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负性调节因子,最先发现的是SOCS-1。SOCS-1可抑制IL-6、LIF、OSM、INF-γ以及GH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负性调节因子,最先发现的是SOCS-1。SOCS-1可抑制IL-6、LIF、OSM、INF-γ以及GH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对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的激活起调控作用。SOCS-1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在急慢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OCS-1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微小RNA(mi R)-203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3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4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40例皮肤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组织及PBMC...目的:探讨微小RNA(mi R)-203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3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4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40例皮肤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组织及PBMC中mi R-203、SOCS-1和SOCS-3表达。结果:银屑病组皮损及PBMC中mi R-20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活动期患者(活动期组)皮损及PBMC中mi R-20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银屑病静止期患者(静止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皮损及PBMC中SOCS-1 m RNA和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皮损及PBMC中SOCS-1 m RNA和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静止期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皮损中mi R-203相对表达量均与SOCS-1 m RNA和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418和0.331,P<0.05)。结论:mi R-20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PBMC中呈低表达,而SOCS-1和SOCS-3呈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银屑病活动期患者皮损进展过程。展开更多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调控产生。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RANKL信号通路激活破骨细胞生成转录因子,以增强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笔者通过综述RANKL信号通路的结构及破骨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骨结核临床治疗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负性调节因子,最先发现的是SOCS-1。SOCS-1可抑制IL-6、LIF、OSM、INF-γ以及GH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对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的激活起调控作用。SOCS-1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在急慢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OCS-1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摘目的:探讨微小RNA(mi R)-203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3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4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40例皮肤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组织及PBMC中mi R-203、SOCS-1和SOCS-3表达。结果:银屑病组皮损及PBMC中mi R-20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活动期患者(活动期组)皮损及PBMC中mi R-20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银屑病静止期患者(静止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皮损及PBMC中SOCS-1 m RNA和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皮损及PBMC中SOCS-1 m RNA和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静止期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皮损中mi R-203相对表达量均与SOCS-1 m RNA和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418和0.331,P<0.05)。结论:mi R-203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PBMC中呈低表达,而SOCS-1和SOCS-3呈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银屑病活动期患者皮损进展过程。
文摘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调控产生。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RANKL信号通路激活破骨细胞生成转录因子,以增强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笔者通过综述RANKL信号通路的结构及破骨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骨结核临床治疗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