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任达 李喆 王东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28-133,共6页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了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通过SPSS软件对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3个方面的数据加以分析,得到各地区的综合得分,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帮助 林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非线性分析上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利用核函数将原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空间进行线性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核参数的适当选取,可使得最大特征值的贡献率达到或接...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非线性分析上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利用核函数将原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空间进行线性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核参数的适当选取,可使得最大特征值的贡献率达到或接近85%,避免了多个主成分的不同组合而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核主成分回归方程——KPCR,并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评价 预测 核主成分分析 核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旭辉 朱启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117,128,共12页
笔者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视角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群组G1-熵权主客观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基于此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 笔者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视角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群组G1-熵权主客观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对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基于此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政府透明度、文化创新产业、社会保障制度、生态环境是影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推进的关键因素,且各省份以"五位一体"总布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结合关键因素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总布局 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评价体系 组合赋权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简介
4
作者 张春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人负责承担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批准号:05BJY066),于2007年12月结项,经国家规划办组织鉴定为优秀等级。2009年获山东省社科三等奖。
关键词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发展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简介 2007年 2009年 国家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VS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评价
5
作者 杨扬 李扬 +4 位作者 程龙 王睿 吉龙江 胡尊芳 张艳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8,共13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评价是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手段。现有评价体系大多基于单一视角,缺乏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时对开发潜力的定量评估和空间差异分析也...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评价是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手段。现有评价体系大多基于单一视角,缺乏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时对开发潜力的定量评估和空间差异分析也有待深入。本文从地貌与空间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岩土工程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制约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丘陵山地型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维空间分析、ICMM数学模型等评价指标信息提取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模型等手段,通过EVS软件实现研究区的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三维评价,精细表征了三维空间条件下可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以及可有效开发的区域分布,提出了综合分区管控建议。通过对济南市东拓区域65 km^(2)区域开展实例研究,使用该体系快速、准确地完成了-100 m以浅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评价,按综合潜力划分为综合潜力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区,按可开发程度划分为地下空间可开发、谨慎开发和不可开发区,按开发适宜性划分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好、较好、一般和较差区。研究显示该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三维尺度下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潜力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为立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更加精细的结果和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可利用程度 地质适宜性 综合潜力评价 EVS三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绩效评估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法一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5S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综合评价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政风建设 正确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 温家宝总理 议事日程 能力建设 全国人大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 重要任务 县市级 个体 会议 大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洪涝灾害的经济社会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子琦 葛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分析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社会易损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洪涝灾害进行了经济社会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①河南省洪涝灾害经济社会易损性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和... 在分析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社会易损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洪涝灾害进行了经济社会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①河南省洪涝灾害经济社会易损性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和周口市,但是两者高易损性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②GDP密度是决定经济易损性的最重要因素,而老幼人口比例是决定人口易损性的最重要因素;③不同区域在防治洪涝灾害时,应针对其易损性决定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经济社会易损性 洪涝灾害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旭辉 张培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2-36,共5页
文章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选择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区域功能定位,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层面构建了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1-熵权主客观组合评价方法和线性... 文章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选择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区域功能定位,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层面构建了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1-熵权主客观组合评价方法和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 经济社会发展绩效 G1-熵权组合评价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OPSIS和动态面板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晏玲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夜间经济发展能够提高城市活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我国各省会城市的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而后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影响夜间经济释放... 夜间经济发展能够提高城市活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我国各省会城市的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而后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影响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会城市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有较大差异;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省会城市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较弱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财政支出对于提升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的影响更加突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完善夜间经济政策运行机制;强化基础性支撑与保障,构筑优质夜间消费环境;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升夜间经济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消费潜力 TOPSIS综合评价 动态面板模型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10
作者 丁寿颐 贾琦琪 +1 位作者 李清嘉 刘泽瑾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5-21,46,共8页
兼顾自然资源统一和分类的行政管理需求,基于资源属性、自然条件及灾害风险等维度评价土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资源5类资源的开发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合理和客观的自然资源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源统计数据和遥感数... 兼顾自然资源统一和分类的行政管理需求,基于资源属性、自然条件及灾害风险等维度评价土地、森林、草原、湿地和水资源5类资源的开发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合理和客观的自然资源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源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对中国省级自然资源综合潜力进行评价,并利用主导因素法进行潜力分区。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的自然资源综合潜力;北京、天津等快速城镇化区域自然资源综合潜力较低,需发挥其经济发展优势。提出的自然资源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资源开发潜力评估,并能有效识别地区优势自然资源类型,为地方自然资源管理和主体功能区优化调整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潜力 潜力评价 指标体系 统一管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地质单元划分
11
作者 张海锋 张兵 +2 位作者 魏超 杜丰丰 冯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20-7929,共10页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优化其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类比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块4+5号与8+9号煤层地质、资源、储层、水文及合采地质条件进行描述,开展与北部保德区块地质条...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优化其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采用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类比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块4+5号与8+9号煤层地质、资源、储层、水文及合采地质条件进行描述,开展与北部保德区块地质条件对比,剖析总结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难点,优化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结果表明:杨家坡区块单煤层资源条件较差,两煤层累计资源丰度为1.08×10^(8)m^(3)/km^(2)。储层渗透性较好,层间物性差异较小,具备合层开发潜力。断层对300 m范围内煤储层含气量、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增加沟通顶板含水层的风险。应用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划分方法,评价了杨家坡区块煤层气开发潜力与合采兼容性,划分了3个级别潜力区6个开发地质单元,指出杨家坡区块中部适合合层开发,西北部的部分区域适合合层开发,东北部适合接替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潜力评价 开发地质单元 类比法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杨家坡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综合评价
12
作者 刘嘉君 李萍 李江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24-127,158,共5页
为了解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对邢台市域内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并汇总了193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隶属50科97属。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193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 为了解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对邢台市域内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并汇总了193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隶属50科97属。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邢台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193种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分级。结果表明:开发利用价值为Ⅰ类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有30种,Ⅱ类植物有77种,Ⅲ类植物有49种,Ⅳ类植物有37种,其中,Ⅰ类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黄连木、枣、胡桃楸、豆梨、柏木等综合评分突出,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是邢台地区较好的林木开发利用资源,为下一步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总体规划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层次分析法 开发潜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延庆县耕地整理潜力多因素综合评价数据模型 被引量:37
13
作者 郭洪泉 王磊 +2 位作者 范金梅 张亚龙 杨华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86,共4页
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科学评价是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重点。该文在综合分析了耕地整理潜力评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组合法”评价耕地整理潜力的思路,并结合北京市延庆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采用了模糊评判模型和加权指数... 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科学评价是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重点。该文在综合分析了耕地整理潜力评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组合法”评价耕地整理潜力的思路,并结合北京市延庆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采用了模糊评判模型和加权指数和法模型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组合评价,同时每种模型均采用基于成对比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确定的综合权重。这种评价方法综合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避免了简单加权法中的缺点,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对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潜力 综合评价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经济开发区土地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何宏 刘勇 +1 位作者 郭柏栋 邵军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8-161,共4页
研究目的: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满足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设,设立大量的经济开发园区,产生了开发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园区内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闲置,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 研究目的: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满足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设,设立大量的经济开发园区,产生了开发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园区内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闲置,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利用压力越来越大。研究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辽宁省某开发区为例,采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开发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测算。研究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算的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等级为集约利用阶段。研究结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算得出该开发区属于节约集约利用阶段,建议园区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土地利用状况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侯惠群 韩绍阳 柯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7-1525,共9页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已经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如何使这些资料在新一轮铀资源勘查中发挥最大效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在研究伊犁盆地南缘512典型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区域...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已经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如何使这些资料在新一轮铀资源勘查中发挥最大效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在研究伊犁盆地南缘512典型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512铀矿床的多源信息描述模型,从中归纳总结出512式砂岩型铀矿田和铀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依据综合找矿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成矿信息的提取。最后,应用证据权重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砂岩型铀矿 成矿潜力 综合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优选中的应用——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伟 廖和平 +3 位作者 谢德体 朱琳 夏涛 陈杰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9,共8页
我们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长寿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以期优选最接近可实现整治潜力的分析方法,为本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工作中潜力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Delphi法... 我们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长寿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以期优选最接近可实现整治潜力的分析方法,为本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工作中潜力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Delphi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优选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得出了四种测算方法中,综合评价的分值最低61.282分,最高65.704分,差距不大。农村居民点内部闲置率法最差,城镇体系等规划法为最优,并得出长寿区最可能实现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我们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优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时,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整治成本等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对各测算方法进行较为合理的评判,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村居民点以及耕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的优选评价中,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潜力测算 方法优选 模糊综合评价 长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学明 赵西宁 +2 位作者 冯浩 王玉宝 南纪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2003年比1996提高了49%,比2000年提高了17%,说明该流域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及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将越来越高,目前尚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潜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黑河中游地区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西宁 王玉宝 马学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是进行节水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区域农业节水潜力的定量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仍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以地处西北内陆的黑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统计资料和野外参与式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借鉴层次分析方法原... 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是进行节水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区域农业节水潜力的定量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仍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以地处西北内陆的黑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统计资料和野外参与式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借鉴层次分析方法原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文水资源状况、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和生态环境对区域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建立了区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各个单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问题,提出基于实码加速遗传投影寻踪的区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最佳投影方向判断各指标对综合评价目标的贡献大小和方向,通过投影指标值大小对黑河中游地区各区县(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山丹县)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利投资占GDP比例、渠道防渗面积比和管道输水面积比等指标对区域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较大,而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供水量模数等指标影响较小;2005年,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山丹县的投影值Z(i)=(1.366 5,1.170 4,1.239 1,1.259 6,1.158 6),故甘州区、高台县和临泽县农业节水技术水平较高,山丹县和民乐县农业节水技术水平较低,节水技术应用潜力空间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节水农业技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模型 农业节水潜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黑河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倩 刘学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在构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兰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评价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应通过人均新... 在构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兰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评价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应通过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说明耕地整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要重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分为4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包括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为七里河区;安宁区已无整理潜力;从单项指标来看,榆中县新增耕地面积最多,皋兰县经济效益最大,而永登县的社会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耕地整理潜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中心村确定 被引量:16
20
作者 蔚霖 孟庆香 朱槐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6-2640,共5页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进行检验修正。结果表明,用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确定中心村合理易行,适合在村镇建设的迁村并点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 中心村 耕作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