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组织中细胞间粘着分子-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信达 刘银坤 汤钊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细胞间粘着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印迹方法测定I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生长转移状态和肿瘤特性的关系。结果肝ICAM-...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细胞间粘着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印迹方法测定I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生长转移状态和肿瘤特性的关系。结果肝ICAM-1的含量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和正常组织(P<0.01),而与肿瘤大小和有无包膜无关(P>0.05)。有转移组肝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而癌旁组织中两组无差别。结论ICAM-1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侵袭 细胞粘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大黄对其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春盛 桂培春 何新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345,T002,共4页
目的 :主要探讨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mRNA)表达与急性肺损伤 (ALI)的关系和大黄对其影响。方法 :注射脂多糖 (LPS)复制ALI动物模型并分为LPS组、对照组、大黄 +LPS组、地塞米松 +LPS组。观察病理形态和ALI生物学标志并... 目的 :主要探讨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mRNA)表达与急性肺损伤 (ALI)的关系和大黄对其影响。方法 :注射脂多糖 (LPS)复制ALI动物模型并分为LPS组、对照组、大黄 +LPS组、地塞米松 +LPS组。观察病理形态和ALI生物学标志并测定肺组织中ICAM - 1mRNA的表达。结果 :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mRNA表达在LP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大黄 +LPS和地塞米松 +LPS组显著弱于LPS组 (P <0 0 5 ,P <0 0 1)。肺湿 干重比 ,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以及肺血管壁通透性、肺泡通透指数也显著小于LPS组。结论 :在ALI肺组织中ICAM - 1mRNA表达增强参与了ALI发病的作用 ,大黄可使ICAM - 1mRNA的表达减弱从而使肺组织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大黄 地塞米松 细胞粘着分子 急性肺损伤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冉擘力 司良毅 何国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为观察IL 1β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粘着分子(CAMs)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延迟保护 (DP)作用的关系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I/R)模型上设假手术对照组(C组 )、生理盐水组 (NS组 )和IL 1β预处理组 (ILPC组 )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酶法检测... 为观察IL 1β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粘着分子(CAMs)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延迟保护 (DP)作用的关系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I/R)模型上设假手术对照组(C组 )、生理盐水组 (NS组 )和IL 1β预处理组 (ILPC组 )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酶法检测低剂量IL 1β注入大鼠后即刻、12h和 2 4h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CD11a)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以及中性粒细胞(PMNs)的浸润数 ,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发现 ,与C组比较 ,NS组和ILPC组各时相点ICAM 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CD11a蛋白质表达以及PMNs浸润数均显著增加 (P <0 0 5或 0 0 1) ,但ILPC组后 2 4hI/R末 ,上述指标的增幅明显减少 (P <0 0 5 ) ,且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下降 (P <0 0 5 )。即刻和 12h,ILPC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 ,低剂量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 细胞粘着分子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立新 韩德五 许瑞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硫代乙酰胺 (TAA)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中ICAM - 1表达的变化。结果 :ICAM - 1的分子量为 95kD ,正常对照组...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硫代乙酰胺 (TAA)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中ICAM - 1表达的变化。结果 :ICAM - 1的分子量为 95kD ,正常对照组与注射TAA 6h组ICAM - 1的表达很弱 ,而在注射TAA 12h以后的表达有增强 ,且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反映肝损伤程度的ALT活性变化相一致。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诱导肝组织中ICAM - 1表达的上调 ,后者与肝损伤程度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血症 细胞粘着分子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kine和CX3CR1━新发现的一对与白细胞趋化和粘附功能密切相关的分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亮 王百忍 鞠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Fractalkin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fourth chemokine family recently and its receptor, CX3CR1, was identified afterwards. This pair of ligand/receptor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igration and a... Fractalkin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fourth chemokine family recently and its receptor, CX3CR1, was identified afterwards. This pair of ligand/receptor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igration and adhesion of peripheral leukocyte through different ways. They are also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 embry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 of several organs and may possess some func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粘着分子 趋化因子 FKN CX3C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刺激大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机制探讨
6
作者 余路 邱鸿鑫 +3 位作者 王亚平 司良毅 吴珊 祝继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致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与自由基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内皮细胞 (EC)用抗AGEs抗体、抗IL - 1β多抗、N -乙酰半胱氨酸 (NAC)预处理 1h后AGEs作用 6h ,测定IL - 1β、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致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与自由基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内皮细胞 (EC)用抗AGEs抗体、抗IL - 1β多抗、N -乙酰半胱氨酸 (NAC)预处理 1h后AGEs作用 6h ,测定IL - 1β、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ICAM - 1、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粘附率。 结果 :AGEs刺激后ICAM - 1表达增加 [吸光度 (A)为 0 65± 0 14vs 0 11± 0 0 2 ]的内皮细胞SOD活性降低 [( 0 69± 0 19)× 10 3U/Lvs ( 1 71± 0 42 )× 10 3U/L]。ICAM - 1的增加可被抗AGEs抗体 [吸光度 (A)为 ( 0 12± 0 0 1) ]、NAC[吸光度 (A)为 ( 0 11± 0 0 5 ) ]和抗ICAM- 1抗体 [吸光度 (A)为 ( 0 10± 0 0 4 ) ]抑制。外源性IL - 1β也可刺激内皮细胞表达ICAM - 1[吸光度 (A)为 ( 0 72±0 2 3 ) ]。结论 :AGEs刺激内皮细胞表达ICAM - 1可能与其导致细胞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AGEs还可通过刺激其他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间接作用于EC ,参与促进ICAM -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细胞粘着分子 内皮 细胞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在炎症角膜中的表达
7
作者 李海丽 吴静安 孙兴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elularadhesionmolecules,CAMs)在炎症角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炎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18只炎症角膜、3只正常角膜和2只...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elularadhesionmolecules,CAMs)在炎症角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炎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18只炎症角膜、3只正常角膜和2只圆锥角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CD11a、CD11b、CD18、CD2和CD20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正常角膜中,ICAM1主要表达于角膜缘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角膜内皮细胞中仅有微弱表达或不表达。炎症角膜中,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表达增强,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处最为显著;原不表达ICAM1的上皮细胞亦出现异常表达;ICAM1和HLADR常共同表达于同一部位,炎症明显组角膜ICAM1和HLAD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轻微组;炎症浸润细胞中表达LFA1(CD11a/CD18)的细胞较表达Mac1(CD11b/CD18)的细胞多;浸润淋巴细胞以T(CD2)淋巴细胞为主;属非炎症性病变的圆锥角膜中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着分子 代谢 角膜炎症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44及其变异体V_6的测定 被引量:6
8
作者 金可可 蒋仲荪 +2 位作者 陈少贤 徐正衸 龚永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88-1088,1092,共2页
目的 :探讨测定粘附分子CD44及其变异体V6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44S(sCD44S)和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CD44S、CD44V... 目的 :探讨测定粘附分子CD44及其变异体V6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C)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44S(sCD44S)和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CD44S、CD44V6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血清CD44S、CD44V6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 (P <0 .0 5 ,P <0 .0 1)。原发肺鳞癌 (SCC)和腺癌 (ADC)细胞的CD44S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3组的CD44V6表达率均低 ,差异无显著。NSCLC原发癌细胞表面CD44S、CD44V6表达与其血清的可溶性含量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提示血清CD44S、CD44V6水平可作为鉴别NSCLC和肺良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着分子 抗原 CD44 非小细胞肺癌 变异体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甙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文生 赵克森 +1 位作者 姜勇 王静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55-857,共3页
目的和方法 :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 ,研究脂多糖 (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的诱导作用 ,以及虎杖甙对ICAM - 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内皮细胞未受LPS剌激时 ,细胞表面I... 目的和方法 :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 ,研究脂多糖 (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的诱导作用 ,以及虎杖甙对ICAM - 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内皮细胞未受LPS剌激时 ,细胞表面ICAM - 1表达很弱 ;LPS剌激后 ,细胞表面ICAM - 1分子在第 8- 36h显著增加 ,并与ICAM - 1的表达呈剂量反应关系。虎杖甙单独处理内皮细胞时 ,对ICAM - 1表达无明显影响 ;但虎杖甙预处理内皮细胞后 ,可显著抑制LPS对ICAM - 1表达的诱导作用。结论 :LPS可促进内皮细胞ICAM - 1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血管 细胞粘着分子 内皮细胞 ICAM-1 中药 虎杖甙 抗休克治疗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在人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阳晓 叶任高 +3 位作者 杨琼琼 孔庆瑜 汪涛 余学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 :对人腹膜间皮细胞CD40的表达及其调节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从CAPD患者的透出液中分离、培养腹膜间皮细胞 ,用IFN -γ、TNF -α、IL - 1、LPS刺激 2 4h ,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分析腹膜间皮细胞CD40、CD40L及ICAM - 1的表... 目的 :对人腹膜间皮细胞CD40的表达及其调节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从CAPD患者的透出液中分离、培养腹膜间皮细胞 ,用IFN -γ、TNF -α、IL - 1、LPS刺激 2 4h ,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分析腹膜间皮细胞CD40、CD40L及ICAM - 1的表达。结果 :腹膜间皮细胞结构性表达少量的CD40 ;IFN -γ可显著增加腹膜间皮细胞表面CD40蛋白的表达 ,而TNF -α、IL - 1、LPS对腹膜间皮细胞表面CD40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未见间皮细胞表达CD40L。IFN -γ、TNF -α、IL - 1、LPS对间皮细胞ICAM - 1表达均有显著增强作用。IFN -γ增强ICAM - 1表达作用显著高于TNF -α、IL - 1、LPS ,间皮细胞CD40表达强度与ICAM - 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人腹膜间皮细胞可功能性表达CD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CD40抗原 细胞粘着分子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对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耘 李树浓 +1 位作者 李晓瑜 林穗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对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 1的表达及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阳性率 ,用MT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对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 1的表达及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阳性率 ,用MT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结果 :本实验所用的CMV可以感染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 ;10 0TCID50 剂量以下CMV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明显破坏作用 ;活性CMV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早期 (18h)粘附分子ICAM - 1表达明显较高 ,晚期 (12 0h)ICAM - 1表达明显较低 ;灭活的CMV也能使骨髓基质细胞ICAM - 1表达增高 ,作用与有活性的CMV相似 ;骨髓基质细胞在CMV感染早期 ,对造血细胞的粘附率增高。CMV对VCAM - 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CMV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早期 ,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粘附能力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病毒 细胞粘附 细胞粘着分子 骨髓造血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对缺氧/复氧诱导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
12
作者 周四桂 雷小勇 廖端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对缺氧 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 β N 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黏附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 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对缺氧 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 β N 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黏附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 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 ,Fenton反应测定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含量 ,Western杂交法检测内皮细胞c JunN端激酶 (JNK)及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κB ,NF κB(P6 5 ) ]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经缺氧 复氧处理后ROS释放增多 ,JNK及NF κB(P6 5 )蛋白表达增加 ,E 选择素、ICAM 1的表达上调 ,其表面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增加 ,西罗莫司显著抑制缺氧 复氧的上述作用。结论 西罗莫司抑制缺氧 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 ,并可能通过抑制ROS、JNK、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缺氧 复氧 诱导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细胞粘着分子 E—选择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sICAM-1对PMA刺激的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炜 于江洲 王迪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sICAM - 1对大鼠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99Tm -HMPAO标记的白细胞 ,观察不同浓度的sICAM - 1、CA7(sICAM - 1的单抗 )以及sICAM - 1·CA7(sICAM - 1的二聚... 目的 :探讨重组sICAM - 1对大鼠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99Tm -HMPAO标记的白细胞 ,观察不同浓度的sICAM - 1、CA7(sICAM - 1的单抗 )以及sICAM - 1·CA7(sICAM - 1的二聚体 )对PMA刺激的大鼠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 :sICAM - 1与CA7即使在 10 0mg/L也不能抑制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而其二聚体在 2 0mg/L和 40mg/L即可抑制42 %和 5 0 %的细胞粘附 (P <0 0 5 )。结论 :sICAM - 1对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很弱 ,可能与其单体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着分子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 重组sICAM-1 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志义 欧阳嶷 +3 位作者 张强 范红杰 房晓 吕昌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22-325,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6 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及...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6 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含量。另选 3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sIL 2R为 (75 4± 2 0 3)U/ml,sIL 6R为 (5 8± 12 )mg/L ,sICAM 1为 (5 5 8± 2 11) μg/L ,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而TGF β1[(2 2± 10 ) μg/L]含量明显减少。头颅CT显示病灶大小与血清sICAM 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血清sIL 2R、sIL 6R、sICAM 1及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血管意外 细胞介素类 细胞粘着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粘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凤石 李旸 +6 位作者 胡大一 姜霞 孙华 葛进 赵明 王培元 王金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发病早期和 1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D 二聚体、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40例AMI、45例...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发病早期和 1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D 二聚体、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40例AMI、45例UAP患者发病 2 4h和 1周时血清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并与 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和UAP患者于发病 2 4h和 1周时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AMI组中 ,溶栓再通者与未溶栓者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AMI溶栓组中再通后与再通前相比 ,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AMI、UAP组于发病 2 4h及 1周时sICAM 1与sVCAM 1均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 ,PF4 与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间亦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结论 AMI、UAP从发病早期至 1周sICAM 1、sVCAM 1持续升高 ,以AMI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细胞粘着分子 AMI UAP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在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16
作者 邵情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1期8-8,共1页
业已显示,内皮诱导的一氧化氮(NO)及其前身L-精氨酸可以促进血管生成,但对其精确机理现了解甚少.N-氮-L-精胺酸乙酯(L-NAME,1mmo/L)能抑制内源性的NO生成,进而抑制家牛主动脉内皮单层细胞边缘的内皮细胞胚芽,而其非活性的对映体D-NAME(1... 业已显示,内皮诱导的一氧化氮(NO)及其前身L-精氨酸可以促进血管生成,但对其精确机理现了解甚少.N-氮-L-精胺酸乙酯(L-NAME,1mmo/L)能抑制内源性的NO生成,进而抑制家牛主动脉内皮单层细胞边缘的内皮细胞胚芽,而其非活性的对映体D-NAME(1mmol/L)则不能抑制内源性的NO生成.L-NAME能抑制内源性的NO释放,已由NO专用电极通过安培计测量得到证实.在改进的Boyden舱内,L-NAME(1mmol/L)能显著地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但根据[a^3H]胸腺嘧啶核甙混合物分析评价,L-NAME并不影响内皮DNA的合成.然后,我们用L-NAME在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抑制NO,并检测内皮细胞粘着分子表达式的变化.在正常氧和低氧环境中,L-NAME(1mmol/L)能抑制粘合家分子,αvβ_3的表面表达.αvβ_3是促进内皮细胞存活和血管生成的一种重要的粘合素分子.然而,L-NAME并不影响血小板内皮细胞粘着分子-1,细胞间粘着分子-1,血管内皮粘着分子-1,间隙连接蛋白43,以及VE-钙粘附因子的表达,据报道这些分子可能影响血管生成.总之,L-NAME抑制内皮NO合酶可以减离体内皮细胞的迁移,但不能使其增生,进而,内源性内皮诱导的NO能维持粘合素分子αvβ_3的功能表达,αvβ_3是内皮迁移、存活和血管生成的递质.所以,内皮诱导的NO通过粘合素因子依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细胞粘着分子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细胞迁移 N-氮-L-精胺酸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转移瘤罕见性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成华 蒋彦永 +1 位作者 李向红 刘永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8,F004,共4页
为分析骨骼肌微环境因素在其转移瘤罕见性中的意义 ,作者建立了恶性肿瘤向Wistar大鼠骨骼肌血行转移的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分析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的变化 ,并用噻唑蓝 (MTT)法分析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 为分析骨骼肌微环境因素在其转移瘤罕见性中的意义 ,作者建立了恶性肿瘤向Wistar大鼠骨骼肌血行转移的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分析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的变化 ,并用噻唑蓝 (MTT)法分析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细胞条件培养基 (MCM)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体外抑瘤作用。观察到髂动脉注入瘤细胞后 ,大腿骨骼肌肌束旁结缔组织内偶见瘤细胞团或实验性转移灶形成 ,肌细胞间无实验性转移灶形成 ,与相对应的肺内广泛实验性转移瘤形成率比较 ,P <0 0 0 1。实验组大腿骨骼肌与对照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 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5 ) ,变化趋势一致。MCM对Walker2 5 6、K5 6 2、LS 174 T、PLA80 1 C及PLA80 1 D等肿瘤细胞增殖 ,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0 0 5 ) ,对RGP 2等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对PLA80 1 D的抑制作用较对PLA80 1 C更敏感。骨骼肌细胞产生的抑瘤活性物质 ,可能是临床上骨骼肌转移瘤罕见性现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转移瘤 肌肉骨骼系统 肿瘤转移 血管 细胞粘着分子 肿瘤细胞 培养细胞 罕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E-cd、MMP-2和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付宪文 焦保华 +2 位作者 张祥宏 乔建勇 段庆华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钙粘素(E-cadherin,E-cd)、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和粘附分子(CD44v6)在脑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9例对照者脑组织中E-cd、MMP-2和CD4... 目的 探讨钙粘素(E-cadherin,E-cd)、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和粘附分子(CD44v6)在脑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9例对照者脑组织中E-cd、MMP-2和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对照组脑组织E-cd的阳性表达率为100%;神经胶质瘤Ⅰ~Ⅱ级和Ⅲ~Ⅳ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10/25)和24%(6/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神经胶质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对照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11%;在经胶质瘤Ⅰ~Ⅱ级组为32%(8/25),Ⅲ~Ⅳ级组为64%(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神经胶质瘤组相比,MMP-2的表达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3)CD44v6在对照组及神经胶质瘤组均无表达。结论 E-cd和MMP-2在神经胶质瘤的牛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与其侵袭性有关,而CD44v6则与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神经胶质瘤 粘着蛋白类 金属蛋白酶类 细胞粘着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筋通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组织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及其受体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建伟 孙仁宇 +1 位作者 唐代屹 梁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温筋通 (WJT)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糖基化终产物 (AGEs)的形成以及AGEs受体(RAGE)和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荧光法、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心血管组织...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温筋通 (WJT)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糖基化终产物 (AGEs)的形成以及AGEs受体(RAGE)和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荧光法、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心血管组织AGEs的沉积以及RAGE和ICAM - 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WJT治疗组AGEs形成量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 (P <0 0 1) ,其治疗作用与AG相当 ;RAGE和ICAM - 1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 ,其表达量与AGEs的沉积量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结论 :WJT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和心肌组织AGEs的形成量以及RAGE和ICAM - 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细胞粘着分子 糖尿病 心血管组织 温筋通 ICAM-1 中医药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免疫性肾小管间质损害
20
作者 郑丰 黎磊石 刘志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43-243,共1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出血热患者(重型11例,中型4例)肾组织人白细胞相关抗原-2(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相关抗原(LFA-...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出血热患者(重型11例,中型4例)肾组织人白细胞相关抗原-2(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相关抗原(LFA-1)表达,以及CD4+,CD8+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单纯缺血性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比较。结果:(1)出血热患者肾小管HLA-DR,ICAM-1表达显著增多,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出血热患者肾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以CD8+占优势,伴有ICAM-1,LFA-1等活性因子的高表达;(3)急性肾小管坏死与出血热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相比,单纯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肾髓质没有HLA-DR,ICAM-1表达增强,炎细胞浸润亦缺乏与出血热类似的改变。结论:由病毒感染诱发的肾小管间质局部免疫活化,可能是导致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流行性 肾小管 组织相容性抗原 淋巴细胞 细胞粘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