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巩膜成纤维细胞体外三维胶原基质培养系统的构建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1
作者 胡守龙 李莉 +1 位作者 崔冬梅 曾骏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背景眼轴的过度伸长和巩膜组织的扩张是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建立合理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s)培养体系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HSFs在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与胶原基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构建HSFs与Ⅰ型胶原的三维... 背景眼轴的过度伸长和巩膜组织的扩张是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建立合理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s)培养体系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HSFs在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与胶原基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构建HSFs与Ⅰ型胶原的三维培养系统,微观模拟在体巩膜,建立巩膜重塑模型。 方法采集新鲜供体巩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HSF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波形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以鉴定细胞;获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鼠尾腱制备鼠尾胶原,400 μl胶原加入50 μl NaOH(0.1 mol/L)溶液中混匀,加入80 μl 10倍培养液,混匀,溶液pH值约为7。加入1 100 μl终浓度1×106/ml细胞悬液混合形成凝胶培养系统,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SFs的增生情况和细胞形态,采用IPP-5软件对三维培养的含细胞胶原收缩面积进行测量以分析三维胶原系统的物理特性;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对三维胶原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培养的HSFs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角蛋白表达阴性。未接种培养细胞的无成纤维细胞SD鼠鼠尾胶原凝胶透明,实验期间性状无明显变化,而含HSFs的三维胶原凝胶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增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数十层成纤维细胞相互交错呈网状排列,培养后7~14 d凝胶块呈乳白色,凝胶面积保持在正常的10%左右,三维培养系统中的HSFs接种后24 h细胞产生多向性突起,呈双极形或纺锤形。HSFs胶原凝胶复合物的弹性材料蠕变曲线呈非线性(0~100 s)部分与线性(100~600 s)部分,前者是胶原凝胶在短暂应力的作用下本身的弹性变化,后者是胶原凝胶在定力的作用下随拉伸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的蠕变变化。 结论鼠胶原凝胶对培养的HS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SFs胶原凝胶可形成三维复合物,可呈现机械性生物学特性,是研究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以及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良好模型,可用于巩膜重塑的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细胞 巩膜 SD大鼠 生物力学 细胞培养技术/方法 种植 人巩膜成纤维细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壳聚糖胶原共混膜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勇 徐锦堂 +2 位作者 陈建苏 吴春云 陈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目的 探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先同时消化角膜上皮及内皮层 ,然后刮去上皮、内皮、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将剩余的基质层剪碎消化 ,接种在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上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别。结果 角膜基质细胞应用消化培养法 4h后部分基质细胞与壳聚糖 胶原共混膜有贴壁现象出现 ,细胞呈梭形。培养 2 4h后 ,基质细胞呈纺锤形且透明 ,此后细胞分裂增殖越来越多并向周围延伸 ,培养第 6天细胞已经达到完全融合状态 ,呈梭形 ,排列比较整齐。在 6d左右达到 10 0 %融合状态 ,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Vim染色、胞浆染色阳性。结论 传代的细胞具有角膜基质细胞的生物特性 ,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共混膜 兔角膜细胞 培养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参与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胶原Ⅲ 被引量:1
3
作者 荆小莉 王东平 +2 位作者 廖晓星 李锦华 李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胶原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以不同浓度D-葡萄糖、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以及用不同时间刺激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胶原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以不同浓度D-葡萄糖、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以及用不同时间刺激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别检NRK52E细胞p38MAPK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外基质胶原Ⅲ的表达。结果:随D-葡萄糖浓度增加,p38MAPK磷酸化水平、胶原Ⅲ的产生也增加,SB203580可有效阻断高糖引起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和细胞外基质胶原Ⅲ的表达的增高。结论:高糖引起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SB203580有潜在的糖尿病肾病防治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溶液 高渗 糖尿病 肾间纤维 P38MAP激酶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的分子类型、结构分级及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戈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十一种胶原分子类型的多肽链组成、主要氨基酸数、组织分布及主要特征;胶原各种结构在光、电镜及肉眼下的分级;细胞外基质:非胶原性糖蛋白(纤维连接素、板连素、内胚素、连接素、β-半乳糖苷凝集素、骨连素、软... 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十一种胶原分子类型的多肽链组成、主要氨基酸数、组织分布及主要特征;胶原各种结构在光、电镜及肉眼下的分级;细胞外基质:非胶原性糖蛋白(纤维连接素、板连素、内胚素、连接素、β-半乳糖苷凝集素、骨连素、软骨连素、玻璃体连素)、糖胺聚糖(透明质酸)、蛋白聚糖(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肝素)的分布、功能、结构特点及与Ⅰ、Ⅱ、Ⅳ型胶原间的一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分子类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VEGF、PLA2和PGE2和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卫强 张光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究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前列腺素E2(PGE2)和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配到以下3组(每组25只):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然后缝合)、模型... 目的:探究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前列腺素E2(PGE2)和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配到以下3组(每组25只):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然后缝合)、模型组(采用建模方法处理)和针刺治疗组(每天持续30 min,完整疗程包括14 d,两个疗程间隔2 d);通过qRT-PCR分析VEGF、PLA2和PGE2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VEGF、PLA2和PGE2蛋白的蛋白质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型和Ⅱ型胶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使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评估针刺治疗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VEGF、PLA2、PGE2 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而针刺治疗组能够降低模型组VEGF、PLA2、PGE2 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Ⅰ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正相关,Ⅱ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负相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Ⅰ型胶原表达水平升高,Ⅱ型胶原表达水平降低,而针刺治疗组能够恢复模型组Ⅰ型和Ⅱ型胶原水平(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1β、MMP-1、MMP-3表达水平升高,而针刺治疗组能够降低模型组TNF-α、IL-1β、MMP-1和MMP-3表达水平(P<0.05);模型组核膜被破坏,细胞核变得更致密,针刺治疗组中的细胞显示相对完整的核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中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结论:针刺能够降低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椎间盘VEGF、PLA2和PGE2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代谢酶表达,增加Ⅱ型胶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椎间盘退变 细胞 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的角膜基质细胞外基质纤维化体外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靳荷 罗世男 +3 位作者 范梓晰 李杰 周卫为 李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6-411,共6页
背景 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纤维化是角膜瘢痕形成的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引起角膜基质过度产生ECM.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构建了角膜基质三维培养模型,而将TGF-β1添加于该三维培养体系中是否可达到构建... 背景 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纤维化是角膜瘢痕形成的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引起角膜基质过度产生ECM.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构建了角膜基质三维培养模型,而将TGF-β1添加于该三维培养体系中是否可达到构建角膜基质ECM纤维化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有待研究.目的 评估TGF-β1对该三维培养模型中ECM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该三维培养体系是否可以作为角膜基质ECM纤维化的体外三维培养候选模型.方法分离新鲜成年牛角膜,并在基础培养液(DMEM/F12+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中进行角膜基质细胞的培养,将5&#215;105个牛角膜基质细胞收集于15 ml离心管中构建体外三维培养模型(Pellet),根据培养液中添加的TGF-β1质量浓度的不同分为基础培养液组(无TGF-β1)、基础培养液+0.5 ng/ml TGF-β1组和基础培养液+1.0 ng/ml TGF-β1组,于培养2周时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法(Calcein-AM/PI)法进行细胞活性测定;分别于培养后48 h、1周和2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ellet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ColⅢ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结果 Pellet模型培养后48 h,角膜基质细胞开始抱团,培养后2周经Calcein AM/PI染色证实绝大多数细胞存活.培养后48 h、1周和2周,基础培养液+0.5 ng/ml TGF-β1组和基础培养液+1.0 ng/ml TGF-β1组角膜基质细胞中α-SMA、Col Ⅰ和ColⅢ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液组,3个组间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696.745,P<0.001;F分组=35.166,P<0.001;F分组=33.677,P<0.001),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α-SMA、Col Ⅰ和ColⅢ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863,P<0.05;F时间=298.614,P<0.001;F时间=607.472,P<0.001);ColⅢmRNA合成速率均大于Col Ⅰ mRNA的合成速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培养后48 h和1周α-SMA、Col Ⅰ和ColⅢ蛋白的表达量为微量,培养后2周基础培养液+0.5 ng/ml TGF-β1组Pellet模型中α-SMA、Col Ⅰ和ColⅢ蛋白的相对灰度表达量分别为0.395±0.208、1.060±0.175和0.629±0.382,基础培养液+1.0 ng/ml TGF-β1组o-SMA、Col Ⅰ和ColⅢ蛋白的灰度表达量分别为0.758±0.228、1.201±0.187和0.753 ±0.46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SMA:F=10.691,P<0.05;Col Ⅰ:F=14.094,P<0.05;ColⅢ:F=10.995,P<0.05). 结论 培养液中添加TGF-β1和血清促进角膜ECM的纤维化,表现为Pellet三维培养模型中牛角膜基质细胞高表达纤维化特异性标志物.该培养体系可作为角膜基质ECM纤维化研究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细胞 创伤修复 细胞培养技术/方法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 纤维 Ⅰ型 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成星 冯鹏飞 +3 位作者 李晓娜 宋婕 安美文 陈维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7-453,458,共8页
目的研究机械牵张与白介素-1β(IL-1β)联合作用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原代提取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进行牵张幅度15%、频率0.1 Hz的周期性牵张12、24、36 h,同时给予IL-1β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研究机械牵张与白介素-1β(IL-1β)联合作用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原代提取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进行牵张幅度15%、频率0.1 Hz的周期性牵张12、24、36 h,同时给予IL-1β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1)和I型胶原α1(Collagen Iα1)mRNA表达变化水平。结果 IL-1β单独作用可以诱导角膜成纤维细胞MMP-1、MMP-3和MMP-9 mRNA表达;MMP-1和MMP-3 mRNA表达随时间而降低,MMP-9、TIMP-1、Collagen Iα1 mRNA则随时间而增加;IL-1β与机械牵张联合作用使MMP-1、MMP-3、MMP-9 mRNA表达水平上调,TIMP-1和Collagen Iα1 mRNA表达下调,且具有时间依赖。单独机械牵张使Collagen Iα1 mRNA表达下降,IL-1β与机械牵张联合作用使其表达进一步下调,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机械牵张与炎性因子联合作用可加剧角膜组织破坏,促进角膜膨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牵张 金属蛋白酶 角膜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纤维蛋白胶复合血管脱细胞基质制备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国锋 何志娟 +4 位作者 杨大平 徐学武 任丽虹 刘莺 李庆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48-75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猪纤维蛋白胶复合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制备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方法。方法将猪纤维蛋白胶均匀复合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外表面,构建全生物型小口径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通过组织学染色、扫描电... 目的探讨利用猪纤维蛋白胶复合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制备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方法。方法将猪纤维蛋白胶均匀复合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外表面,构建全生物型小口径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通过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对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的性质进行检测。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猪纤维蛋白胶均匀分布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外表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的外表面光滑,质地均匀。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脱细胞犬颈总动脉及新鲜犬颈总动脉3组标本的极限拉伸强度和爆裂强度相似,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组的轴向顺应性高于脱细胞犬颈总动脉组,而与新鲜犬颈总动脉组的顺应性相似。结论猪纤维蛋白胶可以均匀复合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上,能够构建出结构均匀的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生物力学性质,能够满足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组织工程 生物支架材料 纤维蛋白 细胞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丝素纤维增强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高闻语 刘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3-423,共1页
目的胶原蛋白作为天然角膜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组织工程角膜修复的首选原材料。目前常见的胶原基支架材料在临床移植手术中常因无法满足手术缝合的剪切过程而导致移植失败。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在胶原基材料中引入天然丝素来改... 目的胶原蛋白作为天然角膜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组织工程角膜修复的首选原材料。目前常见的胶原基支架材料在临床移植手术中常因无法满足手术缝合的剪切过程而导致移植失败。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在胶原基材料中引入天然丝素来改善其力学性能。方法首先,配置6.5 mg/m L的胶原蛋白(Col)溶液,并从丝纤维中提取丝素蛋白(SF)溶液;控制复合体系中的Col∶SF=100∶3;接下来,向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EDC/NHS,使得EDC∶NHS∶Col三者质量比为1∶1∶6。待混合溶液在4℃条件下搅拌充分反应5 h后,除去混合溶液中的气泡,最后将溶液转移至模具中风干成膜,制备得到丝素蛋白复合胶原基薄膜。结果通过力学拉伸试验测定Col膜和Col-SF复合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薄膜材料的极限抗张强度分别为7.20±0.9 MPa和9.71±0.14 MPa,添加了丝素纤维的胶原基材料(Col-SF)的抗张强度明显高于纯胶原材料(Col)。同时,Col膜和Col-SF膜的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5.1±0.7%和49.5±0.7%,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制备得到的Col-SF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天然丝素纤维可以作为调节胶原基材料物理性质和增强其机械强度的一种合适选择。除此之外,Col-SF还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降解性等理化性能,满足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角膜 手术缝合 丝素纤维 细胞 抗张强度 支架材料 蛋白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宁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胶原蛋白对前列腺增生治疗的影响
10
作者 赵锦燕 王雪皎 +2 位作者 李斐 林久茂 周建衡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67-3472,3478,共7页
目的:观察前列宁(QLN)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TIMP-2)介导的胶原蛋白Ⅱ、Ⅲ、Ⅳ(CollagenⅡ、Ⅲ、Ⅳ)调控作用,探讨QL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分空白组、... 目的:观察前列宁(QLN)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TIMP-2)介导的胶原蛋白Ⅱ、Ⅲ、Ⅳ(CollagenⅡ、Ⅲ、Ⅳ)调控作用,探讨QL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QLN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模型组、QLN各剂量组BPH造模,观察组QLN灌胃,治疗4周,测量大鼠前列腺重量、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ollagenⅡ、Ⅲ、Ⅳ蛋白表达;人前列腺增生细胞(BPH-1)培养,分空白组(对照组即0 mg/mL)、QLN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0.25、0.5、1 m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Kit-8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MMP2、TIMP-2、CollagenⅡ、Ⅲ、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QLN各剂量组中前列腺重量、体积及指数明显减小(P<0.05),CollagenⅡ、Ⅲ、Ⅳ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细胞实验显示中、高剂量组BPH-1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生长速度缓慢。CCK-8结果显示,QLN中剂量组、QLN高剂量组24 h及48 h BPH-1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MMP-2、CollagenⅡ、Ⅲ、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IMP-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N可有效降解BPH大鼠前列腺组织中CollagenⅡ、Ⅲ、Ⅳ表达,对BPH-1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是QLN介导MMP-2、TIMP-2降解CollagenⅡ、Ⅲ、Ⅳ蛋白达到治疗BPH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宁 细胞 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 蛋白Ⅱ 蛋白Ⅲ 蛋白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促进肌腱样胞外基质形成的作用
11
作者 郑泽峰 沈炜亮 +3 位作者 乐辉辉 戴雪松 欧阳宏伟 陈维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对肌腱来源干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向冰冻技术制备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应用传统冻干技术制备三维紊乱胶原支架。通过体外种植肌腱来源干细胞及皮下支架种植,观察不同三维结构... 目的:探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对肌腱来源干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向冰冻技术制备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应用传统冻干技术制备三维紊乱胶原支架。通过体外种植肌腱来源干细胞及皮下支架种植,观察不同三维结构对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结果: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呈现出三维平行的结构。种植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显示出纺锤样的肌腱细胞形态,同时细胞沿着胶原支架纤维方向排列,在第七天时形成了致密的细胞层;三维紊乱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显示出多形性,随意分布在各个胶原支架片上。皮下种植实验中,2周后均有来自宿主的成纤维样细胞迁移进入支架,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中主要为细长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沿着支架方向排列;而在三维紊乱支架的细胞大多为椭圆形的,且分布没有一定的方向性。结论:平行的三维结构诱导细胞变得细长,促进细胞平行排列,同时促使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沿平行方向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理想的肌腱组织修复的支架构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细胞 细胞 支架 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魏琳婷 葛蓬勃 +8 位作者 李柯 李艳 王引红 赵纬昊 崔晨凯 董静 高洁 王莉 付荣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TRPC1和TRPC6在HBZY-1细胞上的定位及表...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TRPC1和TRPC6在HBZY-1细胞上的定位及表达;给予AngⅡ干预HBZY-1细胞后,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αq/PLCβ4/TRPC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ECM沉积指标[α-SMA、CollagenⅢ(ColⅢ)和Fibronectin(Fn)]的mRNA和蛋白表达;siRNA技术沉默TRPC1和TRPC6表达后,检测ECM沉积指标的表达;Fluo-4AM Ca^(2+)成像技术测定细胞内Ca^(2+)内流的变化情况。结果TRPC1和TRPC6在HBZY-1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胞质。AngⅡ刺激后,可以激活Gαq/PLCβ4/TRPC信号通路,表现为Gαq、PLCβ4、TRPC1和TRPC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细胞内的Ca^(2+)内流增加(P<0.01),ECM沉积指标α-SMA、ColⅢ和Fn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RNA干扰技术沉默TRPC1和TRPC6表达后,导致胞内Ca^(2+)内流减少(P<0.05),HBZY-1细胞ECM沉积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果表明,沉默TRPC表达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HBZY-1细胞ECM沉积,且可能与减少[Ca^(2+)]i内流有关。结论TRPC可能是肾脏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沉积 肾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质金属蛋白酶2、9调控细胞外基质稳态的离心训练干预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爱珊 张学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4-1011,1025,共9页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性特征,但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来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CM)胶原纤维沉积导致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症状发生,原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失调有关。鉴于骨骼肌是胰...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性特征,但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来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CM)胶原纤维沉积导致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症状发生,原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失调有关。鉴于骨骼肌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点,能最大程度吸收和利用脂肪、葡萄糖转运供能,普遍认为运动是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的较好干预措施之一。然而,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小血管和大血管疾病并发症,进行剧烈运动时很容易出现心血管负荷过载的风险。因此,在具备调控骨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表达量,改善骨骼肌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探讨既可以提高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又不诱发心血管负荷过载风险的运动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探讨离心训练干预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其运动风险预防优势。结果表明,离心训练能有效增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脂肪和葡萄糖代谢量,可能与离心训练通过调控MMP-2、9表达进而改善骨骼肌细胞外基质微环境有关,且由于离心训练时募集的运动单位较少,可以降低运动造成的心血管负荷过载的风险。离心训练干预对2型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具有独特的降低运动风险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训练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沉积 金属蛋白酶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君望 龚均 +4 位作者 冯新利 罗金燕 董蕾 贾皑 徐贵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 通过雌激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 ,探讨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雌激素 (苯甲酸雌二醇 1mg·kg-1)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 目的 通过雌激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 ,探讨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雌激素 (苯甲酸雌二醇 1mg·kg-1)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和对肝脏胶原含量的影响 ,并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及肝脏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 ,雌激素可以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 ,减少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等纤维化指标的升高程度 (P均 <0 .0 5 ) ,抑制肝星状细胞对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和肝脏胶原沉积 ,减少肝脏I型胶原的合成。结论 雌激素可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胶原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纤维 大鼠 肝星状细胞 细胞活化 血清 HSC 细胞 E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组分对大鼠增生血管内膜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伟 吴露 +3 位作者 陈北阳 张国民 唐映红 邓常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增生内膜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增生内膜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物碱治疗组、苷治疗组、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以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膜后第2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4d,未次给药后第2d(术后第16d)取胸主动脉损伤段,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增生内膜中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和MMP-9、TIMP-1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Col-Ⅰ表达增强(P<0.01);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生物碱治疗组、苷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ol-Ⅰ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FN表达增强(P<0.01);生物碱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N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组LN表达强度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P>0.05)。(2)模型组TIMP-1表达增强(P<0.05);生物碱治疗可使TIMP-1表达降低(P<0.05);而原方、苷和阿托伐他汀对TIMP-1表达的增强无显著影响(P>0.05)。模型组MMP-9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生物碱治疗组、苷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MP-9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MMP-9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2种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可抑制增生内膜中Col-Ⅰ的表达,生物碱还可抑制FN的表达。生物碱和苷可增强MMP-9的表达,生物碱还可抑制TIMP-1的表达。提示补阳还五汤及其2种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可能通过抑制增生内膜中ECM的合成,促进ECM成分的清除和降解以对抗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狭窄 补阳还五汤 细胞 Ⅰ型 纤维蛋白类 层黏连蛋白 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再超 叶希韵 +1 位作者 刘霞 翁宇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30、35、40mmol/L)培养48h(高糖1~3组),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试剂盒法测定细...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30、35、40mmol/L)培养48h(高糖1~3组),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质量-体积浓度;RT-PCR技术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2)mRNA的表达。以加入含25mmol/L葡萄糖培养液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随着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质量-体积浓度明显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内Ⅰ、Ⅲ型前胶原蛋白及TIMP-2 mRNA表达明显下调,MMP-2 mRNA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Ⅰ、Ⅲ型前胶原蛋白、TIMP-2和上调MMP-2的mRNA表达导致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成纤维细胞 高糖 RT-PCR Ⅰ型蛋白 Ⅲ型蛋白 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洁 吴氢凯 +1 位作者 吴登龙 许培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985,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的特征。方法选取行定期产前检查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其中SUI组33例,非SUI组38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处深部组织行HE染色、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Masson三色染色和EV... 目的研究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的特征。方法选取行定期产前检查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其中SUI组33例,非SUI组38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处深部组织行HE染色、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Masson三色染色和EVG弹性纤维染色定量分析盆底肌肉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另选择同期3名非妊娠女性作为非妊娠组。结果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组织平滑肌细胞不同程度空泡变性、肌纤维直径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盆底肌肉组织中横纹肌周围有丰富胶原包绕,结构紧密并见成束弹性纤维;SUI组盆底组织以平滑肌为主,细胞外胶原结构稀疏,弹性纤维稀少,平滑肌肌束内多量胶原分布。SUI组盆底肌肉组织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和弹性纤维相对含量均显著小于非SUI组(P<0.05)。结论妊娠期SUI妇女盆底肌肉组织细胞外基质结构疏松,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下降,可能与SUI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 细胞 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华 季爱民 +2 位作者 李志粱 宋旭东 陈爱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加入ox-LDL(10、20、50、100μg/ml)干预24h,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细胞DNA合成,3H-脯...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加入ox-LDL(10、20、50、100μg/ml)干预24h,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细胞DNA合成,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胶原的合成,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MMP-2、MMP-9的mRNA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ox-LDL作用于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DNA合成,同时抑制细胞胶原合成。ox-LDL显著增加MMP-2和MMP-9活性,但各组间作用无明显区别;同时MMP-2和MMP-9蛋白表达也显著性增加,以100μg/ml组作用最强。50μg/ml ox-LDL能显著增加MMP-2和MMP-9的mRNA表达,100μg/ml组作用更强。结论ox-LDL作用于心肌成纤维细胞能减少胶原的合成并增加胶原的降解,提示其在心肌重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心肌成纤维细胞 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组织大尺度收缩中细胞和胶原基质的力学检测
19
作者 王翔 高蔷 +4 位作者 韩潇宁 布冰 王龙飞 李奥琦 邓林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1-111,共1页
目的细胞产生的机械力及其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组织形态建成,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来自测量系统的边界条件对细胞产生不可忽视的力学反馈,进而干扰了软组织中细胞收缩力的精确测量。方法制备了低弹性常数和较... 目的细胞产生的机械力及其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组织形态建成,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来自测量系统的边界条件对细胞产生不可忽视的力学反馈,进而干扰了软组织中细胞收缩力的精确测量。方法制备了低弹性常数和较大挠度范围的基于PDMS聚合物的微弦结构,并在一对微弦上培养胶原蛋白和成纤维细胞混合物形成的微组织。通过测量微组织收缩而导致的微弦间距变化,实现在较小力学边界条件下对其收缩力的实时、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 细胞收缩 细胞 收缩力 损伤修复 弹性常数 形态建成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异戊烯基柑橘素促进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明磊国 陈克明 +2 位作者 葛宝丰 马慧萍 翟远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研究8-异戊烯基柑橘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于含体积分数为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碱性磷酸酶(alkali... 目的研究8-异戊烯基柑橘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于含体积分数为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为指标,96孔板梯度筛选作用最佳浓度。增殖分析采用MTT法。以1×10-6 mol.L-1的最佳浓度作用并成骨性诱导(1×10-7mmol.L-1地塞米松、10 mmol.L-1β-甘油磷酸钠和50 mg.L-1抗坏血酸)培养的d 4、8、12、16测ALP活性、钙盐沉积量,d 16进行ALP和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及计数。成骨性诱导后不同时间点提取Total RNA,RT Real-Time PCR法检测bFGF、IGF-1、Osterix、Runx-2、BMP-2及COL-Ⅰ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8-异戊烯基柑橘素不能促进BMSCs增殖,但8-异戊烯基柑橘素在1×10-6 mol.L-1时能促进其向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BMSCs的ALP活性、促进钙盐沉积、增加钙化结节数量、提高bFGF、IGF-1、Osterix、Runx-2、BMP-2及COL-Ⅰ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 8-异戊烯基柑橘素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为促进骨修复和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分化 8-异戊烯柑橘素 碱性磷酸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Ⅰ型 OSTERIX Run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