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性心肌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卢新政 黄峻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细胞性心肌成形术是治疗心肌异常性疾病的新方法。本文分别从移植细胞的种类、成活、分化、与宿主细胞的联系、对宿主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移植区新生血管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细胞性心肌成形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细胞心肌成形术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唐耀亮 赵强 +5 位作者 葛均波 储以微 王春生 胡美玉 杨英珍 刘康达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 通过体外诱导研究骨髓基质细胞 (MSC)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和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方法 抽取雄性SD大鼠骨髓 ,进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 ,获得较纯的MSC。采用第 8代的MSC ,以去甲基化药物 5 氮杂胞苷进行体外诱导 ,相差显... 目的 通过体外诱导研究骨髓基质细胞 (MSC)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和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方法 抽取雄性SD大鼠骨髓 ,进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 ,获得较纯的MSC。采用第 8代的MSC ,以去甲基化药物 5 氮杂胞苷进行体外诱导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 ,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细胞形态比例 ,以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心肌特征性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T(cTnT)表达 ,并通过RT PCR鉴定心肌特异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诱导前MSC多呈扁平多突起形态 ,诱导后形态发生变化 ,10d细胞呈长梭形 ,2 0d后细胞之间形成连接 ,排列方向渐趋一致 ,1月时出现肌管样结构。FACS检测发现诱导后MSC形态构成发生变化 ,以形态较小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检测Desmin阳性比例近 35 % ,有cTnT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出现 ,约占 10 %。RT PCR显示诱导后MSC后有GATA 4、ANP和a MHC基因表达。结论 成体中的MSC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表现心肌样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心肌 细胞心肌成形术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心功能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瀛 白小涓 王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9-865,共7页
通过对心肌胶原纤维、微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SCs)心肌内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保护机制.应用阿霉素注射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模型,成功建模后移植4',6-... 通过对心肌胶原纤维、微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SCs)心肌内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保护机制.应用阿霉素注射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大鼠模型,成功建模后移植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BMSSCs.分别于术后1、2、3、4周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利用免疫组化、RT-PCR技术分析心肌胶原纤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表达的改变,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显示,移植细胞于术后4周通过免疫荧光可检测到存活.于术后2周开始,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表现为移植组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舒张压(LVDP)显著下降,P<0.05.移植组心肌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光密度值比较P<0.05.移植组VEGF、Flt-1、Flk-1表达较同期对照组增加,并张且与其受体达峰时间不同步.4周时移植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BMSSCs移植后可通过上调受体内VEGF、Flt-1、Flk-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减少胶原纤维沉积,从而改善受体心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扩张型心肌 心肌细胞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