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俊 李璐阳 +6 位作者 李浩铭 夏添 张涛 蒲猛 马英博 张书涵 刘承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其中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其中TACE联合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ACE-L-P)治疗30例,TACE联合靶向单药(TACE-L)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TACE-L组和TACE-L-P的mPFS分别为7个月和10个月(P=0.011),mOS分别为15.5个月和29个月(P=0.014)。Child-Pugh B级(HR=3.89,95%CI:1.27~11.94,P=0.018)、BCLC C期(HR=2.83,95%CI:1.32~6.03,P=0.007)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波消融(HR=0.21,95%CI:0.07~0.63,P=0.005)和TACE-L-P(HR=0.09,95%CI:0.03~0.3,P=0.001)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胆红素(HR=1.03,95%CI:1~1.06,P=0.032)和GGT(HR=1.01,95%CI:1~1.01,P=0.002)水平升高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ACE-L-P(HR=0.27,95%CI:0.09~0.79,P=0.017)是疾病进展的独立保护性因素。TACE-L-P组的ORR和DCR均高于TACE-L组,分别为43.4%比13.3%和63.4%比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L-P治疗晚期HCC的效果比TACE-L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脉化疗栓塞 卡瑞利珠单抗 仑伐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割放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鼻咽癌异时性肝寡转移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黄叶才 周杰 +4 位作者 张鹏 路顺 郎锦义 许国辉 杨学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HFRT)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鼻咽癌异时性肝寡转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采用HFRT联合TACE治疗的鼻咽癌异时性肝寡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患者3年...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HFRT)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鼻咽癌异时性肝寡转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采用HFRT联合TACE治疗的鼻咽癌异时性肝寡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无肝外远处转移生存期(EMFS)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55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19例,发生异时性肝寡转移时中位年龄为44(27~75)岁。所有患者治疗后3、5年OS比率分别为67.8%、40.0%,PFS比率分别为55.8%、30.0%,LRFS比率分别为72.7%、56.5%,EMFS比率分别为63.6%、56.5%。亚组分析显示,≥3周期TACE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PFS。所有患者总体治疗耐受性良好,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HFRT联合TACE治疗鼻咽癌异时性肝寡转移效果明确,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肝转移瘤 大分割放疗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后的肿瘤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瀚 李毫 +4 位作者 曹耿飞 鲍应军 朱帝文 顾俊鹏 任伟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5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识别重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反应的肝细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4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肝细胞癌96例,患者均接受3次或以上TACE治疗,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 目的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识别重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反应的肝细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4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肝细胞癌96例,患者均接受3次或以上TACE治疗,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验证组29例。运用3D-Slicer软件阈值分割第一次TACE术后24h内复查CT图像靶病灶中碘油沉积区,包括平扫和动脉期,最终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以识别重复TACE后有反应的肝细胞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Child-Pugh分级(OR=2.737,P<0.05)、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OR=2.907,P<0.05)、肿瘤数量多发(OR=4.505,P<0.01)和甲胎蛋白(OR=1.002,P<0.01)是预测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中,平扫和动脉期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31,验证组中分别为0.748、0.788。两种模型均能有效评估肝细胞癌TACE后的肿瘤反应。结论基于TACE术后首次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识别经重复TACE后有反应的肝细胞癌,靶病灶内碘油沉积模式可作为影像生物标志物评估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反应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4
作者 梁超 李浩 +7 位作者 韩大千 王嘉铖 许文泽 王满周 邝东林 任建庄 韩新巍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病进展、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研究者决定终止该药物。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QoL)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5~12个月)。中位PFS为10.5个月(95%CI:7.8~13.2),未达到中位OS。3、6和12个月的ORR分别为63.3%(95%CI:43.9%~80.1%)、56.7%(95%CI:37.4%~74.5%)和30.4%(95%CI:13.2%~52.9%),DCR分别为80%(95%CI:61.4%~92.3%)、76.7%(95%CI:57.7%~90.1%)、47.8%(95%CI:26.8%~69.4%)。PD-L1表达≥50%(HR=0.29,P=0.039)、单一肿瘤供血动脉(HR=0.35,P=0.028)、完成超过10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R=0.42,P=0.064)是影响PFS的保护因素。未发生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常见的2级以下不良反应为恶心、发热和咳嗽。与基线相比,治疗1个周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包括整体生活质量、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结论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对晚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 替雷利珠单抗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序贯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
5
作者 张梦颖 马耀凯 +3 位作者 杜一凡 张巍 周波 杨希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721-2727,共7页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序贯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多中心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 目的 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序贯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多中心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予以HAIC治疗,研究组予以HAIC序贯DEB-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价近远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重复治疗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0.00%、82.50%,高于对照组的30.95%、61.90%(P<0.05)。对照组、研究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研究组化疗后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AIC序贯DEB-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有效清除肿瘤细胞,提高肝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动脉灌注化疗 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对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预测作用
6
作者 吴金英 赖林强 +2 位作者 赵嘉璐 陈苏杭 涂建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0-956,共7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BACE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影像测量并计算第4胸椎(T4)层面骨骼肌指数(SMI),将T4 SM...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BACE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影像测量并计算第4胸椎(T4)层面骨骼肌指数(SMI),将T4 SMI低于性别特异性四分位数患者归类为肌少症组(n=40),高于阈值患者归类为非肌少症组(n=120)。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间BACE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差异,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非肌少症组、肌少症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6个月、3.0个月(χ^(2)=5.141,P=0.023),14个月时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6.7%、5.0%;两组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少症(HR=1.557,95%CI=1.083~2.238,P=0.017)是BACE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肌肉少症是影响肺癌患者BACE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BACE术后疗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肌少症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颜波 吕朋华 +2 位作者 王福安 王书祥 孙陵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鳞癌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根据治疗方法...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鳞癌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根据治疗方法将30例行支气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接受支气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术,3~5 d后针对肺内病灶CT定位下微波消融术和全身免疫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两组未发生与手术和化疗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5.70±1.61)个月和(12.10±0.72)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总生存时间分别是(11.80±1.10)个月和(13.00±1.13)个月,观察组无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期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与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和免疫治疗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免疫疗法能有效地控制中晚期肺鳞癌,近期疗效明确,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延长总生存期的趋势,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免疫治疗 肺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干预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疼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8
作者 张贞贞 林钰莹 +1 位作者 王梓 钱多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4,共7页
目的 评价不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 目的 评价不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发表的有关缓解TACE术后肝癌患者疼痛的非药物干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和Stata 17软件分别进行传统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项研究,包括2 866例患者,涉及10种非药物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对缓解TACE术后肝癌患者疼痛的效果最佳,根据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各干预措施的效果优劣排序为:穴位按摩+音乐疗法(88.9%)>运动康复疗法(76.8%)>穴位按摩(76.0%)>腹式呼吸训练(66.4%)>音乐疗法(54.5%)>心理放松疗法(47.9%)>耳穴压豆(45.3%)>系统健康教育(35.2%)>腕踝针疗法(25.7%)>耳穴压豆+穴位按摩(25.6%)>常规护理(7.4%)。结论 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均能有效缓解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疼痛,尤以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的效果最佳,但受文献质量和数量影响,未来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 疼痛 非药物干预 网状M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肝部分切除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远期疗效比较分析
9
作者 王益林 王鲁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中广东省发病率最高,每年每十万人中约有20人确诊[1]。NPC与头颈部其他鳞状细胞癌在生物学特性上存在差异,95%的病例为未分化癌,且远处转移发生率最高[2]。一...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中广东省发病率最高,每年每十万人中约有20人确诊[1]。NPC与头颈部其他鳞状细胞癌在生物学特性上存在差异,95%的病例为未分化癌,且远处转移发生率最高[2]。一旦合并转移,患者在姑息化疗后总体生存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转移 鼻咽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10
作者 翁艳华 曹嘉成 赵文娟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50-55,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预测模型,为选择、优化或开发相关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 系统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预测模型,为选择、优化或开发相关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采用预测模型研究数据提取表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21个预测模型,总样本量为98~857例,阳性事件发生数为27~206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6~0.916,其中8个模型报告了校准,6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多变量模型重复报告的预测因子为年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腹痛病史、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史、与肝包膜的距离、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栓塞肿瘤数目。所有研究有较好的整体适用性,总体偏倚风险均高。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疼痛预测模型尚存在不足,未来应开发性能优良和偏倚风险低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疼痛 预测模型 预测性能 外部验证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富血供小肝细胞癌临床效果
11
作者 宗登伟 孟艳莉 +2 位作者 张东阳 肖金成 李靖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0-846,共7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AHC)治疗富血供小肝细胞癌(sH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TACE联合AHC治疗的35例富血供sHCC患者临床资料。均先行TACE,3~7 d后行...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AHC)治疗富血供小肝细胞癌(sH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TACE联合AHC治疗的35例富血供sHCC患者临床资料。均先行TACE,3~7 d后行AHC。评价术后1、3、6个月疗效,1、3、5年生存率。检测肝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3、6个月总缓解率(ORR)分别为100.00%、94.29%、91.4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00.00%、100.00%、97.14%。总生存期(OS)为(46.54±2.8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29%(33/35)、65.71%(23/35)、48.57(17/35)。术后3 d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均P<0.001),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2周患者CD4^(+)%、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均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2周患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01)。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AHC治疗富血供sHCC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氩氦冷冻消融 肝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刘荣 宁厚法 崔新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患者...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联合组),27例接受单纯BACE治疗(对照组)。3个周期BACE治疗后随访2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跟踪统计2组患者中治疗后转化成功患者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 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比55.56%、96.29%比77.78%,均P<0.05);共有4例患者符合完整切除肿瘤(R0切除)条件,转化成功率为14.81%,对照组无患者符合该条件(P<0.05);mPFS为13.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9.2个月(P<0.05)。KPS评分变化评估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状态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比48.15%,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一定程度上使原无法切除的肿瘤达到R0切除,获得更高的ORR及DCR,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m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受体抑制剂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晓维 蒋逢辰 +4 位作者 周水平 付守忠 戴锋 王斌 尹国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手术切除(resection,RES),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无复发生存率(RFS)、总生存率(OS)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通过对比手术切除(resection,RES),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无复发生存率(RFS)、总生存率(OS)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微波消融(TACE+MWA组)和58例手术切除(RES组)治疗的单发肿瘤直径≤7 cm或多发肿瘤符合“up-to-7”标准的Ⅰa至Ⅱ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FS、OS及安全性情况。结果TACE+MWA组1、3、5年RFS分别为84.3%、37.3%、13.7%,RES组1、3、5年RFS分别为67.2%、27.6%、13.8%,其中1年RFS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3年及5年RFS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81、0.992)。TACE+MW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2.7%、45.1%,RES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5.9%、44.8%,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04、0.137、0.977)。两组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TACE+MWA组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栓塞综合征,消融过程中腹痛症状及术后一过性轻中度转氨酶升高。RES组术后主要表现为发热、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术中出血等,且1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加重至Child C级。TACE+MWA组住院费用(39834.98±6717.38)元,RES组住院费用(49042.59±11810.69)元,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TACE+MWA组住院时间23 d(19~28 d),RES组住院时间21 d(17~25 d),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96)。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疗效确切,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可作为单发肿瘤直径≤7 cm或多发肿瘤符合“up-to-7”标准的Ⅰa至Ⅱa期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脉栓塞化疗 微波消融 手术切除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腹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包建英 崔传芳 +4 位作者 林征 周卫忠 周春高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者。依据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中重度腹痛组和无中重度腹痛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154例中,42例(27.3%)HCC患者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 mL(P <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肿瘤距肝包膜距离+2.252×碘油使用量+1.637×使用无水酒精-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结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 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中重度腹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术中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幼华 姚永芳 +4 位作者 高岚 黄郑丽 杨颖 王博渊 王晓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对减轻TACE患者术中疼痛的效果。方法入组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对减轻TACE患者术中疼痛的效果。方法入组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VR以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焦虑症状、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和肝癌侵犯血管的患者应用VR的镇痛效果明显(P<0.05);试验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浸式VR可有效降低TACE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尤其是55岁及以下年龄患者效果更好,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水平,并能提高患者术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廷超 王忠 申梦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C-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流灌注指标、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年,对比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2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P<0.05),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白蛋白(ALB)均降低(P<0.05),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腺激酶1(TK1)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随访2年,2组各失访1例,随访率为97.22%,研究组中位PFS为15.41个月(95%CI:7.02~23.19),对照组中位PFS为12.34个月(95%CI:6.16~22.30),研究组PFS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可改善巨块型肝癌患者肝功能、血流灌注情况,疗效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调节血清EGFR、VEGF、TK1表达,安全可靠,且可延长中位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局部热消融 动脉化疗栓塞 巨块型肝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免疫和靶向药治疗Child-Pugh B级肝细胞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荔 吴大广 +2 位作者 朱光宇 仲斌演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8-97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分子靶向治疗对Child-Pugh(CP)分级B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3中心接受TACE联合ICI和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分子靶向治疗对Child-Pugh(CP)分级B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3中心接受TACE联合ICI和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组)或TACE单独治疗(单独治疗组)的CP B级HCC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结局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结果 12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联合治疗组64例,单独治疗组62例。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个月(95%CI:11.9~29.9)比13.2个月(95%CI:7.8~19.9),P=0.160],联合治疗组中CP评分7分患者获得了明显更好的OS[19.0个月(95%CI:13.6~NR)比13.2个月(95%CI:8.0~NR),P=0.024]。两组中位PFS、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0、P=0.960)。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分别有9例(14.1%)、6例(9.7%)患者出现3级/4级不良事件。结论 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CP B级HCC患者并未显示出比TACE单独治疗更好的预后,而联合治疗组CP评分7分患者OS明显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Child-Pugh分级B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热消融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1
18
作者 刘凌晓 王建华 +6 位作者 王小林 程洁敏 罗剑钧 刘清欣 陈颐 瞿旭东 颜志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热消融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的安全性、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单纯TACE疗效不佳的143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02个病灶(长径0.8~6.8 cm,中位直径3.3 cm)进行159次热...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热消融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的安全性、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单纯TACE疗效不佳的143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02个病灶(长径0.8~6.8 cm,中位直径3.3 cm)进行159次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治疗程序为:先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接着超声导引下行热消融术(36次射频消融,123次微波固化治疗),最后行再次造影并超选择栓塞治疗(草酸铂+表阿霉素+碘油).结果 同步治疗耐受性好,仅见轻微肝功能受损和血液毒性.严重并发症仅见2例肝脓肿、1例胸腔积液及1例胆道狭窄伴梗阻性黄疸.术中同步DSA可提高肿瘤影像显示率,精确确认肿瘤大小、数目及实际浸润范围包括卫星灶和微小转移灶;并可减少出血、局部残留、动静脉瘘及瘤道种植等并发症.本组同步治疗一次完全消融率达90.1%.中位治疗时间间隔8.3月(2~25月),1、2、3年生存率各为96.5%、87.4%、74.8%.结论 研究提示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肝癌安全有效,与单一治疗相比并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该法扩大了肝癌热消融的适应证,提高一次完全消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热消融 同步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放射性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IVC)梗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清慧 张雯 +4 位作者 颜志平 罗剑均 刘凌晓 杨敏捷 刘清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3,共7页
目的探讨植入携带粒子条支架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治疗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IvC)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共97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恶性... 目的探讨植入携带粒子条支架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治疗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IvC)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共97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所有患者下腔静脉梗阻段植入携带粒子条支架,同时对肝内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治疗。对下腔静脉症状缓解率、支架通畅性、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下腔静脉支架及粒子条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IVC支架通畅率为98%,下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率为98%;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7.6±251.4)天,中位生存期为(203.0±251.3)天;在随访期2~36个月期间支架通畅率为98%。结论植入携带粒子条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梗阻患者安全可行,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肝细胞肝癌 下腔静脉 近距离放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瑞文 郝若冰 +5 位作者 李平 张堃 邓梨平 曹亚衡 粟麟 沈宏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经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经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两组间肿瘤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PR、ORR、DCR均高于空白微球组,其中术后1个月两组间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PD低于空白微球组;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的CEA、CYF、SCC均低于空白微球组,两组术后CEA、CYF、SCC均低于术前,其中两组间术后1个月CEA、CY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洗脱微球组PFS、OS均高于空白微球组。结论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相较于空白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更有效地提高肿瘤治疗有效率及延长生存时间,为其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可靠的临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洗脱微球 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