(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能够降低分娩镇痛产妇局麻药物用量,降低产妇血清IL-6浓度,减少产时发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围术期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晶 李颖 +1 位作者 刘佳佳 宋文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围术期睡眠障碍在手术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不仅会增加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穴位电刺激安全、无创,可通过减轻围术期焦虑、抑制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改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 围术期睡眠障碍在手术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不仅会增加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穴位电刺激安全、无创,可通过减轻围术期焦虑、抑制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改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加速患者康复。本文通过综述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围术期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机制和实施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围术期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卢飞飞 李言民 +5 位作者 刘天伟 潘腾 刘静 冯秀梅 龚广政 范从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FBN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TEAS...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FBN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8例,男17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TEAS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9例。T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第1~3天18:00予双侧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TEAS,选择疏密波,2/100 Hz,根据患者可耐受的刺激维持电流强度在6~15 mA;C组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处贴电极片,但不通电。手术结束后连接PCIA泵行术后镇痛。采用睡眠监测仪记录手术当晚、术后第1、3、5晚19:00至次日07:00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Stable持续时间、Stable占比、快速动眼睡眠(REM)占比、睡眠效率。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功能锻炼)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第1、3、5天hs-CRP浓度。记录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肺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组手术当晚、术后第1、3、5晚入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Stable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Stable占比、REM占比和睡眠效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3天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谵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TEAS双侧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可以改善老年患者PFBN内固定术后睡眠质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 睡眠质量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王梦瑶 罗廷 +1 位作者 王影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5-1540,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经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30例)及联合治疗组(30例)。TEAS治疗组采用中低频脉冲电疗仪对人体关元穴...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经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30例)及联合治疗组(30例)。TEAS治疗组采用中低频脉冲电疗仪对人体关元穴或子宫穴进行个体能耐受的最大强度的电刺激,药物治疗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TEA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3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症状体征评分(McCormack评分)、下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McCormack评分及下腹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该3项评分较TEAS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心理健康总评分均有所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心理健康总评分均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TEAS治疗可有效缓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症状,联合药物治疗对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单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超 涂育铭 +3 位作者 高巨 林舜艳 郭松青 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呼吸训练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111例,男71例,女40例,年龄65~75岁,BMI 20~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呼吸训练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111例,男71例,女40例,年龄65~75岁,BMI 20~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n=36)、术前呼吸训练组(B组,n=38)和TEAS联合术前呼吸训练组(C组,n=37)。A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B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训练;C组在B组的基础上进行TEAS。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记录术后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包括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 d三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术后1 d C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A组和B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7 d内PPCs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7 d内PPCs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TEAS联合术前呼吸训练可减轻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患者PPCs总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呼吸训练 老年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康 刘美玉 +2 位作者 许倩 周群睿 王晚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TEAS联...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TEAS联合羟考酮组(TO组,n=31)、羟考酮组(O组,n=32)和对照组(C组,n=30)。TO组患者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行TEAS,刺激30 min后行麻醉诱导。O组、C组仅在相应穴位上粘贴电极片,但不予刺激。TO组、O组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羟考酮0.1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追加止吐药的情况。记录术后30 min、6、24、48 h的切口痛和内脏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术前24 h、术后24、48 h QoR-15评分。结果 与O组比较,TO组术后48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O组术后6、24 h切口痛、内脏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O组术后24 h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6、24 h内脏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O组比较,O组和C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48 h追加止吐药比例、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AS联合羟考酮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PONV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羟考酮 术后恶心呕吐 内脏痛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8
作者 唐洁 吕凯丽 +1 位作者 薛艳 俞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4-85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纳入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纳入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1213例患者,TEAS组599例,对照组6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睡眠质量(SMD=-0.83,95%CI-1.06~-0.60,P<0.001)明显改善,睡眠时间(SMD=0.70,95%CI 0.31~1.08,P=0.0004)明显延长。亚组分析显示,在单次干预时间、干预次数、疏密波频率、干预时机亚组中,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 睡眠质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提高立位耐力的处方及量效关系研究
9
作者 唐玉婷 辛冰牧 +7 位作者 汪毅 祝博文 张程 陈颖 邱小林 涂传云 程晓念 樊志奇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为确定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提高立位耐力的最佳穴位组合,10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对照(C)组、内关(NT)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NHZST)组、假内关+假合谷+假足三里+假三阴交(FT)组的TEAS。每组刺激间隔一周进行,清洗效应。刺激前、后进... 为确定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提高立位耐力的最佳穴位组合,10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对照(C)组、内关(NT)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NHZST)组、假内关+假合谷+假足三里+假三阴交(FT)组的TEAS。每组刺激间隔一周进行,清洗效应。刺激前、后进行蹲立实验(SST),确定提高心血管调整能力的最佳穴组。使用该穴组对志愿者进行即时TEAS(TA)、连续7天TEAS(PTA),通过头高位(HUT)立位应激+下体负压(LBNP)实验,观察总耐受时间(DNP)与累积应激指数(CSI)、心脏生理与泵血功能指标。处方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FT组比较,NT组、NHZST组在HR、SBP、MBP方面优于前两组;NHZST组与NT组比较,在HR、SBP、MBP方面,NHZST组优于NT组;C组与FT组比较无差异。量效关系结果表明:TA组、PTA组的DNP与CSI、DBP、MBP、每搏量(SV)、外周阻力(TPR)优于C组(P<0.05),且PTA组优于TA组(P<0.05);TA组的HR优于PTA组、C组(P<0.05),且PTA组优于C组(P<0.05)。TEAS内关+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穴组可以提高志愿者对SST应激适应能力,提高HUT+LBNP时的立位耐力,连续7天刺激可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立位耐力 最佳处方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10
作者 姜小燕 陈娟 +2 位作者 缪梦然 陈亚楠 孙建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 评估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30例,男59例,女71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评估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30例,男59例,女71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n=33)、穴位贴敷组(n=32)、TEAS组(n=33)和穴位贴敷联合TEAS组(联合组,n=32)。对照组常规全麻,不予额外措施。穴位贴敷组于术后在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行穴位贴敷治疗。TEAS组在常规麻醉诱导前30 min直至手术结束,选择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配合进行TEAS治疗。联合组于常规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行TEAS治疗,选穴及操作方法同TEAS组,术后30 min行穴位贴敷治疗,选穴及操作方法同穴位贴敷组。记录PONV发生情况、术后止吐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前、拔管后20 min及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穴位贴敷组、TEAS组及联合组PONV发生率、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穴位贴敷组比较,联合组PONV发生率、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拔管后20min、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TEAS组比较,联合组PONV发生率、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后1 d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穴位贴敷、TEAS、穴位贴敷联合TEAS均可降低LC患者PONV发生率,减少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升高术后血清胃泌素浓度,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其中穴位贴敷联合TEAS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龚明 朱鸿威 +3 位作者 郑栋煜 王娜 李永华 袁红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佩戴国产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电极对准内关穴。电刺激组开机刺激内关穴,调整强度使患者感觉手部关联区域有麻刺感且可耐受,固定手环后关机;手术结束时立即打开手环,给予麻醉诱导前确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佩戴24 h。对照组同样佩戴24 h,但始终不通电。记录术后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及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差异主要出现在术后1~6 h(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止吐药物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穿戴式手环行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甲状腺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穴 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彩红 魏晓涛 +4 位作者 赵永强 徐紫清 崔一阳 周婷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TEAS用于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TEAS用于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s,共纳入患者3538例,其中TEAS组1799例,对照组17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0~24 h 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4,95%CI 0.44~0.68,P<0.001),术后补救性止吐例数明显降低(RR=0.54,95%CI 0.38~0.77,P<0.001)。两组术后穴位刺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 0.15~2.51,P=0.500)。结论TEAS治疗腹腔镜非胃肠手术PONV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利雪阳 吴安石 +3 位作者 昝京伟 徐凯 刘国凯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儿童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生成和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吉良 胡可 +8 位作者 卢俊樾 胡紫薇 徐彪平 黎小毛 周俊杰 金煜 唐敏 徐蓉 温优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2,共1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PGC-1Α 抗氧化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病人术后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财芳 熊永福 +1 位作者 赵俊宇 游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0-396,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有60%的病人在术后受到急性疼痛的影响[2],包括肩部、手臂及胸部疼痛。疼痛是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有60%的病人在术后受到急性疼痛的影响[2],包括肩部、手臂及胸部疼痛。疼痛是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乳腺癌病人手术后延迟出院和影响病人活动的主要原因,这种术后疼痛主要是由腋窝和/或胸壁的外周神经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受伤所致[3]。有研究表明,术后急性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病人生活质量[4]。乳腺癌术后疼痛管理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尽管已经采用了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和神经阻滞等各种镇痛策略[5,6],但仍难以实现充分的疼痛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 阿片类药物 早期病人 经皮穴位电刺激 神经阻滞 急性疼痛 疼痛管理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喻美露 梁宵 +3 位作者 朱娟 田伟千 张赛亚 洪傲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5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篇RCTs,患者3 593例,TEAS组1 781例,非TEAS组1 812例。与非TEAS组比较,TEAS组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RR=0.46,95%CI 0.36~0.59,P<0.001)、术后24 h内呕吐发生率(RR=0.47,95%CI 0.37~0.59,P<0.001)明显降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6.42 h, 95%CI-8.53~-4.32 h,P<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D=-8.72 h, 95%CI-10.64~-6.80 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11.83 h, 95%CI-14.67~-8.98 h,P<0.001)明显缩短。结论 TEAS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宇豪 李天行 宁北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7-534,共8页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在针灸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基础上,以经皮电极在靠近神经或与神经重叠的穴位上施加电流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便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平衡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动力、调...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在针灸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基础上,以经皮电极在靠近神经或与神经重叠的穴位上施加电流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便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平衡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等机制发挥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起源及作用机制,并对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神经刺激 胃肠道疾病 神经调控 胃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梦钰 庹小双 +1 位作者 付静文 路志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3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穴组(... 目的探讨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3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穴组(内关穴)、双穴组(内关穴和膻中穴)和对照组,每组51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单穴组刺激内关穴,双穴组刺激内关穴和膻中穴,对照组不刺激),采用疏密波2/10 Hz,强度4~11 mA,持续时间30 min。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PACU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双穴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单穴组和对照组(P<0.05)。双穴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单穴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在PACU内及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电刺激内关穴比较,同时刺激内关穴和膻中穴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瑞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穴位 瑞芬太尼 术后疼痛 乳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欢 张晨曦 +2 位作者 袁瑞 闵红星 郝美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n=51)和对照组(n=52)。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在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行TEAS,至患者送至恢复室前停止;对照组放置电极片于相同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记录Mallampati分级、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按压环状软骨、插管时阻力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留置时间。记录拔管后1、6、24 h POST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咽喉VAS疼痛评分和声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拔管后1、6、24 h POST总发生率、POST 1级发生率和咽喉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6 h POST 2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后1、6、24 h声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可明显降低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咽喉VAS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双腔支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镇痛随机对照研究
20
作者 李菁菁 李琴 +3 位作者 牛佳 刘悦 刘凯东 白月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术后疼痛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将术后镇痛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原因,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运动疼痛,降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肠功能恢复[1]。对于结直肠癌病人,尽管采... 术后疼痛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将术后镇痛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原因,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运动疼痛,降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人肠功能恢复[1]。对于结直肠癌病人,尽管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疼痛会减轻,但临床上术后仍是采用药物镇痛,只是给药途径不同,或者不同药物的组合,还没有真正做到指南推荐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多模式镇痛 腹腔镜微创手术 药物镇痛 术后疼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肠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