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的鱼骨型微流控芯片的模拟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民娇 王智华 +1 位作者 邓宇亮 施奇惠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通过对鱼骨型微流控芯片进行模拟仿真与优化,实现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方法用Fluent 15.0软件对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中的流动进行建模仿真,通过MATLAB编程统计芯片在不同结构参数(鱼骨宽度、鱼骨间隙、鱼骨高度、... 目的通过对鱼骨型微流控芯片进行模拟仿真与优化,实现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方法用Fluent 15.0软件对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中的流动进行建模仿真,通过MATLAB编程统计芯片在不同结构参数(鱼骨宽度、鱼骨间隙、鱼骨高度、通道高度)、液体流动方向与流速等条件(共计250个条件)下所有细胞可被捕获的位置数目,预测细胞捕获效率,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在鱼骨宽度75μm、间隙125μm、深度70μm、通道深度30μm、流体正向且流速1 m L/h的条件下,鱼骨芯片可以达到最高的细胞捕获效率。结论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在不同芯片中的细胞捕获进行模拟,利用MATLAB建立捕获效率的统计模型并进行优化,快速筛选出可获得细胞高效捕获的参数组合,并通过实验,对优化的芯片参数进行验证,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捕获 流体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多肽功能化的微流控芯片识别/捕获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毕颖楠 张惠静 +1 位作者 管潇 邓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56-22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RGD多肽功能化后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识别/捕获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化学共价连接的方法固定RGD多肽,建立由流体控制系统、免疫反应系统构成的细胞识别芯片系统,用于细胞的筛选/捕获;选用不同密度的细胞进行进样试验,考察不... 目的探讨经RGD多肽功能化后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识别/捕获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化学共价连接的方法固定RGD多肽,建立由流体控制系统、免疫反应系统构成的细胞识别芯片系统,用于细胞的筛选/捕获;选用不同密度的细胞进行进样试验,考察不同细胞密度对通道内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的孵育时间对细胞捕获的影响。结果随着进样细胞密度的增加,进入通道内的细胞明显增多;此功能化后的芯片系统在15min内对A549的捕获率为90%,在20min内可完全将细胞捕获于管壁。结论经RGD多肽修饰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对A549细胞进行有效的筛选,且在细胞数量很低时,也能对其进行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功能化 微流控芯片 细胞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介电泳捕获微颗粒和癌细胞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鎏 王浩 +3 位作者 王艳敏 张潇分 贾春平 赵建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49,共5页
介电电泳(DEP)是一种基于尺寸或电性质分离和鉴定悬浮在介质溶液中的微颗粒技术。为了克服传统接触式介电泳电极污染样品和芯片工艺复杂等问题,采用液体电极代替金属电极或薄膜电极。在该芯片中,电极通过电介质阻挡层电容耦合到流体通道... 介电电泳(DEP)是一种基于尺寸或电性质分离和鉴定悬浮在介质溶液中的微颗粒技术。为了克服传统接触式介电泳电极污染样品和芯片工艺复杂等问题,采用液体电极代替金属电极或薄膜电极。在该芯片中,电极通过电介质阻挡层电容耦合到流体通道,用非接触式液体沟道电极代替传统接触式金属电极。实验中,分别考察了电压和频率对液体电极捕获微球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和频率对液体电极捕获微球和细胞均有重大影响,同时没有发现被捕获的细胞有裂解现象,活力良好。芯片中不同细胞的电旋转速度明显不同,说明该芯片具有通过微颗粒/细胞自身独特电特性捕获和识别不同微颗粒/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电泳 液体电极 微流控 细胞捕获 电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荧光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识别和捕获 被引量:2
4
作者 温聪颖 杜正坤 吴玲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
设计了"磁性荧光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识别和捕获"综合研究型实验。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和量子点包埋进高分子球内部制得磁性荧光纳米球,进一步通过生物修饰在纳米球表面引入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靶向分子,从而实现对肿... 设计了"磁性荧光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识别和捕获"综合研究型实验。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和量子点包埋进高分子球内部制得磁性荧光纳米球,进一步通过生物修饰在纳米球表面引入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靶向分子,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捕获。实验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涉及到化学制备、生物偶联、识别捕获等操作,荧光、磁性、形貌等表征技术以及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磁性荧光纳米球 细胞识别 细胞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食管癌细胞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沛 凌志强 +4 位作者 金戈 杨洪艳 赵继敏 黄幼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840,共3页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GMA)技术,并用其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LCM直接捕获15例食管癌组织中癌细胞,提取并纯化mRNA,在T7R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成cRNA直接用于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GMA)技术,并用其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LCM直接捕获15例食管癌组织中癌细胞,提取并纯化mRNA,在T7R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成cRNA直接用于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MET和PTPN2基因的表达,并将LCM与组织匀浆法和显微镜下针挑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上调基因MET,其高表达率为12/15;下调基因PTPN2,其低表达率为9/15;2个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上述结果的一致率达100%。组织匀浆法、显微镜下针挑细胞法所获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ET结果与LCM-GMA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25%(3/12)和33%(4/12),PTPN2分别为22%(2/9)和33%(3/9)。结论:LCM-GMA技术十分有利于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和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细胞技术 高可信度全基因组 mRNA扩增技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粒子捕获的单列环状微流控芯片
6
作者 耿迁迁 张华丽 孙利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3,共4页
单细胞分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是实现单细胞分析的有效工具。为了实现单个细胞的高效捕获与实时观测,基于流体力学设计了一种单列环状微流控芯片。对捕获腔设计了4种不同尺寸(15,20,25,30μm)的后端通... 单细胞分析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微流控芯片是实现单细胞分析的有效工具。为了实现单个细胞的高效捕获与实时观测,基于流体力学设计了一种单列环状微流控芯片。对捕获腔设计了4种不同尺寸(15,20,25,30μm)的后端通道。采用Fluent软件对单列环状微流控芯片进行速度流场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后端通道为15μm和20μm的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效果最好。选用后端通道为20μm尺寸的微流控芯片,进行单个聚苯乙烯微粒的捕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列环状微流控芯片的捕获粒子效率可达到91.67%,为后续细胞捕获与细胞培养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析 粒子捕获 细胞捕获 流场分析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微粒水平变化及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祁琴琴 杨彬 +4 位作者 李会会 鲍峻峻 李鸿晔 王兵兵 梅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水平改变及PMPs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形成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AP患者血标本,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26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水平改变及PMPs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形成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AP患者血标本,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26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17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2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差速离心分离获得贫血小板血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Ps水平。收集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加入AP患者PMPs共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组蛋白H3水平,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ETs分布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72.00(148.25~204.25)个/μl],MAP、MSAP、SAP组PMPs水平明显升高[179.50(145.00~308.750)个/μl、1117.50(483.00~2488.25)个/μl、1848.00(1216.50~2562.00)个/μl,H值分别为4.348、23.186、19.292,P值均<0.05]。与MAP组、MSAP组比较,SAP组PMPs水平明显升高(H值分别为29.068、4.709,P值均<0.05)。AP患者PMPs水平与APACHEⅡ、BISAP、Ranson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6、0.508、0.430,P值均<0.001)。与对照组对比,AP组MPO[(105.27±33.82)ng/ml vs(374.68±92.01)ng/ml]、NE[(82.71±19.22)ng/ml vs(267.45±68.46)ng/ml]、组蛋白H3[(4.53±1.48)ng/ml vs(16.34±4.02)ng/ml]水平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105、9.921、7.524,P值均<0.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NETs形成明显增加。结论AP患者PMPs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相关,PMPs可能促进NETs形成,加重AP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小板微粒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通过调控NRF2/HO-1途径抑制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形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金泉 赵龙 +4 位作者 丁渲恒 王令达 文艳 谢昊 彭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57-2164,共8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运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TMP处理4 h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将中性...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运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TMP处理4 h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将中性粒细胞分为7组:Control组(1.5 g/L葡萄糖)、TMP组(40μmol/L TMP)、HG组(4.5 g/L葡萄糖)、HG+TMP组(40μmol/L TMP+4.5 g/L葡萄糖)、HG+TMP+ML385组(4.5 g/L葡萄糖+40μmol/L TMP+10μmol/L ML385)、HG+ML385组(4.5 g/L葡萄糖+10μmol/L ML385)和HG+DPI组(4.5 g/L葡萄糖+10μmol/L DPI)。通过免疫荧光观察NETs的结构;运用DHE和DCFH-DA检测中性粒细胞内R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的表达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MPO-DNA的含量,Pico-Green kit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dsD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3-cit、NRF2、HO-1、NOX2等的表达,评估TMP对NRF2信号级联的调控作用。结果80μmol/L的TMP会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P<0.01),其余浓度的TMP对中性粒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TMP组中性粒细胞NRF2、HO-1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HG组比较,HG+TMP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H3-cit表达显著降低(P<0.05),并且培养基中dsDNA和MPO-DNA含量明显下降(P<0.01)。免疫荧光未观察到HG+TMP组中NETs形成;HG+TMP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R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较HG组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1)。使用NRF2抑制剂ML385处理后,TMP对H3-cit、NRF2和HO-1的作用被逆转;培养基中dsDNA和MPO-DNA含量明显上升(P<0.01),并且胞内R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相较HG+TMP组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TMP可以激活NRF2/HO-1通路并抑制ROS的形成,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捕获 活性氧 高糖 NRF2/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谢何昕 鲁文赓 +3 位作者 司琳清 袁思琦 周继伟 姚旭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4期93-96,共4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的发现使中性粒细胞再次成为研究热点。NETs通过其内含的抗菌肽和诸多的酶系统进行捕获、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NETs参与炎症和多种自身免疫调...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的发现使中性粒细胞再次成为研究热点。NETs通过其内含的抗菌肽和诸多的酶系统进行捕获、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NETs参与炎症和多种自身免疫调节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就NETs的形成机制以及NETs的宿主防御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机制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华防控方法及灭活与捕获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佩蕊 洪喻 谢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5,共15页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藻毒素的释放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控技术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的热点课题。该文考虑到传统方法...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藻毒素的释放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控技术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的热点课题。该文考虑到传统方法中化学方法药剂残留问题明显,物理方法则人力或设备成本高,生物方法存在不稳定、见效慢等缺陷,且较少考虑到藻华发生不同时期的水体中不同藻密度条件下防控策略选择的差异性,针对性进行了常见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方法的总结与分析。尤其对可用于控制低密度藻快速生长的局部增强电场处理细胞灭活技术以及清除高密度藻的磁性纳米材料微藻捕获技术这2类备受关注的新技术,从技术应用原理、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等多角度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防控技术 细胞灭活 细胞捕获 低压电场处理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生物无机界面的构筑与循环肿瘤细胞分离
11
作者 刘学丽 王树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09-1616,共8页
纳米生物无机界面的研究是无机化学学科新兴的前沿领域之一。纳米结构的无机材料在仿生界面、细胞界面、生物检测界面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无机纳米结构被尝试用于痕量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 纳米生物无机界面的研究是无机化学学科新兴的前沿领域之一。纳米结构的无机材料在仿生界面、细胞界面、生物检测界面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无机纳米结构被尝试用于痕量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分离的基础探索研究中,并展现出非常吸引人的应用前景。痕量CTCs的高效分离对于癌症早期检测、术后监测及生物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纳米生物无机界面在CTCs分离中的应用,详细介绍其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做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材料 纳米结构 生物界面 循环肿瘤细胞(CTCs) 癌症诊断 细胞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典 万立华 +3 位作者 胡兰 李彩霞 韩俊萍 郝建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标识。参照龙胆紫染色法,比较0.5、1、2、5、8μl苏木素染液及2、5、8、10、15μl亚甲基蓝染液的染色效果,优化染色条件;并比较优化后的细胞核标识效果。显微操作仪捕获3种染液染色后的细胞进行DNA检验,比较检测结果;并捕获染色10、30、60 min口腔上皮细胞,比较染色时间对DN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100μl口腔上皮细胞悬液加入2μl苏木素、0.5μl龙胆紫或5μl亚甲基蓝染液,细胞核均着色明显,与胞浆对比清晰。5个细胞的分离检验结果示有效分型率分别为90%、100%、66.7%,成功分型率为20%、100%、11.1%;龙胆紫、苏木素染色时间(≤60 min)对DNA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而亚甲基蓝染色时间延长导致等位基因丢失等现象加重,影响检测结果。结论:3种染液均可清晰标识细胞核;而龙胆紫染液对LVPCR技术抑制最弱,为三者中较优的细胞核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碱性染料 低体积扩增 显微捕获细胞分离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小鼠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正常值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洋 阎国辉 +4 位作者 苏玉虹 朱宝琴 李会 佟伟 智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建立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正常水平,比较三种小鼠的差异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CBA试剂盒测定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种小鼠5种Th1/Th2细胞因子呈正态分布,... 目的建立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正常水平,比较三种小鼠的差异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CBA试剂盒测定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种小鼠5种Th1/Th2细胞因子呈正态分布,95%可信区间可以被认可;三种小鼠IL-4I、L-5水平差异性不大(P>0.05),INF-γ、TNF-αI、L-2差异性较大,其中BALB/c小鼠Th1细胞因子水平均比两种C3H小鼠高,其中INF-γ和TNF-α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的正常参考值;BALB/c小鼠比C3H/HeJ、C3H/SW小鼠处于高免疫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技术) TH1/TH2细胞因子 正常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p50参与IL-4在THP-1细胞中诱导DC-SIGN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利军 常秀春 +1 位作者 姚航平 吴南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蛋白,在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异性的表达和DC-SIGN的调节机制有关.... 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蛋白,在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异性的表达和DC-SIGN的调节机制有关.到目前为止,DC-SIGN表达调控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IL-4是诱导DC-SIGN表达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而NF-κB是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两者都和DC-SIGN的表达调节相关.研究了IL-4和NF-κB对DC-SIGN启动子活性、对DC-SIGN表达的影响以及IL-4和NF-κB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现:DC-SIGN启动子中NF-κB位点缺失可以使DC-SIGN启动子活性下降大约50%,NF-κBp50可以促进DC-SIGN在THP-1细胞的表达,IL-在THP-1细胞诱导DC-SIGN表达的同时,也促进了NF-κBp50的表达.这些结果显示,在THP-1细胞中NF-κBp50参与IL-4诱导的DC-SIG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p50 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 细胞介素4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AML患者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含梦 倪婧 +2 位作者 郑美娟 陈冰 杨明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此两种疾病免疫状态的区别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术(CB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MDS患者[MD...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此两种疾病免疫状态的区别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术(CB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MDS患者[MDS组,难治性贫血(RA)与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各10例]、15例AML患者(AML组)和1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间接评价各组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并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TNF、IL-17、IL-2、IFN-γ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RAEB组和AML组Treg、IL-10、IL-6、IL-4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MDS-RA组比较,MDS-RAEB组和AML组TNF、IL-17、IL-2、IFN-γ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而Treg、IL-10、IL-6、IL-4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不同时期的MDS和AML患者其免疫状态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TREG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免疫失衡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杨晨茜 瞿娇 +4 位作者 刘怡彤 孟思伟 王冰琳 冯美卿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453,共9页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最近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19-nCoV)为例,总结了这些冠状病毒在结构、基因、来源、传染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异同,基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免疫失衡现象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并提出后续展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风暴 中性粒细胞捕获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可寻址生物电子芯片信号源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洁 徐伟 +4 位作者 李生辉 叶一霏 马瑶瑶 段佳辉 黄成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0-155,共6页
直接数字式合成(DDS)是频率合成领域内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无线电通信领域。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基于介电电泳的生物芯片对信号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出基于DDS模块AD9850的介电电泳生物芯片的信号源系统,提供一组频率在1 kH... 直接数字式合成(DDS)是频率合成领域内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无线电通信领域。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基于介电电泳的生物芯片对信号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出基于DDS模块AD9850的介电电泳生物芯片的信号源系统,提供一组频率在1 kHz^30 MHz,幅值在0.5~4 V的同频等幅同反相正弦信号,实际应用于一种可寻址的细胞捕获微流控芯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信号源系统能很好满足介电电泳生物芯片对信号源的需求,将其应用于研发的介电电泳生物芯片上,成功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式合成 介电电泳 生物芯片 AD9850 信号源 细胞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