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洪 丁钧 +1 位作者 郭鹏 张治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同期8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9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常规体检健康人员9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水平。将肝癌组按照随访1年期间是否转移分为26例转移组、63例未转移组、11例失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血清CHI3L1水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CHI3L1联合检测对肝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的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miR-106b水平升高,且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肝癌组,随肝脏疾病程度不断增加,其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谷丙转氨酶(ALT)、肿瘤> 3 cm占比、CHI3L1、细胞周期素A2(CCNA2)、肿瘤分期>Ⅲ期占比、细胞周期分子CDKN3、异常凝血酶原、谷氨酰转肽酶(GGT)、miR-106b、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肿瘤数量多发占比、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ALT、CCNA2、肿瘤> 3 cm、AST、GGT、肿瘤分期>Ⅲ期、AFP、CHI3L1、多发肿瘤、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TBA。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06b、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3.65%、准确度为84.27%、AUC值为0.776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准确度、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周期分子CDKN3和血清CHI3L1、miR-106b水平升高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肝癌转移发生情况,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微小RNA-106b 肝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肖珊 曾小云 +3 位作者 朱筠 姚华 苏银霞 马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0-1177,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CDKN2A/2B)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维吾尔族T2DM患者1 000例作为T2DM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糖...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CDKN2A/2B)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维吾尔族T2DM患者1 000例作为T2DM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糖尿病、无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人群1 010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SNP技术检测CDKN2A/2B基因2个T2DM易感位点;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对基因型、单体型与BMI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少量样本基因位点未检测成功,故最终位点rs10811661成功分型1 940例(其中对照组967例、T2DM组973例),位点rs564398成功分型1 962例(其中对照组和T2DM组均为981例)。两组位点rs1081166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位点rs56439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位点rs10811661的共显性、显性、超显性及加性遗传模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性遗传模型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兹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最小,分别为2 602.4、2 630.3;而隐性遗传模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位点rs564398的各遗传模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位点rs10811661表现为T/T基因型的体质量正常者比较,表现为T/T、T/C基因型的肥胖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2.53〔95%CI(1.80,3.55)〕、2.17〔95%CI(1.50,3.13)〕,P<0.05。与位点rs564398表现为A/A基因型的体质量正常者比较,表现为A/A基因型的超重者和表现为A/A、A/G、G/G基因型的肥胖者发生T2DM的OR值为1.44〔95%CI(1.03,2.02)〕、2.79〔95%CI(1.99,3.91)〕、2.69〔95%CI(1.86,3.88)〕、4.81〔95%CI(2.49,9.29)〕,P<0.05。位点rs10811661表现为T/T基因型中的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2.53〔95%CI(1.80,3.55)〕,P<0.05;表现为T/C基因型中的超重、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1.56〔95%CI(1.01,2.40)〕、3.21〔95%CI(2.09,4.92)〕,P<0.05。位点rs564398表现为A/A基因型中的超重、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1.44〔95%CI(1.03,2.02)〕、2.79〔95%CI(1.99,3.91)〕,P<0.05;表现为A/G基因型中的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2.09〔95%CI(1.38,3.15)〕;表现为G/G基因型中的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5.31〔95%CI(1.68,16.73)〕,P<0.05。肥胖者中位点rs10811661表现为C/C基因型者较T/T基因型者发生T2DM的OR值为0.48〔95%CI(0.27,0.88)〕,P<0.05。选取两位点均成功分型的1 933例样本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构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位点rs10811661和rs564398间无强连锁不平衡(D'=0.268 2);CA单体型者较频率最高的TA单体型者发生T2DM的OR值为0.78〔95%CI(0.65,0.94)〕,P<0.05。与体质量正常的TA单体型者比较,肥胖的TA、CA、CG、TG单体型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2.94〔95%CI(1.92,4.50)〕、2.14〔95%CI(1.41,3.25)〕、3.05〔95%CI(1.48,6.28)〕、3.02〔95%CI(1.98,4.60)〕,P<0.05。TA、CA、CG、TG单体型者中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2.94〔95%CI(1.92,4.50)〕、2.39〔95%CI(1.59,3.59)〕、3.70〔95%CI(1.11,12.31)〕、2.59〔95%CI(1.72,3.90)〕,P<0.05。肥胖者中CA单体型者较TA单体型者发生T2DM的OR值为0.73〔95%CI(0.55,0.97)〕,P<0.05。结论 CDKN2A/2B基因位点rs10811661多态性与维吾尔族T2DM的发病风险可能有关,这种关联可能与BMI有交互作用。位点rs10811661携带T/T基因型者较携带C/C基因型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T为风险等位基因。rs564398多态性与维吾尔族T2DM发病风险无关。位点rs10811661与rs564398之间的CG单体型合并肥胖者发生T2DM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 维吾尔族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骥(综述) 刘文超(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相关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失调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周期、增殖以及凋亡等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能够抑制CDK4/CDK6介导的Rb蛋白产物的磷酸化,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21作为p5...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相关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失调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周期、增殖以及凋亡等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能够抑制CDK4/CDK6介导的Rb蛋白产物的磷酸化,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21作为p53的下游调节因子,与肿瘤血管的生成、淋巴转移及预后相关;p27作用机制复杂,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并可恢复耐药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p57在细胞周期G1到S期的转变中至关重要,其表达程度与部分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它还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了解这些基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而寻找有效治疗靶点,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其意义
4
作者 田代实 王伟 徐运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2,共1页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 OLOMOUCINE 脊髓损伤 再生微环境 实验大鼠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 Western印迹分析 轴突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丹 宁宏 +2 位作者 解智慧 王思敏 李捷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9-973,共5页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和细胞周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25μmol/L的LY294002处理人LECs细胞株SRA01/04后12h和24h细胞的增生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LY294002...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和细胞周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25μmol/L的LY294002处理人LECs细胞株SRA01/04后12h和24h细胞的增生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LY294002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法分别测定LY294002处理24h后细胞中Skp2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的LY294002作用于SRA01/04细胞0~24h,SRA01/04细胞的增生受抑制,且作用24h时对SRA01/04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LY294002组中处于G1期和S期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率分别为(66.15±2.63)%和(27.34±6.58)%,对照组为(56.73±1.35)%和(37.32±5.54)%,LY294002组细胞Skp2及其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使部分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LY294002抑制人LECs的增生可能与Skp2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抑制/LY294002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增生 细胞周期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29400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蛋白激酶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 郭海科 孟倩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6-1030,共5页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P13K抑制剂能够抑制Akt活性,但是...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P13K抑制剂能够抑制Akt活性,但是否影响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目的观察P1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LECs中Akt活化的影响。方法对人LECs系HLEC-B3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然后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在培养板中加入LY294002,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μmol/L,继续培养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在同一批接种于6孔板内无菌盖玻片上的传代细胞中加入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为诱导组,用20μmol/LLY294002预培养1h后再加入10Ixg/LTGF—β2进行共培养为TGF—B,与LY294005共培养组,以未加入TGF,p:和LY294002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的荧光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kt表达量的差异。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HLEC—B3的吸光度(A)值逐渐减小,即LY294002对HLEC—B3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不同浓度LY294002组间HLEC—B3的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72,P=0.00);随着检测时间点的延长,HLEC—B3的4值逐渐增大,不同检测时间点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37.54,P=0.0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仅有微量的p-Akt红色荧光,诱导组p-Akt表达明显增多,并向细胞膜聚集,细胞轮廓清晰,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表达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细胞形态不清。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诱导组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的表达量分别为0.91±0.08、1.48±0.13和0.95±0.19,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P=0.00)。结论LY294002能够拈抗TGF—β2诱导的Akt磷酸化激活过程,有望成为新的有效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 LY294002 细胞蛋白激酶b 转化生长因子Β2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菌素A调节NB4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和p21^(WAF1/CIP1)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新刚 陈燕 +1 位作者 吴青 刘红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47,共4页
 目的 研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 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WAF1/CIP1 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 300、150、75、37 5、18 75 nmo...  目的 研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 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WAF1/CIP1 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 300、150、75、37 5、18 75 nmol/L浓度的TSA分别作用NB4细胞 4、8、12、24、48 h, 提取细胞的总 mRNA和总蛋白,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 p21WAF1/CIP1mRNA表达情况, 并用免疫印迹技术 (Western blot) 观察组蛋白 H3 的乙酰化水平变化及 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SA对组蛋白H3乙酰化作用随时间改变而变化; 在低浓度时就可引起组蛋白H3的乙酰化。TSA对 p21WAF1/CIP1 mRNA和 p21WAF1/CIP1 蛋白表达的影响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TSA能够明显上调NB4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 促进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WAF1/CI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WAF1/CIP1 Nb4细胞 表达水平 抑制 TSA 蛋白乙酰化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去乙酰化 RNA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J-7706621对人乳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蓓 钱钧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JNJ-7706621对人乳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乳腺癌T47D、MD-MB-231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JNJ-7706621(0、1、2、4μM)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JNJ-7706621对人乳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乳腺癌T47D、MD-MB-231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JNJ-7706621(0、1、2、4μM)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NJ-770662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JNJ-770662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 ern blot检测JNJ-7706621对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JNJ-7706621能够抑制乳腺癌T47D、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JNJ-7706621可将T47D、MDA-MB-231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2/M期,具有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示随着JNJ-7706621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T47D、MDA-MB-231细胞凋亡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JNJ-7706621浓度增加,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Caspase3、PARP的剪切明显增高,而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周期相关蛋白CDK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CDK1在Thr16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而在Tyr1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在体外条件下,JNJ-7706621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与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方式,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CDK1在Thr16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JNJ-7706621 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4/6抑制剂后时代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
9
作者 李彬 陶中华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的出现使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带来了新的临床问题,如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出现进展和耐药,而目前对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进展的患者缺乏标准的后续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药物耐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依赖或非依赖性途径导致肿瘤进展,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使携带ESR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获益。携带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变异的患者可能对该通路的靶向抑制剂治疗敏感。此外,已获批或正在早期开发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及新型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也展现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以精准药物为基础的组合方案在丰富临床选择的同时,也让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治疗策略成为CDK4/6抑制剂后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 精准诊疗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类CDK1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海彬 陈国文 +3 位作者 邵咏贤 李哲 刘明 刘培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8-443,共6页
1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人体内是有效的抗癌作用靶标.使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parativ... 1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人体内是有效的抗癌作用靶标.使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分析23个CDK1激酶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相对其他类型电荷,当训练集加载Gasteiger-Huckel电荷时,CoMFA获得一个最优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其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68,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41,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使用测试集交叉验证说明该模型稳定可靠,模型中立体场贡献率为69.8%,静电场贡献率为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药物分子设计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1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抑制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淞 袁洋 江泽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2024年,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多项研究均取得了进展。其中,内分泌治疗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2024年,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多项研究均取得了进展。其中,内分泌治疗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剂已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氟维司群联合阿贝西利可作为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而对于伴有AK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的患者,氟维司群联合AKT抑制剂capivasertib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远期生存获益。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则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超低表达人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紫杉类药物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或吡咯替尼仍是目前曲妥珠单抗敏感人群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DESTINY-Breast07研究评估了T-DXd用于一线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单药或联合帕妥珠单抗,其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均不劣于既往研究中的标准治疗方案。针对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PERMEATE研究的更新数据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可带来总生存期获益。DESTINY-Breast12研究表明,T-DXd对全身和颅内病灶的抗肿瘤活性相似,可作为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TNBC)的治疗策略正在从传统化疗转向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为主的治疗模式。TORCHLIGHT研究显示,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可改善晚期TNBC患者的预后。NCC2167研究表明,当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时,节拍式化疗相比传统方式具有高疗效及低毒性的特点。本文对上述2024年晚期乳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总结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管理和治疗决策的临床经验,以供同行参考。展望未来,后续临床研究需重点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以及治疗耐药性问题,以提升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 抗体药物偶联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志刚 由彩云 +2 位作者 韩金栋 李海燕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0-425,共6页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为PVR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检测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PVR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紫蓝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每组12只),每只兔任意选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各模型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0.4ml,同时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后5mm处行巩膜外冷冻约5s,以建立外伤性PVR模型。各组兔眼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以评估建模情况。分别于造模后7、14、21和28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制备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兔眼视网膜的形态表现,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a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兔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兔眼眼前后节均正常,模型组兔造模后1~7d兔眼玻璃体中增生条索逐渐变粗,可见视网膜皱褶,造模后14d兔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造模后28d兔眼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造模后7d兔眼视网膜表面有增生膜和炎性细胞聚集,造模后28d可见视网膜呈花瓣形固定皱褶,视网膜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7、14、21和28d表达强度减弱,以造模后14d表达量最低。Westernbl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8、0.60±0.05、0.56±0.03、0.74±0.02和0.65±0.0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5,P=0.00),造模后7d和14d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21d和28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O.09、0.57±0.05、0.45±0.04、0.46±0.02和0.47±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0),造模后14、21和28d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21WAF1/CIP1在外伤性PVR兔眼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与PVR的病程发展过程相吻合,p21可能参与外伤性PVR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p21WAF1/CIP1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增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致,可能促进了PVR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p21/分析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眼外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诱导激活NF-κB上调抑癌基因CDKN2B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飞 彭仲特 +2 位作者 郑锦玲 曾咏仪 周梦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2-981,共10页
NF-κB通过转录调控其靶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和精准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过表达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但是否受NF-κB调节尚无报道。本文发现,NF-κB直接结合并上调CDKN2B基因:在... NF-κB通过转录调控其靶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和精准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过表达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但是否受NF-κB调节尚无报道。本文发现,NF-κB直接结合并上调CDKN2B基因:在TNFα处理的He La细胞内,CDKN2B的基因区覆盖大量NF-κB结合峰,其中富集倍数大于20的结合峰有14个。TRANSFAC软件分析发现,NF-κB结合峰内包含大量经典的κB位点。Ch IP-q PCR证明,TNFα诱导NF-κB结合CDKN2B基因。将NF-κB结合峰中心区DNA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发现该DNA片段的插入使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上调至7.88倍,TNFα处理又使其相对活性提高到2.37倍,且NF-κB/p65 siRNA显著干扰其相对活性的升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TNFα诱导激活NF-κB进入细胞核,而NF-κB/p65 siRNA阻止它入核。此结果提示,我们成功构建了具有NF-κB转录活性差异的细胞模型,q PCR检测两个已知的NF-κB靶基因NFKB2和STAT5A的表达,进一步验证该细胞模型构建成功。利用此细胞模型,发现受TNFα诱导激活的NF-κB,能够上调CDKN2B基因。总之,本文发现抑癌基因CDKN2B是NF-κB新的靶基因,NF-κB直接结合并上调CDKN2B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本研究为抑癌基因CDKN2B的抗肿瘤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核因子Κb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 靶基因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E2F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及其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包美荣 王海波 顾金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2-578,共7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etinoblastoma gene,RB1)突变或调节CDK-RB-E2F通路其他成分的突变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类恶性肿瘤中。因此,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来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目前,CDK4/6抑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etinoblastoma gene,RB1)突变或调节CDK-RB-E2F通路其他成分的突变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类恶性肿瘤中。因此,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来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目前,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palbociclib)联合芳香酶抑制剂,治疗ER-阳性乳腺癌是很有效的临床应用。研究显示,CDK-RB-E2F信号通路,对控制乳腺细胞增殖发挥关键作用。近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该通路在肿瘤发展、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并且,E2Fs是不依赖于其他临床参数的乳腺癌预后指标。本综述总结了乳腺癌中RBE2F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讨论应用高通量基因组学研究,筛选获得乳腺癌中CDK4/6抑制剂重要的作用靶点,旨在发展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Rb-E2F通路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饰胶蛋白聚糖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永先 聂敏海 +1 位作者 陈潇 刘旭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DC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意义,及DCN影响OSCC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 目的:探讨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DC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意义,及DCN影响OSCC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致癌基因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P21)四种因子在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用脂质体法将DCN质粒转入HSC-3细胞中,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CN过表达对EGFR、C-Myc和P21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OSCC分化程度的降低,DCN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EGFR蛋白和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相比,转染组EGFR和C-Myc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皆降低,P21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皆升高(P<0.05)。结论:DCN与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相关,其对OSCC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EGFR、C-Myc和P21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饰胶蛋白聚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致癌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嘧啶类CDK9抑制剂的分子对接、3D-QSAR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光辉 张娅 +3 位作者 张玉萍 周朋朋 林治华 王远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1-2069,共9页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配体叠合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和Topomer Co MFA(T-COMFA)研究了分子结构与抑制活性的关系,发现由训练集立体场、静电场和疏水场组合的Co MSIA模型为最优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557)、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59)和外部预测相关系数(r2=0.863)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显示了化合物的活性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根据这些结果设计了10个具有新结构的含磷嘧啶类化合物,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和CDK9的结合模式与原化合物64相同,自由能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化合物64d的CDK9抑制活性优于化合物64,并且显示含磷基团与残基Asp109的静电场能在化合物与CDK9作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 分子对接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Topomer COMFA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2A、CDKN2B、MEF2A、VEGF基因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
17
作者 丁夏峰 胡申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比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CDKN2B、肌肉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A(MEF2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表达差异,以期探寻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 目的比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CDKN2B、肌肉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A(MEF2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表达差异,以期探寻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CHD患者154例(CHD组)和健康者123例(正常对照组),留取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KN2A、CDKN2B、MEF2A和VEGF mRNA的表达;通过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CDKN2A、CDKN2B、MEF2A和VEGF的含量。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CHD组CDKN2A、CDKN2B、MEF2A和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11 5±0.002 1、0.003 3±0.000 4、0.302 6±0.035 6和0.022 1±0.004 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48 4±0.015 6、0.007 1±0.001 2、0.823 0±0.075 1和0.052 7±0.001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CHD组血清CDKN2A、CDKN2B、MEF2A及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121.60±7.96)、(65.07±5.42)、(6.51±0.83)和(19.41±1.62)μ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6.90±29.13)、(155.70±22.52)、(15.96±2.86)和(39.87±4.54)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HD患者血液中有核细胞内CDKN2A、CDKN2B、MEF2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健康人群,提示这4个基因可能直接影响或间接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 肌肉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曾柳钰 杨秀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615-4620,共6页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是一种生长障碍,BWS与BWS关键区印迹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被认为是一种临床谱,其中受影响的个体可能具有许多或只有1~2个典型的临床特征。出生后新生儿查体尤为重要,有利于该疾病的早诊早治。本文报道了1...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是一种生长障碍,BWS与BWS关键区印迹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被认为是一种临床谱,其中受影响的个体可能具有许多或只有1~2个典型的临床特征。出生后新生儿查体尤为重要,有利于该疾病的早诊早治。本文报道了1例以舌大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后期随访有脐疝,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其携带的c.235T>C(p.Trp79Arg)变异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C(CDKN1C)基因编码区错义变异,CDKN1C基因235位核苷酸发生T→C转换,即位于第79个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导致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结合患儿的临床特点与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BWS。本病例报告和相关遗传学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对BWS综合征临床诊疗的认识,避免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1C 舌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通通过EZH2/NXPH4/CDKN2A轴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19
作者 张亮 杨波 +4 位作者 肖婷 李晓平 王旭 张卫东 李明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5年第8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通过调控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神经外营养蛋白4抗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EZH2/NXPH4/CDKN2A)轴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梯度浓度(0、6.25、12.5、25、50、100、200...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通过调控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神经外营养蛋白4抗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EZH2/NXPH4/CDKN2A)轴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梯度浓度(0、6.25、12.5、25、50、100、200μg/mL)的Pae处理肺癌A549细胞,采用CCK-8法确定干预浓度;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A549细胞)、Pae组(12.5μg/mL Pae)、Pae+siEZH2组(转染siEZH2+12.5μg/mL Pae)、Pae+siNC组(转染siNC+12.5μg/mL Pae)、Pae+vector NC组(转染vectorNC+12.5μg/mL Pae)、Pae+vectorEZH2组(转染vector EZH2+12.5μg/mL Pae),予以相应的处理后,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B法检测EZH2、NXPH4、CDKN2A、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在A549细胞中单独转染siEZH2或siNC,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凋亡,WB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建立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估Pae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选择12.5μg/mL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Pae组细胞克隆数、S期细胞比例、迁移、侵袭能力以及EZH2、NXPH4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以及CDKN2A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Pae+siNC组相比,Pae+siEZH2组细胞克隆数、S期细胞比例、迁移侵袭能力以及EZH2、NXPH4和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幅度更大,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以及CDKN2A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幅度更大(P<0.05);与Pae+vectorNC组相比,Pae+vectorEZH2组细胞克隆数、S期细胞比例、迁移侵袭能力以及EZH2、NXPH4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以及CDKN2A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敲低EZH2后A549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Bcl-2表达明显下降(P<0.05)。体内实验表明Pae可显著降低肿瘤体积和质量且抑制EZH2/NXPH4/CDKN2A通路的活性。结论:Pae通过抑制EZH2/NXPH4/CDKN2A通路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肺癌 A549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神经外营养蛋白4抗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雪 姚文龙 +2 位作者 邱瑾 钱巍 张传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S期激酶相关蛋白2(S 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及其下游底物p27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40)。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S期激酶相关蛋白2(S 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及其下游底物p27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40)。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30min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分别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区Skp2及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d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海马CA1区神经元在再灌注7d时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全脑缺血再灌注4d和7d海马区Skp2表达逐渐增高,而p27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均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期激酶相关蛋白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