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cp2a基因对雏鸡脾脏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何琪 孙晨晨 +6 位作者 侯曼曼 肖福泉 龚柳菲 黄燕 段少仪 祁克宗 宋祥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hcp2a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转录组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组,用APEC野生株(AE17)及其hcp2a基因缺失株(AE17△hcp2a)分别感染雏鸡,采集脾脏组织制作苏... 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hcp2a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转录组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将7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组,用APEC野生株(AE17)及其hcp2a基因缺失株(AE17△hcp2a)分别感染雏鸡,采集脾脏组织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通过转录组学测序筛选hcp2a基因缺失株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分析。AE17和AE17△hcp2a均能引起雏鸡脾脏的病理变化,转录组学测序结果发现,AE17△hcp2a感染雏鸡脾脏中筛选到5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21个基因上调表达,291个基因下调表达。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氧化还原过程、免疫反应、水解酶活性等条目。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细胞粘附分子(CAMs)通路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cp2a基因缺失后感染雏鸡,会影响其脾脏mRNA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hcp2a基因 脾脏 雏鸡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白草酮调控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2
作者 王山 万金良 +3 位作者 赵中华 杨静 赵杰 郝延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0-1486,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OE-NC)组、Sch-H+KLF5激活剂(OE-KLF5)组。5-溴-2-脱氧尿嘧啶(EdU)染色和CCK-8、划痕实验、Transwll分别检测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迁移侵袭增强子(MIEN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KLF5、EphA2蛋白。将上述6组Huh-7细胞分别与处于激活状态的CD8+T细胞共同培养在96孔板中,并命名为肝癌共培养组、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Sch-H+OE-KLF5共培养组,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杀伤率及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肝癌组相比,Sch-L组、Sch-M组、Sch-H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降低,迁移距离变短(P <0.05);与Sch-H组、Sch-H+OE-NC组相比,Sch-H+OE-KLF5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升高,迁移距离变长(P <0.05)。与肝癌共培养组相比,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升高(P <0.05);与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相比,Sch-H+OE-KLF5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降低(P <0.05)。结论 Sch可能通过抑制KLF5-EphA2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酮 肝癌 免疫逃逸 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趋化因子受体3通过减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迁移
4
作者 丁道奎 袁宇航 +4 位作者 李延安 崔西春 杨合英 杜佳 苏阳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7-2354,共8页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16例HB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3蛋白的表达。HB细胞(Huh-6及HepT1)分别转染Con-s...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16例HB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3蛋白的表达。HB细胞(Huh-6及HepT1)分别转染Con-shRNA、CXCR3-shRNA1和CXCR3-shRNA2后,将其分为Con-shRNA组、CXCR3-shRNA1组和CXCR3-shRNA2组。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matrix proteinase,MMP)7及MMP-9的表达。裸鼠异位移植;肿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体内成瘤情况及瘤体体积,并用免疫组化检测瘤体组织中MMP-9和Ki67表达。结果 CXCR3在HB组织中表达上调(P<0.01)。与Con-shRNA比较,CXCR3-shRNA1组和CXCR3-shRNA2组Huh-6及HepT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降低(P<0.0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弱(P<0.01),细胞移植瘤的瘤体生长缓慢且体积明显缩小(P<0.01),瘤体组织中MMP-9和Ki67表达降低(P<0.01)。结论 下调CXCR3可抑制HB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减弱Wnt/β-catenin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小雪 周政 +1 位作者 李启期 姜丹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S刺激诱导24 h建立hPDLSCs炎症模型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西格列汀低浓度组(0.5μmol/L)、西格列汀中浓度组(1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组(2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2μmol/L+10μg/mL)。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4、48、72 h后的hPDLSCs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72 h后hPDLSCs凋亡情况;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试剂盒测定hPDL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hPDLSCs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PDLSCs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及SDF-1和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PDLSCs中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西格列汀低、中、高浓度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AMD3100可部分逆转高浓度西格列汀对LPS诱导的hPDLSCs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抑制hPDLSCs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脂多糖 人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豆甾醇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于春 马燕花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7-873,共7页
目的采用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豆甾醇(stigmasterol)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使用AutoDock程序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豆甾醇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 目的采用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豆甾醇(stigmasterol)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使用AutoDock程序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豆甾醇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结合亲和力。通过CCK-8、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同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克隆形成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分析用于评估豆甾醇处理后的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分子对接显示豆甾醇与TLR4、MyD88和NF-κB具有良好的结合构象。豆甾醇在体外对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表现出抑制作用。此外,它促进了细胞凋亡,抑制了细胞周期,并减少了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豆甾醇通过调节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了肝细胞癌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因子-ΚB 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联合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平秀 胡济安 孟祥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系统地认识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联合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NIA和公共基因芯片数据GES16749,构建并分析了RANKL联合M-CSF诱导小鼠... 目的系统地认识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联合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NIA和公共基因芯片数据GES16749,构建并分析了RANKL联合M-CSF诱导小鼠单核细胞系RAW264.7分化成熟过程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BR1)、劳氏肉瘤原癌基因(SRC)、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MYC)和整合素β3(ITGB3)能够和多种蛋白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是信号在网络中传导的重要承载分子。结论TGFBR1、SRC、MYC和ITGB3可能是RANKL联合M-CSF诱导破骨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破骨细胞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蛋白-蛋白相互 作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小鼠树突细胞2.4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倩 金梦媚 +2 位作者 郑文文 朱丽 徐水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究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抗原提呈细胞后诱导树突细胞( DC )成熟的机制。方法:选择小鼠DC2.4细胞株为抗原提呈细胞的效应细胞,建立人结核分枝杆菌H37 Rv株的细胞混合培养模型。在不同混合培养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 目的:研究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抗原提呈细胞后诱导树突细胞( DC )成熟的机制。方法:选择小鼠DC2.4细胞株为抗原提呈细胞的效应细胞,建立人结核分枝杆菌H37 Rv株的细胞混合培养模型。在不同混合培养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2.4细胞Toll样受体2(TLR2)、TLR4 mRNA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C的核因子κB ( NF-κB ) p65蛋白的表达;免疫酶联吸附试验定量检测DC产生α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C2.4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H37 Rv与DC2.4共培养2 h后开始有细菌侵入;共培养6、8、10、12 h后,细菌侵入率分别为(37.9±5.6)%、(51.2±7.6)%、(57.2±8.9)%、(63.9±12.4)%;TLR2、TLR4 mRNA也开始增量,共培养10 h时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共培养6 h时,NF-κB p65的表达量明显增高;TNF-α的表达量在共培养6 h开始上调,8 h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共培养6 h时,DC2.4表面CD80、CD86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DC2.4时,通过激活TLR2/4-NF-κB 信号通路,诱导 DC 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TOLL样受体 信号传导 树突细胞 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 培养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与核糖体蛋白L22相互作用的发现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验证
9
作者 白秉学 徐东刚 +3 位作者 王金凤 彭善云 邹民吉 范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钓取KGF 2cDNA ,构建诱饵蛋白载体 pAS2 1 KGF 2并对其自身转录激活活性进行鉴定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 ,挑选双阳性克隆 .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检索显示 ,所获侯选蛋白为人核糖体...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钓取KGF 2cDNA ,构建诱饵蛋白载体 pAS2 1 KGF 2并对其自身转录激活活性进行鉴定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 ,挑选双阳性克隆 .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检索显示 ,所获侯选蛋白为人核糖体蛋白L2 2 (RPL2 2 ) .将KGF 2和侯选蛋白分别克隆至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的BD、AD质粒中 ,共同转染COS 7细胞 ,通过CAT分析验证了KGF 2和侯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阐明KGF 2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线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相互作用蛋白 酵母双杂交 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 核糖体蛋白1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及其受体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湛济帆 田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损伤主要由宿主的免疫反应介导,而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以局部机械清除菌斑和结石为主,免疫疗法在牙周临床中应用很少。因此,对牙周炎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巨...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损伤主要由宿主的免疫反应介导,而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主要以局部机械清除菌斑和结石为主,免疫疗法在牙周临床中应用很少。因此,对牙周炎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巨噬细胞参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通过识别、吞噬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异物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是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1,CSF-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1 receptor, CSF-l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炎性调控、破骨细胞骨吸收调控进行的。本综述将CSF-1/CSF-1R信号轴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牙周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通路 芍药苷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CKI:一个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预测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渊 何瑞瑞 +2 位作者 刘源 朱华庆 李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3-1042,共10页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调控免疫应答。目前研究多侧重于通过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细胞间的通讯网络,但存...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调控免疫应答。目前研究多侧重于通过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细胞间的通讯网络,但存在实验周期长、设备要求高和成本高等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计算方法来加快对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cell-cytokine interactions,CKI)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variational graph auto-encoder,VGAE)预测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CKI。该模型可有效融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特征,充分挖掘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属性中的有效信息,实现对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高效预测。与变分自编码和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相比,采用图结构设计的DeepCKI表现出了最优的预测性能。DeepCKI模型对4种不同类型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模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有效性。预测打分排名前100的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中,有36对已被最新发表文献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发现新的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变分图自编码器 DeepC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Lnk/干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受体通路对糖尿病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昊 周海伦 +1 位作者 王琪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调节Lnk/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 Kit)通路对糖尿病状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干扰组,并用免疫印迹... 目的探讨调节Lnk/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 Kit)通路对糖尿病状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干扰组,并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干扰效果。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下诱导BMSCs成骨分化,并检测Lnk/SCF-c Kit通路主要蛋白Lnk、SCF、c Kit及成骨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蛋白a1(ColⅠa1)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CD_(44)、CD_(90),不表达CD11b、CD_(45),符合BMSCs表面标记物特征。与其他糖尿病状态BMSCs相比,RNA干扰组Lnk表达降低,SCF、c Kit表达增加(P<0.05)。成骨诱导分化28 d,与其他糖尿病状态BMSCs相比,RNA干扰组细胞Lnk表达降低,SCF、c Kit、ALP、OCN、ColⅠa1表达增加(P<0.05)。结论抑制Lnk表达、激活SCF-c Kit通路可改善糖尿病状态大鼠BMSCs的成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k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信号通路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诱导角膜基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丽昌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富勇 唐禄 李海燕 王晓杰 李校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factor-2,KGF-2)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及ERK1/2信号在角膜基质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探讨KGF-2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角膜基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 目的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factor-2,KGF-2)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及ERK1/2信号在角膜基质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探讨KGF-2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角膜基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结果 KGF-2在1~100 mg·L-1对角膜基质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100 mg·L-1 KGF-2处理角膜基质细胞,5、15、30 min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60、90、120、180 min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逐渐减弱;20μmol.L-1 ERK1/2抑制剂PD98059可抑制KGF-2对角膜基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KGF-2激活ERK1/2信号通路,提高细胞增殖率,可被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2信号通路调控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在角膜基质细胞损伤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ERK1/2 PERK1/2 信号通路 角膜基质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强脉冲光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耿雪瑞 黄进华 +5 位作者 康健 欧阳泽辉 于小峰 鲁建云 陈静 谭丽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能量强脉冲光照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能量强脉冲光照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变化,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分泌变化。在抑制剂干预研究中,应用ERK抑制剂PD98059、强脉冲光+PD98059分别处理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及磷酸化ERK的变化。结果:与未照射组比较,10、18、27、36 J/cm^2的强脉冲光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当能量为72J/cm^2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5),磷酸化ERK表达明显减少,TGF-β1分泌显著增加(P<0.05);ERK抑制剂PD98059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降低磷酸化ERK水平。结论:72J/cm^2强脉冲光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机制是通过促进TGF-β1分泌,而不是通过ERK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ERK信号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崚 陈王璐 +3 位作者 陈奕奕 张潇文 王照钦 刘慧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580-2586,共7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κB(IL-17RA/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D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 目的:观察针灸对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κB(IL-17RA/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D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艾灸组和雷沙吉兰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建立PD动物模型,模型组不治疗,仅作抓取固定;针刺组针刺百会、阳陵泉穴;针刺艾灸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艾灸关元穴;雷沙吉兰组给予雷沙吉兰溶液灌胃。观测各组小鼠总体转棒评分(ORP),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致密部白细胞介素-17(IL-17)受体A及下游分子表达状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ORP评分和TH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艾灸组ORP评分和TH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黑质α-突触核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小鼠黑质p-核因子κB抑制剂α(IκBα)表达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艾灸组与雷沙吉兰组α-突触核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针刺艾灸组小鼠黑质IL-17受体A表达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针刺艾灸组与雷沙吉兰组p-IκBα表达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下调。结论:针刺组和针刺艾灸组均可改善PD模型小鼠转棒活动能力,可保护黑质TH阳性神经元,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7受体通路,尤其是IκBα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帕金森病 小鼠 IL-17受体A/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细胞介素-17 黑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环氧合酶-2信号途径对肺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牟晓燕 王亚丽 +1 位作者 白小燕 刘庆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0-576,共7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新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新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吉非替尼5μmol/L组、塞来昔布25μmol/L组、吉非替尼5μmol/L加塞来昔布25μmol/L组。药物干预细胞48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锥虫蓝拒染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PI法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周期,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法检测EGFR、COX-2蛋白的表达及EGF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吉非替尼联合塞来昔布组相比单药组,A549细胞明显出现大量颗粒和空泡,细胞变圆并开始脱落。吉非替尼与塞来昔布单药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加药48 h时吉非替尼(5μmol/L)联合塞来昔布(25μmol/L)组抑制率为(58.2±4.6)%,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A549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33.9%vs6.0%,8.8%),其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期明显增加(P<0.01);EGFR、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EGFR mRNA相对表达量(0.28±0.05)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其可能机制是诱导凋亡、增强G0/G1期阻滞和进-步下调活化的EGFR与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塞来昔布 肺肿瘤 A549细胞 凋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
18
作者 马学虎 孙奕烁 +3 位作者 冀思同 曹佩佩 户春丽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70-5980,共11页
为揭示白藜芦醇(RES)是否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起到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本试验对PGC-lα进行干扰(si-PGC-lα),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si-NC+LPS组(含10μg/mL LPS... 为揭示白藜芦醇(RES)是否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起到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本试验对PGC-lα进行干扰(si-PGC-lα),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si-NC+LPS组(含10μg/mL LP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si-PGC-lα+LPS组(si-PGC-lα干扰片段+含10μg/mL LP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si-NC+RES+LPS组(含10μg/mL LPS以及15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si-PGC-lα+RES+LPS组(si-PGC-lα干扰片段+10μg/mL LPS以及15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结果发现:si-PGC-lα后加入LPS可显著或极显著上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上调氧化因子丙二醛(MD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促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bMECs凋亡率(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1);而RES可逆转这一反应。当si-PGC-lα后再用RES处理则无法缓解LPS诱导的bMECs产生的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说明RES是通过激活PGC-1α起到缓解LPS诱导的bMECs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由此可见,外源添加RES可通过激活PGC-1α起到缓解LPS诱导的bMECs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炎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
19
作者 汪陶荣 邵玉宝 +3 位作者 刘楠楠 李文昊 李梦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法分别检测FLS细胞活力;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40、80、160μmol/L)进行处理FLS细胞24 h后,ELISA法分析FLS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FLS使其过表达cGAS,将细胞分为Control(对照)组、cGAS组(cGAS过表达)、Res+cGAS组(Res 160μmol/L+cGAS过表达)、Res组(Res 160μmol/L)。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FLS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24 h后的三组FLS细胞活力下降(P<0.01);ELISA结果也表明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也降低(P<0.01)。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μnmol/L的Res组相比,经过40、80、160μn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中STING和cGAS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ontrol组相比,过表达cGAS后,CGAS组中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Res组相比,Res+cGAS组中FLS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及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Res能有效减少FLS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而这一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其对cGAS-STING信号传导途径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藜芦醇 cGAS-STING信号通路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0
作者 辛欢 邹璟 乐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Vehicle组)、模型组(RTX组)、假电针组(Sham-EA组)、电针组(EA组)、电针+通路抑制剂组(EA+Gly组)。通过机械退缩阈值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检测和斜板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病理形态变化。TUNEL实验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疼痛敏感相关物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激肽1(NK-1)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Iba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MGB1/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RTX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降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减小;脊髓背角组织结构被破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上升,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多,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与RTX组相比,Sham-EA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EA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节细胞损伤得到缓解,排列较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1)。与EA组相比,EA+Gly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和紊乱程度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EA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对PHN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电针 小胶质细胞活化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