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1
作者 王新宇 程星 +5 位作者 郑璐 张玥 马雨婷 牛国平 顾锋 陈永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基于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MBFFI)初步建立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TNF-α)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的... 目的:基于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MBFFI)初步建立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TNF-α)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的140例健康成人血浆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青岛瑞斯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泰州谱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浆中12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12种细胞因子均呈非正态分布,而且两家检测试剂95%参考区间存在差异。青岛瑞斯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2项细胞因子试剂盒参考区间为IFN-α:<4.91 pg/ml、IL-12 p70:<1.95 pg/ml、IL-5:<12.72 pg/ml、IL-8:<60.68 pg/ml、IL-1β:<27.67 pg/ml、IL-2:<5.01 pg/ml、IL-4:<1.22 pg/ml、IL-6:<6.11 pg/ml、TNF-α:<2.92 pg/ml、IL-17:<10.27 pg/ml、IL-10:<6.88 pg/ml、IFN-γ:<17.68 pg/ml;泰州谱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2项细胞因子试剂盒参考区间为:IFN-α:<4.05 pg/ml、IL-12 p70:<7.33 pg/ml、IL-5:<7.80 pg/ml、IL-8:<13.24 pg/ml、IL-1β:<19.24 pg/ml、IL-2:<2.42 pg/ml、IL-4:<0.99 pg/ml、IL-6:<2.10 pg/ml、TNF-α:<0.87 pg/ml、IL-17:<1.42 pg/ml、IL-10:<1.10 pg/ml、IFN-γ:<1.34 pg/ml。结论:本研究应用MBFFI初步建立了两家试剂检测健康成人血浆12种细胞因子的参考区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流式免疫荧光法 细胞因子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LGA多孔载细胞微球制备、表征与性能评价
2
作者 周嘉安 江庆泉 宋文婧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9,共8页
传统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多孔微球存在粒径不均、扩孔不全等问题。该实验设计通过将乳液法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利用油水相流速比(Vw/Vo)控制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不同大小微球,再引入明胶(Gel)作为致孔剂制备油包水(W... 传统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多孔微球存在粒径不均、扩孔不全等问题。该实验设计通过将乳液法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利用油水相流速比(Vw/Vo)控制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不同大小微球,再引入明胶(Gel)作为致孔剂制备油包水(W/O)PLGA乳液,结合微流控平台制备PLGA多孔微球。所制备的PLGA多孔微球粒径均匀、孔洞结构分布规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可黏附性,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油水相流速比、致孔剂浓度等因素得到不同粒径、孔径的多孔微球,可更好地适应细胞三维培养及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流控技术 PLGA 细胞培养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振 王跃健 +1 位作者 肖平 谢雪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中IL-2、IL-4、IL-6、IL-10、TNF、IFN-γ的表达水平,以期综合分析免疫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IL-2、IL-4、IL-6、IL-10、TNF... 目的检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中IL-2、IL-4、IL-6、IL-10、TNF、IFN-γ的表达水平,以期综合分析免疫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IL-2、IL-4、IL-6、IL-10、TNF、γ-干扰素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3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外周血、耳积液,8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耳积液和1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6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中耳积液中的IL-2、IL-4、IL-6、IL-10、TNF、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其中IL-6、IL-10、TNF、IFN-γ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后耳积液水平(P<0.05)。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外周血上述六种因子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粘膜参与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局部的免疫反应,在其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阵列法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急性白血病血清IL-6、IL-10和TNF水平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平 曾耀英 林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BD CBA F lex Set IL-6、IL-10、TNF试剂盒和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CBA)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BD CBA F lex Set IL-6、IL-10、TNF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AL患者IL-6、IL-10和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IL-10和TNF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ANLL亚型中,M1型IL-6水平最高。结论:CBA法能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细胞因子;AL血清中IL-6、IL-10和TNF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阵列法 急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微球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卜寿山 方华丰 +3 位作者 曹晓健 许金菊 徐兵 尹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制备壳聚糖微球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方法。方法 采用Berthold的沉淀 /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微球 ,用此微球包裹bFGF ,对bFGF壳聚糖微球的大小、形态、含量和体外释药进行研究。结果 空白壳聚糖微球表面光滑 ,... 目的 探讨制备壳聚糖微球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方法。方法 采用Berthold的沉淀 /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微球 ,用此微球包裹bFGF ,对bFGF壳聚糖微球的大小、形态、含量和体外释药进行研究。结果 空白壳聚糖微球表面光滑 ,粒径范围 1.2~ 3.8μm。载药量约为 4 .6 8× 10 4U/mg ,包封率为 93.7%。体外释放试验显示 ,壳聚糖微球释放bFGF初期释药较快 ,尤其d 1有突释现象 (累计释药度约占 18.6 % ) ,随后bFGF释放速度逐渐变缓 ,d 10累计释放度约5 2 % ,d 2 0约 6 1.5 %。结论 bFGF壳聚糖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显著的缓释bFGF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研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的开发及其在骨髓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火英 张之尧 +4 位作者 郑向君 韦鹏 胡迪 陈文明 于晓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4-1950,共7页
目的:开发多重细胞因子检测试剂,分析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细胞因子、血管生成、骨重塑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建立多重细胞因子定量检测试剂,并应用于55例RRMM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的测... 目的:开发多重细胞因子检测试剂,分析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细胞因子、血管生成、骨重塑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建立多重细胞因子定量检测试剂,并应用于55例RRMM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的测定,分析患者细胞因子、血管生成、骨重塑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成功开发了十重细胞因子免疫分析检测试剂,平均灵敏度为7.1 pg/ml,平均回收率为97.4%,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4.8%,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9.0%。此外,RRMM样本结果发现IL-2、IL-17、DKK1、RANKL、OPG水平与IgG单克隆蛋白水平呈正相关,TIMP1与IgG、IgA单克隆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开发出10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细胞因子检测试剂,并发现IL-2、IL-17、DKK1、RANKL、OPG、TIMP1在RRMM中具有追踪疾病进程的潜在价值。建立的多重细胞因子试剂开发流程对今后拓展蛋白标志物多重检测试剂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因子 血管生成 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华彬 刘蒙达 +7 位作者 南文龙 孙明军 焉鑫 毛迎雪 曲瑶 孙淑芳 李桂梅 樊晓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技术,以荧光微球为标记物,既保留了传统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速度快、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又通过荧光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对实验设备、资源的要求低,...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技术,以荧光微球为标记物,既保留了传统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速度快、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又通过荧光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对实验设备、资源的要求低,特别适合在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及野外开展动物疾病快速诊断。本文详细介绍了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病原微生物现场快速诊断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 荧光 病原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D型逆转录病毒p27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的建立
8
作者 刘助红 王静 +4 位作者 李秀珍 尹雪琴 张钰 郭鹏举 黄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3,共7页
目的构建猴D型逆转录病毒的p27蛋白,并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用于猴D型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通过PCR扩增p27基因片段,与p GEX-4T-1表达载体进行连接,转化至BL21(DE3)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的形式及最佳诱导时间... 目的构建猴D型逆转录病毒的p27蛋白,并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用于猴D型逆转录病毒的检测。方法通过PCR扩增p27基因片段,与p GEX-4T-1表达载体进行连接,转化至BL21(DE3)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的形式及最佳诱导时间。采取GST树脂纯化目标蛋白,包被磁珠,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重组蛋白以可溶的上清液进行表达,诱导的最佳时间为4 h。包被磁珠后,成功建立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对阳性血清稀释81倍仍可检测为阳性,对猴类其他病原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与ELISA法同时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其中3份样品的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检测结果为2份阳性,1份阴性,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成功表达猴D型逆转录病毒p27蛋白,并运用该蛋白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本需求少的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为后续推广应用多重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D型逆转录病毒 P27基因 原核表达 流式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细胞因子检测新方法——ELISPOT技术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辉 潘志明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29-31,共3页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准确地定量、定性抗原特异的T细胞反应及评价其作用 ,是细胞免疫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ELISPOT技术是近年来正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的一项通过检测细胞因子 ,评价T淋巴...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准确地定量、定性抗原特异的T细胞反应及评价其作用 ,是细胞免疫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ELISPOT技术是近年来正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的一项通过检测细胞因子 ,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和特异性的新方法。与其他细胞免疫学方法相比较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直接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细胞 ,而无需体外扩增。ELISPOT技术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 ,有研究显示该方法不仅应用于肿瘤免疫及其治疗中 ,而且在细胞内感染微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检测方法 ELISPOT技术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芯负载离子液体凝胶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在固定化细胞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晓林 谢睆 +3 位作者 曹红 金宏杰 李春 吴廷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3-799,共7页
选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CS)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Fe_3O_4/CS)作为磁响应材料,制备了磁芯负载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凝胶微球;对Fe_3O_4/CS及磁芯负载离子液体凝胶微球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能进... 选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CS)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Fe_3O_4/CS)作为磁响应材料,制备了磁芯负载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凝胶微球;对Fe_3O_4/CS及磁芯负载离子液体凝胶微球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固定化细胞技术,在产紫青霉细胞全细胞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体系中,实现了对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和离子液体的快速回收和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成功包裹Fe_3O_4纳米粒子; Fe_3O_4/CS均匀分布在凝胶微球内部,并显示出良好的磁性能;与凝胶微球固定化细胞催化体系相比,磁芯负载[BMIM]PF_6凝胶微球固定化细胞催化体系中GAMG的产率提高了13. 8%;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磁芯负载[BMIM]PF_6凝胶微球固定化产紫青霉细胞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易于快速回收,并且循环再利用9次后相对活性仍保留59.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CS纳米粒子 磁芯负载离子液体凝胶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固定化细胞技术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聚乳酸纳米微球对兔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纲 谭颖徽 +2 位作者 卢来春 何飞 裘松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成骨细胞一起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增殖...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成骨细胞一起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成骨细胞中表达,并与单纯bFGF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bFGF-PLA-N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bFGF的效应。结论:制备的bFGF-PLA-Ns比单纯的bFGF有更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在骨创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缓释 增殖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及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莉莉 韩悦 +7 位作者 朱倩 胡璐萍 赵世香 朱明清 戴兰 沈文红 陈黎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7-940,共4页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建立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应用特异性荧光抗体CD142-PE标记组织因子,采用FCM建立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方法。测定2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及25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建立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应用特异性荧光抗体CD142-PE标记组织因子,采用FCM建立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方法。测定2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及25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的组织因子微颗粒,观察组织因子微颗粒在各组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组织因子微颗粒〔(123.28±197.03)/μl〕明显高于20例健康对照组〔(33.27±16.14)/μl,P<0.05〕;25例APL患者治疗前组织因子微颗粒为(75.24±104.58)/μl,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诱导治疗缓解后组织因子微颗粒水平明显下降至(34.24±25.20)/μl(P<0.01)。在这25例APL患者中,18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组织因子微颗粒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7例未合并DIC患者治疗前后的组织因子微颗粒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因子微颗粒可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并对APL的DIC状况与疾病预后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颗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血栓性疾病 流式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2 位作者 张翱 薛菲 刘忠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82-3182,3249,共2页
[目的]研究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敏感型的无污染蚕豆为材料,分别从流经盐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通榆河、小洋河以及串场河采取水样,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其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采样点水质的... [目的]研究盐城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敏感型的无污染蚕豆为材料,分别从流经盐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通榆河、小洋河以及串场河采取水样,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其水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采样点水质的微核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小洋河水样的微核率最高,为5.133‰,其次是串场河水样,为3.134‰,通榆河水样的微核率最低,为2.295‰。污染指数显示通榆河属于基本无污染,小洋河属于中度污染,而串场河属于轻度污染。[结论]该研究为准确掌握河流的水质污染和开展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根尖细胞检测技术 水质 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缓释微球对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14
作者 柳康 王敬龙 +6 位作者 杨军星 宋立杰 徐一驰 赵楚翘 王瑶 刘志辉 王博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4,I0003,共6页
目的:观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对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前期基础制备缓释微球,将从人胎盘组织... 目的:观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对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前期基础制备缓释微球,将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的一部分HPMSCs分为载药微球组(载药微球+HPMSCs)、空载微球组(空载微球+HPMSCs)和无球组(仅HPMSCs)。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HPMSCs增殖率。取另一部分HPMSCs分为载药微球诱导组(载药微球+HPMSCs+成骨诱导液)、空载微球诱导组(空载微球+HPMSCs+成骨诱导液)、无球诱导组(HPMSCs+成骨诱导液)和非诱导组(HPMSCs+PBS)。孵育21d后分别采用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HPMSCs钙盐沉积与ALP活性。结果:与无球组比较,载药微球组和空载微球组共培养后HPMSCs增殖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载药微球诱导组钙盐沉积明显多于空载微球诱导组和无球诱导组;载药微球诱导组细胞内ALP活性明显高于空载微球诱导组和无球诱导组(P<0.05),空载微球诱导组细胞ALP活性高于无球诱导组(P<0.05)。结论:载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对HPMSCs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且能提高HP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万古霉素 细胞增殖 成骨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邢延一 张力思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5,共4页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检测技术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造血生长因子 剂量依赖效应 造血因子 重组技术 竞技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升高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大伟 万磊 +2 位作者 张孟雨 王思宇 李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5-722,共8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炎性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RA病情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募集RA患者28例和同期15例健康体检者。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5、IL-...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炎性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RA病情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募集RA患者28例和同期15例健康体检者。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5、IL-6、IL-8、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IFN-γ、IL-4、IL-10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魏氏法测量红细胞沉降率(ESR),获取炎症指标数据。计算RA组患者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比较各细胞因子与RA疾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分析RA患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血清水平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中IL-2、IL-6、IL-12P70、IL-4、IL-10与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DAS28-CRP显著相关,IL-12P70、TNF-α、IL-4与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DAS28-ESR显著相关,反映RA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标CRP与IL-6(r=0.515)、IL-12P70(r=0.530)、IL-4(r=0.539)、IL-10(r=0.434)呈正相关,ESR与IL-6(r=0.403)、IL-12P70(r=0.475)、TNF-α(r=0.497)、IL-4(r=0.450)呈正相关。与CRP、ESR正常组比较,CRP异常组中IL-6、IL-12P70、IL-2、IL-4、IL-10水平升高,ESR异常组中IL-12P70、IL-4、TNF-α水平升高。RA组患者IL-8、IFN-α、IFN-γ表达较健康组升高。结论血清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对RA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程度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确诊RA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促炎性细胞因子 抑炎性细胞因子 多重流式免疫荧光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判别食源性致病菌种类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康睿 程雅雯 +1 位作者 周玲莉 任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397,共6页
如何实现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早期快速检测是全球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致病菌生化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过程复杂、耗时漫长,易错过控制疫情爆发的窗口期。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暗场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检测方法,能... 如何实现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早期快速检测是全球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致病菌生化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过程复杂、耗时漫长,易错过控制疫情爆发的窗口期。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暗场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借助显微镜技术突破传统光谱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极限,并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为单个致病菌细胞添加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以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检测对象,采用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数字化表征和数据采集,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算法对各致病菌细胞的图像和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分类。结果显示,显微尺度的致病菌光谱数据呈现可判别的分布规律,新采用的Bi-LSTM网络在光谱数据集中表现优异,在三种致病菌的分类任务中取得了91.0%的平均准确率,而传统的线性判别分类器(LDA)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PCA-SVM)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0.1%和88.5%。但是,仅依赖光谱数据进行致病菌种类判别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假阳性问题,尤其是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类中存在错误分类。图像信息的加入则能够显著改善各分类的识别准确率,其中Bi-LSTM分类器取得了高达98.1%的准确率,LDA和PCA-SVM均取得了95.3%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异性光谱和图像表征中具有优势,提出的Bi-LSTM网络能够直接处理高维的图谱特征,两种技术的融合在食源性致病菌细胞级别的早期检测应用中展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细菌细胞检测 高光谱成像技术 光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靶向性哑铃形“圈套”寡核苷酸对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张建国 王惠民 +2 位作者 国华 郝天智 杨文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靶向NF-κB的哑铃形“圈套”ODNs,并检测其对NF-κB转录活性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以NF-κB顺式作用元件κB序列为模板,设计包含两个拷贝的κB序列,长度为58个碱基的环状ODNS,合成... 目的:设计合成靶向NF-κB的哑铃形“圈套”ODNs,并检测其对NF-κB转录活性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以NF-κB顺式作用元件κB序列为模板,设计包含两个拷贝的κB序列,长度为58个碱基的环状ODNS,合成后部分序列做FAM标记,行转集效率鉴定实验。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体外检测哑铃形圈套ODNs对NF-κB转录活性的抑制效应。提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哑铃形圈套ODNs处理组、无关圈套ODNs处理组和脂质体处理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2、4、8mg/L不同剂量哑铃形圈套ODNs转染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6h后用LPS刺激,收集转染后8、12、18上清和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细胞因子蛋白表达,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转录。结果:阳离子脂质体可将哑铃形圈套ODNs高效转集入肾小球系膜细胞,哑铃形圈套ODNs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与其顺式元件的结合;4、8mg/L剂量哑铃形圈套ODNs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NF-α和IL-6转录与表达。结论:靶向NF-κB的哑铃形圈套ODNs在体外可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从而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系膜细胞 NF-kB 哑铃形 细胞因子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寡核苷酸 圈套ODNs 靶向性 阳离子脂质体 TNF-α 抑制效应 转录活性 顺式作用元件 MRNA转录 电泳迁移率 正常对照组 LPS诱导 设计合成 ODNS 体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罗亮 王冬平 +1 位作者 蔡扬 张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3-746,共4页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Th1/Th2平衡在OLP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51例OLP患者(网纹型23例,充血糜烂型28...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Th1/Th2平衡在OLP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51例OLP患者(网纹型23例,充血糜烂型28例)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OLP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1OLP患者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的IL-6与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h2型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水平与OLP临床类型、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均成正相关,IL-10的表达水平与OLP临床类型、临床体征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285~0.364;P〈0.05)。结论:OLP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明显改变,而Th2型细胞因子升高,表现为Th2占优势的免疫应答;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表达与OL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OLP免疫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微球载NGF联合超声对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周鹤 刘苏 王志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0-1604,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o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PLGA为原料制备包载有NGF的PLGA微球...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o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PLGA为原料制备包载有NGF的PLGA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观察其形态特点测量粒径分布。将Sprague-Dawley(SD)雄性成年大鼠69只随机分为5个组,正常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各9只大鼠,生理盐水注射组(C组)、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D组)、PLGA微球联合NGF注射组(E组)各17只大鼠,B^E组大鼠均行超声辐照处理。各组分别于0.5、1、3、7 d取样行视网膜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视网膜上葡萄糖钙调蛋白(glucose regulated rrotein 78 k D,GRP78)表达和组织病理的变化,并采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标记视神经节细胞于视神经钳夹损伤造模后第7 d取样计数各组RGCs数量。结果:PLGA载药微球包封率68.4%,载药量0.032 3%,体外7 d的累计释放率82.6%,微球粒径(3.17±0.6)μm。FG逆行标记RGCs计数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858,P=0.000),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0.05),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A组、B组未见阳性细胞,RGCs的GRP78阳性细胞率显示,C^E组不同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84.330,P组别=0.000),各组在各时间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1.472,P时间=0.000)。HE染色提示第7天时E组视网膜水肿较C、D组减轻。结论:NGF-PLGA微球联合超声治疗视神经损伤大鼠能提高对RGCs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视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