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WE纯系小鼠脑组织发育过程中细胞癌基因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宁 孙芝琳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本文以Ha-ras.c-fos、c-myc、v-erbB、mos五种癌基因片段为分子探针,应用斑点杂交技术,对CWE纯系小鼠脑组织发育的四个时期(胚胎期、新生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的RNA进行分子杂交分析。发现:在实验各期中这几种癌基因的表达有较明显... 本文以Ha-ras.c-fos、c-myc、v-erbB、mos五种癌基因片段为分子探针,应用斑点杂交技术,对CWE纯系小鼠脑组织发育的四个时期(胚胎期、新生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的RNA进行分子杂交分析。发现:在实验各期中这几种癌基因的表达有较明显的变化。Ha-ras、c-fos、c-myc基因的表达在胚胎期和新生期脑组织中较高;v-erbB基因的表达在性成熟期脑组织中较高;mos基因在实验各期均无表达。DNA斑点杂交结果:小鼠脑组织发育各期均未观察到癌基因扩增现象。Southern杂交结果:CWE小鼠发育的各期均显示:5.4kb、3.4kb、1.8kb、1.0kb四条c-fos基因区带;7.4kb、4.5kb、3.4kb三条c-myc基因区带。结果表明:不同细胞癌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中有不同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基因 小鼠 脑组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后STAT3活性变化对细胞癌基因c-jun 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白莉 余祖滨 +2 位作者 钱频 钱桂生 关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 )活性变化对细胞癌基因c jun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 ,用AG490预孵育后进行缺氧处理,Westernblot检测缺氧2、... 目的 观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 )活性变化对细胞癌基因c jun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 ,用AG490预孵育后进行缺氧处理,Westernblot检测缺氧2、4、6、8、12h组STAT3酪氨酸活性水平变化;半定量RT PCR检测缺氧2、4、6、8、12h组细胞中c junmRNA表达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Westernblot定量分析示缺氧培养6h组STAT3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12h组达高峰;缺氧2h细胞c junmRNA表达升高,6h达高峰,8h下降;细胞在缺氧6h出现G0 G1 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 +G2 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并随缺氧时间延长变化更显著。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G490处理组细胞在缺氧各时相点STAT3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c junmRNA表达明显降低,同时G0 G1 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 +G2 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结论 ①STAT3活化和c junmRNA表达增加参与缺氧PASMCs增殖;②AG490可通过抑制STAT3活性下调c junmRNA表达,从而抑制缺氧诱导的PASM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信号传导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细胞癌基因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L7402人肝癌细胞中癌基因的表达及丁酸钠对其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仕勇 曾赛英 李士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细胞癌基因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密切相关.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癌基因被激活,产生大量转化蛋白,干扰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机理,引起细胞癌变.利用化学物质选择性地调节细胞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再分化,从而逆... 细胞癌基因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密切相关.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癌基因被激活,产生大量转化蛋白,干扰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机理,引起细胞癌变.利用化学物质选择性地调节细胞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再分化,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正丁酸是一种天然短链脂肪酸,对培养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速率和基因表达均有明显影响。本实验研究BEL 7402人肝癌细胞中部分癌基因的表达及丁酸钠对其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丁酸钠使肝癌细胞向正常逆转的可能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基因 丁酸钠 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筛选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荣生 沈晓辉 高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筛选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从4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相同患者体内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含有人类全基因组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结果:在4...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筛选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从4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相同患者体内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含有人类全基因组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结果:在4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共同基因表达显著差异的有349条,其中112条表达上调,237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提供大量喉癌相关基因表达谱的信息,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能够阐明喉鳞状上皮细胞癌复杂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识别肿瘤的标记物,为进一步研究喉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喉鳞状上皮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霞 王剑 +2 位作者 康钦钦 白辰光 郝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 R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3例成人Xp11.2/TFE3 RCC患者的... 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 R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3例成人Xp11.2/TFE3 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Xp11.2/TFE3 RCC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为(47.5±15.2)岁。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5例,腰腹部不适6例,转移部位症状表现1例;健康体检时发现、无明显症状者31例。影像学上,病灶最大径1.1~9.5 cm,平均为(5.1±2.7)cm;病灶为类圆形29例,不规则形14例;边界清楚、有假包膜37例,边界不清晰6例;病变多出现密度或信号不均质改变,主要表现为出血(21例)、囊变或坏死(24例)及钙化(11例);中度至明显强化30例,轻度强化13例,其中乳头状强化23例;肾周侵犯10例,远处转移8例。43例患者中15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13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7例行智能臂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开放肾局部切除术,1例行肾穿刺活检术,1例行转移性椎管肿瘤清除术。43例患者的TF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及3例患者的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碳酸酐酶Ⅸ(CAⅨ;74.4%,32/43)、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93.0%,40/43)、CD10(93.0%,40/43)、希佩尔林道蛋白(VHL;72.1%,31/43)、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83.7%,36/43)阳性表达率较高,Ki-67阳性率为1%~60%(平均为9.7%)。除6例失访外,其余37例患者术后随访11~68个月,平均(47.4±17.5)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出现肿瘤全身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明显进展、患者仍存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Xp11.2/TFE3 RCC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及腰腹部不适,健康体检时发现及无症状者较多,影像学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病理检测。外科手术尤其根治性肾切除术是Xp11.2/TFE3 RC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 肾肿瘤 成年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意义及其对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玉峰 段江洁 +2 位作者 李琳 卞修武 余时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11-1921,共11页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family 18 member A1,ALDH18A1,又称为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预后判断意义,探讨ALDH18A1与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mye...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family 18 member A1,ALDH18A1,又称为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预后判断意义,探讨ALDH18A1与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MYC)的相关性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比较ALDH18A1在人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表达,列联表分析ALDH18A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ALDH18A1的预后判断意义;四唑化合物(methyl-thiazolyldiphenyl-sulfo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S)检测下调ALDH18A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ALDH18A1与MYC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低ALDH18A1后MYC基因的表达,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ALDH18A1与MYC下游靶基因活化的关系。结果 ALDH18A1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风险比为1. 996,95%置信区间为1. 012~3. 939,P=0. 046);下调ALDH18A1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ALDH18A1与MYC表达正相关;下调ALDH18A1抑制MYC基因表达;ALDH18A1高表达患者中,c-MYC靶基因显著富集。结论 ALDH18A1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因子,并可能通过调控MYC基因表达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 生存分析 细胞增殖 骨髓细胞瘤原基因 基因集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相关宫颈癌细胞系和组织中E7和DRR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虹 李娜 +7 位作者 付琳琳 吴余 田明振 李航 冯思佳 杨璐 赵二趁 千新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相关宫颈癌细胞系和组织中E7和肾细胞癌下调基因1(DRR1)表达的关系。方法:以HPV16 E7阳性的宫颈癌Ca Ski和Si Ha细胞、HPV16 E7阴性的宫颈癌C-33A细胞及18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相关宫颈癌细胞系和组织中E7和肾细胞癌下调基因1(DRR1)表达的关系。方法:以HPV16 E7阳性的宫颈癌Ca Ski和Si Ha细胞、HPV16 E7阴性的宫颈癌C-33A细胞及18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E7和DRR1蛋白的表达,分析E7与DRR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33A细胞中HPV16 E7无表达,DRR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Ca Ski细胞和Si Ha细胞(F=454.982,P<0.001);Ca Ski细胞和Si Ha细胞表达HPV16 E7,二者DRR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PV16 E7阳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141例,其中DRR1蛋白阳性34例;HPV16 E7阴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3例,其中DRR1蛋白阳性32例;HPV16 E7阳性组织中DRR1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HPV16 E7阴性组织(χ2=36.250,P<0.001)。结论:DRR1可能是HPV16 E7作用的潜在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 E7 细胞下调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细胞的质和量及其相互关系——兼与王金堂同志商榷
8
作者 谢左孚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2期53-54,共2页
众所周知,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与致癌因子相互作用后自身异化的病态细胞。迄今为止,人们对癌细胞的质和量的研究成果蜚然,但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却过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王金堂同志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见"... 众所周知,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与致癌因子相互作用后自身异化的病态细胞。迄今为止,人们对癌细胞的质和量的研究成果蜚然,但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却过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王金堂同志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见"肿瘤的误解与批判",《医学与哲学》,1991年第9期),其精神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 因子 肿瘤干细胞 金堂 细胞 细胞癌基因 免疫监视 肿瘤特异性抗原 抗原调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接整合因子1通过c-MYC途径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PD-L1的表达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欢 王梦杰 +4 位作者 张翔宇 段玉青 贾云泷 刘欣燕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中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A549细胞中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549细胞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中BIN1与PD-L1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含有人全长BIN1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转染到A549细胞中(BIN1+组),构建过表达BIN1的细胞株,采用RNA干扰技术将干扰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ellular-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c-MYC)的c-MYC-si RNA转染到A549细胞中(c-MYC-si RNA组)以敲低c-MYC基因表达,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转染效果及过表达BIN1基因或敲低c-MYC基因对A549细胞中c-MYC和PD-L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2BS细胞相比,A549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均呈低表达状态,而PD-L1呈高表达状态(均P<0.05)。将携带BIN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A549细胞后,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D-L1表达显著降低(P<0.05)。c-MYC-si RNA转染到A549细胞后,细胞内c-MYC表达显著降低(P<0.01),PD-L1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BIN1过表达可以通过失活c-MYC通路降低PDL1表达,从而抑制A549细胞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A549细胞 桥接整合因子-1 骨髓细胞瘤病毒基因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0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基因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e/p特异性驱动shRNA靶向干扰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研究
11
作者 王文滪 刘冉录 +2 位作者 徐勇 张志宏 鞠培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增强子/启动子(PSMAe/p)驱动短发夹RNA(shRNA)靶向干扰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方法:运用RNA干扰技术,以转铁蛋白-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Tf-PEG-PEI)作为基因转移载体,以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为研究对象,并以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增强子/启动子(PSMAe/p)驱动短发夹RNA(shRNA)靶向干扰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方法:运用RNA干扰技术,以转铁蛋白-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Tf-PEG-PEI)作为基因转移载体,以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为研究对象,并以前列腺癌PC-3细胞、膀胱癌T24细胞及人胚肾HEK293细胞做为对照,将外源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及以PSMAe/p为启动序列靶向EGFP的干扰质粒转入培养细胞,以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GFP基因及蛋白在4种细胞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SMAe/p驱动shRNA靶向干扰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结果:在前列腺癌LNCap细胞组中,与单独转入EGFP基因(pEGFP-C1)的细胞组(A组)及转入EGFP基因(pEGFP-C1)+空载体质粒组(pPSMAe/p-UPRT)(C组)相比,转入EGFP基因(pEGFP-C1)及干扰质粒[pPSMAe/p-shEGFP-poIy(A)]组(B组),EGFP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分别与对照组(A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转入EGFP基因(pEGFP-C1)的细胞组(A组)和转入EGFP基因(pEGFP-C1)+空载体质粒组pPSMAe/p-UPRT)(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列腺癌PC-3细胞、膀胱癌T24细胞及人胚肾HEK293细胞中EGFP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MAe/p驱动shRNA具有细胞特异性,其可驱动特异基因片段在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表达,从而实现基因治疗的细胞特异性,可作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靶向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基因治疗RNA干扰细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和刺激蛋白1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鸣 李自娟 +3 位作者 王洁 张波 候琳 宫雁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_myc和刺激蛋白 1(SP1)在人成釉细胞瘤 (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19例 ,恶变 4例 )存档蜡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B中c_mycmRNA、hTERTmRNA的表达 ...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_myc和刺激蛋白 1(SP1)在人成釉细胞瘤 (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19例 ,恶变 4例 )存档蜡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B中c_mycmRNA、hTERTmRNA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AB中SP1蛋白的表达。结果 c_mycmRNA在AB中阳性率为 81 5 % (44 5 4 ) ,hTERTmRNA为 94 4 % (5 1 5 4 ) ,SP1为 83 3% (45 5 4 ) ;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 ,3者表达强度上升 ;相关性分析得出hTERT与c_myc之间存在相关性 (rs =0 85 3,P <0 0 0 1) ,hTERT与SP1之间存在相关性 (rs=0 90 0 ,P <0 0 0 1)。结论 hTERT在AB中明显增加的活性可能与转录因子c_myc和SP1有关 ,3者在AB中的表达趋势与AB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牙源性角化囊肿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癌基因 刺激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基因的研究
13
作者 曾宪春 蒋达和 +1 位作者 李文鑫 B.PERBAL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4-418,共5页
nov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癌基因 ,在细胞的增殖、癌变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文章综述了nov基因的发现、结构功能、表达调节特点以及与相关基因的关系 .
关键词 NOV基因 肿瘤 细胞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发育生物学(续)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克 《福建畜牧兽医》 2001年第6期47-53,共7页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发育生物学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肿瘤基因及其与致肿瘤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浩 王一新 +3 位作者 赵鹏 李建亮 李德庆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根据致瘤机制的差异,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可以分为两大类,其差异主要在于所表达肿瘤基因的不同。慢性转化型病毒通过插入启动机制间接激活细胞原癌基因,肿瘤形成速度缓慢;急性转化型病毒则是直接转录表达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病毒肿瘤基因,... 根据致瘤机制的差异,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可以分为两大类,其差异主要在于所表达肿瘤基因的不同。慢性转化型病毒通过插入启动机制间接激活细胞原癌基因,肿瘤形成速度缓慢;急性转化型病毒则是直接转录表达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病毒肿瘤基因,从而诱导肿瘤的快速形成。作者拟对禽白血病/肉瘤病毒肿瘤基因及其与致肿瘤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基因 病毒肿瘤基因 插入启动 急性转化型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细胞淋巴瘤因子-6 细胞增生原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ectinib treatment for 2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patients carrying different novel ALK fusions
17
作者 LIANG Qingchun LI Namei LI Xiaoho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4-1172,共9页
The genomic fusions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 The genomic fusions of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gene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as treated 2 NSCLC patients with 2 distinct novel ALK gene fusions.Case 1 was a 55-year-old male with a solid nodule located in the right hilar lobe on enhanced CT scan.Case 2 was a 47-year-old female with enhanced CT showing involvement of the left upper lobe of lung.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umor tissues confirmed lung adenocarcinoma in both cases.Immunohistochemical(IHC)staining demonstrated positivity for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and ALK-D5F3 in tumor cells,while negativity for P40.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tests identified a PNPT1-ALK(Exon22:Exon20)fusion variant in case 1 and a TCEAL2-ALK(Exon3:Exon19)fusion variant in case 2.The TCEAL2-ALK fusion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 at the mRNA level.Both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lectinib at a dosage of 600 mg twice daily.The tumors in both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alectinib treatment,achieving partial response.At the time of submission,there was an absen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ad surpassed 1 year.It offered compelling evidences that the individuals with NSCLC and harboring either a PNPT1-ALK(Exon22:Exon20)fusion or a TCEAL2-ALK(Exon3:Exon19)fusion,experience favorable therapeutic outcomes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alectinib.This study expands the known ALK fusion variants database and supports the precision treatment of NSCLC using ALK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alectinib ALK gene fusi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永烈 王玉来 高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和NOS蛋白共存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4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皮下注射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癌基因fos(celluar oncogene,c-fos)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及其共存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增多,4h多于6h,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和舒马普坦组c-fos阳性细胞数和NOS阳性细胞数减少,两个时间点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致痛物质c-fos、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芎芷地龙汤 三叉神经脊束核 细胞癌基因fos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α-干扰素治疗血液病的进展
19
作者 应江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以来,现认为还有①抗增殖作用;②对正常细胞和新生物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③抑制白血病细胞克隆生长和自我更新的能力;④免疫调节作用和⑤改变细胞癌基因的表达等作用。70年代起,采用粗制的天然干扰素...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以来,现认为还有①抗增殖作用;②对正常细胞和新生物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③抑制白血病细胞克隆生长和自我更新的能力;④免疫调节作用和⑤改变细胞癌基因的表达等作用。70年代起,采用粗制的天然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疗效。80年代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能够生产出大量高纯度干扰素,进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细胞癌基因 白血病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分化诱导 抗增殖作用 自我更新 克隆生长 DNA 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