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杆菌Ag85B基因疫苗与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比较
1
作者 张万江 邓喜玲 +4 位作者 赵海军 曹文江 吴芳 黄春 曹旭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6-850,共5页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Ag85B基因疫苗与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为研制高效结核杆菌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雌性C57BL/6健康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即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Ag85B基因疫苗与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为研制高效结核杆菌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雌性C57BL/6健康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即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苗(pIRES-Ag85B/GM-CSF)组、结核杆菌Ag85B基因疫苗(pIRES-Ag85B)组和空载体(pIRES)组,分别小鼠肌内注射疫苗,检测小鼠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相关指标,同时另取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第1、2、3组免疫方法与上述各组免疫方法相对应,第4组每只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CFU卡介苗(BCG),作为阳性对照,进行动物免疫保护性实验,比较分析两种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结果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明显强于结核杆菌Ag85B基因疫苗。结论结核杆菌Ag85B和细胞因子GM-CSF共表达基因疫苗能增强结核病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Ag85B基因 细胞因子gm—csf 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细胞因子EPO、SCF、GM-CSF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琰 徐瑞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00-1102,共3页
本研究探讨造血细胞因子EPO、SCF、GM-CSF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应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35例CAA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中EPO、SCF、GM-CSF mRNA表达。结果表明:CAA患者... 本研究探讨造血细胞因子EPO、SCF、GM-CSF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应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35例CAA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中EPO、SCF、GM-CSF mRNA表达。结果表明:CAA患者骨髓中EPO、SCF、GM-CSF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造血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紊乱的病理机制,这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调控 细胞因子 EPO SCF 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GM-CSF与生长抑素融合表达质粒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GH及IGF-Ⅰ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2 位作者 吴志敏 程宝 杨利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4-818,共5页
40只22日龄小鼠,雌雄各半,平均分为4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分别经口给予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 DNA疫苗,剂量10^9CFU/只,2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分析不同DNA疫苗对... 40只22日龄小鼠,雌雄各半,平均分为4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分别经口给予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 DNA疫苗,剂量10^9CFU/只,2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分析不同DNA疫苗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GH、IGF-Ⅰ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GM—CSF可增强免疫鼠脾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增殖能力,以pGM—CSF/SS免疫组最强;DNA疫苗免疫组的GH和IGF-Ⅰ分泌水平都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证明,GM—CSF对生长抑素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介导DNA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动物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方式。pGM—CSF/SS的免疫效果优于pGM—CSF+pcS/2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生长抑素 减毒沙门氏菌 淋巴细胞增殖 GH IGF-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和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杀伤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三元 黄卫国 +2 位作者 伍尤华 戴文香 江青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细胞胞外段的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成熟的DC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获得,流式细胞技术分... 目的:探讨HER2/neu蛋白细胞胞外段的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R2/ne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M-CSF)共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成熟的DC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获得,流式细胞技术分析HER-2/neu以及细胞表面标志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检测混合淋巴反应,3H-TdR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RT-PCR检测FasL表达。结果:共转染组(CT)、单独转染组(ST)和未转染组(UT)3组DC的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中HER2/neu和FasL的表达比单独转染组高,共转染组中可以检测到更强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CTL杀伤活性。结论:HER2/neu蛋白细胞外段的基因通过DC的抗原提呈作用可以诱导出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作用与FasL表达相关,而GM-CSF可以增强其免疫应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树突状细胞 gm—csf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致敏、GM-CSF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杀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纯团 朱雄鹏 +2 位作者 许文前 肖慧芳 董志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29-93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负载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基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用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外源基因... 本研究探讨负载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基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用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外源基因GM-CSF的腺病毒感染DC,将所得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形成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最后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以计算CTL对U266的杀伤率。结果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负载抗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杀伤率存在显著差异(n=3,F=10.939,p<0.05);两两比较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的杀伤率高于其它两组(p<0.001),且负载抗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出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当所致敏的DC通过腺病毒感染而带有外源基因GM-CSF时,所诱导的细胞毒杀伤反应则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 CTL 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联合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佳琦 陈慧敏 +1 位作者 张顺 严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erahexosyl ganglioside,GM1)联合生长因子(bFGF+EGF)能否更为高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为细胞替代治疗...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erahexosyl ganglioside,GM1)联合生长因子(bFGF+EGF)能否更为高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为细胞替代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原代、传代培养,取第3代B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同时鉴定其多分化潜能。将第3代BMSCs分四组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A组:单用(bFGF+EGF);B组:单用GM1;C组:GM1联合(bFGF+EGF);D组:对照组。分别在正式诱导前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Nestin、β-TubulinⅢ、GFAP的阳性表达率并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表面标志物呈CD29(+)、CD105(+)、CD34(-)、CD45(-);同时其具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潜能。BMSCs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之前,四组细胞Nestin、β-Tubulin、GFAP表达均呈阴性;诱导2~4 d时,A、B、C三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率均呈上升趋势,且C组高于A、B、D组;诱导6~8 d时,A、B、C三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有所降低,而β-TubulinⅢ、GFAP阳性细胞表达率则呈较明显上升趋势,且C组较A、B组升高明显。综合实验数据,C组Nestin、β-TubulinⅢ、GFAP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A、B、D组。结论:GM1联合生长因子(bFGF+EGF)相比单独的生长因子(bFGF+EGF)或GM1,可更为高效地促进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gm1 生长因子 诱导 神经元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血CD34^+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邓争荣 马爱群 +1 位作者 杨春 陈新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探讨GM-CSF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GM-CSF[10μg/(kg.d),共7 d]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的变化,探讨GM-CSF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GM-CSF[10μg/(kg.d),共7 d]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绝对计数。应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及10例健康者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M-CSF组在应用GM-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明显增高,于第7天达到高峰(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GM-CSF组与对照组相比,CRP水平从第3天时开始升高,第10天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P<0.05);两心梗组在IL-6及TNF-α水平上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GM-CSF可有效的动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亦可增加CR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gm—csf CD34^+细胞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永华 陈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435-3438,共4页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m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近几十年来医学研究的一热门细胞因子。1977年它由Burgess等在鼠的肺条件培养液中首次发现。因能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m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近几十年来医学研究的一热门细胞因子。1977年它由Burgess等在鼠的肺条件培养液中首次发现。因能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故而得名。1985年,人类GM.CSF基因(human GM—CSF.hGM.CSF)被首次克隆表达.此后重组人GM—CSF(recombinant human GM—CSF,rhGM—CSF)渐应用于临床。GM.CSF有多种功能,可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其向外周转移,又可诱导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角质细胞等的分化、增殖.并活化、增强其功能。rhGM.CSF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如改善放化疗、严重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骨髓抑制.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促进创面愈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进创面愈合 rhgm 细胞增殖 条件培养液 csf HUMAN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邓蕾 田培军 朱卫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G—CSF应用时间分为A组(化疗后48h应用组,20例)、B组EANC值(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G—CSF应用时间分为A组(化疗后48h应用组,20例)、B组EANC值(1.0~1.4)×10^9/L时应用组,20例、C组ANC值(0.5~0.9)×10^9/L时应用组,20例和D组(ANC值〈0.5×10^9/L时应用组,20例,比较4组患者ANC值达到≥1.5×10^9/L的时间、G—CSF应用时间及口腔溃疡发生率。结果:A组ANC值达到≥1.5×10^9/L时间、G—CSF应用时间均短于B组、C组及D组,B组则短于C组及D组,C组则短于D组;A组总的1:7腔溃疡发生率低于B组、C组及D组,B组则低于C组及D组,C组则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及早应用G—CSF,化疗后48h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应用时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外源M-CSF促进MCF7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0
作者 涂剑 姚志红 +2 位作者 龙治峰 朱炳阳 唐圣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重组载体pCMV/cyto/myc-M-CSF转染MCF7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鉴定M-CSF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定位,通过计算细胞倍增时间、MTT法及反义寡核苷...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重组载体pCMV/cyto/myc-M-CSF转染MCF7细胞、G418筛选,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鉴定M-CSF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定位,通过计算细胞倍增时间、MTT法及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实验分析M-CS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染M-CSF的MCF7细胞过表达M-CSF mRNA及蛋白,并且定位表达于细胞质;与转染空载体及未转染M-CSF组细胞比较,转染M-CSF的MCF7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增殖能力显著增强,M-CSF的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转染M-CSF的MCF7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随着反义寡核苷酸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胞质过表达M-CSF可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CMV/cyto/myc—M—csf载体 MCF7细胞 胞质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对B1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航 王建伟 +4 位作者 张海英 王琳 钱程 陈立 陈远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9-761,共3页
目的 :观察携带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 ( Ad CMVGM- CSF)对B1 6黑色素瘤的致瘤性及抑制作用。方法 :将 B1 6黑色素瘤细胞与 Ad CMVGM- CSF在 37℃、5 %CO2 培养箱中孵育 ( RPMI- 1 640培养基 ) 2 h后注射到 C5 7BL... 目的 :观察携带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 ( Ad CMVGM- CSF)对B1 6黑色素瘤的致瘤性及抑制作用。方法 :将 B1 6黑色素瘤细胞与 Ad CMVGM- CSF在 37℃、5 %CO2 培养箱中孵育 ( RPMI- 1 640培养基 ) 2 h后注射到 C5 7BL/ 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 ( MOI=5 0 0 ) ,观察 Ad CMVGM- CSF对 B1 6黑色素瘤致瘤性的抑制作用 ;观察瘤内一次注射及二次注射对 B1 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Ad CMVGM- CSF能有效地抑制 B1 6黑色素瘤细胞的致瘤性 ,抑瘤率达 60 %;瘤内一次注射 Ad CMVGM- CSF可延缓肿瘤的生长 ,二次瘤内注射 Ad CMVGM- CSF能够强化抗肿瘤效果。结论 :Ad CMV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遗传载体 AdCMVgm—csf 黑色素瘤 基因疗法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鼠GM-CS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对荷B16黑色素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伟 高航 +2 位作者 高嵩 丛建军 陈远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3-535,F002,共4页
目的:研究含鼠GMCS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GMCSF)直接注射荷B16黑色素瘤小鼠瘤体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细胞(5×106/只)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待瘤体直径达5mm时... 目的:研究含鼠GMCS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GMCSF)直接注射荷B16黑色素瘤小鼠瘤体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细胞(5×106/只)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待瘤体直径达5mm时分别注射AdCMVGMCSF、AdCMVLacZ(5×108PFU/只),检测每组小鼠的免疫功能及其对B1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结果:AdCMVGMCSF实验组小鼠注射后第10天,荷瘤鼠血清中GMCSF水平[(1563.72±136.58)ng·L-1]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周围的CD8+T细胞表达明显增强。结论:AdCMVGMCSF可增强荷B16黑色素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dCMVgm—csf 黑色素瘤 实验性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GM-CSF基因表达对荷瘤小鼠造血损伤的作用
13
作者 杜楠 孙君重 +4 位作者 赵晖 付艳 李晓松 周进明 王希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22-82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激活Egr-1启动子高度保守序列CArG,Egr-EG为构建的上游含Egr-1调控序列CArG元件,启动TNF或GM-CSF的pcIneo表达载体,该机制可用于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或治疗肿瘤。化疗药物通常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DN... 背景与目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激活Egr-1启动子高度保守序列CArG,Egr-EG为构建的上游含Egr-1调控序列CArG元件,启动TNF或GM-CSF的pcIneo表达载体,该机制可用于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或治疗肿瘤。化疗药物通常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DNA损伤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我们假设化疗药物可以产生活性氧,因此,化疗可以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下游造血因子基因表达,这种化疗诱导基因疗法针对化疗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恰当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化疗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携带有早期生长因子(Egr-1)启动子的GM-CSF 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cDNA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HFCL后,输入荷瘤(黑色素瘤)小鼠体内,对其实施5-FU化疗,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人基质细胞植入检测、外源基因eGFP、GM-CSFmRNA、蛋白表达以及对CFU-GM的增殖作用的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恢复加快,而各组间CFU-GM差异无显著性,肿瘤抑制率与化疗相关,而与外源基因表达无关:5-FU处理后72 h实验组小鼠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GH-CSF mRNA和G-CSF蛋白表达增强。结论:5-FU诱导的Egr-1启动子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对化疗后造血损伤具有促进造血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因子 启动子 gm—csf 基因疗法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K562/ADM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14
作者 肖东杰 孙善会 +2 位作者 张红 申红 刘宗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抗Pgp单抗mAb对K562/ADM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K562细胞的耐阿霉素细胞株K562/ADM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AbMRK-16及rhGM-CSF、rhM-CSF或TNF-α对其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抗Pgp单抗mAb对K562/ADM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K562细胞的耐阿霉素细胞株K562/ADM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AbMRK-16及rhGM-CSF、rhM-CSF或TNF-α对其Pgp表达的影响。结果将TNF-α100kU/L、rhGM-CSF10μg/L或rhM-CSF10μg/L分别单独与K562/ADM细胞孵育48hPgp表达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2.19%、80.04%和70.30%与未经任何作用的K562/ADM细胞Pgp表达的阳性率77.02%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AbMRK-1610mg/L以及mAbMRK-16分别与TNF-α或rhGM-CSF共同作用于K562/ADM细胞后Pg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7.49%、67.14%和70.56%与K562/ADM细胞的表达率77.02%相比较Pgp的表达率虽有降低但差别不明显P>0.05只有rhM-CSF与mAbMRK-16共同作用Pgp表达的阳性率为64.29%,可明显抑制K562/ADM细胞上Pgp的表达P<0.05。结论rhM-CSF加mAbMRK-16联合应用,具有逆转K562/ADM细胞MD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ADM细胞 重组M/csf MRK-16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细胞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血液学和免疫学研究
15
作者 张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如何增强细胞因子的作用和消除或减轻其毒副作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临床问题。许多学者于80年代中后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功能类似或互补的细胞因子基因连接起来,产生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cytokinefusion protein,CFP)。CFP保... 如何增强细胞因子的作用和消除或减轻其毒副作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临床问题。许多学者于80年代中后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功能类似或互补的细胞因子基因连接起来,产生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cytokinefusion protein,CFP)。CFP保持、甚至提高了原有细胞因子的活性。这使某些有效剂量接近中毒剂量或人体耐受剂量很低的细胞因子在不减弱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细胞因子 PIXY321 gm—csf 血液学 免疫学 阿糖胞苷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恢复 IL一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萍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用基因重组方式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尤其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出现,在一些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现将G—CSF的药理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的主要结果综述如下。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 G—csf 药理学 细胞 造血祖细胞 临床应用 自身骨髓移植 化疗后 非肠道营养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抗结核药物联合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细胞学、NSE和NGF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清亮 张绿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5期1422-1425,1430,共5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分别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对患者细胞学脑脊液(CSF)细胞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分别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对患者细胞学脑脊液(CSF)细胞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均予以四联抗结核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利奈唑胺,对照组则联合应用莫西沙星,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CSF细胞学、NSE、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CSF细胞学指标、NSE、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RP水平相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氯化物、葡萄糖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数和脑脊液压力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及其受体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内皮素及其受体、CRP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联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更好,有效改善脑脊液细胞学指标,调节脑脊液NSE水平,恢复NGF、内皮素及其受体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利奈唑胺 莫西沙星 四联抗结核 csf细胞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 内皮素及其受体 C反应蛋白(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P1细胞过表达腺病毒介导的PEDF抑制炎症过程中关键基因的鉴别
18
作者 张媛媛 吴红莲 +2 位作者 徐嫚鸿 李筱荣 邵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7-897,共11页
目的鉴别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过表达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抑制炎症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方法对THP1细胞过表达腺病毒介导的PEDF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将THP1细胞分为GFP组和PEDF组,分别用GFP腺病毒和PEDF腺病毒感染细胞... 目的鉴别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过表达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抑制炎症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方法对THP1细胞过表达腺病毒介导的PEDF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将THP1细胞分为GFP组和PEDF组,分别用GFP腺病毒和PEDF腺病毒感染细胞;将THP1细胞分为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GFP组和高糖+PEDF组,分别用D-甘露醇、D-无水葡萄糖、GFP腺病毒和PEDF腺病毒培养4、4、3和3 d;将Pedf^(-/-)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Pedf^(-/-)组和Pedf^(-/-)糖尿病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取小鼠视网膜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mRNA在视网膜组织和THP1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与GSE5504数据集进行DEGs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软件及MCODE应用程序提取PPI网络模块,与Set1数据集取交集并找到关键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在THP1细胞和Pedf^(-/-)小鼠中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Set1数据集中的105个差异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EDF组细胞中ARF5、TCF25和KCTD9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GFP组,RNPS1、CSF1R、OGA、IBA57和MGST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GF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Pedf^(-/-)组和Pedf^(-/-)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的TCF25、KCTD9、ARF5 mRNA和表达显著上调的CSF1R、RNPS1、IBA57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057、27.561、37.179、65.757、44.024、34.248,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Pedf^(-/-)组TCF25、KCTD9、ARF5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SF1R、RNPS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df^(-/-)糖尿病组TCF25、KCTD9、ARF5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SF1R、RNPS1、IBA57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edf^(-/-)组相比,Pedf^(-/-)糖尿病组TCF25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SF1R、RNPS1和IBA57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et1数据集与GSE5504数据集交集后得到20个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正向调节参与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和抗原加工与递呈通路上。通过构建PPI网络和Cytoscape软件中MCODE插件筛选出关键基因CSF 1 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糖组和高糖+GFP组中细胞CSF1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61±0.085和1.000±0.069,分别高于甘露醇组的1.000±0.072和高糖+PEDF组的0.469±0.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0、8.765,均P<0.01);Pedf^(-/-)糖尿病组中视网膜CSF1R相对表达量为1.633±0.192,高于Pedf^(-/-)组的1.000±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1)。结论CSF 1 R可能为THP1细胞过表达腺病毒介导的PEDF抑制炎症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生物信息学 csf1R基因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使用GM-CSF的癌基因治疗
19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6-26,共1页
美国基因治疗的风险企业Somatix Therapy公司和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病态药理教授浅野茂隆宣布签订了共同开发基因治疗合同,即将该公司开发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导入患者的癌细胞,再移植,激活患者细胞免疫系统,治疗... 美国基因治疗的风险企业Somatix Therapy公司和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病态药理教授浅野茂隆宣布签订了共同开发基因治疗合同,即将该公司开发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导入患者的癌细胞,再移植,激活患者细胞免疫系统,治疗癌病灶。这项合同是继新泻大学医学部高密度无菌治疗部助教授森山美昭93年12月与美国Genetic Therapy公司签订合同之后在日本签订的第二个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癌基因 开发使用 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临床试验 巨噬细胞 细胞免疫系统 基因导入 风险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景武 孙世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46-548,共3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移植免疫耐受 gm—csf 首次 TNF-A CD3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困难 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