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生态-社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2
作者 陈城 王平 《当代金融研究》 2022年第5期96-107,共12页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探究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省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的综合得分值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经济系统综合得分均值显著低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并且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2)中国各省份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相互作用强度,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趋势向好,省域高质量发展呈“东-中-西”递减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发挥东部地区辐射效应与挖掘中西部地区内生潜力、打造城市发展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经济-生态-社会 耦合协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3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调函数的协调等级,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秀花 李永宁 李佩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聚类分析(FCA)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等方法,对陕西省综合分区进行定量研究;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建立区划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应用上述方法... 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聚类分析(FCA)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等方法,对陕西省综合分区进行定量研究;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建立区划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应用上述方法,对陕西省95个县市的生态、经济、社会进行综合分区研究,结果得出生态环境区7个,经济社会区9个,综合区13个。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表明,上述研究结果能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准确反映各区的状况,增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可操作性,可直接为各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生态-经济-社会 综合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熊小菊 廖春贵 胡宝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3,116,共9页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 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能力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出了能够反映复合系统及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指数、协调水平、协调状态和时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6年,广西西江流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呈"三级阶梯"发展的格局,社会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生态发展指数时空差异大;②广西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以中低度协调为主;③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要稳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偏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度 广西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沛贤 肖建武 《金融经济》 2019年第24期7-9,共3页
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演化指标体系,依托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尺度测算了2004-2017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2004-2005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 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演化指标体系,依托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尺度测算了2004-2017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2004-2005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2006-2010年处于失调恢复阶段,2011-2014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态,2015-2017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总体来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还未达到高度协调发展状态,在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的战略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宗礼 杨贤远 +1 位作者 沈清林 方良斌 《中国水利》 2005年第13期76-79,共4页
节水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态诸系统在内的复合大系统,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就必须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实施和管理。在研究中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视为一个过... 节水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态诸系统在内的复合大系统,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就必须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实施和管理。在研究中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视为一个过程系统,据此提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不同阶段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社会-经济-生态 复合大系统 战略对策 生态 经济 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 过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古藞山 陈皓锐 +4 位作者 鹿海员 郑和祥 田小强 敖畅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投影寻踪法 生态安全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瑛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3期1-8,共8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到区域,研究区域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解决本行业的经营问题.据此,作者提出应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研究可持续林业的意见.
关键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与耦合协调度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13
作者 凌宁远 齐增湘 +1 位作者 李涛 蒋娜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城市综合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的反馈。目前对于此类型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较成熟,但是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长沙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城市综合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的反馈。目前对于此类型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较成熟,但是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长沙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法对2010—2020年期间长沙生态系统健康和整体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芙蓉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隶属等级最高,为0.55。望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最高,为0.721。2)2020年芙蓉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隶属等级最高,达到0.564且协调水平最高,为“良好协调”。3)2010—2020年期间,长沙市各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均得到改善提高,但是耦合协调度等级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修宇 周莹 +1 位作者 韩春辉 杨淇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2,58,共6页
为提高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需明确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当前发展状态。在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角度,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 为提高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需明确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当前发展状态。在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角度,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法,对河南省引黄受水区2011—2020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4个地级市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整体由较低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各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呈上升趋势;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十分明显,各地级市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欣 寇怀忠 +1 位作者 翟家瑞 姚文艺 《水利信息化》 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推动"数字黄河"工程深度发展,开展"数字黄河"工程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设计模拟系统总体结构,提出面向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 为推动"数字黄河"工程深度发展,开展"数字黄河"工程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设计模拟系统总体结构,提出面向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流域规划等业务亟待建设的模型及集成实现工作,明确支撑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及评价、复杂数据高效存取及其仿真可视化、协调大尺度和跨学科模型集成及云服务、卡尔曼滤波法和三维/四维变分同化,以及水循环及其多物质输移过程模拟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黄河 数学模拟 河流-经济社会-生态耦合模拟 系统架构 专业模型 评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庆 刘璐瑶 +4 位作者 徐雪 韩鹏 赵艳云 牛建明 丁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181,共14页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义;并分别侧重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分别在坚持草牧业发展理念、依托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指导、加强3个界面耦合研究、扩展沙地草原、关注未来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支撑等6个方面就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本研究在为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亦能为全球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视角下的城镇化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以G20成员为例
17
作者 杨超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3-200,共8页
20国集团(G20)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基于多元视角从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等层面构建适用于G20成员的城镇化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算G20成员不同准则层的城镇化及城镇化综合水平,借助于协调系... 20国集团(G20)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基于多元视角从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等层面构建适用于G20成员的城镇化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算G20成员不同准则层的城镇化及城镇化综合水平,借助于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探讨各城镇化综合协调发展状况与阶段类型,研究表明:G20成员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日本综合城镇化居于首位,美国次之,中国与加拿大位居第三、第四,土耳其、南非、沙特阿拉伯的综合城镇化水平相对最低;G20成员的经济城镇化均非其城镇化发展首位,中国、美国、德国社会城镇化超前于其他类型城镇化,墨西哥、土耳其、南非与阿根廷的人口城镇化为"重中之重",俄罗斯与巴西越来越重视其生态城镇化,其他国家的土地城镇化优势潜力最大;G20成员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整体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其中日本、美国与加拿大为濒临失调衰退,阿根廷、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南非、沙特阿拉伯为中度失调衰退,其余国家均隶属于轻度失调衰退,比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 熵权法 G20成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18
作者 何国清 顾强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The land disturbance and its ecological impact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arise from increase of coal mining,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The land disturbance and its ecological impact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arise from increase of coal mining,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planning tools has been playing a good part in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EIA experience, discribes the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mining subsidence,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and mitigating measures likely to t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ining subsid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