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玮 覃文庆 +1 位作者 刘瑞强 任允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1158,共8页
通过在高砷金精矿中配入不同比例的低砷碳酸盐型金精矿,使其所含硫、砷及铁等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研究给矿中铁砷摩尔比对难处理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中铁砷摩尔比直接影响细菌预氧化的效... 通过在高砷金精矿中配入不同比例的低砷碳酸盐型金精矿,使其所含硫、砷及铁等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研究给矿中铁砷摩尔比对难处理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中铁砷摩尔比直接影响细菌预氧化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细菌的活性和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给矿中铁砷摩尔比越高,溶液中的铁砷摩尔比也越高,且随着给矿中铁砷摩尔比的增加,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幅度加大,给矿中铁砷摩尔比介于4.6~5.2之间,有利于细菌预氧化和氰化浸出,铁、砷氧化率分别由6.14%和7.38%提高到89.90%和93.60%,金、银浸出率分别由64.18%和35.93%提高到97.78%和88.83%,较好地改善细菌氧化效果,稳定和优化细菌预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 细菌氧化 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伍赠玲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6,61,共4页
针对高砷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进行了化学预氧化-氰化浸金和细菌预氧化-氰化浸金。结果表明,细菌预氧化-氰化浸金能有效氧化金矿石,在细菌接种量10%、矿浆浓度15%、45℃下预氧化7 d,金浸出率达到89.24%。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细菌氧化 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连续扩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仲维华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6期62-64,共3页
某金矿石金矿物粒度细小且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属于高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常规氰化浸出率仅为11.84%。经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连续扩大试验研究,磨矿细度-0.071 mm占96%,矿浆浓度20%,矿浆温度45℃,矿浆pH值1.... 某金矿石金矿物粒度细小且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属于高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常规氰化浸出率仅为11.84%。经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连续扩大试验研究,磨矿细度-0.071 mm占96%,矿浆浓度20%,矿浆温度45℃,矿浆pH值1.5~1.8,细菌氧化采用二级氧化,氧化时间9 d,金浸出率达到93.24%,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81.40%,各项指标大幅提高,解决了销售难题,达产后年利润提高了5 000万元,为含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选冶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矿石 浮选金精矿 细菌氧化-氰化提金法 连续扩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处理高砷金矿的细菌氧化-提金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洪英 范金 +1 位作者 崔日成 巩恩普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0,共4页
采用经过驯化的HQ0211菌对高砷金矿进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实验研究。该矿石含金128.5 g/t,含砷16.84%(质量分数,余同),含硫21.72%,含铁26.62%,氰化浸出率只有29.35%,是典型的高砷难处理矿。经过细菌氧化预处理,金矿脱砷率达到96.2%,... 采用经过驯化的HQ0211菌对高砷金矿进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实验研究。该矿石含金128.5 g/t,含砷16.84%(质量分数,余同),含硫21.72%,含铁26.62%,氰化浸出率只有29.35%,是典型的高砷难处理矿。经过细菌氧化预处理,金矿脱砷率达到96.2%,失重率达到43.9%。矿石的金氰化浸出率由原来的29.35%提高到92.57%,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微生物冶金 难处理高砷金矿 细菌氧化 氰化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三道沟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任洪胜 邢洪波 +1 位作者 刘新艳 郭宏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1期78-81,共4页
辽宁丹银、三道沟浮选精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精矿中金矿物粒度细小,绝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靠机械磨矿很难使这部分金单体解离或暴露,致使精矿金的氰化浸出率仅为15.00%左右,难以回收利用。... 辽宁丹银、三道沟浮选精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精矿中金矿物粒度细小,绝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靠机械磨矿很难使这部分金单体解离或暴露,致使精矿金的氰化浸出率仅为15.00%左右,难以回收利用。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在矿石细度-0.040 mm占95.00%(-0.075 mm占99.50%)、氧化矿浆温度为42℃、矿浆pH值在1.2~1.5之间、矿浆浓度15%、细菌氧化12~13 d的条件下,丹银、三道沟及混合精矿氧化渣氰化金浸出率分别为95.00%~95.47%、94.20%~94.62%和95.04%~95.11%,银浸出率分别为76.00%、74.21%和75.11%,指标较为理想,较好的解决了该含砷金精矿难处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精矿 细菌氧化 氰化 金浸出率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高硫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肇伍 《黄金科学技术》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介绍了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储量、分布与常规利用现状,以及国内外利用焙烧、加压与生物氧化预处理后工业利用各种工艺技术,并就广西某金矿高砷高硫金精矿利用耐高砷细菌氧化后,与氰化提金各种条件进行试验,取得金浸出率达94.17%的理想... 介绍了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储量、分布与常规利用现状,以及国内外利用焙烧、加压与生物氧化预处理后工业利用各种工艺技术,并就广西某金矿高砷高硫金精矿利用耐高砷细菌氧化后,与氰化提金各种条件进行试验,取得金浸出率达94.17%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精矿 细菌氧化 氰化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研究与工业化应用 被引量:1
7
《黄金科学技术》 2003年第5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氧化 氰化 工业化 炼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氧化-焙烧-氰化提金工艺
8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66-66,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氧化-焙烧-氰化提金工艺,属于冶金工艺类。它是把生物氧化技术和低温焙烧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方案,先利用生物氧化工艺,使被包裹的微细粒金充分裸露解离;再对氧化渣采用低温焙烧,除去矿石中的有机碳,彻底解决了后...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氧化-焙烧-氰化提金工艺,属于冶金工艺类。它是把生物氧化技术和低温焙烧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方案,先利用生物氧化工艺,使被包裹的微细粒金充分裸露解离;再对氧化渣采用低温焙烧,除去矿石中的有机碳,彻底解决了后续氰化作业中吸附劫金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低熔点氧化物对金的二次包裹,2种预处理工艺的有机结合,为金的氰化浸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优点在于:一是金的浸出率显著提高,从常规的0.66%提高到95.82%;二是极大地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氧化技术 焙烧-氰化 金工艺 低温焙烧 预处理工艺 冶金工艺 工艺方案 焙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刀岭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提金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佳峰 杨洪英 +2 位作者 佟琳琳 金哲男 张登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2期248-253,共6页
抛刀岭金矿是典型的含砷难处理金矿,针对其金精矿,结合矿石特性,考察了细菌氧化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金20.30 g/t、含砷3.39%、含硫29.8%及含铁4.10%的抛刀岭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30%。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 抛刀岭金矿是典型的含砷难处理金矿,针对其金精矿,结合矿石特性,考察了细菌氧化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金20.30 g/t、含砷3.39%、含硫29.8%及含铁4.10%的抛刀岭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30%。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雄黄;脉石矿物有长石、方解石、石英和绢云母等,属于难浸金矿石。该金精矿经HQ0211菌氧化预处理8 d后,脱砷率达到46.25%,细菌氧化渣金含量达32.1 g/t,失重率为42.53%。细菌氧化渣在通气情况下进行氰化提金,NaCN浓度为0.1%、pH值为10.5~11,48 h后氰化结束,氰化渣质量由原来的300 g减少为290 g,渣率为96.67%,氰化渣中金含量从32.1 g/t降低至2.7 g/t,金的浸出率达到91.59%,氰化过程中NaCN消耗量为13.53 kg/t。HQ0211菌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效果显著,为该矿处理工艺提供了可靠数据,并为此类矿石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浸金矿 细菌氧化 毒砂 黄铁矿 金精矿 预处理 氰化 抛刀岭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言 杨洪英 +2 位作者 佟琳琳 马鹏程 金哲男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以甘肃某含硫、砷、碳及锑等多种成分的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浸矿菌种为HQ0211,该菌种经长期驯化,耐砷性良好。在浸出过程中,通过测量矿浆的pH值、电位值、Fe^(2+)质量浓度和液砷含量,来考察不同矿浆浓... 以甘肃某含硫、砷、碳及锑等多种成分的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浸矿菌种为HQ0211,该菌种经长期驯化,耐砷性良好。在浸出过程中,通过测量矿浆的pH值、电位值、Fe^(2+)质量浓度和液砷含量,来考察不同矿浆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Q0211混合菌种适宜氧化该复杂难处理金矿。经该菌种氧化预处理后,脱硫率最高可达81.53%,脱砷率最高可达86.88%,脱碳率最高可达58.32%,脱锑率最高可达40.09%。与未经处理的原矿氰化提金结果相比,经过细菌氧化预处理后,金的回收率最高可达98.65%,相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4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难处理金矿 细菌氧化 氰化 浸矿菌种HQ0211 脱硫 脱砷 脱碳 脱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难浸金矿的生物冶金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廷怠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报道俄罗斯对难浸含金硫化矿物采用细菌氧化-氰化工艺提金银的部分研究和半工业试验结果。采用上述工艺可提高金属的提取率,扩大资源利用途径。
关键词 俄罗斯 难浸金矿 生物冶金 细菌氧化 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