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农艺性状及不育生理机制分析
1
作者 刘欣怡 廖志杰 +3 位作者 吕丹 莫佳梅 贾魏 罗红兵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揭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和保持系T01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和花粉形态,并在苗期(V1)、拔节期(V6)、十一叶期(V11)、抽雄期(VT)、散粉期(R1)和籽粒建成期(R2)分别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揭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机制,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01和保持系T01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和花粉形态,并在苗期(V1)、拔节期(V6)、十一叶期(V11)、抽雄期(VT)、散粉期(R1)和籽粒建成期(R2)分别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不育系C01与保持系T01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但花药形态存在明显差异,T01花药饱满且能够正常开裂,呈浅黄色,有花粉;C01花药干瘪、不开裂,呈嫩绿色,花药长度和横截面直径均显著低于T01,且内无花粉。V1—VT,C01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T01;除VT外,C01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T01;C01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VT和R1均显著低于T01;在所有生育时期,C01叶片中SOD活性均显著低于T01,POD活性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在V11和VT均显著低于T01;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断,C01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合成运输途径可能受阻,能量供给不足致使CAT和SOD活性低,进而导致C01发生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农艺性状 花粉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总蛋白质初步比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文李 刘盖 +4 位作者 王坤 彭晓珏 李国民 陶钧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2DE软件可识别约1500个蛋白质点,其中差异表达... 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2DE软件可识别约1500个蛋白质点,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数为120。将其中15个差异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通过采用Mascot软件对MSDB数据库查询,其中7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YTA相对于YTB有部分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蛋白质缺失或表达量降低,这些蛋白质分别是水稻线粒体H+-转运ATPase(H+-ATPase)α链、盐诱导型膜联蛋白、线粒体NAD+-依赖型苹果酶和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等。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线粒体提供能量不足而导致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有关。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这一重要蛋白质在YTA中的上调表达有可能与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粉 细胞质雄性不育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无微量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油66A的选育 被引量:5
3
作者 邬贤梦 席代汶 +1 位作者 宁祖良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油66A是利用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作保持系,对Polima不育系进行改良育成的无微量花粉不育系.对湘油66A及其具有相同核背景的Polima不育系Z04A,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和湘油66B的育性比较观察试验表明,几...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油66A是利用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作保持系,对Polima不育系进行改良育成的无微量花粉不育系.对湘油66A及其具有相同核背景的Polima不育系Z04A,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和湘油66B的育性比较观察试验表明,几个不育系的不育株率均达到100%,而不育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湘油66A最高,两年均表现出稳定的彻底不育特性,其次为Z04A和湘油402S,湘油66B最低.湘油66A经济性状优良,品质优.利用15份资源材料对湘油66A和Z04A进行恢保关系鉴定,结果表明,湘油66A与Z04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从中筛选出7份对湘油66A具有完全恢复作用的恢复系.利用这7个恢复系与湘油66A所配的组合在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6个组合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28%~19.21%,其中有3个组合的增产幅度在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微量花粉 温敏细胞雄性不育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同核异质 花粉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兰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花粉活性和形态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伊虎英 李殿荣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9,共2页
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的花粉呈圆球形,直径19.O±3.1μm;其他品种为长球形,极轴为31.0±2.3μm。畸变率不育系陕2A和陕1A最高,分别为97.5%和98.8%,其他都很低.仅1.5%—9.0%。花粉活力,不育系陕1A和陕2A死花粉率最高,分别为9... 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的花粉呈圆球形,直径19.O±3.1μm;其他品种为长球形,极轴为31.0±2.3μm。畸变率不育系陕2A和陕1A最高,分别为97.5%和98.8%,其他都很低.仅1.5%—9.0%。花粉活力,不育系陕1A和陕2A死花粉率最高,分别为97.5%和96.0%,杂交种637、杂6372和秦油2号分别为0.8%、0.3%和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花粉活性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非花粉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变化(英文)
6
作者 欧阳杰 张明永 夏快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7,共9页
钙在高等植物中被称为第二信使,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花药中钙的定位与花粉败育的关系,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非花粉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37A及其保持系G37B花药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中Ca2+的分布变化... 钙在高等植物中被称为第二信使,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花药中钙的定位与花粉败育的关系,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非花粉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37A及其保持系G37B花药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中Ca2+的分布变化。研究发现,在2个材料间花药中钙的分布存在大量差异。G37B的可育花药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及二分体时期,很少看到有Ca2+的沉积;而在单核花粉时期,Ca2+沉积急速地增加,主要定位在绒毡层细胞、花粉外壁外层及乌氏体的表面;随后花药壁上沉积的Ca2+减少而花粉的外壁外层仍然有很多Ca2+沉积物。相反,G37A的不育花药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和二分体时期有大量的Ca2+沉积在小孢子母细胞和花药壁,中间层和绒毡层特别多。在二分体时期之后,不育花药的Ca2+沉积减少,特别是绒毡层内切向质膜附近的Ca2+几乎消失。但是同时期的可育花药中,有大量的Ca2+沉积在绒毡层。不育花药的Ca2+沉积在开花几天后消失。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不育花药发育早期中更多的钙离子与花粉败育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粉 焦锑酸钾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43
7
作者 梁国华 严长杰 +3 位作者 汤述翥 翟文学 朱立煌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 ,对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31A、恢复系 C90 83以及 731A/C90 83的 F1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 ,并以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 ,对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31A、恢复系 C90 83以及 731A/C90 83的 F1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 ,并以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群体为材料进行 RFL 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 ,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 ,C90 83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 7个 RFL 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 ,有 3个 RFL 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 ;选用其中的 C16和 G2 91分析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 ,这两个 RFLP标记与 C90 83的恢复基因连锁 ,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 19.3% ,G2 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 14.0 % ,C90 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T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占景 沈银柱 +6 位作者 刘植义 何聪芬 柏峰 马闻师 姚鸿 王京兆 王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0个单引物和一组双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不育系 保持系 RAPD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的编辑位点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易平 汪莉 +1 位作者 孙清萍 朱英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9-733,共5页
以红莲 (HL)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及杂种一代F1为材料 ,首次比较研究了红莲型水稻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的编辑位点及各位点的编辑频率 .结果表明atp6基因的转录本有 18个编辑位点 ,其中有 15个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和第二位点... 以红莲 (HL)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及杂种一代F1为材料 ,首次比较研究了红莲型水稻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的编辑位点及各位点的编辑频率 .结果表明atp6基因的转录本有 18个编辑位点 ,其中有 15个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和第二位点上 ,这些位点的编辑最终会导致氨基酸种类的变化 .18个编辑位点在A、B和F1中没有差异 ,但各位点的编辑频率在引入了核恢复基因的条件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完全编辑的比例增加 .这些结果首次证明H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atp6转录本的编辑有一定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莲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线粒体 atp6基因转录本 编辑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幼穗和花粉发育期的蛋白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谷畴 林植芳 +1 位作者 林桂珠 梁承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5-51,共7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以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降低。单核期仅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56%,二核期和三核期分别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36.4%和30.3%。保持系珍汕97B虽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可溶性蛋白含量降...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以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降低。单核期仅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56%,二核期和三核期分别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36.4%和30.3%。保持系珍汕97B虽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但在二核期则有所增高,表现为鞍形变化过程。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珍汕97A的酪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单核期为前一时期的1倍,而珍汕97B的酶活性增幅较小。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珍汕97A的内肽酶活性较珍汕97B高,而雌雄蕊形成期两者的酶活皆降低。整个发育期中珍汕97A的内肽酶活性较珍汕97B高15%至55.5%。珍汕97A在幼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时氨肽酶活性较珍汕97B高。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氨肽酶活性均下降。但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珍汕97A的氨肽酶活性迅速增高,三核期达最高水平,这可能意味着此时大量蛋白质被水解。蛋白酶类抑制剂的实验表明,在雌雄蕊形成期后不育系和保持系含有半胱氨酸型氨肽酶和约10%含金属型氨肽酶;而在三核期,保持系的氨肽酶则主要为半胱氨酸型。不育系三核期含有的BAPA内肽酶包括半胱氨酸型、丝氨酸型,以及部分含金属酶类;而保持系三核期的内肽酶仅为丝氨酸型。不育系肽酶类型的变化,可能反映酶基因编码的去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 雄性不育 水稻 育性 蛋白酶 幼穗 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万正杰 王显军 +1 位作者 傅廷栋 涂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对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与6-102B(保持系)和8-602A(tour 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6-102A败育彻底,败育可能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其主要特点是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花瓣... 对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与6-102B(保持系)和8-602A(tour 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6-102A败育彻底,败育可能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其主要特点是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花瓣原基,不形成花药,着生雄蕊的位置长出小花瓣,败育时期和方式与现有报道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同。保持系6-102B的花药发育正常;8-602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时期至四分体时期,主要是孢原细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赞平 汪旭东 +2 位作者 王彬 牟春红 吴先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以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金23A等7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 以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金23A等7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23A、D63A、D62A、D64A、珍汕97A、金23A、G46A;D62A等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除G46A、金23A外,其余4个的午前花率均比对照珍汕97A高;D62A、D63A、D64A等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长,其余三个短于珍汕97A。柱头活力的强弱顺序依次是:对照珍汕97A、D62A、金23A、D63A、D64A、G46A、D23A。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D62A、D63A、D23A、金23A、D64A、G46A、珍汕9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开花习性 异交结实率 柱头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48-2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蛋白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许珂 曹墨菊 +2 位作者 朱英国 潘光堂 荣廷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48-2)及其保持系(N48-2)单核期花药线粒体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可识别约260个蛋白质点,对其中10个重复性比较好... 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48-2)及其保持系(N48-2)单核期花药线粒体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可识别约260个蛋白质点,对其中10个重复性比较好且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分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然后用Mascot软件对NCBI数据库搜索,其中2个蛋白质点被鉴定为谷氨酸脱氢酶(GDH)和依赖电压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GDH的高表达会影响正常的氮代谢,导致细胞的能量供应发生障碍,有可能导致雄性不育;VDAC1是线粒体外膜上控制细胞通透性的蛋白,与植物的程序性死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细胞质雄性不育(C-CMS) 线粒体蛋白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被引量:17
14
作者 潘润森 陈志伟 +5 位作者 林荔辉 毛大梅 吴建梅 官华忠 周元昌 李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选育 T55A不育系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立科 侯宁 +2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根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5,共5页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集中于近等基因系与恢复系之间,而9个近等基因系单株之间及其与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背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近等基因系C3只含一个主效恢复基因D2Rf1,该单株的自交和回交群体可望用于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D^2细胞质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系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晓华 张爱民 +3 位作者 安玉麟 李元清 白海 于美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8,共4页
通过春 季在田间 分期播 种,冬 季在 温室 中 不补 光种 植, 研究 了 具有 D2 型 细胞 质( 胞 质供体为粗 厚山羊草 Ae .crassa) 的 Norin 26 异质 系在 呼 和浩 特自 然 光生 长条 件 下的 育 性表 现。 结... 通过春 季在田间 分期播 种,冬 季在 温室 中 不补 光种 植, 研究 了 具有 D2 型 细胞 质( 胞 质供体为粗 厚山羊草 Ae .crassa) 的 Norin 26 异质 系在 呼 和浩 特自 然 光生 长条 件 下的 育 性表 现。 结果表明:(1) 不同播期 的 Norin 26 异质 系在田 间的不 育株 率均 达到 了100 % ; 不育 性 在形 态上 表 现为雄蕊心皮 化。(2) 三 个播期 的自交结 实率分 别为:3 月 28 日 播 种的 为 4085 % ( 半不 育) ,4 月 7 日播种的 为1872 % ( 高 不 育) ,4 月 17 日 播 种的 为 0 ( 全 不 育) 。( 3) 冬 季 不 补 光 种 植 在 温 室 中 的 Norin 26 异 质系的 育性及自 交结实均 表现正 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细胞质 小麦 光周期敏感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毅 滕晓月 阎隆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本实验以 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幼穗为材料 ,用蔗糖衬垫法和两相法成功地分离纯化了小麦幼穗线粒体 ,并用 SDS- PAGE电泳方法结合高灵敏度的银染技术对其线粒体蛋白质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 ,不育... 本实验以 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幼穗为材料 ,用蔗糖衬垫法和两相法成功地分离纯化了小麦幼穗线粒体 ,并用 SDS- PAGE电泳方法结合高灵敏度的银染技术对其线粒体蛋白质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 ,不育系 (V1A和 V2 A)均缺少一个分子量为 14k D的蛋白质。线粒体与 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产生可能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V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蛋白质 梯度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mRNA差异显示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昀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系 MRNA差异显示 育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涛 骆名瑞 +7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为提高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其恢复系与不育系在Rf1a位点574bp的碱基插入/缺失,设计出功能标记InDel-Rf1a。利用该标记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2份籼、粳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的常规籼稻... 为提高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其恢复系与不育系在Rf1a位点574bp的碱基插入/缺失,设计出功能标记InDel-Rf1a。利用该标记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2份籼、粳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的常规籼稻品种、恢复系及保持系在Rf1a位点并不存在缺失,其基因型为Rf1aRf1a。这些材料对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育性的作用;而绝大多数常规粳稻品种(爱知106和伊粳12号除外)在该位点存在缺失,其基因型为rf1arf1a,它们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不育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该标记对不同基因型的检测效果,利用其对粳稻恢复系、不育系、杂交组合以及863A/宁恢8号F2分离群体的DNA进行扩增,根据其电泳带型可准确区分出Rf1a位点的3种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T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奇彦 张改生 +3 位作者 王军卫 王小利 刘宏伟 牛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86-990,共5页
应用石蜡切片和醋酸洋红压片法,从细胞学角度对4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ms bicor -8222、ms bicor -80 6 、ms bicor -5-4及ms bicor -5-8的花粉败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4种不育系败育特点总趋势基本雷同,但也因特... 应用石蜡切片和醋酸洋红压片法,从细胞学角度对4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ms bicor -8222、ms bicor -80 6 、ms bicor -5-4及ms bicor -5-8的花粉败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4种不育系败育特点总趋势基本雷同,但也因特定核型亦存在一些差异; 2 二角型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与其保持系相似,花粉败育就花药而言,中层有延迟退化、解体的趋势,就花粉粒而言,败育主要发生在二细胞花粉粒后期至三细胞花粉粒期; 3 4个不育系花粉败育异常,主要表现为二分体细胞内有微核出现,内缘壁周缘细胞均呈次生纤维状增生;维管束鞘细胞排列不规则,花粉大小不一; 4 花粉败育与营养供应无直接关系,细胞核对花粉育性及育性相关性状相对细胞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二角雄性不育 花粉败育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