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时序特征的细胞视频动态形变度量和分类
1
作者 李衡 庞枫骞 +1 位作者 姜彬 刘志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0-575,共6页
使用植皮手术后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研究目标,针对其动态形变提出一种局部形变特征,用于提取细胞形变过程中的时序信息和空间信息.该特征提取算法被应用在淋巴细胞形变数据集上,并与多个基于图像特征的形变度量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 使用植皮手术后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研究目标,针对其动态形变提出一种局部形变特征,用于提取细胞形变过程中的时序信息和空间信息.该特征提取算法被应用在淋巴细胞形变数据集上,并与多个基于图像特征的形变度量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形变特征能根据形变特性准确分类细胞,在度量和分类细胞动态形变方面比基于图像特征的算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视频图像 细胞动态形变 局部时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创夫 余兴龙 +2 位作者 李作生 涂长春 殷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 :探讨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发生规律 ,为猪瘟基因疫苗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FACS、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对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脾脏及外周血中CD+4 和CD+8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 目的 :探讨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发生规律 ,为猪瘟基因疫苗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FACS、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对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脾脏及外周血中CD+4 和CD+8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特异的抗猪瘟病毒血清IgG抗体水平等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 :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onA和LPS均有明显的反应性。CD+4 和CD+8细胞数量在免疫后 2 0天开始反应 ,32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鼠血清特异性猪瘟病毒血清抗体IgG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动物可诱导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基因疫苗 免疫小鼠 体液 细胞免疫动态变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免疫早期RTLA细胞和RABELA细胞的动态
3
作者 邓瑞堂 徐亚芬 俞乃勋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28,共3页
本试验制备了特异性羊抗 RTLA 和羊抗 RABELA 血清,采用补体参与的抗体导解细胞毒性试验,分别测定了兔出血症病毒(RHDV)免疫早期不同免疫器官 RTLA 细胞和RABELA 细胞的动态变化。在兔子脾脏和淋巴结,免疫后24小时 RTLA 细胞己开始增加... 本试验制备了特异性羊抗 RTLA 和羊抗 RABELA 血清,采用补体参与的抗体导解细胞毒性试验,分别测定了兔出血症病毒(RHDV)免疫早期不同免疫器官 RTLA 细胞和RABELA 细胞的动态变化。在兔子脾脏和淋巴结,免疫后24小时 RTLA 细胞己开始增加,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 RABELA 细胞开始上升,RTLA 细胞相对开始下降;120小时RTLA 细胞恢复到接近正常免水平,而 RABELA 细胞继续平稳增加。免疫兔的其他淋巴器官如胸腺,盲肠末端和血液淋巴细胞,则从24小时至120小时,无论是 RTLA 细胞还是RABELA 细胞,均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症 病毒 免疫 细胞动态
全文增补中
顺铂联合长春新碱对HCT-8/V肿瘤细胞耐药逆转的实时动态活细胞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丽娜 张婷 +3 位作者 郭锦锦 余运运 姚新生 孙万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长春新碱(VCR)对人结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增殖、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以RT-LCI高内涵技术平台,连续观察120 HCT-8/V细胞的生长规律及连续70 h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结果:DDP对HCT-8/V有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长春新碱(VCR)对人结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增殖、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以RT-LCI高内涵技术平台,连续观察120 HCT-8/V细胞的生长规律及连续70 h观察细胞凋亡与自噬。结果:DDP对HCT-8/V有抑制作用,但无剂量依赖关系; VCR对HCT-8/V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梯度呈正比; DDP、VC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没有差异; DDP、VCR单独及联合应用可抑制HCT-8/V自噬。结论:DDP联合VCR应用通过抑制HCT-8/V细胞的增殖与自噬实现耐药性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长春新碱 结直肠癌细胞 耐药性 实时动态细胞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演化过程中的进化生态:概念、应用与创新
5
作者 刘灿 翟巍巍 吕雪梅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肿瘤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存在复杂时空动态和多维度的互作关系,其超乎想象的异质性与演化能力已经超出了传统肿瘤医学的认知。如何系统性地从物质、能量、信号多层面上的动态、互作去刻画整个肿瘤的细胞生态圈,以期从中挖掘对... 肿瘤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存在复杂时空动态和多维度的互作关系,其超乎想象的异质性与演化能力已经超出了传统肿瘤医学的认知。如何系统性地从物质、能量、信号多层面上的动态、互作去刻画整个肿瘤的细胞生态圈,以期从中挖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新认知、新规律和新疗法,是肿瘤生态学新的命题和目标。本文从进化生态的角度探讨肿瘤的起源与发生发展规律,首先探讨了生态学的一些经典概念在肿瘤演化中的应用;随后通过整合前沿的肿瘤生态学进展从癌细胞之间、癌细胞与其他正常体细胞之间、肿瘤生态系统等多层次,揭示了生态互作对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基于以上论述,提出肿瘤的细胞生态圈的概念,并探讨了后续如何从系统论刻画整个肿瘤生态系统并提出可能的创新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演化 进化生态 生态互作 细胞群体动态 肿瘤生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重组蛋白TB10.4对RAW264.7细胞TLR2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淑清 李平俊 +3 位作者 鑫婷 侯绍华 朱鸿飞 贾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探讨牛分枝杆菌TB10.4蛋白与RAW264.7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纯化了rTB10.4,并采用IFN-γ释放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细胞活性。使用不同剂量rTB10.4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rTB10.4对RAW264.7... 为探讨牛分枝杆菌TB10.4蛋白与RAW264.7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纯化了rTB10.4,并采用IFN-γ释放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细胞活性。使用不同剂量rTB10.4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rTB10.4对RAW264.7细胞生长影响的最佳时间点和最佳剂量。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化流式细胞仪分析重组蛋白rTB10.4对RAW264.7细胞TLR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rTB10.4具有较强的T细胞和B细胞活性,rTB10.4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作用起效时间为12~24h,诱导作用在16~18h达到最大效应值。量化流式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rTB10.4刺激可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的细胞膜上TL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10.4重组蛋白 牛分枝杆菌 RAW264.7细胞 动态实时细胞分析检测技术 TL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院钦 杨四钰 +8 位作者 乔帅 任玉锋 周军 张欣 陈卫军 万仲武 魏天军 徐文娣 王惠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61,共11页
为探究‘灵武长枣’发育过程中枣果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两者间关系。以国家地理标志品种‘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质地剖面分析法(TPA)和石蜡切片法,分析测定果实7项质地品质指标、10项显微结构指标,并对果实基本性状进行测... 为探究‘灵武长枣’发育过程中枣果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两者间关系。以国家地理标志品种‘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质地剖面分析法(TPA)和石蜡切片法,分析测定果实7项质地品质指标、10项显微结构指标,并对果实基本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成熟过程中,以硬核期为转折点,硬核期到半红期枣果实品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如硬核期到膨大前期单果质量增幅412.3%、体积增幅403.7%,且果实解剖结构与大部分质地参数显著相关。即随着果实成熟,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体积均增加;果实硬度、脆度和胶粘性先增大后减小,弹性、咀嚼性和粘附性呈上升趋势,内聚性变化不显著。果皮变薄,表皮细胞和薄壁细胞、维管束和空腔面积增大,细胞排列变疏松,成熟期口感变酥脆。角质层加厚,果实抗损伤性加强。此外,枣果表皮细胞中的质体也发生很大变化,幼果期到半红期,由叶绿体逐渐转变为有色体。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弹性、咀嚼性和粘附性同枣果细胞形态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粘附性与大部分果实细胞形态参数达极显著水平,如粘附性与空腔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果实品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果实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显著影响其质地品质(硬度、弹性、咀嚼性、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果肉质地 解剖结构 细胞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振荡与振荡脑网络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40,共6页
事件相关振荡是伴随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的脑电磁振荡活动,观察到其各类调频、调幅和调相现象,这种介观和宏观尺度上大量神经元的集体活动与微观尺度上神经元平均发放率和发放定时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信息的编码、表征、通讯和调控... 事件相关振荡是伴随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的脑电磁振荡活动,观察到其各类调频、调幅和调相现象,这种介观和宏观尺度上大量神经元的集体活动与微观尺度上神经元平均发放率和发放定时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信息的编码、表征、通讯和调控。动态细胞集群假说认为大脑认知功能是神经网络通过同步振荡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基于振荡的大脑理论指引下,多尺度、跨脑区和跨频率事件相关振荡研究为揭开振荡脑网络的工作原理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振荡 动态细胞集群 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TCP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及其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尚龙 李涤尘 +6 位作者 谢幼专 卢建熙 卢秉恒 朱振安 汤亭亭 戴尅戎 王臻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5-901,共7页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支架上分别进行了1、2和4周的三维动态培养,对支架上不同时间和部位的细胞面积/微孔面积及支架动态培养的流体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1周细胞在支架大部分孔道内粘附生长并出现一定...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支架上分别进行了1、2和4周的三维动态培养,对支架上不同时间和部位的细胞面积/微孔面积及支架动态培养的流体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1周细胞在支架大部分孔道内粘附生长并出现一定区域的单细胞层和多细胞层,第2周部分区域的部分孔道已填满了细胞并出现多细胞层,第4周大部分孔道几乎填满了细胞,主管道内壁出现了较多的细胞生长.同时发现,支架上各个区域细胞粘附面积不等,部分区域无细胞存在,有的部位2周后细胞逐渐减少.为了研究支架各个位置细胞増殖与流速、剪切应力的关系,建立了支架随机孔道结构的流体分析模型,通过支架上流速和剪切应力分布探讨实验中细胞分布现象的机理.结合计算和实验发现,流体能流到的部位几乎都有细胞生长,细胞生长较快的部位速度大多集中在0.24~0.53mm/s,剪切力大多在0.0050~0.023Pa,主管道底部及靠近进口的部位可能存在由于过大的剪切力影响细胞生长的区域.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胞-支架-流体三者在成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指导体外灌注培养的流量确定、灌注工艺及骨转化动力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流体剪切应力 动态细胞培养 计算流体力学 生物反应器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比较和进展评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婕 刘文娟 徐兆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5-1064,共10页
所见即所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哲学,贯穿在不断认识单个分子、分子复合体、分子动态行为和整个分子网络的历程中。活的动态的分子才是有功能的,这决定了荧光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当荧光成像聚焦到分子水... 所见即所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哲学,贯穿在不断认识单个分子、分子复合体、分子动态行为和整个分子网络的历程中。活的动态的分子才是有功能的,这决定了荧光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当荧光成像聚焦到分子水平的时候,所见并不能给出想要得到的。这个障碍是由于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荧光显微镜无法在衍射受限的空间内分辨出目标物。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在纳米尺度至单分子水平可视化生物分子,以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研究活细胞结构和动态过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并逐渐应用到材料科学、催化反应过程和光刻等领域。超分辨成像技术原理不同,其具有的技术性能各异,限制了各自特定的技术特色和应用范围。目前主流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包括3种:结构光照明显微镜技术(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IM)、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MLM)。这些显微镜采用不同的复杂技术,但是策略却是相同和简单的,即通过牺牲时间分辨率来提升衍射受限的空间内相邻两个发光点的空间分辨。该文通过对这3种技术的原理比较和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介绍,明确了不同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技术优势和适用的应用方向,以方便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做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荧光成像 纳米尺度 可视化 细胞结构和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WASP通过polyPro和VCA结构域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秀莲 逯宜超 +1 位作者 甲芝莲 吴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401,共12页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与细胞骨架构建和重塑的调控息息相关。N-WASP蛋白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ASP-WAVE family)的一个重要成员,又名WAS-like蛋白(WASL),直接参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丝状...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与细胞骨架构建和重塑的调控息息相关。N-WASP蛋白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ASP-WAVE family)的一个重要成员,又名WAS-like蛋白(WASL),直接参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丝状分支的动态调控。本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N-WASP表达于小鼠胚胎发育时期(E12.5~E18.5)的大脑皮层中,并且其表达水平随着发育逐渐降低。利用在体子宫内胚胎电转实验,结果发现过表达或者敲低N-WASP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障碍,说明N-WASP在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中起到关键作用。N-WASP蛋白主要包含4个结构域:WH1、GBD、poly Pro和VCA。为进一步研究N-WASP各结构域在神经元迁移中的调控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的显性负性突变实验。通过过表达结构域删除的N-WASP蛋白,发现(35)poly Pro、(35)VCA和(35)WH1均能造成神经元迁移障碍。但是,过表达不能结合Cdc42的N-WASP蛋白(H208D突变体)却不能造成明显的神经元迁移障碍。另外,单独过表达N-WASP的结构域poly Pro或VCA能够造成神经元迁移障碍,而过表达WH1结构域却不能影响迁移。最后,通过过表达poly Pro和VCA结构域同时删除的N-WASP(WH1-GBD),发现WH1-GBD结构域对神经元迁移没有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N-WASP蛋白主要是通过poly Pro和VCA两个结构域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 N-WASP 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