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增长论的发展与动向——关于均衡的安定性与非决定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齐玲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9-71,81,共4页
为什么相同的经济基础,相同的地理自然环境的条件下,有的国家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地发展,有的国家却停滞不前甚至越来越差?到底是什么因素促进了经济发展,到底有哪些因素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很多经济学者正在用数理经济的方法试图说明这一... 为什么相同的经济基础,相同的地理自然环境的条件下,有的国家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地发展,有的国家却停滞不前甚至越来越差?到底是什么因素促进了经济发展,到底有哪些因素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很多经济学者正在用数理经济的方法试图说明这一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应用到关于我国的经济分析中,去说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促进我们去探讨怎样才能促进发展缓慢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介绍了关于经济增长论的非决定性分析的最新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论 非决定性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结构与经济增长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名勇 施国庆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8期7-11,共5页
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里,制度对于经济增长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制度又是有一定结构的,制度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从系统论、制度的融合与冲突、制度效率、制度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制度结构 经济增长 制度融合 制度冲突 制度效率 制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两个剑桥派经济增长论之争 被引量:1
3
作者 管德华 《财贸研究》 1985年第3期69-73,共5页
经济增长论,是后凯恩斯主义两个主要流派——美国剑桥派和英国剑桥派的主要理论之一,也是“两个剑桥之争”的焦点之一。一、两个经济增长模型美国剑桥派增长模型(即新古典增长模型):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模型 后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模型 储蓄率 技术进步 凯恩斯主义者 哈罗德模型 已知条件 消费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理论逻辑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3,共15页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内生动能和重要发展机遇。利用浙大卡特−企研团队2023年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基于中国2014−2021年1836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内生动能和重要发展机遇。利用浙大卡特−企研团队2023年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基于中国2014−2021年1836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乡村创新创业能够显著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乡村创新创业水平每提高1%,推动县域GDP增加4%;(2)在劳动力流出地区、实体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较好的地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推动作用更为显著;(3)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激发消费活力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增长;(4)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政府介入力度维持在合理区间时,推动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5)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还能够通过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区域绿色低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进一步支持乡村创新创业融合发展,以就业、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有为政府建设为保障,为县域经济增长乃至高质量发展凝聚充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邸俊燕 孙红湘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128,共4页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我国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数字消费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区域经济...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我国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数字消费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区域经济收敛速度,缩小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数字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区域经济收敛加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消费 区域经济收敛 异质性分析 经济增长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供需失衡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蕾 王振霞 尚梦飞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9,176,共13页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系统总结能源安全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包含供求、低碳和清洁等含义的综合性指标,以全面地衡量能源供给短缺和供求失衡。实证结果显示,在综合考虑低碳和清洁要求后,我国面临较为...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系统总结能源安全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包含供求、低碳和清洁等含义的综合性指标,以全面地衡量能源供给短缺和供求失衡。实证结果显示,在综合考虑低碳和清洁要求后,我国面临较为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从省际层面看,2010—2021年面临能源短缺问题的省份数量增加至21个,短缺严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城市层面看,样本期内165个城市中,85个城市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能源供需紧张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检验了能源供给短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频繁出现的能源供给短缺显著抑制经济增长。为此,在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能源的转型过渡期,尽可能保持能源供给稳定对保障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能源短缺 机器学习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境数据要素流入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治 郝爽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6,共14页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是跨境数据要素流入的载体和数字经济外循环的表现形式,对东道国畅通经济外循环、赋能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8个样本国家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跨境数据要素流入视角研究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是跨境数据要素流入的载体和数字经济外循环的表现形式,对东道国畅通经济外循环、赋能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8个样本国家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跨境数据要素流入视角研究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正效应通过促进数据要素、人力资本要素、数字技术领域技术要素升级和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实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削弱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正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正效应、弱化长期负效应;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福利具有短期正效应。本文建议扩大数字服务进口、重视跨境数据要素融合、优化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发展环境从而更持续地激发跨境数据要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 经济增长 跨境数据要素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资源配置效应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玉环 许子易 董莹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的简单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将绿色生产率与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作为并行中介变量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考察碳交易价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机制发现,提高碳交易价格能够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在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之后,碳交易价格提高会产生绿色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效应,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上结论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经济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区的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地区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模型 技术进步效应 要素资源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现代化:理论内涵与科学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徐杨清昕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代化转型是构建具有更高级形态、更合理分工、更合理结构的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具体体现在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与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S”形增长路径的关键分岔口,要求突破发展惯性、...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代化转型是构建具有更高级形态、更合理分工、更合理结构的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具体体现在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与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S”形增长路径的关键分岔口,要求突破发展惯性、打破经济增长路径依赖,以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向国际前沿水平收敛”。这一过程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理念三个维度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发展。生产力的现代化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质量、动力和效率的变革,从而推动生产方式的持续演进。与此同时,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通过构建新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解放生产力,去除旧有制度障碍,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则涉及观念体系的重塑,为制度形成提供底层逻辑和实施环境条件,这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变迁的基础,也是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三个层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的美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新型生产关系 新型生产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早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1718—1870年的经验证据
10
作者 李晓 廖庭萱 鲍研希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20,共20页
本文基于英国1718年至187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探究了金融发展对英国早期经济增长及工业各行业产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银行业和股... 本文基于英国1718年至187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探究了金融发展对英国早期经济增长及工业各行业产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银行业和股票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而短期债券成本的下降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都抑制了经济增长。并且,相较工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供给,银行业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分行业研究进一步表明,各工业子行业对金融发展的反应存在差异。银行和商业票据实际利率的下降显著推动了纺织业的扩张,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助推了其他行业的繁荣,股票市场的发展则促进了所有行业的产出增长。本文为工业革命的金融起源提供了实证证据,为现代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历史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革命 金融发展 工业革命 经济增长 TVP-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机制--基于规模、结构、质量协同视角
11
作者 赵庆年 刘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引入系统理论,构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预设,并采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 引入系统理论,构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素协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预设,并采用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区域异质样态;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存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产出、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水平提升四类机制;省际之间在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竞争关系”。研究结论能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系统要素 经济增长 要素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旅游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边界探测
12
作者 刘安乐 杨承玥 +1 位作者 明庆忠 吴丰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1213,共13页
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早已被学界证实,但其空间效应范围有多大、是否存在边界以及有何规律性亟待深入研究。基于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假说(TLGH)和“地理第一定律”两大假说,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88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基于SPDM... 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早已被学界证实,但其空间效应范围有多大、是否存在边界以及有何规律性亟待深入研究。基于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假说(TLGH)和“地理第一定律”两大假说,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88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基于SPDM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探测其空间衰减边界。研究发现:1)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本地和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受贵州旅游经济增长发展阶段影响,间接效应低于直接效应;2)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溢出衰减边界,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变化形成“倒V型”曲线。90 km为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空间溢出的最小空间溢出边界,350km是最优溢出边界,450km是最大空间溢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距离衰减 SPDM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立后破:制造业集聚能否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协同发展?
13
作者 纪玉俊 刘俊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6,共15页
以我国277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反事实对照组探究经济系统与碳减排系统的主次关系,同时探讨制造业集聚影响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资源错配效应和创新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经... 以我国277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反事实对照组探究经济系统与碳减排系统的主次关系,同时探讨制造业集聚影响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资源错配效应和创新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经济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制造业集聚可以分别通过资源错配效应和创新增长效应影响其协同效果。因此,制造业集聚规模要保持适宜性,坚持先立后破原则,在确立碳减排目标时首先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经济增长 碳减排 先立后破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流视角下黄河中游城市网络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14
作者 王国霞 任朝锋 +1 位作者 姬少伟 薛慧芳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99,共10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网络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以黄河中游地区46座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百度迁徙、专利转移和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从劳动、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生态位重叠模型和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网络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以黄河中游地区46座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百度迁徙、专利转移和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从劳动、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角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生态位重叠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解析了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和城市竞合关系,探究了城市网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高层级要素流主要集中在郑州、西安和太原等核心节点周围,跨省要素联系相对有限,多以各省内部为主体形成子社区,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边界阻隔效应。在不同类型的要素网络中,核心节点均为扩散型或均衡型城市,中心城市能够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网络中还存在许多孤立型节点,难以融入网络发展之中。中小城市间的合作关系较少,竞争关系较为激烈。城市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不同要素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要素流 经济增长 黄河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与内生经济增长
15
作者 王弟海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7,155,共19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别在只考虑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影响的Barro(1996)模型以及同时考虑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和个人效用影响的Barro-Grossman模型中,研究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 本文主要研究了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别在只考虑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影响的Barro(1996)模型以及同时考虑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和个人效用影响的Barro-Grossman模型中,研究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无论是在Barro(1996)模型还是在Barro-Grossman模型中,经济中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机制都与健康折旧率的形式有关。如果健康折旧率是常数,经济中存在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如果健康折旧率仅是健康人力资本的递增函数,经济中不存在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如果健康折旧率是健康人力资本的递增函数,同时也是教育人力资本的递减函数,则经济中仍然有可能存在内生经济增长机制。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教育人力资本可以减少健康折旧的情况下,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力资本 教育人力资本 健康折旧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16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1 位作者 王明晖 蔡秀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8,共11页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 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
17
作者 王国霞 任朝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 基于人口普查和制造业统计数据,探究2000—2020年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从空间视角分析了人口迁移和不同类型制造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均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趋势,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则一直呈扩散态势。(2)人口迁移格局表现出中西部部分省份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的态势。(3)从重心变动看,4类制造业重心均呈向西向南部转移的趋势,人口迁移重心变动有一定的滞后性。(4)4种类型制造业转移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技术、能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人口迁移的解释力最弱。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人口迁移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交互作用。(5)分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人口迁移与制造业转移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制造业转移 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童玉芬 刘志丽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1,共12页
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分析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经过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老化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200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分析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经过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老化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和三线及以下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技术替代”与“补偿赋能”能有效缓解劳动力老化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揭示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为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劳动力老化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老化 数字技术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检验与传导路径识别
19
作者 刘达禹 向思宇 宋洋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9,共18页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 明确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是理解经济增速省际分化的基础。为此,本文使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DY动态溢出指数考察了各省份经济增长动能的聚敛特征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有效需求扩张和经济结构优化;省际有效需求变化既包括强省消费需求扩张的“牵拉效应”,又包含弱省投资需求低迷的“下拉效应”;经济增长动能传导既包括低动能省份向下牵拉高动能省份,也包括低动能省份间的交叉传导。未来一个时期内,宏观经济治理应高度注重需求管理,并将工作重心落脚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和稳定就业,从而引导经济稳步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能 需求管理 结构性增长放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
作者 叶露 梁伟红 +3 位作者 李玉萍 刘燕群 邓春梅 李娜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并不意味着农业资源会绝对减少。为确定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基于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并不意味着农业资源会绝对减少。为确定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基于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省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农业经济受产业结构升级冲击后第一期开始上升,第四期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序列有助于预测农业经济增长序列,可以解释农业经济增长约76%的变动方差。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民族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