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X调控Tfh细胞功能参与自身免疫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潇然 汪家吉 +1 位作者 朱羽熙 彭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6-1251,共6页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一群调控B细胞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定位于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区域,可调控生发中心反应并促进B细胞体液免疫应答。Tfh细胞的分化发育受Bcl-6调控,表达CXCR5、PD-1、ICOS等多种表型分子。近年研究发现,胸腺细胞...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一群调控B细胞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定位于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区域,可调控生发中心反应并促进B细胞体液免疫应答。Tfh细胞的分化发育受Bcl-6调控,表达CXCR5、PD-1、ICOS等多种表型分子。近年研究发现,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蛋白(TOX)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影响Bcl-6表达,进一步调节Tfh细胞分化。近期研究证实Tfh细胞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类风湿关节炎(RA)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B细胞异常分化及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证实IFN-α抑制剂(阿尼鲁单抗)、JAK抑制剂(托法替布、鲁索替尼)、STAT1特异性抑制剂(氟达拉滨)可抑制TOX过表达,提示IFN-α-JAK/STAT-TOX通路抑制剂可能成为靶向Tfh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滤泡辅助性T细胞 BCL-6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4)基因克隆及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2
作者 江栢坚 张志强 +3 位作者 巫祎琴 于劼豪 黄瑜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了解析与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family member 4,TOX4)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响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和鉴... 为了解析与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family member 4,TOX4)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响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和鉴定尼罗罗非鱼TOX4基因(GenBank登录号:XP003458812)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对推导的TOX4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亚细胞定位特征,以及在尼罗罗非鱼头肾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TOX4基因在健康鱼各组织及响应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TOX4基因的ORF全长为2004 bp,编码667个氨基酸,预测TOX4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060,理论等电点为4.69,无信号肽序列及跨膜结构,具有一个HMG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OX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尼罗罗非鱼与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TOX4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qRT-PCR分析显示,TOX4基因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TOX4基因主要在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nonspecific cytotoxic cell,NCC)和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中表达;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尼罗罗非鱼脑、头肾、肠道和脾脏中TOX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并在感染后12 h(脑、头肾、肠道)和48 h(脾脏)达到峰值。研究表明,TOX4可能参与尼罗罗非鱼响应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族蛋白4(TOX4) 无乳链球菌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的构建及姜黄素对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泽泰 娄丹丹 +5 位作者 彭燕 朱道琦 李爱武 宫凤英 吕英 范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建立人鼻咽癌斑马鱼异种移植瘤模型,探讨姜黄素在体内外对鼻咽癌的抑制作用,为阐明姜黄素抗鼻咽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鼻咽癌CNE-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细胞膜红色荧光染色剂CM-Dil(CM-Dil)组,连续5 d进行细胞计数,并观察荧光... 目的:建立人鼻咽癌斑马鱼异种移植瘤模型,探讨姜黄素在体内外对鼻咽癌的抑制作用,为阐明姜黄素抗鼻咽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鼻咽癌CNE-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细胞膜红色荧光染色剂CM-Dil(CM-Dil)组,连续5 d进行细胞计数,并观察荧光强度变化。采用显微注射法构建鼻咽癌斑马鱼异种移植瘤模型,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组、PBS组和模型组,对照组斑马鱼胚胎不予处理,PBS组斑马鱼胚胎注射10 nLPBS缓冲液,模型组斑马鱼胚胎注射10 nLCNE-2细胞悬液,孵育培养后统计各组斑马鱼存活数,采用宏观体式显微镜观察并定量分析模型组斑马鱼体内移植瘤荧光强度,HE染色观察对照组和模型组斑马鱼移植瘤组织形态表现。将受精后天数(dpf)为3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含不同浓度(0、0.625、1.250、2.500、5.000、7.500和10.000μmol·L^(-1))姜黄素的饲养水中,观察斑马鱼死亡数和畸形数并计算斑马鱼死亡率,筛选姜黄素体内用药浓度。采用0、0.625、1.250、2.500和5.000μmol·L^(-1)姜黄素作用于斑马鱼鼻咽癌模型48 h,检测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0、10和20μmol·L^(-1)姜黄素作用CNE-2细胞24 h,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Dil组CNE-2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PBS组斑马鱼存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PBS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存活数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斑马鱼体内红色荧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与注射后第1天比较,注射后第5天模型组斑马鱼体内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HE染色,模型组斑马鱼切片中的卵黄囊有CNE-2细胞,提示造模成功。浓度小于或等于5.000μmol·L^(-1)姜黄素组斑马鱼无死亡及明显毒性反应。与对照组(0μmol·L^(-1)姜黄素组)比较,2.500和5.000μmol·L^(-1)姜黄素组斑马鱼体内移植瘤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5.000μmol·L^(-1)姜黄素组发生头尾部转移的斑马鱼数量明显减少(P<0.05)。CCK-8法检测和划痕实验,与对照组(0μmol·L^(-1)姜黄素组)比较,10和20μmol·L^(-1)姜黄素组CNE-2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鼻咽癌CNE-2细胞可以成功植入斑马鱼体内并构建鼻咽癌斑马鱼模型,姜黄素在体内外均能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鼻咽肿瘤 移植瘤 斑马鱼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典型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雨彤 余相地 +1 位作者 殷税香 石金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胰腺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与含有不同浓度丙泊酚的培养基共培养,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5μg/ml组(P5组)和丙泊酚10μg/ml组(P10组)。C组直接将Panc1细胞株接种在培养基...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胰腺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与含有不同浓度丙泊酚的培养基共培养,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5μg/ml组(P5组)和丙泊酚10μg/ml组(P10组)。C组直接将Panc1细胞株接种在培养基中,不加任何药物;P5组培养基为5μg/ml丙泊酚+Panc1细胞株;P10组培养基为10μg/ml丙泊酚+Panc1细胞株。分别采用细胞粘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胰腺癌细胞粘附作用、迁移率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在荧光显微镜视野中C组粘附的Panc1细胞个数最多,P5组次之,P10组最少。P5组和P10组细胞数明显少于C组(P<0.05),P10组细胞数明显少于P5组(P<0.05)。8h的P5组和P10组细胞迁移速率明显慢于C组(P<0.05),且P10组细胞迁移速率明显慢于P5组(P<0.05)。P5组和P10组活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P10组活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P5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够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活性;且10μg/ml丙泊酚抑制效果明显优于5μg/ml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Panc1细胞 细胞粘附力 细胞迁移率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TOX免疫表型法的建立及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玉洁 黄舒欣 +3 位作者 翁泽平 卢育洪 李扬秋 陈少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建立多参数流式检测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在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中的免疫表型法,以及其在1例罕见CD4-CD56^(+)表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1例B... 目的:建立多参数流式检测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在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中的免疫表型法,以及其在1例罕见CD4-CD56^(+)表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1例BPDCN患者骨髓(BM)和外周血(PB),2例非肿瘤手术患者和1例健康者BM以及11例健康者(HI)PB分别作为BM和PB对照组,利用多色流式单抗CD45、CD3、CD4、CD8、CD25、FoxP3、TOX、PD-1、Tim-3、CD244及相应同型对照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提示,BPDCN患者BM和PB中TOX^(+)CD3^(+)、TOX^(+)CD4^(+)和TOX^(+)CD8^(+)T细胞比例均比对照组升高;BPDCN患者BM和PB中TOX^(+)PD-1^(+)CD8^(+)、TOX^(+)Tim-3^(+)CD8^(+)和TOX^(+)CD244^(+)CD8^(+)耗竭性T细胞中的分布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在BPDCN患者BM和PB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中TOX^(+)细胞分布比例高于对照组;同时TOX^(+)细胞在PD-1^(+)CD4^(+)CD25^(+)FoxP3^(+)Treg、Tim-3^(+)CD4^(+)CD25^(+)FoxP3^(+)Treg和CD244^(+)CD4^(+)CD25^(+)FoxP3^(+)Treg耗竭性T细胞中的分布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亚群中TOX免疫表型法,TOX可能是BPDCN患者T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族蛋白(TOX) 流式细胞 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 PD-1 TIM-3 CD2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微环境TOX信号通路诱导T细胞耗竭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
6
作者 刘丹 张谷香 +3 位作者 谢丹 徐艳 谢诚芳 唐雨曦 《中国癌症杂志》 2025年第7期685-69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已成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治疗领域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但终末T细胞耗竭仍然会限制ICB的疗效。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9,SNX9)的缺失能够抑制胸腺细胞选择相...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已成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治疗领域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但终末T细胞耗竭仍然会限制ICB的疗效。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9,SNX9)的缺失能够抑制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TOX)缓解T细胞的耗竭,为预防T细胞耗竭和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C+微环境中的SNX9/TOX信号通路诱导CD8 T细胞耗竭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共收集54份外周血样品,其中18份来自CC患者,18份来自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18份来自宫颈正常的受试者。此外,研究收集了在本院进行初次手术的153对CC及癌旁组织。从医院记录中获得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分期、随访记录和其他相关临床病理学数据。本研究经长沙市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20206)。24只小鼠随机分配到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组、Anti-SNX9组、Anti-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组和Anti-SNX9+Anti-PD-1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接受腹膜内注射封闭抗体和同型+对照治疗。通过ELISpot检测CD8 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C组织中TOX和SNX9的表达。结果:C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SNX9、TOX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SIL和正常对照(P<0.05)。CC组织中SNX9的阳性细胞水平、TOX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较癌旁组织显著提高(t=18.63、21.10,P<0.001)。SNX9在CC中的高表达与低分化/未分化、肿瘤大小、宫旁浸润、阴道浸润、晚期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SNX9低表达组相比,SNX9高表达组CC患者手术后的总生存期较短(P<0.05)。CC患者的CD8+SNX9+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HSIL患者(P<0.05)。CD8+SNX9+-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低于CD8+SNX9 T细胞(P<0.05)。与Anti-SNX9组相比,Anti-SNX9+Anti-PD-1组子宫颈肿瘤的生长和增殖、肿瘤组织中的SNX9、TOX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浸润性CD8 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8 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P<0.05)。结论:SNX9/TOX信号在CC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表现出增强的活性,并且与免疫抑制有关。针对SNX9/TOX信号通路可能是CC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选连接蛋白-9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族盒蛋白 免疫逃逸 T细胞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