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DN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筛选及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2
作者 邓绮玲 宋迪 +3 位作者 奚可欣 谢晓婷 吴小延 赵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高通量检测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筛选。本研究探讨cfDNA中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及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癌预后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高通量检测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筛选。本研究探讨cfDNA中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及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202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项目的NSCLC患者的测序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入组患者从2021年6月1日采集血浆当天开始截至2024年5月27日进行生存随访,并使用GraphPad Prism 8.0及SPSS Statistics 25.0对患者生存期与临床资料及测序结果中Ⅰ类与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类型及数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伦理批号:B2024-359-01)。结果:313例NSCLC患者中确诊时分期Ⅰ期25例(7.98%)、Ⅱ期20例(6.39%)、Ⅲ期38例(12.14%)和Ⅳ期230例(73.48%);组内NSCLC分型包含腺癌(90.10%),鳞癌(5.11%),大细胞癌(2.87%)及其他分型(1.92%);入组的NSCLC患者血浆cfDNA中Ⅰ类与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数及占比分别为:0个(25.24%)、1个(17.57%)、2个(19.17%)、3个(14.38%)、4个(8.31%)、5个及以上(15.34%)。患者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中,突变频率最高的3个基因分别为EGFR、TP53、ERBB2基因,其中EGFR基因突变频率为36.04%,TP53基因突变频率为30.63%,ERBB2基因突变频率为4.95%。患者生存期不仅与热点靶向基因表达情况相关,与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中Ⅰ类和Ⅱ类靶向相关位点基因变异个数也呈正相关。经过治疗后无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异比有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异的患者的生存期长,死亡风险可降低63.2%。而单纯一个基因位点变异比多个驱动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的生存期长,死亡风险更低,所测得的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药物在3个基因数以内,基因数目越少,患者的生存期越长。结论: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中Ⅰ类和Ⅱ类靶向相关位点基因变异个数对经过治疗后的NSCLC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可作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游离dna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位点 靶向治疗药物筛选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液中游离DNA含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及胚胎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兴玲 张文娟 +1 位作者 蔡鹏飞 肖雅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游离DNA含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及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共收集了87位患者的成熟与未成熟卵泡液。以年龄30岁为界,定义年龄<30岁的为A组,年龄≥30岁的为B组。使用DNA手工提取法(改良酚-氯仿-异丙醇法)进行卵泡液中游...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游离DNA含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及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共收集了87位患者的成熟与未成熟卵泡液。以年龄30岁为界,定义年龄<30岁的为A组,年龄≥30岁的为B组。使用DNA手工提取法(改良酚-氯仿-异丙醇法)进行卵泡液中游离DNA的提取并检测。结果:成熟卵泡液组中游离DNA含量[(1 168.4±81.1)μg/L]低于未成熟卵泡液组[(1 875.6±9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可移植胚胎数目[(5.6±2.7)个]、优质胚胎数目[(3.9±1.8)个]高于B组[(4.1±2.5)和(2.5±1.6)个],A组成熟卵泡液中游离DNA含量[(1 129.4±78.6)μg/L]低于B组[(1 214.2±56.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游离DNA含量可能是评价卵泡细胞成熟度以及预测胚胎质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成熟卵泡液 未成熟卵泡液 卵母细胞成熟度 胚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血浆中游离性DNA的3p位点杂合性缺失 被引量:1
4
作者 易斌 杨和平 阮志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研究小细胞肺癌 (Smallcelllungcancer ,SCLC)患者血浆游离性DNA的 3p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Lossofheteroxygosity ,LOH)在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PCR 银染法对 3 3例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及血浆标本中三个位点微卫星 ( 3p14、3p2 ... 目的 研究小细胞肺癌 (Smallcelllungcancer ,SCLC)患者血浆游离性DNA的 3p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Lossofheteroxygosity ,LOH)在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PCR 银染法对 3 3例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及血浆标本中三个位点微卫星 ( 3p14、3p2 1、3p2 5 )杂合性缺失的情况。结果  3 3例病理组织标本LOH的发生率为 5 4.5 % ( 18 3 3 ) ,血浆游离DNA同时发生LOH的百分率为 42 .4% ( 14 3 3 ) ;二者相关性为 77.8% ( 14 18)。结论 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来自于肿瘤组织 ,其 3p部位的LOH在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血浆 游离dna 3p位点杂合性缺失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3p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5
作者 杨和平 易斌 阮志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游离DNA第 3号染色体短臂的杂合性缺失 (LOH)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 7例NSCLC手术病例在术前抽取全血 ,术后在癌中心切取组织。 15例健康志愿者和 76例非手术NSCLC患者也抽取全血标本。用PCR 银... 目的 研究血浆游离DNA第 3号染色体短臂的杂合性缺失 (LOH)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 7例NSCLC手术病例在术前抽取全血 ,术后在癌中心切取组织。 15例健康志愿者和 76例非手术NSCLC患者也抽取全血标本。用PCR 银染法对NSCLC 2 7例手术病例、76例非手术病例血浆中游离DNA的 3p部位进行LOH分析。结果  2 7例病理组织标本LOH的发生率为 6 3% (17/2 7) ,在 17例病理组织阳性的病例中 ,血浆游离DNA同时发生LOH的百分率为 84.4% (14 /17) ;76例非手术病例中 ,血浆游离DNALOH的发生率为 6 4.5 % (49/76 )。结论 血浆游离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杂合性缺失 血浆游离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基于游离胎儿细胞DNA检测非整倍性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冬 佟文秀 +3 位作者 张艳梅 姜杰 李琪 李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32-3735,共4页
非整倍性染色体是围生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妊娠早期,以较低的检测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检测率和最低的假阳性率,且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是产前筛查方法的主要目的。除血清学、超声学及综合筛查方法外,利用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细胞DN... 非整倍性染色体是围生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妊娠早期,以较低的检测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检测率和最低的假阳性率,且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是产前筛查方法的主要目的。除血清学、超声学及综合筛查方法外,利用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细胞DNA(cff DNA)建立的无创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更加快速、准确的特点,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就非整倍性染色体异常的基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有效地控制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和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畸变 无创产前dna检测 游离胎儿细胞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在肾移植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洋 张健 林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462,共8页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减少移植物损伤至关重要。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检测是基于二代测序等技术,通过浓度法及绝对定量法检测循环体液中源于坏死、凋亡的供肾组织DNA片段含量,具有监测同种异体移植物损伤...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减少移植物损伤至关重要。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检测是基于二代测序等技术,通过浓度法及绝对定量法检测循环体液中源于坏死、凋亡的供肾组织DNA片段含量,具有监测同种异体移植物损伤的临床应用潜力。相比传统血清肌酐等检测指标,dd-cfDNA检测可提前数周至数月监测到移植物损伤,为临床治疗和延缓移植物失功提供了“时间窗”。随着近年来对ddcfDNA研究的不断深入,dd-cfDNA因其兼具无创性、灵敏度高和能够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评估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dd-cfDNA检测在肾移植诊疗中多维度应用的研究证据与结论,并讨论了dd-cfDNA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向,旨在为dd-cfDNA检测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 排斥反应 生物标志物 移植物损伤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1缺乏通过改善胆固醇积累改善巨噬细胞运动和伤口愈合
8
作者 赵川榕 杨倩茹 +2 位作者 汤润泽 姚伟娟 周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9-409,共1页
目的皮肤伤口的愈合需要在损伤部位招募巨噬细胞,驱动巨噬细胞运动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微吸管吸吮实验,发现巨噬细胞中Dnmt1的抑制可以消除LPS刺激的细胞弹性和黏弹性的变化。纳米压痕法测定的细胞刚度表明,LPS以dnmt1依赖的方式... 目的皮肤伤口的愈合需要在损伤部位招募巨噬细胞,驱动巨噬细胞运动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微吸管吸吮实验,发现巨噬细胞中Dnmt1的抑制可以消除LPS刺激的细胞弹性和黏弹性的变化。纳米压痕法测定的细胞刚度表明,LPS以dnmt1依赖的方式增加了胆固醇的细胞积累,胆固醇含量决定细胞刚度和运动性。脂质组学分析表明,Dnmt1抑制改变了细胞脂质稳态,并将抑制剂封装在热敏PF-127水凝胶中,将其作用于全层皮肤伤口探讨伤口愈合机制。结果和结论在这项研究中,骨髓特异性Dnmt1缺失增强了伤口修复。本研究发现,用LPS处理细胞增加了巨噬细胞的弹性模量k1(但没有k2)和黏性模量,表明细胞硬化的表型。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硬化是由Dnmt1介导的。本研究验证了膜胆固醇含量和细胞刚度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使用经典的方法来增加或减少膜胆固醇,结果表明,添加胆固醇增加细胞硬度。本研究利用脂质组学分析定量研究胆固醇酯组分,有趣的是,与WT巨噬细胞相比,Dnmt1缺失降低了游离胆固醇含量,增加了胆固醇酯。此外,在热敏PF-127水凝胶中,avasimibe和probucol联合处理,可抑制Dnmt1KO小鼠的局部伤口愈合率。本研究揭示了Dnmt1依赖于巨噬细胞机械特性和相关趋化运动的表观遗传机制,表明Dnmt1既是疾病的标志,也是伤口愈合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皮肤伤口 伤口愈合 巨噬细胞 胆固醇酯 治疗干预 趋化运动 游离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游离DNA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郎吉萍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细胞游离DNA(cfDNA)是存在于体液中、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其主要来源于血细胞、组织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来源于肿瘤、移植物或胎儿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cfDNA检测的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在产前诊断、恶性... 细胞游离DNA(cfDNA)是存在于体液中、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其主要来源于血细胞、组织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来源于肿瘤、移植物或胎儿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cfDNA检测的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在产前诊断、恶性肿瘤以及器官移植等领域中具有明显优势,其无创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cfDNA的生物学基础、cfDNA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游离dna 器官移植 移植排斥 移植物损伤 免疫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游离DNA检测在心肌细胞损伤和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皓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细胞游离DNA(cf-DNA)是通过细胞死亡或主动转运从细胞中产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DNA。其主要有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2种类型[1]。cf-DNA水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病死率独立预测因子[2]。cf-DNA与心肌细胞... 细胞游离DNA(cf-DNA)是通过细胞死亡或主动转运从细胞中产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DNA。其主要有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2种类型[1]。cf-DNA水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病死率独立预测因子[2]。cf-DNA与心肌细胞损伤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肌病[3-4]。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虽然目前cf-DNA在心衰中的研究尚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心脏 心力衰竭 坏死 dna 线粒体 细胞游离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游离DNA在胆道癌诊断中的价值:一项meta分析
11
作者 杨越 何开举 +3 位作者 宗家豪 杨自逸 吴向嵩 龚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5-1185,共11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价细胞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对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ncer,BTC)的诊断准确性,探究样本来源、检测方法以及截断值选择等对诊断效果的影响,为更好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8个中...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价细胞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对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ncer,BTC)的诊断准确性,探究样本来源、检测方法以及截断值选择等对诊断效果的影响,为更好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cfDNA对BTC诊断价值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阈值效应,运用Cochran Q检验、I^(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拟合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计算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统计量,判断诊断性能。同时,基于研究类型、样本量大小、检测方式、样本来源和诊断参照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诊断性试验,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2(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Tool Version 2,QUADAS-2)评价均属于中-高等质量研究,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存在阈值效应,合并统计量后求得敏感度(Sen合并)为0.80(95%CI 0.67~0.88),特异度(Spe_(合并))为0.96(95%CI 0.92~0.98),阳性似然比(PLR合并)为22.7(95%CI 9.4~55.2),阴性似然比(NLR合并)为0.21(95%CI 0.12~0.36),诊断比数比(DOR合并)为108(95%CI 31~37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的AUC为0.96(95%CI 0.94~0.98),提示cfDNA对BTC的诊断效能较高。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选择不同的检测方式和样本来源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有所不同。结论·cfDNA检测对诊断BTC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适用于经影像学和常规肿瘤标志物初筛怀疑有恶性风险的患者,但检测方法和样本来源的选择仍需进一步开展面向更广泛人群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胆道癌 细胞游离dn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不同形式循环游离DNA(cfDNA)的水平和免疫活性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建军 李志 +3 位作者 程龙 张鹏 李小宁 冯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3-640,共8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不同形式循环游离DNA(cf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含量和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刺激活性。方法募集58例SLE患者、66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on-SLE)和60例正常对照,提取血浆中总cfDNA、外泌体cfDNA和... 目的检测并分析不同形式循环游离DNA(cf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含量和对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刺激活性。方法募集58例SLE患者、66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on-SLE)和60例正常对照,提取血浆中总cfDNA、外泌体cfDNA和免疫复合物cfDNA,采用荧光法检测不同形式cfDNA含量,采用抗体捕获法检测不同形式cfDNA总甲基化水平。体外诱导培养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别与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或IgG特异性降解酶处理前后的SLE来源的外泌体或免疫复合物共培养,采用多重荧光微球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MIP-1a)、MIP-1b、白细胞介素4(IL-4)、IL-1β、IL-2、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IL-9、IL-10、IL-1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和IFN-γ分泌以及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6。结果SLE组、non-SLE组外泌体cfDNA和免疫复合物cfDNA水平显著增加,SLE患者组也显著高于non-SLE组,单纯cfDNA在三组间无明显变化。除单纯cfDNA以外,SLE患者血浆不同类型cf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non-SLE组和健康人群。消化酶处理后的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刺激分泌的MIP-1a、MIP-1b、IL-4、IL-1β、IL-2、IL-1ra、MCP-1、IL-6、IL-9、IL-8、TNF-α和IFN-α水平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刺激物,DNASE1L3处理后的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刺激后分泌的细胞因子量也显著低于IgG酶消化处理后得刺激物。与处理前相比,SLE患者来源的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经DNASE1L3处理后,对CD80、CD86和CD40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刺激反应性均显著降低(CD86在巨噬细胞上的反应性无明显改变);IgG特异性降解酶降解处理前后的刺激对CD80、CD86和CD40在两种细胞的反应性表现不一,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SLE患者血浆外泌体和免疫复合物cfDNA水平显著升高,可刺激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较强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cf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外泌体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NA脑脊液液体活检在髓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符炳彪 赵泽宇 +2 位作者 安思龙 陈华帅 赵建农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430-1434,共5页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最常见的胚胎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B诊断、预后和治疗靶点的确定都依赖于肿瘤的分子特征,而获取脑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脑脊液细胞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中发现的基...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最常见的胚胎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B诊断、预后和治疗靶点的确定都依赖于肿瘤的分子特征,而获取脑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脑脊液细胞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中发现的基因组改变可预示着肿瘤组织中存在的基因组改变,脑脊液液体活检可以相对无创地检测肿瘤相关cfDNA的基因组谱和评估cfDNA作为可测量残余疾病(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的标志物,为MB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基于cfDNA脑脊液液体活检在MB的最新研究做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 脑脊液液体活检 细胞游离dna(cf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DNA含量及其完整性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朝晖 李林海 +2 位作者 杨永泉 唐荣芝 冯玉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肝细胞癌(HCC)、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及完整性的检测结果,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2例HCC患者、58例乙肝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肝细胞癌(HCC)、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及完整性的检测结果,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2例HCC患者、58例乙肝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标本,采用RT-PCR技术对各组血浆游离DNA中GAPDH、β-actin400、β-actin167含量及其完整性(β-actin400/β-actin167)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血浆游离DNAβ-actin167含量和完整性相比明显低于HCC组(Z=–4.328,P=0.000;Z=–3.885,P=0.00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组(Z=–2.473,P=0.005;Z=–3.295,P=0.013),且HBV组血浆游离DNA完整性明显低于HCC组(Z=–4.836,P=0.002)。结论 RT-PCR检测血浆游离DNA完整性(β-actin400/β-actin167)可作为HCC辅助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游离dna 细胞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训练强度对血浆游离DNA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守东 牛云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1,9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提供新型标志物。方法:60名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和高强度训练组,在标准400 m跑道上,分别进行60%、75%和...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提供新型标志物。方法:60名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和高强度训练组,在标准400 m跑道上,分别进行60%、75%和90%HRmax(最大心率)强度训练(跑步)20 min,测定训练前后cf-DNA、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低强度训练组和中强度训练组各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高强度训练组训练后即刻,cf-DNA升高了110.0%(102.23±21.37 pg/μL vs 48.67±12.72 pg/μL,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了72.5%(7.16±1.05%vs 4.15±0.55%,P<0.01),Bax/Bcl-2比值升高了82.6%(0.42±0.10 vs0.23±0.07,P<0.01)。结论:cf-DNA具有训练强度依赖性,可能是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与组织损伤早期、敏感的新型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高强度训练后cf-DNA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强度 运动员 血浆游离dna 外周血淋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模拟游离DNA阳性质控品的制备方法及表征
16
作者 方艳 王霞 +1 位作者 董莲华 杨靖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通过优化一种新型的机理未明确的类酶解作用体系(reaction system, RS),直接作用带有KRAS G12C,KRAS G12D,EGFR L858R和EGFR 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系SW1573,SNU-C2B和NCI-H1975,通过对RS体系作用时间及作用的细胞数量的优化,可以裂解细... 通过优化一种新型的机理未明确的类酶解作用体系(reaction system, RS),直接作用带有KRAS G12C,KRAS G12D,EGFR L858R和EGFR 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系SW1573,SNU-C2B和NCI-H1975,通过对RS体系作用时间及作用的细胞数量的优化,可以裂解细胞基因组DNA制备得到一种可以高度模拟人体血浆游离DNA(cfDNA)阳性质控品。经芯片电泳检测获得的模拟cfDNA片段长度集中于(166±16) BP,与正常人体血浆cfDNA大小一致;通过微滴数字PCR检测显示RS制备的DNA片段和gDNA在目标突变位点处具有一致的突变丰度。表明经RS体系制备得到的DNA片段可以作为一种cfDNA的阳性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游离dna 阳性质控品 模拟cfdna 突变丰度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血浆EGFR突变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何 王阁 +2 位作者 王东 杨镇洲 杨宇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游离DNA样本EGFR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166例。利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EGFR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中89例同时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游离DNA样本EGFR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166例。利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EGFR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中89例同时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析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16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总突变率19.9%。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37)。腺癌突变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96)。CEA、CA153中高表达患者EGFR突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48,P=0.017),CA199高表达患者仅有高于中低表达者的趋势(P=0.093)。多变量Logistic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为腺癌,CA153、CEA中、高表达与EGFR突变率相关。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浆EGFR突变率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相关。其标志物水平可作为进一步判断EGFR突变优势群体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 血浆游离dna 突变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欣 周倩(综述) 唐小葵(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071-1074,共4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在远处播散并引发肿瘤转移。现CTCs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分子层面,CTCs携带的潜在临床信息...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在远处播散并引发肿瘤转移。现CTCs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分子层面,CTCs携带的潜在临床信息也进一步被开发,在指导治疗、揭示转移机制、评估程序性细胞凋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临床价值。本文就CTCs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CTCs与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检测在肺癌中的互补意义,以期为肺癌的临床检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肺癌 程序性细胞凋亡配体-1 循环游离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顺铂导致培养的原代兔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世文 刘世杰 段前碧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顺铂导致培养的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 (PT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培养。采用溴乙锭荧光法测量DNA链间交联和Fur-2 /AM测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首先将牛磺酸 ( 0 .1,1,10g .L 1 )...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顺铂导致培养的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 (PT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原代兔肾近端小管细胞培养。采用溴乙锭荧光法测量DNA链间交联和Fur-2 /AM测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首先将牛磺酸 ( 0 .1,1,10g .L 1 )与PTC保温 2 4小时 ,然后 ,加入顺铂使其终浓度达到 2 6μmo1.L 1 ,再继续保温 2 4小时。顺铂损伤组同样培养 48小时 ,前 2 4小时不加入牛磺酸和顺铂 ,后 2 4小时加入顺铂使其终浓度为 2 6μmo1.L 1 。对照组不加入牛磺酸和顺铂 ,同样培养 48小时。结果 :顺铂导致损伤组形成DNA链间交联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 ,牛磺酸 1,10g.L 1 可明显降低DNA链间交联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顺铂 兔肾小管细胞 抗肿瘤药物 溴乙锭荧光法 dna链间交联 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 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伟强 《中国蚕业》 2006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原生质体培养 桑树 外源dna导入 外源遗传物质 细胞壁再生 细胞水平 游离 植物原生质体 实验系统 低等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