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在乳酸菌工程菌株中的表达及动物免疫
1
作者 陈萌萌 赵洪哲 +7 位作者 刘春羽 陈克伟 王亚新 孟海 王昊 张赫 温永俊 王凤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防控非洲猪瘟效果,以载体pPG612.1为骨架,构建重组质粒,将其电转到乳酸菌XM-38感受态细胞中,抗性筛选获得含有pPG612.1-p30表达质粒的重组乳酸... 为了探究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防控非洲猪瘟效果,以载体pPG612.1为骨架,构建重组质粒,将其电转到乳酸菌XM-38感受态细胞中,抗性筛选获得含有pPG612.1-p30表达质粒的重组乳酸菌,木糖诱导其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融合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膜表达定位;进一步用重组菌灌喂ASFV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采集猪血清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p30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ASFV p30蛋白的乳酸杆菌,命名为XM38-pPG612.1-p30;重组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59 ku,与p30单抗有良好结合活性;表达的ASFV p30能锚定在乳酸菌XM-38细胞表面;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XM38-pPG612.1-p30可刺激猪产生抗ASFV p30的抗体,为ASFV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p30蛋白 免疫原性 乳酸菌 细胞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与抗病相关蛋白VOZ2的互作分析
2
作者 罗英杰 崔维军 +5 位作者 王忠华 吴月燕 林宏友 周洁 严成其 王栩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同源,且MAX2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同源,且MAX2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与D3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D3与VOZ2存在互作。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VOZ2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到显著诱导。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开展的亚细胞共定位实验发现,D3与VOZ2共定位于细胞核。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D3与VOZ2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产生较强的荧光,进一步证实了D3与VOZ2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D3和VOZ2在水稻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与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泛素连接酶D3 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蛋白互作 酵母双杂交 细胞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CtBP2与泛素结合酶UBE2Ⅰ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晓霞 石彦 +2 位作者 霍克克 陈东 吴民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783-1788,共6页
目的筛选并确定人羧基末端结合蛋白CtBP2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CtBP2为诱饵蛋白筛选人肝cDNA文库,获得与之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采用酵母共转化和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确认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最后利用荧光蛋白融合表达... 目的筛选并确定人羧基末端结合蛋白CtBP2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CtBP2为诱饵蛋白筛选人肝cDNA文库,获得与之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采用酵母共转化和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确认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最后利用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技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确认CtBP2与其相互作用蛋白的亚细胞共定位情况。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41个与Bd-CtBP2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编码10个不同的蛋白,其中有4个克隆编码泛素结合酶UBE2Ⅰ的不同片段。从人肝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UBE2Ⅰ的全长编码序列,酵母共转化和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CtBP2与UBE2Ⅰ能够特异性结合。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GFP-CtBP2弥散分布于细胞核,DsRed-UBE2Ⅰ不均匀分布于细胞核,有部分点状聚集。两者共转染时能够呈点状共定位于细胞核。结论人CtBP2能够在细胞核内与UBE2Ⅰ特异性相互作用,是UBE2Ⅰ的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 酵母双杂交 泛素结合酶UBE2Ⅰ 免疫沉淀 细胞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nexin31相互作用蛋白筛选、证实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宇 谭志平 +7 位作者 潘乾 贺立强 蔡芳 邬玲仟 梁德生 夏昆 夏家辉 张灼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4,共7页
筛选间隙连接蛋白31 (connexin31,Cx31) 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在Cx31运输中的功能. 运用制备的抗Cx31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 筛选间隙连接蛋白31 (connexin31,Cx31) 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在Cx31运输中的功能. 运用制备的抗Cx31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能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互作蛋白经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共定位等证实,确定actin为Cx31相互作用蛋白. 用药物处理细胞,抑制actin的功能,观察Cx31定位与间隙连接通道的通透性,确定actin在Cx31运输中的功能. 当药物抑制actin的功能时,Cx31很少能到达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Cx31主要分布在胞质中;当药物抑制tublin的功能时,Cx31能到达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间隙连接斑有增多的现象,但染料转移实验表明细胞膜上间隙连接通道并没有增加. Actin在Cx31运输至细胞膜上形成间隙连接通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31 间隙连接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细胞免疫定位 免疫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