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璐 谢新芳 +3 位作者 沈洪 杨金丽 陆月琴 宋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分。结果两轮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0%。构建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其中1分指标2个、2分指标9个、3分指标16个、4分指标7个。结论构建形成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可用于筛查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5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维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素琴 李琳 +1 位作者 尹苏丽 王桂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齐全有效的输液方法,其安全留置和成功穿刺同样重要。文中旨在探讨PICC导管维护的方法,提高维护质量。方法对225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四步法"导...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齐全有效的输液方法,其安全留置和成功穿刺同样重要。文中旨在探讨PICC导管维护的方法,提高维护质量。方法对225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四步法"导管维护评估流程、"五步骤"导管维护的处理流程及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结果 225例患者中除1例因皮肤过敏拔管、3例因中途放弃治疗拔管外,其他未出现因维护不当引起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维护流程口令化可增强导管维护操作性,利于标准流程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专科护士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巢黔 张梅英 +1 位作者 吴寅 张伟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针对PICC专科护士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以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为... 目的构建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针对PICC专科护士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以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为框架,构建PICC专科护士的使用和再认证管理方案,观察管理方案实施后PICC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状况,质性访谈PICC专科护士自我体验,并比较方案实施前后全程跟踪病例PICC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该管理方案可促进PICC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和专科护士职业成长,降低PICC并发症中置管穿刺点炎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外露大于6cm的发生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PICC专科护士管理方案,有助于促进专科护理队伍建设,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专科护士 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 管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技术中冲管操作问题调查与对策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琳 祁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推广应用已多年,而对其维护知识系统培训尚未普及,文中分析了临床PICC维护技术中冲管操作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各科室共计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结果...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推广应用已多年,而对其维护知识系统培训尚未普及,文中分析了临床PICC维护技术中冲管操作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各科室共计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结果:46名护士中只有12名护士操作完全正确有效,正确率为26.1%,培训后现场再次演示操作完全正确的有37人,正确率80.4%。结论:这与培训力度、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护士自身的钻研及参与意识等因素有关,护士的冲管操作培训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冲管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深静脉导管的舒适度及活动度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卞伶玲 赵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56-58,63,共4页
目的比较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舒适度及活动度,探究更有益于患者舒适的置管方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7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手术治... 目的比较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舒适度及活动度,探究更有益于患者舒适的置管方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7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组50例,深静脉组46例。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1])让患者进行舒适度的自评价,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对患者输液部位活动度的影响。结果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组患者舒适程度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患者置管后输液部位在输液时活动良好者占84%、非输液时占96%,而深静脉导管置管后输液时活动良好者仅有54.3%、非输液时占71%,整体上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组患者输液部位活动度明显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在舒适度及活动度方面优于留置深静脉导管,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管路维护过程中须加强对置管患者的舒适护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 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 舒适度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婷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 2 7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 2 7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 1月的最主要原因 ,而 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并发症 儿童 静脉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扩皮手法在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淑华 李娟娟 代幽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72-73,76,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扩皮手法在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乳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新型扩皮手法在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段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扩皮手法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观察组采用新型扩皮手法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4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发生淋巴漏患者5例;观察组47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一例淋巴漏发生。两组淋巴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应精细操作,新型扩皮手法通过调整扩皮的角度和深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损伤,减少淋巴漏的发生,该扩皮手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引导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淋巴漏 扩皮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6例行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静脉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94例)和观察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62例)。比较两组患者导...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6例行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静脉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94例)和观察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62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197.64±96.73)d,对照组为(95.01±34.23)d,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84%,对照组为14.9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显著延长化疗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化疗患者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期间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华 张俊花 +1 位作者 贾俊 冯宪生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时间 健康教育 化疗患者 置管 带管出院患者 经外周静脉 肘正中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0
作者 朱爱武 陈建平 +1 位作者 高小章 彭晓菊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置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早产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丽凡 黄向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并发症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预防白血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术后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血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术后静脉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白血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术后静脉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穿刺部位的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出院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减少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白血病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继发性异位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边春鸽 陈施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继发性异位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PICC继发性异位的发生.方法将神经外科393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继发性异位的17例患者与未发生继发性异位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导致PICC继发性异位的危险因素,并提出... 目的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继发性异位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PICC继发性异位的发生.方法将神经外科393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继发性异位的17例患者与未发生继发性异位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导致PICC继发性异位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结果导管位置、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呼吸机正压通气、置管侧与患者发生继发性异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躁动、气管切开、导管外移>3cm与PICC继发性异位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躁动、气管切开、导管外移>3cm是与PICC继发性异位的危险因素.适当应用镇静剂,应用特定的吸痰技巧,加强巡视及对陪护人员的宣教等可降低神经外科患者PICC继发性异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继发性异位 高危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胸腔积液的诊治分析
14
作者 李小青 黄华飞 肖佳荔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873-874,878,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早产儿11例,收集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疾...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早产儿11例,收集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疾病、PICC置管日龄、PICC置管后胸腔积液发生时间、PICC尖端位置、合并胸腔积液时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诊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NICU早产儿放置PICC后2~30 d(中位数为12 d)发生胸腔积液,胸片提示PICC尖端位置位于非中心位置;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经皮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频繁青紫或呼吸暂停,4例患儿有休克迹象;停用PICC同时胸腔穿刺放液、呼吸支持后呼吸困难好转;穿刺后24 h内复查胸部X线片及B超,提示胸腔积液吸收,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经上肢PICC进行肠外营养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临床恶化时,应通过胸片和超声评估PICC尖端位置和可能的并发症,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胸腔积液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飞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究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早产儿60例,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分为2018年4月-2019年3月的单独PICC组与2019年4月-2020年11月的脐静脉加PICC组。比较两组导管... 目的:探究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早产儿60例,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分为2018年4月-2019年3月的单独PICC组与2019年4月-2020年11月的脐静脉加PICC组。比较两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与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结果:脐静脉加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独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加PICC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单独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加PICC组PICC置管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治疗中应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有效提高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早产儿身体恢复、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置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早产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陈一爽 佟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现有疼痛强度、疼痛分级评分及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腋下血流速度、平均速度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两侧曲线最宽距离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阙秋萍 吴芸 +1 位作者 彭婕 张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均行PICC,位置分别为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部静脉。比较三组置管效果。结果:下肢静脉组PICC置管疼痛评分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三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上肢、头部静脉PICC置管,下肢静脉PICC置管能够减轻早产儿置管疼痛感,减少胆汁淤积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头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血友病A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现状分析
18
作者 甄英姿 陈振萍 +5 位作者 刘国青 王春立 艾迪 吴心怡 迟巍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重型血友病A患儿,中位年龄4.2(2.3-5.8)岁,共安装123次PICC。安装PICC前,有17.1%(13/76)的患儿开展了家庭治疗;安装后,84.2%(64/76)的患儿进行了家庭治疗。有7.9%(6/76)的患儿出现导管位置改变,10.5%(8/76)出现导管阻塞,39.5%(30/76)出现贴膜下以及贴膜周围皮肤皮疹,2例患儿出现导管相关血栓,5例自行将PICC导管拔除,7例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结论重型血友病A患儿PICC置入后,置管局部皮疹、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血栓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较常发生,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为其建立最适合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儿童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家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19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的Meta分析
20
作者 路必琼 朱慧 何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23日关于PICC导管体表测量、胸部X线片定位的文献。统计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评价文献质量和发表偏... 目的:分析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长度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23日关于PICC导管体表测量、胸部X线片定位的文献。统计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评价文献质量和发表偏倚,分析PICC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预测导管尖端的准确率。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 031例,观察组(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1 410例,对照组(体表测量)1 621例。经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总体较高,研究病例基本资料无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7篇高质量文献(评分9分),8篇文献(评分8分),可能存在记录及执行者偏移风险,分析结果可靠,模型稳定。所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预测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胸部X线片定位联合体表测量在预测PICC导管置管长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预测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并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胸部X线片 体表测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