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对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吴彦佳 符杨浠 蔡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对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共纳入90例慢性盆腔炎后遗症患者,分别从2016年3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随机分入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桂枝茯...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对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共纳入90例慢性盆腔炎后遗症患者,分别从2016年3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随机分入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而对照组仅为77.78%(35/45),两组经总有效例数经卡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0水平显著增加;IL-6、TNF-α、CRP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IL-10水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腹部坠胀疼痛、疲劳乏力、白带异常及月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汤 康妇消 盆腔后遗症 细胞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帆 张春艳 蔡本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5-568,共4页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检测并比较90例PIH患者和90例健康孕妇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其中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0、IL-6、IL-8、C...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检测并比较90例PIH患者和90例健康孕妇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其中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0、IL-6、IL-8、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PIH患者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和糖脂代谢紊乱,为进一步阐明PIH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制定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清细胞因子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退变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项耀钧 沈洪兴 +4 位作者 沈茜 周凯 李家顺 侯铁胜 贾连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 IL- 1β、IL- 6、IL- 8、TNF- α的含量 ;随机取 8例 CSM患者的外周血作检测。 结果 :CSM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自身血清 (P<0 .0 5 ,P<0 .0 1)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0 .0 1)。结论 :局部慢性炎症参与颈椎间盘退变过程 ,IL - 1β、IL - 6、IL - 8、TNF-α水平的增高 ,使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引起颈椎骨代谢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颈椎退变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退变椎间盘 局部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致炎性细胞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亮 贾福军 +5 位作者 李恒芬 袁国桢 姚建军 程灶火 郭新胜 方春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送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同胞对照和30...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送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同胞对照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和TH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结果IL-1β在病例组、同胞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52±1.01、1.18±0.99和0.55±0.33;TNF-α在三组样本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52±1.09、1.01±0.87和0.61±0.32;TH在三组样本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38、0.70±0.29和0.28±0.20。其中病例组与同胞对照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和同胞对照组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发现IL-1β(r=0.420)、TNF-α(r=0.430)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量表的一般病理症状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巴胺功能亢进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且可能受遗传背景影响。致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一般病理症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病例对照研究 酪氨酸羟化酶 基因表达 PANSS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 被引量:55
5
作者 徐说 林文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99-1108,共10页
细胞因子假说是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方向.细胞因子分为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着... 细胞因子假说是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方向.细胞因子分为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抗炎性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的关系.抗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0、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4、白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脂联素等,在抑郁症中表达下降;补充外源抗炎性细胞因子则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抗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拮抗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并与MAPK信号通路、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相互作用而参与到抑郁症中.抗抑郁药能使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升,这可能是药物起效的机制之一.抗炎策略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作用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心肌酶及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红梅 崔海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酶学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响(CAG)确诊的AC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急...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酶学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响(CAG)确诊的AC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4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51例,另选取同期行CAG阴性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多体位投照确定冠脉病变程度,于入院时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荧光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对照组、UAP组、NSTEMI组、STEMI组血清NT-proBNP、CK-MB、cTnI、hs-CRP、IL-18、TNF-α和MMP-9水平呈依次增高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T-proBNP、CK-MB、cTnI、hsCRP、IL-18、TNF-α、MMP-9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危险分层、治疗方案制定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心肌酶学 血清细胞因子 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膳食油脂对人血清补体、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和趋化因子及其相关蛋白水平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翼飞 麻微微 +3 位作者 张淑华 何电 余焕玲 肖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观察膳食油脂棕榈液油(palm oil,PO)、可可脂(cocoa butter,CO)、大豆油(soybean oil,SO)对人血清补体成分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 目的观察膳食油脂棕榈液油(palm oil,PO)、可可脂(cocoa butter,CO)、大豆油(soybean oil,SO)对人血清补体成分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secreted regulatory proteins,RANTE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健康青年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棕榈液油组、可可脂组、大豆油组,每组31名,共93名,分别摄入受试油脂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0周和实验结束的第12周检测受试者血清补体成分C3、C4、细胞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包括TNF-α、IL-10、趋化因子及RANTES水平。结果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比较,受试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液油组和大豆油组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大豆油组受试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3组实验前后受试者血清RANT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3组油脂血清补体成分、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和活性调节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液油、可可脂和大豆油这3种膳食油脂均可能降低人体炎性反应状态,尤其是大豆油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油脂 补体成分 细胞反应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拉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谈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95-1997,共3页
目的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贝拉普利对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96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96例CHF患者随... 目的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贝拉普利对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96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CHF治疗组和CHF对照组。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拉普利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测定受试对象血清中IL-6、IL-8、TNF-α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CHF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HF治疗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CHF对照组,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CHF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拉普利能调整CHF患者改善促炎性细胞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即既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又能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从而延缓和抑制心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心力衰竭 贝拉普利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介素1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8 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敲减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付艺乾 梁东阁 +4 位作者 王铭洋 潘佳佳 杨彦宾 曾磊 康相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00-4109,共10页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 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 1-9后...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 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 1-9后PRV的增殖情况;利用RT-qPCR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PRV-gB、IFN-β、ISG-15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gB蛋白的表达水平。敲减效率测定结果显示,PK15细胞中的IRF 1-9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及滴度测定结果表明,敲减IRF 1-9基因后有助于PRV的增殖;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敲减IRF 1-9基因后,PRV-g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敲减IRF 1-9抑制PRV诱导的IFN-β、ISG-15以及IL-6 mRNA表达。综上所述,IRF 1-9是PRV在PK-15细胞内复制的宿主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干扰素调节因子 猪伪狂犬病病毒 细胞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邵燕丽 吕小华 +3 位作者 吕世静 黄罗佳 何德 陈文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3,38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情况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3种致炎细胞因子IL-12、IL-18、TNF-α和2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ABC-ELISA及双抗体夹心ELISA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IL-18外,IL-12、TNF-α、IL-10胸水中含... 目的:观察不同情况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3种致炎细胞因子IL-12、IL-18、TNF-α和2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ABC-ELISA及双抗体夹心ELISA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IL-18外,IL-12、TNF-α、IL-10胸水中含量都远远超过血清中的含量,TGF-β1血清中含量远远超过胸水中含量(P<0.05或P<0.01)。结论:IL-18可能用作加强疫苗保护性的一种辅助成分;证明细胞因子IL-12、TNF-α、TGF-β1、IL-10与结核病免疫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结核 细胞因子/致 细胞因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训练诱导的细胞因子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秋灵 陈连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免疫功能 过度训练 细胞因子 应对 白介素-1Α 前列腺素E2 剧烈运动 期反应 IL-1Α 肌肉酸痛 组织损伤 协同效应 症过程 运动诱导 IL-4 运动后 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彦伟 刘茂军 +4 位作者 武昱孜 张旭 李桂兰 张映 邵国青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共5页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近年来对该病原研究较多,但主要都集中在基因和膜蛋白方面。论文从猪肺炎支原体基因结构、黏附蛋白、蛋白组学和猪肺炎支原体的细胞炎性因子反应等方面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为相关... 猪肺炎支原体是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近年来对该病原研究较多,但主要都集中在基因和膜蛋白方面。论文从猪肺炎支原体基因结构、黏附蛋白、蛋白组学和猪肺炎支原体的细胞炎性因子反应等方面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支原体 致病机理 蛋白组学 细胞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树突状细胞的分离鉴定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思思 周成翀 +5 位作者 王欢 许荔立 张诗雨 谢梦琪 陈孝煊 吴志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揭示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的生物学特性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草鱼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获得草鱼DCs,对其形态学特征、生物学功能及膜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鉴定;RT... 为揭示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的生物学特性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草鱼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获得草鱼DCs,对其形态学特征、生物学功能及膜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鉴定;RT-PCR检测了益生芽孢杆菌对草鱼DCs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DCs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可有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具有迁移能力。LPS刺激可促进其成熟过程,显著提升膜表面标记分子CD80/86、CD83的表达。这表明草鱼DCs和哺乳动物DCs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相似性。RT-PCR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使用紫外照射灭活的益生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DCs进行刺激后,抗炎性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P<0.05),并在12h时达到峰值。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分泌抗炎性因子来影响其免疫功能。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树突状细胞 枯草芽孢杆菌 免疫调控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黄油联合清热解毒汤外洗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士雄 温丽辉 +3 位作者 刘满君 张磊 刘博 其徐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6-450,457,共6页
目的基于创面肉芽组织中生长因子探讨蛋黄油联合清热解毒中药外洗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5月收治的8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术后3 d,对照组予以清热解毒中药外... 目的基于创面肉芽组织中生长因子探讨蛋黄油联合清热解毒中药外洗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5月收治的8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术后3 d,对照组予以清热解毒中药外洗,凡士林纱布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蛋黄油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同时间点创面恢复情况、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创面肉芽组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vs.75%,P<0.05);观察组创面瘙痒消失、腐肉脱落、新生上皮出现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0 d观察组疼痛程度、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及周围组织水肿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7 d、10 d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肉芽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蛋黄油联合清热解毒中药外洗能显著改善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效果显著,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蛋黄油 生长因子 中药外洗 血清细胞因子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干预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国清 赵胜 +4 位作者 程红梅 付润芳 刘红 杨万雷 秦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6-880,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在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对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imer)、血浆内皮素(ET)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PGE1对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形...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在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对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imer)、血浆内皮素(ET)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PGE1对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形成的防治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药组术前连续5d经尾静脉给予PGE1(8、24、72μg·kg-1),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NS。各组动物于术后6h、24h、10d、21d4个时间点取血,采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GMP140、Ddimer的含量;采用平衡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球囊损伤模型组术后6h血浆GMP140、Ddimer含量明显升高(P<0.01),PGE1(8、24、72μg·kg-1)各组血浆GMPI40和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血浆ET含量6h开始增加,24h达高峰,10d降至正常。PGE1(24、72μg·kg-1)两组能明显降低6、24h血浆ET含量(P<0.01)。血管球囊损伤术后6h,模型组TNFα含量达高峰,而IL1β、IL6则在术后24h达高峰,PGE1各组均可在高峰时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性(r=0.747,0.907,0.747)。结论PGE1在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可降低GMP140、Ddimer及血浆中ET、血清中IL1β、IL6、TNF浕水平的作用,是其干预血管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球囊损伤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D-二聚体 内皮素 细胞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丸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尹卫娟 蔡靓羽 +2 位作者 张建楠 柳娇 周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8-1239,共2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但 TKA 手术创伤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1]。目前,耳穴压丸治疗外科术后疼痛和分娩镇痛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但 TKA 手术创伤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1]。目前,耳穴压丸治疗外科术后疼痛和分娩镇痛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2]。本研究观察耳穴压丸在 TKA 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耳穴压丸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细胞因子 应用 术后疼痛 膝关节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毒素与凋亡
17
作者 夏炉明 严亚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7-679,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志贺毒素 细胞因子 介导细胞 信号传导机制 细胞相互作用 宿主细胞 表现 可溶蛋白 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