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诱抗菌株筛选及诱抗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肖静 石延霞 +1 位作者 谢学文 李宝聚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ostreatus)对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产生抗病作用的诱抗菌株。通过田间验证,最终...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ostreatus)对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产生抗病作用的诱抗菌株。通过田间验证,最终得到1株诱导抗病效果好的诱抗菌株,诱导抗病效果为66.73%。在供试接种浓度范围内,诱抗菌株的诱导效果随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筛选 诱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初步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文华 范燕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89,共3页
对蝴蝶兰褐斑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与黄单胞菌属野油菜黄单胞菌种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引起蝴蝶兰褐斑病的病原菌是黄单胞菌属野... 对蝴蝶兰褐斑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与黄单胞菌属野油菜黄单胞菌种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引起蝴蝶兰褐斑病的病原菌是黄单胞菌属野油菜黄单胞菌[Xamthomonas campestris(Pammel)Dow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鉴定 黄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岩岩 刘晓光 +2 位作者 李铁军 宋晓燕 武晓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247-2248,2251,共3页
通过平皿抑菌试验和活体药效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由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5.00 mg/m L水杨酸可有效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且可以促进... 通过平皿抑菌试验和活体药效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由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5.00 mg/m L水杨酸可有效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且可以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细菌性褐斑病 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4
4
作者 文衍堂 黄智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65-69,共5页
杨桃(AverrhoacarambolaL,)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小叶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斑点疹状隆起,随后斑点稍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不规则,隆起,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数个斑点可汇成斑块,严重时小叶变黄,脱落。通... 杨桃(AverrhoacarambolaL,)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小叶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斑点疹状隆起,随后斑点稍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不规则,隆起,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数个斑点可汇成斑块,严重时小叶变黄,脱落。通过对病原菌的细菌学性状、致病性、寄主范围以及血清学反应测定,证实杨桃细菌性褐斑病是新病害,病原菌被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杨桃致病型(Pseudomonassyringaepv.averrhoipv,nov,)。分离物Acl作为模式菌株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桃 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军 张士义 刘国宇 《蔬菜》 2005年第1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食用菌栽培 防治技术 种植面积 假单孢菌 栽培过程 防治方法 发病原因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学文 吴志会 +1 位作者 解文强 周廷斌 《食用菌》 2011年第5期55-56,共2页
主要阐述了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致病菌、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双孢菇的生产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规律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桂珍 《热带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试验采用含毒介质法,通过8种杀菌剂对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效果较佳的几种药剂。其中链霉素、福美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10μg/mL;其次是氯霉素和可杀得101,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 试验采用含毒介质法,通过8种杀菌剂对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效果较佳的几种药剂。其中链霉素、福美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10μg/mL;其次是氯霉素和可杀得101,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35、183μg/mL;DT、CTM效果较差;而代森锰锌和乙磷铝基本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桃 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菌 药剂
全文增补中
不同平菇品种对细菌性褐斑病的室内抗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英 侯伯生 +1 位作者 范永山 王志芳 《食用菌》 2010年第2期53-54,共2页
在分离和纯化唐山地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基础上,在试验室内对生产上常见的16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抗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平菇品种对唐山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抗性水平差异显著,F803的抗水平最高,达到85%,其次为1500、雪美和2026,抗性... 在分离和纯化唐山地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基础上,在试验室内对生产上常见的16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抗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平菇品种对唐山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抗性水平差异显著,F803的抗水平最高,达到85%,其次为1500、雪美和2026,抗性水平分别为73%、64%和59%,其它12个品种的抗性水平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细菌性褐斑病 抗病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赫强 王芳 甄胜民 《现代化农业》 2008年第8期5-6,共2页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药剂防治 水稻 防治试验 上升趋势 损失程度 药剂种类 试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松爱 张青栋 +3 位作者 金春玉 王文军 李洋 胡文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7期53-54,共2页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是影响敦化市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经过药剂试验,筛选出适合防治本病的最佳药剂,为今后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褐斑病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11
作者 佟立杰 王凤莲 +1 位作者 金龙日 孙伟波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5期47-48,共2页
介绍了桦川县部分水稻田块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分析了水稻品种类型、插秧早晚、田间杂草及菌源、串灌水、施肥不当、孕穗期低温等发病相关因素,总结了应用药剂、治疗方法等,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有利和不利方面... 介绍了桦川县部分水稻田块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分析了水稻品种类型、插秧早晚、田间杂草及菌源、串灌水、施肥不当、孕穗期低温等发病相关因素,总结了应用药剂、治疗方法等,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小结,为下年水稻种植做好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细菌性褐斑病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爱冬 刘朝祯 戚佩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本文首次报导蝴蝶兰细菌性褐斑病在我国大陆的发生。对分离到的菌株经形态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以及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引起广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为:Psevdomonas cattleyae(Pavarino)Savulesou.
关键词 蝴蝶兰 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探讨
13
作者 孙晓波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寒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也叫鞘腐病,是寒地稻作区发病危害仅次于稻瘟病的第二大病害,防治效果不好,可减产20%~50%,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特别对于种子繁育田的影响会更大,带病的种子播后就会带菌,导致苗床病害的发生。全面研究细菌... 寒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也叫鞘腐病,是寒地稻作区发病危害仅次于稻瘟病的第二大病害,防治效果不好,可减产20%~50%,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特别对于种子繁育田的影响会更大,带病的种子播后就会带菌,导致苗床病害的发生。全面研究细菌性褐斑病,对于防治该病正确做出田间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对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抗性鉴定
14
作者 张瑶 宋爽 +2 位作者 杨明秀 彭莉莉 张俊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4-198,共5页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苗期喷雾法和针刺法对黑龙江省42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利用针刺法鉴定的各水稻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有14个,其中高抗品种2个,对接种水稻品种...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苗期喷雾法和针刺法对黑龙江省42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利用针刺法鉴定的各水稻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有14个,其中高抗品种2个,对接种水稻品种病斑长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42个水稻主栽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喷雾法鉴定各品种,病级表现1级的品种有7个,占16.7%。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针刺法和喷雾法对抗病品种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鉴定的2个高抗稻种资源对于抗细菌性褐斑病生产实践提供重要价值。因此,加大对水稻品种资源的深入研究,对实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可持续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水稻品种 细菌性褐斑病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
15
作者 李省 董广林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7年第11期27-27,共1页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随着种植年限和施肥量的不当,发病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据调查表明,因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造成的水稻减产在5%以上。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 防治 种植年限 施肥量 调查表 发病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云江 马文东 +2 位作者 赵镛洛 张海军 乔丽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防治 叶鞘腐败病 水稻产区 黑龙江省 上升趋势 高产栽培 稻米品质 水稻生产 鞘腐病 抽穗期 稻瘟病 危害 剑叶 稻区 田块 病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荣荣 《上海蔬菜》 2014年第4期59-59,共1页
番茄生产过程中,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弱均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高湿、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侵染等都有可能使番茄植株、茎叶和果实营养不良,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降低农户的经济收益。近年来,番茄褐斑病发生逐... 番茄生产过程中,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弱均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高湿、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侵染等都有可能使番茄植株、茎叶和果实营养不良,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降低农户的经济收益。近年来,番茄褐斑病发生逐年加重,现将其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症状表现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反面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后斑点逐步扩大、连片,从叶片正面可观察到明显的病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症状表现 番茄 防治 营养不良 生产过程 营养成分 病害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与叶鞘腐败病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俊 代玉梅 +1 位作者 纪关正 何曙光 《现代化农业》 1998年第12期5-6,共2页
介绍了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与叶鞘腐败病的病原、发病特征、发病条件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农艺防治及药剂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褐斑病 叶鞘腐败病 发病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花上一新病──细菌性褐斑病
19
作者 廖先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大丽花上一新病──细菌性褐斑病ANewDiseaseonDahliapinnataCav.──XanthomonasampelinaPanagopoulos廖先铠(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重庆地区大丽花叶生褐色病斑... 大丽花上一新病──细菌性褐斑病ANewDiseaseonDahliapinnataCav.──XanthomonasampelinaPanagopoulos廖先铠(重庆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重庆地区大丽花叶生褐色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扩到半叶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 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
20
作者 牟喜涛 《农村科学实验》 2007年第7期18-18,共1页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危害茎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多始于叶缘,有直径2—5毫米的褐色病斑,然后逐渐变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花蕾发病时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斑.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引起花蕾干枯...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危害茎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多始于叶缘,有直径2—5毫米的褐色病斑,然后逐渐变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花蕾发病时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斑.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引起花蕾干枯。嫩枝发病时病部变灰腐烂,病部以上枝叶凋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症状 防治 茄子 花蕾 叶片 病斑 干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