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经济生态位变化下的城乡空间景观格局表征——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箐 李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城乡景观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尝试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土地经济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为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空间表征提供新的方法。通过选取表征景观格局指标...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城乡景观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尝试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土地经济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为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空间表征提供新的方法。通过选取表征景观格局指标的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利用Envi4.8、Arcmap10.0,Fragstasts4.1等软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在分析土地经济生态位与景观类型、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对土地经济生态位变化下的城乡空间景观格局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土地面积数量的增减与该类型土地经济生态位升降具有一致性的规律,土地经济生态位上升,相应的景观土地面积增大,反之则减小;土地经济生态位越小,表征景观格局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指数越大,破碎化指数与分维数指数的增减与土地经济生态位升降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土地经济生态位上升,相应的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指数则增大,反之则减小;城乡空间景观格局变化的发生主要出现在土地经济生态位高的区域。土地经济生态位的变化是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很好解释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经济生态位 破碎化指数 分形维数 惠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经济生态位态势演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斌 马维兢 +2 位作者 杨德伟 李明峰 何志超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先行区。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两套厦漳泉城市经济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评价体系和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分析了1985—2015年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经济生态位...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先行区。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两套厦漳泉城市经济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评价体系和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分析了1985—2015年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经济生态位及其态势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在总体评价体系下,泉州的经济生态位大于厦门和漳州。在效率评价体系下,厦门的经济生态位大于泉州和漳州;(2)在厦漳泉新兴都市区中,厦漳泉三市的经济生态位主要由态来决定,态是势的基础;(3)厦漳泉三市的经济生态位及其态势受产业结构影响较大;(4)各城市经济生态位错位、互补和开拓能够促进厦漳泉新兴都市区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位 生态宽度 生态 厦漳泉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复合生态系统中村庄的社会经济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甜 郭青海 +2 位作者 邹凯 李达维 易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为研究村庄社会经济子系统在乡村社会生态网络中的地位等级与未来发展潜力,提出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概念,并以生态位的“态”“势”理论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厦门岛外260个行政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位进... 为研究村庄社会经济子系统在乡村社会生态网络中的地位等级与未来发展潜力,提出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概念,并以生态位的“态”“势”理论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厦门岛外260个行政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位进行计算。研究发现:(1)村庄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态”值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厦门岛外村庄“态”值得分较高的村庄多聚集于厦门岛外南部与同安工业区。(2)村庄社会经济生态位的“势”值高低受地理空间与资源禀赋共同作用,厦门岛外“势”值得分较高的村庄集中在自身发展条件优越且地理位置处于区域核心位置的同安工业区与靠近厦门岛的集美大学城区。(3)相比自然子系统,乡村社会经济子系统更强调村庄之间的互动性,社会经济生态位得分中4个行政区村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研究为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生态位的计算方法相比更加强调村庄在实际发展中的互动性与带动作用,可以为村庄发展规划与居民福祉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生态位 乡村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限制开发区县域生态经济位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仲俊涛 米文宝 +1 位作者 吴昕燕 马振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37,245,共5页
随着国家和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展,限制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基于生态经济位理论,运用生态经济位模型,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生态位维中选取24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2005年和2010年宁夏限... 随着国家和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展,限制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基于生态经济位理论,运用生态经济位模型,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生态位维中选取24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2005年和2010年宁夏限制开发区县域生态经济位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12个县区生态经济位由2005年的0.062I~0.1034变为2010年的0.063O~0.1175,其中盐池等5县为增长状态,海原等7县出现了下降,仍表现出混沌无序状态,且整体偏低、相差不大。表明宁夏限制开发区县域生态经济系统都非常不健康,对周同资源的利用范围很窄,辐射影响有限,普遍存在发展的瓶颈,并对其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各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限制开发区 县域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厚琴 方一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6-430,共5页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和2003年在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中,乌鲁木齐的生态经济位最大,西宁的生态经济位最小的结论。文章最后分析、解释了西部干旱区6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生态 城市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水平生物多样性的生计价值及其合理利用--基于生态经济位原理的初步分析
6
作者 梁卫理 吕红毡 秦凤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63-966,共4页
本文尝试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种经营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生计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农业生物及其副产品为劳动对象的多种经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利用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具... 本文尝试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种经营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生计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农业生物及其副产品为劳动对象的多种经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利用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是依靠生态过程来实现的,因而,生物多样性必然导致经济多样性。换言之,农业生产系统的经济多样性必然要依靠生物多样性来实现或体现。因此,生物多样性可以降低经济风险,增强经济稳定性,这对于承担风险能力不强的小农户具有重要的生计意义。同时,生物多样性可以延长食物链(即经济学上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还可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在中国目前总体上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市场风险较大、劳动力相对富裕的国情下,鼓励农户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发展多种经营具有积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但需要加以科学引导,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效率、效益以及系统和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小农户 多种经营 生计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视角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与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严一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73,共7页
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使图书馆所处的生态系统发生适应性调整。各生态因子如何在相互博弈中不迷失自我,对于保持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至关重要。文章从经济与信息双重生态位视角出发,利用溯源分析法、类比法及推演分析法等,揭示图... 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变化,使图书馆所处的生态系统发生适应性调整。各生态因子如何在相互博弈中不迷失自我,对于保持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至关重要。文章从经济与信息双重生态位视角出发,利用溯源分析法、类比法及推演分析法等,揭示图书馆生态位制约等导致的资源建设困境的原因,阐述各生态因子相互依存的本质关系,提出图书馆顺应经济规律、坚守"最小代价拥有"宗旨、保障纸本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资源建设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位 信息生态 最小代价拥有 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1 位作者 刘勇 陆张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6,共6页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土地利用整体上朝利用强度增大、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浙江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与土地利用生态位差值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相关度最高;(3)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控制非农用地的外延扩展,增加农地转用的生态补偿,减小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差值能有效抑制农地的快速减少,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经济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西北段城市体系与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仲俊涛 米文宝 +2 位作者 米楠 张娟娟 宋永永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经济带城市等级及城市类型进行科学定位迫在眉睫。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西北段为例,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生态经济位模型对研究区1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进行测度...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经济带城市等级及城市类型进行科学定位迫在眉睫。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西北段为例,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生态经济位模型对研究区1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进行测度,并将二者综合,划分城市体系和城市开放性类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城市流强度介于3.80亿~1158.92亿元,城市流强度不仅与城市规模息息相关,城市类型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城市生态经济位介于0.020-0.231,超过半数城市位于系统底部,主要限制性因素为经济滞后;结合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将城市划分为4级,西安为核心城市,乌鲁木齐和兰州为副核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5个,一般节点城市10个;创建城市开放性指数,将城市划分为开放型和内敛型,西安、乌鲁木齐等6个城市为开放型,兰州等12个城市为内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生态经济 城市体系 开放性指数 丝绸之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论思索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循环经济是对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大规模、高强度、未善待大自然的开发活动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逼近其耐受极限而进行反思的产物.从经济-社会-科技-自然多元复合人工自组织系统角度,研究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指出循环经济是建立在... 循环经济是对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大规模、高强度、未善待大自然的开发活动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逼近其耐受极限而进行反思的产物.从经济-社会-科技-自然多元复合人工自组织系统角度,研究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指出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组织结构协同基础上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梯级利用,是集约经济的高级形态和理想模式.针对循环经济包含的若干属性特征,论述了5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守恒与平衡、循环与协调、互动整合与倍增效应、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生态学基本原理应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并就生态工业系统规划设计涉及的基本方法、关键环节、人力投入等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自组织系统 生态经济体系 产业链与价值链 共生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普兰县土地覆被景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结合RS和GIS提取西藏普兰县土地覆被类型,以FRAGSTATS提取主要景观指数,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对县域的农业、林业、牧业三大主要覆被景观的经济生态位与景观结构生态位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普兰县以裸岩为基质景观,维持全县生物多... 结合RS和GIS提取西藏普兰县土地覆被类型,以FRAGSTATS提取主要景观指数,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对县域的农业、林业、牧业三大主要覆被景观的经济生态位与景观结构生态位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普兰县以裸岩为基质景观,维持全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是草地与灌木林地景观;生态位态势理论对土地覆被景观的评价体现出了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各种土地覆被景观在县域内所形成的不同生态和经济地位;普兰县裸岩的景观生态位最高,它在全县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决定了其生态最稳,耕地半自然景观在有人为合理干扰条件下,在具有最低的景观结构生态位基础上却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景观指数 经济生态位 结构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功能评价的尺度效应——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欧维新 叶丽芳 +1 位作者 孙小祥 龚佳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70-3276,共7页
湿地功能与空间尺度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湿地功能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从功能上指导湿地系统的空间保护与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借助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4个不同空间尺度为评价单元,探讨盐城滨海湿地功... 湿地功能与空间尺度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湿地功能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从功能上指导湿地系统的空间保护与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借助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4个不同空间尺度为评价单元,探讨盐城滨海湿地功能评价的空间尺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评价尺度变大,高生态功能和高经济功能湿地面积表现为减少且减幅不断加大,较低和较高功能级别的湿地面积则随着尺度的变大而成倍增加;各功能级别湿地的空间形态也随之变化,且较低和较高功能级别的湿地空间扩展形态变化尤为突出;其原因是评价单元的变化,改变了单元内的地类结构,从而使其对应的某个湿地功能的主导优势地位发生了变化。研究结论表明大尺度评价结果更符合盐城滨海湿地"滚动开发"模式的特点,在湿地功能区划和湿地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方面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评价 尺度效应 生态经济模型 盐城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