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性机械拉伸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微管蛋白-β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娜 陈静 +2 位作者 董江峰 陈维毅 吴文周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机械拉伸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和细胞形态及骨架的影响,为软骨细胞内力学信号传导研究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系统对体外单层原代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实施正弦波、0.5Hz、0~5%间歇性周期应变加载,每日拉... 目的探讨间歇性机械拉伸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和细胞形态及骨架的影响,为软骨细胞内力学信号传导研究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系统对体外单层原代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实施正弦波、0.5Hz、0~5%间歇性周期应变加载,每日拉伸3h,共加载3天。对照组静态培养。3天后检测细胞活力、基质合成情况以及微管蛋白-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结果加载组软骨细胞生长良好,氨基多聚糖和蛋白多糖的合成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增高(P〈0.05);微管蛋白-β沿细胞长轴发生重排,细胞形态和取向趋于一致。结论间歇性机械拉伸对细胞生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通过微管蛋白-β的重排影响细胞形态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微管 关节软骨 机械拉伸 蛋白-β 体外培养 间歇性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示纤毛虫细胞微管骨架的两种荧光标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余齐耀 张萌 +1 位作者 陈季武 倪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应用直接荧光标记和免疫荧光标记显微术显示了几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如尾草履虫、大尾柱虫、阔口游仆虫)的细胞微管骨架,并据结果提出了用所述方法制备标本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对游仆虫,可以忽略某些步骤;对大尾柱虫各种药品的浓度以及处... 应用直接荧光标记和免疫荧光标记显微术显示了几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如尾草履虫、大尾柱虫、阔口游仆虫)的细胞微管骨架,并据结果提出了用所述方法制备标本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对游仆虫,可以忽略某些步骤;对大尾柱虫各种药品的浓度以及处理时间以较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纤毛虫 细胞微管骨架 直接荧光标记 免疫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组织细胞微管蛋白-β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历俊华 万虹 王忠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为了探讨体外培养的正常及肿瘤细胞微管蛋白 β的表达 ,将肺成纤维细胞 ( 3T3)、胃癌细胞 (BGC 82 3)、神经母细胞瘤株 (SH SY5Y)、大鼠胶质瘤细胞株 (C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株 (BT32 5)体外培养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微管蛋白 β的... 为了探讨体外培养的正常及肿瘤细胞微管蛋白 β的表达 ,将肺成纤维细胞 ( 3T3)、胃癌细胞 (BGC 82 3)、神经母细胞瘤株 (SH SY5Y)、大鼠胶质瘤细胞株 (C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株 (BT32 5)体外培养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微管蛋白 β的表达。发现 :所有细胞均为微管蛋白 β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提示 :微管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 细胞微管 蛋白-β 表达 神经母细胞瘤株 胶质瘤细胞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细胞微环境体外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秦燕勤 刘含 李建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COPD病理机制复杂,细胞微环境改变是其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COPD病理机制及药效药理评价的重要工具。该文介绍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COPD病理机制复杂,细胞微环境改变是其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COPD病理机制及药效药理评价的重要工具。该文介绍了肺内细胞微环境的基本构成,COPD病理进程中细胞微环境变化,总结了细胞微环境体外模型在COPD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提出COPD细胞微环境体外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细胞环境 体外模型 细胞共培养 气-液面培养 气血屏障 肺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宇婷(综述) 谢华桃 张明昌(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LNCs)是位于角膜缘、与角膜缘上皮干细胞(LESCs)紧密相连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能同时表达间充质标志物和多种胚胎干细胞标志物,对调节LESCs的静息、自我更新以及分化状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LNCs可通过胶原酶...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LNCs)是位于角膜缘、与角膜缘上皮干细胞(LESCs)紧密相连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能同时表达间充质标志物和多种胚胎干细胞标志物,对调节LESCs的静息、自我更新以及分化状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LNCs可通过胶原酶消化法、上皮块消化法、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以及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通过3D Matrigel共培养、Transwell共培养可研究LNCs与LESC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LNCs与LESCs可通过SDF-1/CXCR4、Notch、BMP、Wnt、Sonic Hedgehog、KIT/AKT等多种信号通路以及神经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LNCs现已成为角膜上皮组织工程、眼表重建以及角膜再生等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本文就LNCs的研究背景、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与LESCs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缘环境细胞 角膜缘上皮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 组织工程 眼表重建 角膜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不同组分动态变化调控肝纤维化发展的特征与机制
6
作者 赵慧兰 刘宗绪 +5 位作者 李淑敏 王之枫 刘明慧 盛倩 柯坤彬 石西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5-760,共6页
肝脏有代谢、解毒、免疫防御等功能,肝脏微环境稳态的维持对机体健康极其重要。肝脏的微环境包括肝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及非细胞成分等。不同病因导致肝脏慢性损伤性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在肝纤维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 肝脏有代谢、解毒、免疫防御等功能,肝脏微环境稳态的维持对机体健康极其重要。肝脏的微环境包括肝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及非细胞成分等。不同病因导致肝脏慢性损伤性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在肝纤维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肝脏微环境的各种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能促进肝纤维化的恶性发展。深入探索微环境各成分变化机制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环境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枯否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药物浓度筛选微流控器件的设计与制作
7
作者 霍兆林 丁来钱 +2 位作者 亓东锋 刘冲 魏娟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8-1237,共10页
为筛选靶向药物浓度,设计制作了集成浓度梯度发生器的细胞共培养微流控器件。对器件内的浓度梯度生成原理、浓度场、速度场和细胞共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等效电路原理设计了可以生成5∶1∶0浓度梯度的微通道模型,采用串并联结... 为筛选靶向药物浓度,设计制作了集成浓度梯度发生器的细胞共培养微流控器件。对器件内的浓度梯度生成原理、浓度场、速度场和细胞共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等效电路原理设计了可以生成5∶1∶0浓度梯度的微通道模型,采用串并联结构形式设计了药物浓度作用细胞共培养单元,进行了浓度梯度单元与细胞共培养单元集成。然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的层流和物质传递模块进行了速度场和浓度场仿真验证。最后,采用软刻蚀技术制作了该微流控器件,分别采用荧光素纳溶液和1μm直径聚苯乙烯悬浮液模拟药物浓度分布;在器件内进行了Hela细胞与A549细胞的共培养,并分析了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叶酸受体靶向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微流控器件能够生成设定的浓度梯度(浓度比例5∶1∶0),每一分支的细胞培养单元内浓度差异在0.1%以内;细胞培养单元内流速分布均匀,培养单元内的平均流速为(7.1±0.3)μm/s;两种细胞的生长符合S型生长规律,细胞膜染色实验表明在该微流控器件内能够实现两种细胞的平行共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微流控器件能够模拟细胞在体内的流动环境,为靶向药物浓度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控 细胞环境 靶向药物浓度筛选 平行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7条河涌水质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彩虹 黎杰强 +2 位作者 万清玲 梁念慈 伍育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广州市7条河涌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全部受试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显著升高;几条河涌除驷马涌受中度污染,东濠涌中度偏重度污染外,其它河涌均受到严重污染,测试结果提示水体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
关键词 蚕豆根尖 细胞核技术 河涌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杰 郭萌 +1 位作者 牛花花 许仁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将泥鳅分别暴露于0.005、0.025、0.05、0.1 mg/L的Cd2+溶液中,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统计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结果显示,Cd2+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质量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Cd2+质量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微... 将泥鳅分别暴露于0.005、0.025、0.05、0.1 mg/L的Cd2+溶液中,常规方法制备血涂片,统计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结果显示,Cd2+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质量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Cd2+质量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Cd2+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质量浓度—效应关系。随Cd2+质量浓度增加,红细胞核异常率显著上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 mg/L组核异常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降低—增加的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细胞 核异常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治疗前后恶性胸腹水白细胞抗原DR、淋巴细胞微核含量及T细胞亚型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建龙 盛友华 +4 位作者 何忠惠 顾春荣 顾燕慧 李洪涛 沈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腹水多为中晚期症状,控制恶性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治疗恶性积液前后积液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PFLMNF)以及T细胞亚型的改变,以预测...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腹水多为中晚期症状,控制恶性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治疗恶性积液前后积液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PFLMNF)以及T细胞亚型的改变,以预测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方法:胸腹腔注射白介素-2(200万国际单位,每周2次,共2周)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7例。采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术(TCT),采用免疫标记EnVison二步法观察T细胞免疫表型、HLA-DR及癌细胞免疫表型HLA-DR的表达。采用Giemsa-Wright染色观察PFLMNF。结果:A组胸腹水患者白介素-2治疗后,T细胞CD3、CD4、HLA-DR免疫表达信号增强,PFLMNF在治疗后患者中明显减低。结论:白介素-2可以上调人恶性胸腹水癌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提示IL-2对癌性胸腹水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恶性胸腹水 HLA-DR 淋巴细胞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婧 罗环 +4 位作者 陈斌 常晓燕 王萍 于贵新 罗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血液锌原卟啉(Zn-protoporphyrin,ZPP)含量,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作业组与非铅作业组工人之间的尿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ZPP含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作业工人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ZPP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 s=0.778)。结论职业性铅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导致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率 锌原卟啉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HIF-2α表达对低氧下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屈洪波 范原铭 +3 位作者 韩明利 陈鑫 吴诚义 汤为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表达对低氧下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stem cells,BCSCs)微球体富集的影响。方法:构建HIF-2α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MCF-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 目的:探讨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表达对低氧下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stem cells,BCSCs)微球体富集的影响。方法:构建HIF-2α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MCF-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2αmRNA及蛋白表达;MTT检测MCF-7细胞在不同氧浓度下增殖活性;显微镜下观察低氧下BCSCs微球体形成情况;有限稀释法检测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RT-PCR检测微球体细胞干细胞相关标志物ABCG2、CD44及OCT-4 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HIF-2α基因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HIF-2α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比较,低氧下RNA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及BCSCs单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亦显示RNA干扰组BCSCs相关标志物ABCG2、CD44及OCT-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氧能够诱导和强化MCF-7细胞乳腺癌癌干细胞样特性,而沉默HIF-2α表达可抑制低氧下BCSCs富集,提示HIF-2α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环境 HIF-2α MCF-7 乳腺癌干细胞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乙醇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树槐 徐士新 +1 位作者 郑定 孙玉梅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14,共2页
喹乙醇(Olaquindocis)系喹(?)啉二氮氧化物类药物,化学名2—[N—(2—羟基—乙基)—氨基甲酰]—3—甲基—喹 (?)啉—1.4—二氧化物。为目前普遍应用的抗菌及提高饲料报酬的添加剂。为了解该药的遗传毒理学怍用。
关键词 喹乙醇 诱发 小鼠 细胞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评价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志国 郭红娟 王任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分别选取废弃地上的花生地、柿树地、柑桔地和桃树地等4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和监测,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浸提物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和污染指数(PI),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 分别选取废弃地上的花生地、柿树地、柑桔地和桃树地等4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和监测,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浸提物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和污染指数(PI),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用浸提法处理的4个采样点土壤的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柑桔地的污染程度最严重,污染指数达到了2.93;污染程度最轻的是花生地,其污染指数为1.97。这表明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锰矿废弃地土壤上早期不宜种植食用的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根尖细胞核技术 锰矿废弃地 土壤污染 污染指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干细胞微球体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华英 吴诚义 陈元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67,I0004,共6页
目的:对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的化疗微球体(CMSs)进行培养和鉴定,为获取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将获得的CMSs接种在添加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CMSs的生长情况;②通过... 目的:对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的化疗微球体(CMSs)进行培养和鉴定,为获取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将获得的CMSs接种在添加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CMSs的生长情况;②通过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化疗微球体细胞(CMSDCs)的克隆形成和自我更新能力;③CMSDCs贴壁培养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其分化能力;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MSDCs及其分化细胞CK14、CK18和CK19的表达;⑤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MSDCs及其分化细胞中ALDH1+细胞的含量;⑥构建NOD/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CMSDCs的致瘤能力。结果:CMSs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呈球状生长,3d后球体表面出现坏死的细胞层;CMSDCs可以连续传代形成新的CMSs,新生球体折光性强,表面无坏死层;在添加血清的培养基中的CMSDCs可以分化产生梭形的单层细胞;CMSDCs表达乳腺干细胞标记物CK19,不表达分化标记物CK14和CK18;CMSDCs和分化细胞中ALDH1+细胞的比例分别为为17.41%~23.57%和0.50%~1.28%;103个CMSDCs即可在NOD/SCID小鼠体内形成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移植瘤。结论:CMSs富含乳腺癌干细胞,与悬浮培养所获得的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类似,提示从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癌干细胞微球体可能成为乳腺癌干细胞获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球体 培养液 无血清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石棉体外诱发细胞微核与多核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云岗 刘玉清 +5 位作者 周谷 彭文珍 汪洋 李寿祺 董奇男 詹承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采用国产青石棉对BALB/c-3T3细胞和V79细胞染毒,发现该2种细胞均可被青石棉诱发微核与多核.并且观察到含青石棉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和多核细胞率均显著高于不含青石棉的细胞,而后者又比阴性对照显著增高.这提示青石棉进... 采用国产青石棉对BALB/c-3T3细胞和V79细胞染毒,发现该2种细胞均可被青石棉诱发微核与多核.并且观察到含青石棉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和多核细胞率均显著高于不含青石棉的细胞,而后者又比阴性对照显著增高.这提示青石棉进入细胞是其发挥遗传毒性作用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必需条件.与青石棉样品比较(22%),这2种细胞内所含青石棉长纤维(>10μm)比例增大(60%-66%),提示细胞对青石棉的吞噬或保留作用具有一定长度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石棉 细胞 细胞多核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急性白血病血清IL-6、IL-10和TNF水平 被引量:13
17
作者 肖平 曾耀英 林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BD CBA F lex Set IL-6、IL-10、TNF试剂盒和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BD CBA F lex Set IL-6、IL-10、TNF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AL患者IL-6、IL-10和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IL-10和TNF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ANLL亚型中,M1型IL-6水平最高。结论:CBA法能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因子;AL血清中IL-6、IL-10和TNF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球阵列法 急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化锰腹腔染毒对血细胞数及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乐 王颖 +1 位作者 彭小武 吴颖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6-199,共4页
小鼠腹腔染毒不同浓度二氯化锰,12h一次,连续染毒4次。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白细胞分类(DC)计数、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含量及骨髓细胞微核率,以探讨锰对机体血液的毒性作用及机体的遗传毒性作用。实验表明... 小鼠腹腔染毒不同浓度二氯化锰,12h一次,连续染毒4次。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白细胞分类(DC)计数、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含量及骨髓细胞微核率,以探讨锰对机体血液的毒性作用及机体的遗传毒性作用。实验表明小鼠染毒低浓度(25mg/kg)二氯化锰,RBC、Hb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剂量二氯化锰组与阴性组比,WBC、DC计数未见显著差异,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化锰 细胞 骨髓细胞核率 锰中毒 遗传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融雪剂对泥鳅的急性毒性以及红细胞微核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宁宁 党炳俊 +1 位作者 杜启艳 常重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4-2226,共3页
以泥鳅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醋酸钾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的醋酸钾均能诱发泥鳅红细胞微核。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测定法可作为监测... 以泥鳅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醋酸钾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的醋酸钾均能诱发泥鳅红细胞微核。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测定法可作为监测水环境中致突变化合物的一个较为实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钾 泥鳅 急性毒性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鮈鲫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楠楠 吕碧平 +3 位作者 厉以强 査金苗 马梅 王子健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半静态暴露于重铬酸钾溶液中,研究发现稀有鮈鲫的本底微核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重铬酸钾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暴露后能明显观察到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稀有... 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半静态暴露于重铬酸钾溶液中,研究发现稀有鮈鲫的本底微核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重铬酸钾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暴露后能明显观察到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稀有鮈鲫可用于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试验中每尾鱼观察15000个细胞,能有效地减小试验偏差,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暴露浓度大于等于0.01mg/L时,染毒组与空白组的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其微核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24h时出现所有测定时间微核率的峰值。与其他鱼类比较显示,稀有鮈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遗传毒物诱发微核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外周血红细胞核试验 重铬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