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秀花 李永宁 李佩成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8,共7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要求自然区划必须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西北地区生态维护建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综合区划(包括生态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要求自然区划必须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西北地区生态维护建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综合区划(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耦合系统)研究作指导,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特点并提出持续有效的发展对策。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模型的建立是综合区划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建立区划指标体系,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提出各指标的量化模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为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的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社会 综合分区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秀花 李永宁 李佩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聚类分析(FCA)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等方法,对陕西省综合分区进行定量研究;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建立区划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应用上述方法... 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聚类分析(FCA)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等方法,对陕西省综合分区进行定量研究;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建立区划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应用上述方法,对陕西省95个县市的生态、经济、社会进行综合分区研究,结果得出生态环境区7个,经济社会区9个,综合区13个。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表明,上述研究结果能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准确反映各区的状况,增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可操作性,可直接为各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生态-经济-社会 综合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镉稻+小龙虾+鳖+鳜”综合生态种养效益分析
6
作者 毛玉洁 黄超 +1 位作者 秦磊 邓兰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205-208,共4页
为有效解决稻虾综合种养绿色循环发展过程中,受市场价格波动和饲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造成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在低镉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的基础上,叠加养殖中华鳖与翘嘴鳜,形成稻、虾、鳖、鳜鱼多物种共生的共作模式,从经济、生态、... 为有效解决稻虾综合种养绿色循环发展过程中,受市场价格波动和饲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造成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在低镉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的基础上,叠加养殖中华鳖与翘嘴鳜,形成稻、虾、鳖、鳜鱼多物种共生的共作模式,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效益分析。通过稻、虾、鳖、鳜共作,利润达128936元/hm2,相较于稻虾单一模式提高近4.7倍;产品生产过程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既生产出健康绿色的农渔产品,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相较于单一模式,既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该模式不仅丰富了水产养殖,还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实现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三赢,为促进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和水产品安全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生态种养 --- 效益分析 低镉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王华 黄璜 +1 位作者 杨志辉 廖晓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44,共5页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鸭生态种养显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与常规稻田相比,甲烷排放总量在早稻田与晚稻田分别降低44.2%和40.7%。各处理晚稻田甲烷排放总量... 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鸭生态种养显著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与常规稻田相比,甲烷排放总量在早稻田与晚稻田分别降低44.2%和40.7%。各处理晚稻田甲烷排放总量高于早稻田甲烷排放总量。养鸭稻田与常规稻田相比,土壤肥力都有所增加,土壤容重降低,>0.25mm团聚体增加2.65~3.12百分点,土壤结构系数增加2.56~6.63百分点。同时,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远高于常规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鸭复合生态系统 甲烷排放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案及用水效益 被引量:17
8
作者 方创琳 步伟娜 鲍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00-1707,共8页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调控实验 ,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 -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 (WEP)、水 -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 -生态 -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 (WEE) 3种有效方案。从需水总量与用水结构、空间配水结构、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生态环境保护、投水产出效益等方面对 3种有效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 ,WEP方案耗水总量相对较少 ,利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但经济发展步伐比较缓慢 ,不利于流域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WEH方案耗水量大 ,经济发展步伐快 ,经济效益显著 ,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黑河分水方案的实施 ,WEE方案耗水量介于 WEP和 WEH之间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 ,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 ,不是最好的方案 ,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 ,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确定出 WEE方案为满足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要求和提高用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方案比选 用水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调函数的协调等级,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以陕西省洛川县“果-畜-沼-窖-草”模式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春雨 毕于运 +1 位作者 赵世明 李宝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87-1292,共6页
以陕西省洛川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对模式整个周期进行了经济评价,并与非模式户的产出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拥有0.33 hm2苹果园的模式户年投入1.16万元,比非模式户少60... 以陕西省洛川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对模式整个周期进行了经济评价,并与非模式户的产出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拥有0.33 hm2苹果园的模式户年投入1.16万元,比非模式户少600元;年均纯收入为7 571元,比非模式户增加2 445元;模式户产投比为1.66,比非模式户增加16.2%。财务分析表明,模式户净现值为4.86万元,内部收益率为73.2%,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67年;年均净现值为5 927元,比非模式户高1 891元。"果-畜-沼-窖-草"五配套模式户收益显著优于非模式户,"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家园模式是经济效益好、财务可行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配套”生态家园 “果----草” 苹果园 经济效益评价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熊鹰 李彩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246-250,共5页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本文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入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张家界市1996-2010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张家界市旅游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评价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协调发展类;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经济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旅游发展超前型。这说明近年来张家界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但相对于旅游发展的而言,其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改善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界市 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产业综合分析的平潭岛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青生 黄金良 +5 位作者 王翠 王炳坤 吴耀建 张继伟 林河山 罗汉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平潭岛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海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对平潭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宜性分区,将平... 基于平潭岛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海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对平潭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宜性分区,将平潭岛分为不适宜开发区域、限制性开发区域和适宜开发区域,面积分别为61.87、107.48和112.19 km^2,分别占全岛面积的21.98%、38.17%和39.85%。而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产业发展分析进行了产业适宜性分析,将11个乡镇分成产业一类和产业二类两大类:其中产业一类主要包括芦洋乡、中楼乡和岚城乡,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区域,适宜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二类主要包括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流水镇、北厝镇、敖东镇、平原乡和白青乡,主要分布于沿海丘陵区域,适宜发展渔业、旅游业。本研究评价结果可以为平潭岛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产业综合分析 开发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层次分析法(AHP)-层次聚类分析(HCA)方法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116,共9页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指数、协调水平、协调状态和时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②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以中低度协调为主;③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要稳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偏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草-兔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燕 邓玉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40-343,共4页
2000~2001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果-草-兔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单纯果园、果-菜结合等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蓄水力,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能有效控制杂... 2000~2001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果-草-兔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单纯果园、果-菜结合等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蓄水力,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能有效控制杂草及减少果园病虫发生,从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地力,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传统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效益 -- 农牧结合 生态农业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南方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鹰 唐湘玲 覃事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238,共6页
根据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以及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通过分析湖南省县城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状态的三维空间,构建了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湖南省88个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状况。研究表... 根据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以及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通过分析湖南省县城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状态的三维空间,构建了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湖南省88个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状况。研究表明:(1)湖南省县域系统协调性的状况与其经济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局部区域有差异,而县域系统综合水平的高低与县域经济水平的高低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在系统协调性空间格局上,系统协调性较好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湘南,系统协调性较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湘中、湘西;(3)在系统协调性组合类型的空间格局上,总体表现为湘东地区的县域大多属于高水平上的协调类型,而湘西地区的多数县域属于低水平上的不太协调类型。评价结果可为湖南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环境系统 协调性 综合评价 湖南省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评价及影响因素辨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慧 张玥 +1 位作者 彭璐 吴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5-638,共14页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状态,开展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时空特征评估及关键要素识,对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和绿色丝路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状态,开展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时空特征评估及关键要素识,对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和绿色丝路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风险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了2000—2015年尼泊尔县域尺度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厘清了影响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在县域尺度上主要集中在中低和中等恢复力水平,而中高恢复力呈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态势,南部地区以及位于中部发展区的首都加德满都河谷地区恢复力水平相对较高;(2)2000—2015年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在不同阶段呈现波动变化状态,2005年恢复力最优,2010和2015年部分区域恢复力降低明显,系统恢复力区域间差异逐步增大;(3)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风险对系统恢复力提升的总效应分别为0.99,0.07,0.11,0.89和-0.12;按照指标影响程度来看,尼泊尔提升恢复力的关键路径主要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降低灾害风险。未来尼泊尔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提升社会保障与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及积累资本,发展生态林业并加强灾害监测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 主成分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路径分析 尼泊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勇 赵翠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借助DPSI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对其1992~2011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 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借助DPSI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对其1992~2011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生态指数呈波动变化、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整体稳定上升;协调发展经历了失调衰退经济滞后型(1992 ~ 2000年)、濒临衰退过渡到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1 ~2003年)、初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4~ 2006年)、中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型(2007 ~ 2011年)的演化轨迹,经济的相对滞后曾一度是三者协调发展的限制因子,但从长远发展看,生态系统脆弱且敏感性显著等问题一直存在,生态环境将是三者协调发展的一个主导制约因子.最后,提出贵阳市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协调发展度 喀斯特地区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平衡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彦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47-2152,共6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衡模型具有通用性 ,它对于研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和货币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20
作者 李丽 孟得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96-202,208,共8页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度水平很高,但协调度水平低且发展缓慢;年降水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项基础指标是主要制约因素。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和加强顶层设计3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延安市协调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水平 障碍度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