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2评估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
1
作者 张帅 王帧 许哲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VE患儿(VE组),和同期健康儿童96例,VE患儿于治疗结束...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VE患儿(VE组),和同期健康儿童96例,VE患儿于治疗结束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分为预后良好(4~5级)、预后不良(1~3级);所有儿童均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2水平,对比检测结果,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检测结果对VE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E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降低(P<0.05),CD8^(+)、IL-17、IL-12水平升高(P<0.05);VE组患儿IL-17、IL-12均与CD3^(+)(r=-0.517,-0.531,P<0.05)、CD4^(+)(r=-0.572,-0.568,P<0.05)及CD4^(+)/CD8^(+)比值(r=-0.631,-0.608,P<0.05)呈正相关,均与CD8^(+)呈负相关(r=0.508,0.537,P<0.05);VE组中,与预后良好者比较,预后不良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降低(P<0.05),IL-17、IL-12水平升高(P<0.05),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8^(+)比值、IL-17、IL-12及四者联合评估VE预后不良的AUC为0.660、0.741、0.758、0.797、0.886,四者联合评估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00%和70.15%。结论VE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水平失衡和IL-17、IL-12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IL-17、IL-12水平存在相关性,CD3^(+)、CD4^(+)/CD8^(+)比值、IL-17、IL-12四者联合可用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炎 儿童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文旭 施秉银 +3 位作者 王惠芳 侯敏全 吴晓燕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分别用BbvⅠ和MseⅠ检测外显子 1和启动子的多态性。计算CTLA 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外显子 1GG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AIT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A纯合子基因型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②GD患者启动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OR =2 .6 1) ;HT患者虽然有较多的CC基因型及较少的CT基因型 ,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③GD患者启动子为CC纯合子 ,外显子 1为GG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OR =2 .38) ,计算连锁不平衡系数揭示启动子的C等位基因和外显子 1的G等位基因有连锁不平衡。结论 CTLA 4基因外显子 1G49等位基因与AITD显著相关 ;CTLA 4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 (C T)与GD的相关性是由于其与外显子 1连锁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CtLA-4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质粒DNA的免疫效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娟 朱善元 +2 位作者 李碧春 胡成 左伟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4-829,共6页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mLTA-CTLA-4加IBD活疫苗免疫组、不同剂量mLTAVP2-CTLA-4免疫组、IBD活疫苗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后用ELISA法定期检测鸡血清抗体IgG及小肠黏膜抗体IgA效价;鸡在加强免疫后用IBDV野生毒株攻击,连续观察2周并计算保护率。结果显示,mLTA-VP2-CTLA-4免疫组、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与活疫苗免疫组无明显差别,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略高于mLTA-VP2-CTLA-4免疫组,疫苗对鸡的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IBDV分子佐剂DNA疫苗载体能表达无毒性的重组蛋白质,并能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率,为进一步研究IBD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分子佐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VP2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水平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兴璇 孙一帆 +6 位作者 生淑亭 韦丽丽 刘春明 张红雨 吴玉芬 王林春 龙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88-90,9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为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免疫性不孕妇女(研究组)和60例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水平值分别为:(3.66±0.59)%、(2.97±0.63)%、(3.17±0.36)%,均低于对照组[(8.17±0.63)%、(7.17±0.53)%、(8.21±0.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Foxp3、CTLA-4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妊娠的育龄妇女少,CD4+CD25+Treg、Foxp3、CTLA-4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性不孕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叉头状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易感性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2 位作者 崔伟丽 马文慧 亓玉琴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临床病理参数与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临床病理参数与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结肠癌患者及对照组中位CT-LA-4+49A/G,-1661A/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研究多态性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CT-LA-4+49A/G: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及GG基因型人群罹患结肠癌的风险都显著增加(P=0.00),携带GG基因型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5.12倍,且男性、吸烟结肠癌患者携带AG及GG基因型明显增加;2)CTLA-4-1661A/G:以AA基因型为对照,AG+GG基因型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2.50倍(P=0.001),多态性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CTAL-4+49A/G及-1661A/G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性别、吸烟与否也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与移植器官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7
作者 鲜钰涵 冯宏盛 +7 位作者 高永宇 李海洋 杨思宇 桑辰君 曹玉蝶 唐越 李子彬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6-3099,共1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是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与SLA-Ⅰ类分子结合并递呈的线性肽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机体抗原识别递呈和细胞免疫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CTL表位能够刺激CTLs发挥细胞杀伤作用,主要表现为杀伤病毒。作者将对口蹄疫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几种重要的猪源病毒的CTL表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SLA-Ⅰ与CTL表位结合基序特征,以期为今后相关猪源病毒CTL表位的研究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 猪口蹄疫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欣冉 齐媛媛 赵占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415-4416,F0003,F0004,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体内免疫失衡、循环中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作为T细胞活化的负调节剂,是经典的免疫检查点之一,在抑制自身免疫和维持免疫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TL...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体内免疫失衡、循环中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作为T细胞活化的负调节剂,是经典的免疫检查点之一,在抑制自身免疫和维持免疫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TLA-4可通过与CD28竞争、调节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等途经抑制T细胞活化。近年来CTLA-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中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多项研究显示CTLA-4水平和功能异常与SLE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CTLA-4在SL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CTLA-4作为SLE免疫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甲甲 钟佳伶 +2 位作者 张娟 王智斌 黄文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318 T/C、CT60 G/A、+49 G/A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92例宫颈癌患者及355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TLA-4基因-318 T/C、CT6... 目的分析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318 T/C、CT60 G/A、+49 G/A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92例宫颈癌患者及355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TLA-4基因-318 T/C、CT60 G/A、+49 G/A多态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MTT法检测携带不同基因型的PBMCs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2、IL-4、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LA-4-318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χ2=7.440,P<0.05);与CTLA-4 CT60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χ2=12.165,P<0.05);携带CTLA-4-318 T、CT60 G等位基因的宫颈癌患者增加(χ2分别为13.482和14.138,P均<0.05);而CTLA-4+49 G/A多态性与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携带CTLA-4-318TT、TC、CC的PBMCs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2,P<0.05),而携带CT60、+49不同基因型的PBMCs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578、0.150,P均>0.05)。CTLA-4-318 T/C、CT60 G/A、+49 G/A不同基因型间IL-2、IL-4和TGF-β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宫颈癌组分层分析发现,CTLA-4-318 T/C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HPV感染因素无关(χ2分别为6.310、1.362和4.772,P均>0.05),而与肿瘤分期有关(χ2=18.555,P<0.05)。结论 CTLA-4-318 T/C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及病情进展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细胞的增殖及TH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宫颈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华贝 张海英 +6 位作者 杨虹 谭爱花 林葆菁 何云燕 胡艳玲 秦秋兰 李虹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40例(EH组)、正常健康体检者41例(对照组),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LA4的水平,应用多媒...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40例(EH组)、正常健康体检者41例(对照组),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LA4的水平,应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进行灰度扫描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CTLA4水平明显升高(0.55±0.23 vs 0.29±0.17,P<0.01)。结论 CTLA4在EH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加,提示CTLA4可能与EH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细胞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慧 肖立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5例行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近期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5例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胃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另根据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程度、N2~3期胃癌患者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程度、N0~1期胃癌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低分化程度、T3~4期、N2~3期患者占比以及CTLA-4、LAG-3、PD-1表达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T3~4期、N2~3期及CTLA-4、LAG-3、PD-1高表达均是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胃癌组织CD4+T细胞表面CTLA-4、LAG-3、PD-1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N分期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且均是胃癌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 程序性死亡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计数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姜雯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TB)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AIDS合并TB患者(共35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5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35例AIDS患者,作... 目的:综合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TB)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AIDS合并TB患者(共35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5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35例AID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开展CD4^(+)T淋巴细胞检查和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试验组AIDS合并TB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像学特点、肺结核分型。结果:与对照组AIDS患者比较,试验组AIDS合并TB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高(P<0.05);试验组AIDS合并TB患者淋巴结肿大、多发结节影、多发空洞、斑片实变影等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单发空洞等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IDS合并TB患者Ⅰ型、Ⅲ型、Ⅳ型等肺结核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Ⅴ型等肺结核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诊断AIDS合并TB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计数 艾滋病 肺结核 影像学特点 肺结核分型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学标 蔡艳桃 曾抗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郑慧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现住址为吉安市的1377例接受抗艾滋病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机... 目的: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与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现住址为吉安市的1377例接受抗艾滋病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机会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临床分期等基本临床信息,以及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指标的水平,分析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137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有130例(感染发生率为9.44%),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55例,占42.31%),其次为皮肤黏膜(25例,占19.23%);机会性感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非机会性感染患者(145.28±56.39 vs 211.25±57.10,P<0.05),而其病毒载量>104/mL的比例则明显高于非机会性感染患者(76.15%vs22.05%,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56,P<0.001),而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21,P<0.001)。结论: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较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和病毒载量的上升会增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风险,临床应加强对风险患者的管理和照护,以减少或及早发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不敏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肾细胞癌荷瘤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杰 王龙信 +5 位作者 唐朝朋 邢潇潇 张征宇 葛京平 秦卫军 田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能降低其递呈抗原的效率并促进其凋亡,文中观察TGF-β不敏感肿瘤特异性的DC疫苗免疫后的荷瘤Balb/c小鼠的细胞毒性T...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能降低其递呈抗原的效率并促进其凋亡,文中观察TGF-β不敏感肿瘤特异性的DC疫苗免疫后的荷瘤Balb/c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小鼠肾细胞癌Renca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利用修饰的TGF-βⅡ型受体(TβRⅡ)质粒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肾细胞癌Renca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获得表达显性负相TβRⅡ(TβRⅡDN)的DC,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mad-2的磷酸化情况,观察TGF-β体外增殖抑制效果。TβRⅡDN的DC疫苗接种荷瘤Balb/c小鼠模型,获取CTL与肿瘤细胞共同孵育51Cr释放实验测定细胞毒作用,同时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变化情况。结果 TβRⅡDN-DC组细胞与DC细胞表型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对TGF-β增殖抑制不敏感同时检测不到磷酸化的Smad-2,能显著提高免疫小鼠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1);IFN-γ和IL-2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 TGF-β不敏感的DC疫苗能显著提高肾细胞癌荷瘤Balb/c小鼠CTL对相关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树突状细胞 疫苗 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红梅 别玉宙 +2 位作者 魏军 李树鹏 陆群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3,共3页
研究藏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小鼠在灌胃0.1ml质量分数0.85%生理盐水、0.1ml质量分数1%藏蒲公英多糖水溶液和0.1ml质量分数1%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情况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数量的动... 研究藏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小鼠在灌胃0.1ml质量分数0.85%生理盐水、0.1ml质量分数1%藏蒲公英多糖水溶液和0.1ml质量分数1%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情况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藏蒲公英多糖和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尤以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蒲公英多糖 纳米乳剂 小鼠 t淋巴细胞亚群CD4+ t淋巴细胞亚群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胰腺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正人 李映良 +1 位作者 武彪 涂发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1期39-40,共2页
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负载胰腺癌细胞(PC-3),提取细胞抗原,致敏DC,获得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生成,MTT法检测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负载PC-3细胞抗原的DC疫苗能... 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负载胰腺癌细胞(PC-3),提取细胞抗原,致敏DC,获得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生成,MTT法检测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负载PC-3细胞抗原的DC疫苗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其对PC-3细胞具有明显地杀伤效应,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杀伤作用弱。认为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地CTL杀瘤活性,为将来DC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抗原 树突状细胞 疫苗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6 位作者 余卫业 刘艳 刘水腾 刘锦清 苏坚 乐晓华 周伯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叶以上10例、中叶(舌叶)及下叶17例。大片状融合实变影9例、斑片状影6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5例和空洞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主要分布2R、4R区。病灶恶化进展患12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11例,早期CD4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后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变的各种征象,有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结核 CD4t淋巴细胞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患者CD3^+、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德虎 谢贝 +2 位作者 孟繁荣 陈永浩 刘志辉 《现代医院》 2011年第7期10-1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透视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方法对11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样本进行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μl),依性别和<20、21~、31~、41~、51~、61~、7... 目的通过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透视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方法对11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样本进行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μl),依性别和<20、21~、31~、41~、51~、61~、71~、>81岁等8个年龄组别对计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CD3+T淋巴细胞计数:男性各年龄组别结果分别为986±473、892±287、954±388、893±529、761±432、758±336、714±372和332±183,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66.67%、50.00%、87.50%、68.75%、72.73%、81.82%、85.71%和66.67%(总计72.29%);女性各年龄组别结果分别为1418±0、902±354、1039±515、712±399、584±271、778±234、723±234和107±0,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0、66.67%、50.00%、100.00%、100.00%、100.00%、75.00%和100.00%(总计75.00%)。(2)CD4+T淋巴细胞计数:男性各年龄组别结果分别为604±328、482±186、565±231、535±340、454±275、422±221、443±230和270±129,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66.67%、35.71%、37.50%、37.50%、36.36%、63.64%、57.14%和66.67%(总计46.99%);女性各年龄组别结果分别为896±0、474±202、626±335、446±311、333±208、426±182、460±280和66±0,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0、33.33%、33.33%、100.00%、100.00%、100.00%、75.00%和100.00%(总计64.29%)。(3)CD8+T淋巴细胞计数:男性各年龄组别结果分别为309±132、315±124、298±141、300±209、227±122、282±133、231±151和46±35,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83.33%、57.14%、100.00%、81.25%、81.82%、63.64%、85.71%和66.67%(总计77.11%);女性各年龄组别结果分别为463±0、323±134、314±169、189±49、196±104、286±91、220±149和28±0,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0、66.67%、33.33%、100.00%、100.00%、100.00%、100.00%和100.00%(总计75.00%)。结论初治肺结核患者多有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偏低,尤以老年龄组患者为甚,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低细胞免疫状态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初治 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丰 周凯 +6 位作者 车晓玲 傅点 程文 周文泉 张征宇 秦卫军 王龙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是体内杀伤肿瘤的最终效应细胞,但其免疫功能会被肿瘤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所抑制,文中观察靶向阻断TGF-β信号通路对肿瘤特异性CTL的影响。... 目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是体内杀伤肿瘤的最终效应细胞,但其免疫功能会被肿瘤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所抑制,文中观察靶向阻断TGF-β信号通路对肿瘤特异性CTL的影响。方法利用包涵修饰过的TGF-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typeⅡ,TβRⅡ)质粒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经DC激活的小鼠肾癌Renca细胞敏感的CTL(tumor pulsed CTL,TP-CTL),获得对TGF-β不敏感而肿瘤特异性的CTL(TβRⅡDN-CTL),Western blot检测Smad-2的磷酸化情况,观察TGF-β对CTL体外增殖抑制情况,将TβRⅡDN-CTL与未阻断TGF-β信号通路TP-CTL分别与相关及无关肿瘤细胞共同孵育,应用51Cr释放实验测定其细胞毒作用,将已成瘤的动物模型分为TP-CTL组和TβRⅡDN-CTL组分别尾静脉过继性注射TP-CTL及TβRⅡDN-CTL,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IL-2和IFN-γ水平。结果 TβRⅡDN-CTL组对TGF-β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TP-CTL组(65.96%vs 2.08%,P<0.01);在效靶比为100∶1时,TβRⅡDN-CTL组较TP-CTL组显著提高免疫小鼠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50.40±4.48)%vs(17.70±1.42)%,P<0.01],而动物模型血浆中TβRⅡDN-CTL组较TP-CTL组的IL-2、IFN-γ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阻断肿瘤敏感的CTL的TGF-β信号通路可以克服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CTL对肿瘤的杀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