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骨和种植体突入长度对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骨改建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大维 肖静宜 +2 位作者 张鹏 路泊遥 梁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0-575,共6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植骨与否和种植体突入长度(IPL)对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6个月的骨改建的影响。方法纳入96位患者,总计124颗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1);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2);未植骨且突入长...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植骨与否和种植体突入长度(IPL)对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6个月的骨改建的影响。方法纳入96位患者,总计124颗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1);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2);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3);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4)。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测量种植体顶端骨高度变化量(ABG)、皮质骨高度变化量(CBG)、骨密度变化量(BDG)和边缘骨吸收(MBL)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植骨的组1和组2的CBG高于不植骨组;未植骨的组3和组4的ABG和BDG高于植骨组;未植骨的组3的ABG和BDG均高于组4;植骨的组2的CBG高于组1;4组的MB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植骨条件下,与IPL<4 mm相比,IPL>4 mm者的BDG较小,IPL与CBG无相关性。植骨可通过增加皮质骨高度,使BDG不受IPL影响来加速成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植骨 种植体突入长度 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学莲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详细讨论了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场景及优势、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计划制定以及术式选择等关键问题,旨在探讨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治疗上颌后牙牙髓源性上颌窦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操作路径和制订多学科联合管理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骨-上颌窦复合体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 牙源性上颌窦炎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杜良智 冯海楠 +2 位作者 常晓峰 李晓红 刘少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月复查。结果:术前平均剩余牙槽突高度为4.46mm,术后平均提升高度为7.34mm,植入53枚植体,没有发生黏膜穿孔。术后随访3~18个月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结论: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 突高度(RB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定明 张岚 满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 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时,如果骨量不足,临床上常规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要求。上颌后牙的根管系统非常复杂,出现牙髓根尖周疾病时,根管治疗有可能无法彻底控制根管内感染,治疗后仍可能再度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解剖位置及其功能关系紧密,笔者将其命名为“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当上颌后牙发生慢性根尖周病变时,牙根进入上颌窦内或者病变扩散至上颌窦可形成牙源性上颌窦炎。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这类患牙时,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建立手术入路。笔者将这种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并保存疑难根尖周病患牙而采取的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该技术与牙种植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术式。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结合临床开展该技术的经验和认识,从解剖学、病因学和病理学三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技术的解剖学基础,牙源性感染引起上颌窦疾病是其病因学基础,根尖周术区和上颌窦黏骨膜的感染性炎症反应是其病理学基础。本文详细解析上述三方面生物学基础,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术式的设计、诊治流程的规范和诊疗路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骨-上颌窦复合体 上颌窦底提升 牙源性上颌窦炎 感染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星星 孙丽娟 +4 位作者 王悦 丁锋 刘向东 张思佳 宋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牙槽嵴严重萎缩患者在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患者41例,根据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分为A组(2<RBH≤4 mm,20例)和B组(4<RBH≤6 mm,21例)。术后1年和3年,用影像学测量技术比较2... 目的:分析牙槽嵴严重萎缩患者在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患者41例,根据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分为A组(2<RBH≤4 mm,20例)和B组(4<RBH≤6 mm,21例)。术后1年和3年,用影像学测量技术比较2组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术后1、3年时,A组的垂直骨增量(VBG)均高于B组(P<0.05);术后3年时VBG与种植体长度(IL)呈正相关(r=0.284,P<0.05),与RBH呈负相关(r=-0.409,P<0.05);方程:术后3年VBG=0.836 IL-1.074 RBH-0.424。结论:RBH和IL是VBG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牙骨高度 垂直骨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上颌窦提升手术中生物材料运用的综述
6
作者 伍颖颖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对于上颌后区牙槽嵴萎缩的患者来说,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常用的增加骨量以便于植入适当种植体的方法。尽管患者自身的骨被认为是最佳移植材料,但是也常有学者将各种合成材料或者牛骨作为替代材料来简化移植过程。本篇综述通过动物实验... 对于上颌后区牙槽嵴萎缩的患者来说,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常用的增加骨量以便于植入适当种植体的方法。尽管患者自身的骨被认为是最佳移植材料,但是也常有学者将各种合成材料或者牛骨作为替代材料来简化移植过程。本篇综述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价不同的移植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中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提升 中生物材料 综述 移植材料 萎缩 替代材料 合成材料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冻同种异体骨在口腔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唐卿炜 杨帆 《口腔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750-754,共5页
自体骨是口腔颌面骨组织缺损修复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且骨量有限。同种异体骨因其良好的骨传导性和成骨作用被认为是替代自体骨的良好选择。深冻同种异体骨是经深低温冷冻、辐照等处理后长期储存于-80℃环境中... 自体骨是口腔颌面骨组织缺损修复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且骨量有限。同种异体骨因其良好的骨传导性和成骨作用被认为是替代自体骨的良好选择。深冻同种异体骨是经深低温冷冻、辐照等处理后长期储存于-80℃环境中的骨移植材料,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成骨效果与机械性能,近年来在外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总结近十年来深冻骨在口腔颌面部骨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内容涵盖了深冻骨的制备技术、基础研究进展和深冻骨在口腔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缺损 骨增量 上颌提升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