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感染量REV对鸡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慧君 崔治中 +1 位作者 孙淑红 柳风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用不同剂量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肉鸡和SPF鸡后,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DV抗体生成变化等,观察REV感染对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 用不同剂量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肉鸡和SPF鸡后,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DV抗体生成变化等,观察REV感染对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REV感染均造成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而且高剂量比低剂量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却有升高趋势,在抗肿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结果说明REV感染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是有选择性的,且抑制程度与感染病毒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 不同剂量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作用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藤酮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威 宫萍 +5 位作者 常明 张瑜 张颖 王秋艳 胡轶虹 胡林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神经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5μmol.L-1鱼藤酮实验组,持续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提取实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神经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5μmol.L-1鱼藤酮实验组,持续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DIGE)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表达信息;通过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MTT法显示鱼藤酮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鱼藤酮实验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表现为核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性凋亡改变,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IGE分析软件提示实验组点298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4),点447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9 5)。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结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参与细胞损伤,可能成为神经防护药物作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鱼藤酮 蛋白质组学 细胞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oppel蛋白及其类似蛋白PrPΔ32-121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3
作者 徐琨 王新 +7 位作者 田婵 石崧 王桂荣 石琦 周瑞敏 姜惠英 楚雍烈 董小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46,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细胞瞬时表达的人Dpl(doppel)蛋白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作用,并与其结构类似蛋白——截短型PrP(PrPΔ32-121)加以比较。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人PRND基因及截短型PRNP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 目的体外观察细胞瞬时表达的人Dpl(doppel)蛋白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作用,并与其结构类似蛋白——截短型PrP(PrPΔ32-121)加以比较。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人PRND基因及截短型PRNP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后,观察蛋白表达及其定位情况;采用MTT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生长状态;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状态。结果两种蛋白均可在转染细胞中表达,并存在于细胞膜上;MTT结果显示,在转染24 h后均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相关实验发现,转染细胞AnnexinV/PI双染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ro-casepase-3和Bcl-2因子水平降低。结论瞬时表达的Dpl蛋白与截短型PrP可产生类似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启动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el蛋白 朊蛋白 细胞毒性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le-Cole模型评价纳米二氧化钛的细胞毒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包秀玲 廖聪 马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41,共6页
利用Cole-Cole模型评价不同剂量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探讨电生理机制。150和300 mg/L的Nano-TiO_2悬液作用人胃癌MGC803细胞24 h后,制备成细胞悬浮液。在1 k Hz^100 MHz范围,采用Agilent 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测量... 利用Cole-Cole模型评价不同剂量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探讨电生理机制。150和300 mg/L的Nano-TiO_2悬液作用人胃癌MGC803细胞24 h后,制备成细胞悬浮液。在1 k Hz^100 MHz范围,采用Agilent 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测量了人胃癌MGC803细胞悬浮液电阻抗的幅值和相位角,经电阻抗频谱和Nyquist图的曲线拟合的残差分析,建立Cole-Cole模型参数,评估Nano-TiO_2对MGC803细胞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0和300 mg/L的Nano-TiO_2引起第一电阻抗增量(ΔZ1)分别减少18.18%(P<0.001)和39.39%(P<0.001),第二电阻抗增量(ΔZ2)分别减少6.56%(P<0.001)、8.2%(P<0.001),降低了MGC803细胞膜及其核膜的电阻,增加了其导电性能;第一特征频率(fC1)分别增加19.74%(P<0.001)和29.67%(P<0.001),第二特征频率(fC2)分别增加6.28%(P<0.001)、23.43%(P<0.001);第一散射角(β1)分别降低1.35%(P>0.05)和2.70%(P<0.05)。ColeCole模型可评价Nano-TiO_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解释其电生理机制,为纳米颗粒的细胞毒理研究提供一种电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胃癌 电阻抗谱 COLE-COLE模型 细胞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金炜东 陈孝平 蔡红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重楼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不同浓度重楼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重楼提取物对HepG2细胞形态学... 目的研究重楼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不同浓度重楼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重楼提取物对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通过碘化丙啶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对重楼提取物是否诱导细胞凋亡进行验证。结果各浓度重楼提取物都对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杀伤作用越强;与阳性对照组(FT-207)相比,62.5、125μg/ml重楼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弱(P<0.01,P<0.05),而250、500μg/ml重楼提取物的杀伤作用与其相当(P>0.05),1 000、2 000μg/ml重楼提取物的杀伤作用则明显较高(均P<0.01)。重楼提取物作用后的HepG2细胞呈现变性坏死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重楼组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楼提取物具有细胞毒性作用。重楼提取物可能不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是通过导致癌细胞的变性坏死发挥其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提取物 细胞毒性作用 细胞凋亡 细胞变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甘油三酯对体外培养的人体肿瘤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傅伟昌 顾小红 +2 位作者 俞惠新 汤坚 蒋再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53,共6页
以纯度为96%的α-桐酸作为对照,考察了从桐油中经NARP-HPLC分离得到的3组含共轭亚麻酸的甘油三酯对人体肿瘤细胞株ECA-109(食管癌)、SGC-7901(胃癌)、Bel-7402(肝癌)、LS-174-T(结肠癌)、KB(口腔癌)和正常细胞株L02(肝细胞)的细胞毒性... 以纯度为96%的α-桐酸作为对照,考察了从桐油中经NARP-HPLC分离得到的3组含共轭亚麻酸的甘油三酯对人体肿瘤细胞株ECA-109(食管癌)、SGC-7901(胃癌)、Bel-7402(肝癌)、LS-174-T(结肠癌)、KB(口腔癌)和正常细胞株L02(肝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发现α-桐酸对KB、Bel-7402和SGC-7901细胞的毒性明显弱于3组含共轭亚麻酸的甘油三酯。结果提示,除了α-桐酸的共轭三烯结构是桐油甘油三酯的细胞毒性的物质基础之外,含共轭亚麻酸的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对其抗肿瘤功效也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甘油三酯 α-桐酸 细胞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樱桃黄酮对人A-704细胞毒性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俞发荣 连世军 连秀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沙樱桃黄酮对人A-704(肾癌)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沙樱桃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A-704细胞沙樱桃黄酮,用台盼蓝法检测对细胞毒性作用;用克隆形成法测定对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用X射线能量色散... 目的探讨沙樱桃黄酮对人A-704(肾癌)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沙樱桃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A-704细胞沙樱桃黄酮,用台盼蓝法检测对细胞毒性作用;用克隆形成法测定对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对细胞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①台盼蓝法测定结果显示,给药后培养6h,沙樱桃黄酮(0.1,0.5,5mg.L-1)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活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3.8%、35.8%、60.8%和40.3%,到18h减少了57.3%、80.1%、99%和59.6%,差异有显著性(P<0.01)。沙樱桃黄酮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克隆形成法测定结果表明,沙樱桃黄酮(0.1,0.5,5mg.L-1)组和5-FU组克隆数比对照组减少了40.4%、47.6%、83.6%和43.4%,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内Ca2+离子水平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K+和P3+离子浓度则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沙樱桃黄酮对人A-704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细胞分裂,改变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内游离Ca2+增加活化细胞内核酸内切酶,引起细胞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樱桃黄酮 人A-704细胞 细胞毒性作用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22
8
作者 GD2单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应用协作组 袁晓军 +1 位作者 李杰 顾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0,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低危患儿预后较好,高危患儿即使接受化疗、放疗、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仍不足50%。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低危患儿预后较好,高危患儿即使接受化疗、放疗、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仍不足50%。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原GD2在NB细胞高表达,达妥昔单抗β可与NB细胞膜表面过表达的GD2特定靶点结合,触发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通过双重免疫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总结国外多项关键临床研究,并结合在海南和天津医疗先行区的上市前初步应用经验,我们对达妥昔单抗β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和推荐,提出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性细胞 细胞毒性作用 长期存活率 神经母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肿瘤 临床医师 神经节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桐籽粕提取物对鸡新城疫病毒体内体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尹佩辉 贺建华 +1 位作者 王建辉 董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10期I0009-I0012,共4页
为了解6种桐籽粕提取物对正常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鸡新城疫病毒(NDV)体内外抗病毒的作用效果,首先将桐籽粕提取物直接作用于正常的单层CEF,然后将桐籽粕提取物与鸡新城疫病毒37℃作用2 h,分别接种10日龄鸡胚和加... 为了解6种桐籽粕提取物对正常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鸡新城疫病毒(NDV)体内外抗病毒的作用效果,首先将桐籽粕提取物直接作用于正常的单层CEF,然后将桐籽粕提取物与鸡新城疫病毒37℃作用2 h,分别接种10日龄鸡胚和加入单层CEF。试验结果表明:过NKA 70%醇洗部分,对正常CEF的毒性作用最大,水提物毒性作用最小。而对新城疫病毒,水提物(0.125 m g/m l)的抗病毒效果最好;其次为过NKA大孔吸附树脂30%醇洗部分(0.2 m g/m l),然后依次是水提物(0.5 m g/m l)、水提物(0.25 m g/m l)、无水乙醇析出物(0.2 m 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籽粕提取物 新城疫病毒 鸡胚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作用 鸡胚半数感染量 抗病毒效果 血凝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药物5-氨基乙酰丙酸及其己脂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晓珣 郭坤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35-2037,共3页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疾病治疗新方法,在临床各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理为光敏剂与病变细胞和组织选择性结合后,在特定波长、特定功率光源的照射下产生细...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疾病治疗新方法,在临床各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理为光敏剂与病变细胞和组织选择性结合后,在特定波长、特定功率光源的照射下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从而起到杀灭病变细胞和组织的作用。PDT的三要素是光源、氧、光敏剂,其中光敏剂的选择是直接决定光动力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药物 5-氨基乙酰丙酸 相关研究进展 组织选择性 细胞毒性作用 疾病治疗 病变细胞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污染物呕吐毒素对单胃动物家禽和猪肠道的影响(续)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江(译) 何闪(图) +1 位作者 Khaled Ghareeb Wageha A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年第4期91-93,共3页
2.4呕吐毒素对营养素肠道吸收的影响在饲喂呕吐毒素污染饲料的鸡中首次观察到D-葡萄糖等多种关键营养素的肠道转运和摄取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也与动物生长速度较差有关。不过,呕吐毒素对体内营养素吸收的影响知之甚少。
关键词 呕吐毒素 肠道吸收 猪肠道 单胃动物 细胞毒性作用 动物生长速度 尤斯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浩甲 王祥 +3 位作者 韩冲芳 姚太平 杨文曲 贺建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8-550,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痛觉超敏、火烧样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闪电样痛、绳索捆绑样绷紧痛等,临床上根据疼痛类型分为激惹触痛型,痹痛型,中枢整合痛型。病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痛觉超敏、火烧样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闪电样痛、绳索捆绑样绷紧痛等,临床上根据疼痛类型分为激惹触痛型,痹痛型,中枢整合痛型。病人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但效果均有限[2,3]。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不毁损神经的治疗慢性疼痛的介入技术,起效时间快,但效果维持时间较短,需要重复射频治疗[2]。表柔比星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椎旁注射表柔比星后3~5天,背根神经节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变性、坏死,注射后4~8周,背根神经节细胞完全死亡,治疗PHN疗效持久[3]。为了缩短治疗后起效时间,延长治疗作用时间,增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我科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现总结其疗效及安全性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治疗 临床疗效评价 表柔比星 背根神经节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阻滞治疗 细胞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中杀癌物质的分离和定性
13
作者 黄文诚 《中国蜂业》 1999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蜂胶酊 人肝癌细胞 半数有效剂量 子宫颈癌 抗肿瘤作用 细胞毒性作用 肿瘤细胞 蜂胶乙醇提取液 蜂胶乙醇提取物 正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PARP抑制剂联合纳米材料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57-857,共1页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传统治疗方案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不仅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也使其他重要器官受到毒性损害,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为了加强肿瘤靶向性的同时,又能减轻药物...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传统治疗方案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不仅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也使其他重要器官受到毒性损害,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为了加强肿瘤靶向性的同时,又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精准靶向治疗的治疗模式逐渐开展,纳米材料则作为药物载体,以其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进入人们视野。与此同时,靶向药物如PARP抑制剂中的尼拉帕利、奥拉帕利、卢卡帕利近年来被批准作为临床一线治疗及维持用药,随之医学界开展了将纳米材料与PARP抑制剂结合的研究。近几年,国外有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联合纳米材料应用于部分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抗肿瘤作用远超游离用药,但国内相关研究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作用 毒性损害 生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 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经验
15
作者 徐耀龙 曾怀典 《医药导报》 CAS 1989年第4期24-24,共1页
目前对新生儿破伤风尚无特效疗法,死亡率仍然较高。笔者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并经临床验证,认为以下药物在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甲硝唑本药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良效早已受到广泛重视,1978年世界卫... 目前对新生儿破伤风尚无特效疗法,死亡率仍然较高。笔者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并经临床验证,认为以下药物在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甲硝唑本药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治疗厌氧菌感染的良效早已受到广泛重视,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将本药列为抗感染的基本药物。其作用机理目前尚末完全弄清,多数学者认为与硝基还原的中间活性物有关。本药进入细胞后,在其特有的低氧还原势能和酶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中间活性产物。本药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当其渗入细菌细胞后,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毒性作用 作用机理 死亡率 基本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 厌氧菌感染 临床验证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16
《广西蚕业》 2020年第4期69-72,共4页
[题目]氟酰脲会损害家蚕(鳞翅目:家蚕科)幼虫的丝腺和生产性能[摘要]圣保罗州立大学的MARILUCIA等人探讨了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酰脲对非靶标昆虫家蚕丝腺(SG)及其蚕茧的影响。家蚕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种模式研究昆虫,对蚕丝的商业化生产具... [题目]氟酰脲会损害家蚕(鳞翅目:家蚕科)幼虫的丝腺和生产性能[摘要]圣保罗州立大学的MARILUCIA等人探讨了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酰脲对非靶标昆虫家蚕丝腺(SG)及其蚕茧的影响。家蚕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种模式研究昆虫,对蚕丝的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试验将家蚕分为对照组(CG)和处理组(TG),处理组用浓度为0.15 mL/L的氟酰脲处理。然后分析3龄、4龄、5龄幼虫丝腺的前部、中部、后部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5龄幼虫的蚕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昆虫生长调节剂 学术论文摘要 细胞毒性作用 蚕茧质量 上皮细胞 丝腺 商业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