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嘉琪 左俊焘 +2 位作者 徐瑶 姚红林 叶向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 :总结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Date、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导管移位的文献,检索时限... 目的 :总结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Up ToDate、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导管移位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整合形成证据。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1篇、最佳实践1篇、临床决策1篇,从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围手术期导管移位预防措施、术后管路管理、导管位置确定、导管移位处理、健康教育及随访,共6个方面总结出26条证据。结论 :所总结的关于预防和管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移位的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导管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导管移位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与外科胃造口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思曾 朱景法 +5 位作者 刘森峰 许彬东 陈啸风 谢榕城 张敦琪 吴伟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外科胃造口术(SG)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行胃造口术病人42例,PEG组20例,SG组22例,比较两组在操作地点、麻醉方式、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外科胃造口术(SG)相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行胃造口术病人42例,PEG组20例,SG组22例,比较两组在操作地点、麻醉方式、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4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PEG组均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SG组均在手术室完成,15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7例行硬膜外麻醉。PEG组与SG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5±7.83)min和(62.73±9.48)min(P<0.01),管饲起始时间分别为(24.89±1.76)h和(32.43±5.60)h(P<0.01),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13.35)d和(28.82±17.19)d(P>0.05),手术费用分别为(1441.10±164.89)元和(2115.00±710.37)元(P<0.01)。PEG组与S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27.27%(P>0.05)。PEG组操作时间、管饲起始时间均显著短于SG组(P<0.01),且手术费用显著少于SG组(P<0.01)。结论:PEG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具有操作时间短、管饲起始快、手术费用少的优点,基本上可替代SG,并成为胃造口术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外科造口术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奎 徐兵 +3 位作者 张霖 曹大春 朱健 周龙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的情绪、食欲、生活质量以及对置管和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重下降百分比、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变化。结果:PEG组病人对治疗的情绪、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但耐受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鼻饲组对治疗的情绪低落,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明显,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社会生活受到影响。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体重、体重指数以及体重下降百分比均显著下降,但PEG组较鼻饲组下降明显减少。治疗后两组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下降,但PEG组明显高于鼻饲组。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对PEG营养通路的耐受性好,依从性高,早期应用可有效地减少体重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大伟 费哲为 +4 位作者 骆明德 张文杰 全志伟 龚圣济 张一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 目的 探索用微创法行胃造口术。 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 ,穿刺点选择在胃体的大、小弯之间。局麻下 ,给 6位需长期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行经皮穿刺胃造口术。 结果 从置入胃镜到胃造口术完成中需 10~ 15分钟 ,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消化液漏入腹腔等并发症。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微创外科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伏杭江 黄方 +1 位作者 刘永华 钱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文中探讨二异丙酚(...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文中探讨二异丙酚(Disoprofol)静脉麻醉下,为高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安全性。方法 20例高龄患者二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行PEG,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pressure,MAP)、呼吸、脉氧饱和度、反应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0±3.14)min,置管成功率100%,术中、术后心率、MAP、呼吸、脉氧饱和度、反应和思维能力同术前无显著差异,未发生与麻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在高龄患者应用二异丙酚静脉麻醉行PEG,患者无痛苦,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诊疗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高龄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造口周围转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颖 陈英 +1 位作者 陈杜可 张涛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头颈部及食管恶性肿瘤病人常常因为肿瘤压迫、堵塞及抗肿瘤治疗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味觉消失等症状,导致其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从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因... 头颈部及食管恶性肿瘤病人常常因为肿瘤压迫、堵塞及抗肿瘤治疗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味觉消失等症状,导致其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从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造术后出现造口肿瘤转移的现象因发病率较低而容易被忽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造口术前行放化疗、造口时外套管和聚维酮碘的使用以及术后良好的造口护理等均可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除、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等可能对其有效。本文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造口转移的发病机制、防治及预后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食管癌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腹壁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并发包埋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民 李幼生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包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宋蓉蓉 邱艳萍 +5 位作者 王岗 管建军 倪浩亮 张鹏 任洪清 季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和控制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PEG管饲组和鼻胃管(NGT)管饲组,每组各30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种EN方法对病人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营养支持和控制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PEG管饲组和鼻胃管(NGT)管饲组,每组各30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种EN方法对病人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和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的影响,并对观察期间肺部感染病人进行胃液和痰液细菌学监测,探讨管饲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管饲4周时,与NGT组比,PEG组病人BMI、血清ALB、PA、Hb水平和SFT等指标有明显增加(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肺部感染病人胃液和痰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NGT组病人胃液中与肺部病原菌种类的一致性和构成比类似,PEG组则未见此现象。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饲较鼻胃管管饲能更好地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肠内营养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肠内营养的ESPEN指南 被引量:8
9
作者 舒建昌 庞春梅 聂丽芬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镜检查 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达彬琳 张娟娟 +4 位作者 刁艳青 钱小丽 朱楠 刘思彤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G的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EG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6例病人,男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G的ALS伴有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EG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6例病人,男30例,女16例。平均置管时间为(8.8±1.6)min,成功率为10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9%(8/46),包括造口感染2例,造口管堵塞2例,肺炎2例,造口管近腹壁处折断1例,造口渗漏1例。术后30 d死亡1例,死亡率为2.17%。结论:PEG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护理、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ALS伴有吞咽困难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营养支持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内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昏迷病人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5例
11
作者 吴京雷 黄乔春 +2 位作者 陈晓斌 韦君武 杨国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4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昏迷病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在胸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如松 陈文萍 +1 位作者 沈银珠 曲桂花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4期251-251,253,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术 胸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无痛内镜下胃造口术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13
作者 衡井丽 郑伟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53-253,共1页
1980年国外首先报告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又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近10年来国内逐渐开展了这一技术,为一部分吞咽障碍患者增加了非经口进食、服药的途径[1,2]我科于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行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其中8例同时行空肠... 1980年国外首先报告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又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近10年来国内逐渐开展了这一技术,为一部分吞咽障碍患者增加了非经口进食、服药的途径[1,2]我科于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行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其中8例同时行空肠置管术)PEG/PEJ的10例高龄患者中实施正确的护理,在预防肺部感染方面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高龄患者 无痛内镜 护理 经皮内镜下造瘘术 应用 空肠置管术 经口进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在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平 李巍 +2 位作者 彭南海 江志伟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2-382,384,共2页
关键词 癌性肠梗阻 肠减压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行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冯金周 曾俊 +4 位作者 孙明伟 江华 赵勇 罗玉明 陈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肠内营养(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64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PEG)33例和对照组(鼻胃管)31例,监测治疗期间病人胃肠功能变化、并发症及EN第1、7、14、21和2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肠内营养(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64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PEG)33例和对照组(鼻胃管)31例,监测治疗期间病人胃肠功能变化、并发症及EN第1、7、14、21和28天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住院时间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法结局。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后生化指标、氮平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中反流、肺炎和出院时恢复有效率、住院时间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内镜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16
作者 江志伟 黎介寿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临床应用 营养支持 并发症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及鼻胃管在克罗恩病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金晶 汪志明 +3 位作者 王震龙 刁艳青 朱维铭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PEG)在克罗恩病(CD)病人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与传统鼻胃管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接受管饲EN的CD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管饲途径(鼻胃管与PEG管)在治疗中...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PEG)在克罗恩病(CD)病人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与传统鼻胃管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接受管饲EN的CD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管饲途径(鼻胃管与PEG管)在治疗中的耐受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N支持期间PEG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23.1%vs 52.6%,P<0.05)。至第4周开始,鼻胃管组累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EG组(36.8%vs 11.5%,P<0.05)。结论:PEG在CD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CD病人长期EN支持的管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娟娟(综述) 汪志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因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耐受性佳,目前成为长期管饲肠内营养的首选方式,其临床应用也逐步增多。文章就PEG/J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综述,总结了PEG/J在神经系统、头颈部...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因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耐受性佳,目前成为长期管饲肠内营养的首选方式,其临床应用也逐步增多。文章就PEG/J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综述,总结了PEG/J在神经系统、头颈部肿瘤、消化系统和重症监护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为防止患者营养状况持续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尽早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贯通伤经皮内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一例的护理
19
作者 殷积美 宁瑞花 +1 位作者 许伟 薛秀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B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小肠造瘘术 肠道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无痛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对危重病人的影响临床研究
20
作者 余应喜 周发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危重病人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 eous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术中、术后对危重病人的影响。方法:3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危重病人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 eous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术中、术后对危重病人的影响。方法:3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需要实施PEJ、PEG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地西泮复合咪达唑仑组(DM组),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前10min至术后Ramsay≤Ⅱ级前全程持续监测心电波形、呼吸频率(Breath,Br)、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压。记录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手术30min后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主观回忆。结果:P组术中心率(Heartrate,HR)(72.20±8.96)次/min和B(r16.72±8.46)次/min降低较DM组明显,SPO(294.87±3.52)%优于DM组;术后10minP组HR(73.89±10.42)次/min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17.63±8.02)mmHg低于DM组,SPO(298.76±1.04)%较DM组高;P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和苏醒时间较DM组缩短(P<0.05),躁动、恶心、呕吐和呛咳等术中不良反应和对手术痛苦回忆亦少于DM组(P<0.05)。结论:在危重病人中开展无痛PEJ、PEG效果满意,异丙酚能够作为首选辅助药物,有利于减轻本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减少危重患者机体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镇静 危重病人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