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枫蓼肠胃康颗粒对细胞免疫反应性结肠炎中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符健 邝少轶 +1 位作者 李佩琼 邢桂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观察枫蓼肠胃康颗粒对细胞免疫反应性结肠炎大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成 6组 ,用三硝基苯磺酸和ethanol混和液灌肠法 ,建立大鼠细胞免疫反应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在 1、3、7、2... 目的 观察枫蓼肠胃康颗粒对细胞免疫反应性结肠炎大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成 6组 ,用三硝基苯磺酸和ethanol混和液灌肠法 ,建立大鼠细胞免疫反应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在 1、3、7、2 1d分别处死大鼠。对肠壁形态进行观察 ,并测定大鼠血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 高剂量组的肠壁损伤分值在 7、2 1d较造模组降低 (P <0 0 5 ) ;造模组大鼠SOD活力d 3和d 7低于高剂量给药组 (P <0 0 5 ) ,MDA含量d 7、2 1高于各给药组 (P <0 0 1或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蓼肠胃康颗粒 细胞免疫反应性结肠炎 氧自由基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通过Th17/Treg信号通路调控免疫平衡及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潘琦虹 刘洋 魏韶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四神丸通过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信号通路调控免疫平衡及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研究四神丸通过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信号通路调控免疫平衡及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常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四神丸治疗。用药1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免疫指标(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值)、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6、IL-10、IL-17]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6.54%(45/52),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36/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51/52)、90.38%(4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61±0.72)分vs(3.19±0.84)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reg细胞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值降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7.61±1.80)%、(6.35±0.41)%、(1.61±0.32)vs(6.57±1.64)%、(7.67±0.52)%、(1.13±0.2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IL-17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5.39±1.13)pg/mL、(5.68±1.41)pg/mL、(53.82±5.20)pg/mL、(2.49±0.37)pg/mL vs(6.45±1.06)pg/mL、(6.62±1.70)pg/mL、(47.19±4.83)pg/mL、(2.98±0.30)pg/mL](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神丸能够通过Th17/Treg信号通路调控免疫平衡,调节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发挥更高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四神丸 Th17/Treg信号通路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丸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克亚 王真权 王军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109,共7页
目的:研究乌梅丸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式建立UC模型,造模后给予不同剂量... 目的:研究乌梅丸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式建立UC模型,造模后给予不同剂量乌梅丸灌胃,阴性对照(NC)-慢病毒(LV)或NLRP3-LV尾静脉注射。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结肠长度,检测病理改变及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结果:UC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典型UC病理改变,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肠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UC病理改变改善,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低于UC组,结肠长度长于UC组(P<0.05);高剂量乌梅丸灌胃同时注射LV,NLRP3-LV+UC+高剂量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UC病理改变加重,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高于NC-LV+UC+高剂量乌梅丸组,结肠长度短于NC-LV+UC+高剂量乌梅丸组(P<0.05)。结论:乌梅丸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UC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乌梅丸 NLRP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疾病模型中肠道微生物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之间相互作用的新见解以及使用PE&AFWE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
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3-683,共1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肠道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包括先天性免疫细胞在内的肠道先天性免疫可抵御病原体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过度进入,同时保持对常驻肠道微生物群的免疫耐受,其特点可能是产生快速和非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肠道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包括先天性免疫细胞在内的肠道先天性免疫可抵御病原体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过度进入,同时保持对常驻肠道微生物群的免疫耐受,其特点可能是产生快速和非特异性反应。微生物群失调与IB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动态的。当肠道生态系统菌群失调时,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使宿主更容易受到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病性肠道微生物群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免疫细胞 溃疡结肠炎 PEAFWE治疗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致病中的研究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小春 田尧 郑志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 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例处于疾病活动期(活动期UC组),并根据活动期UC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亚组:轻型组(n=20)、中型组(n=24)和重型组(n=13),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9和Bregs细胞比例进行分析,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IL-10、IL-35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h9、Bregs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UC组患者Bregs细胞比例、Th9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UC组CAI评分、Bregs细胞比例及Th9高于缓解期UC组(P<0.05)。重型活动期UC患者Th9细胞和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活动期UC患者,其中中型活动期组高于轻型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UC组患者CRP、IL-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IL-10、IL-3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重型组的CRP、IL-9水平高于轻型、中型组,其中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IL-10及IL-35水平明显低于中型和轻型组,其中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h9、Bregs细胞均与疾病活动度、CRP、IL-9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IL-3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Th9、Bregs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均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辅助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Bregs细胞 溃疡结肠炎 免疫 疾病活动度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铁蛋白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陈遥 赵钰 +3 位作者 刘春 舒星富 张海霞 马忠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为研究牛乳铁蛋白(bL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健康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NC组,实验1 d~7 d小鼠灌服生理盐水,0.3 mL/d)、DS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在实验8 d~14 d小鼠灌肠4%DSS,0.3 mL... 为研究牛乳铁蛋白(bL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健康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NC组,实验1 d~7 d小鼠灌服生理盐水,0.3 mL/d)、DS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在实验8 d~14 d小鼠灌肠4%DSS,0.3 mL/d)、bLF组(实验1 d~7 d小鼠灌服5 mg/mL bLF,0.3 mL/d),及DSS+bLF组(在bLF组的基础上,其余操作同DSS组)。通过统计各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率、粪便黏度和便血的总评分计算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在实验第15 d剖杀各组小鼠,测量并观察各组小鼠的结肠长度和脾脏形态;计算各脏器指数;制备各组小鼠结肠病理切片观察结肠的病变并评分;同时经PAS染色后利用Image J软件统计各组小鼠结肠杯状细胞的数量;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结肠中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采用RT-q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肠中4种细胞因子的相对转录水平。DAI结果显示,与NC组和DSS组相比,bLF组小鼠的DAI为0;DSS组和DSS+bLF组小鼠的DAI均极显著升高,但均低于DSS组。结肠与脾脏形态显示,与NC组相比,DSS组小鼠结肠极显著缩短,脾脏明显肿胀,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bLF组小鼠结肠长度、脾脏及脾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DSS+bLF组小鼠结肠长度有所恢复但仍显著缩短,脾脏轻微肿胀,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与DSS组相比,bLF组和DSS+bLF组小鼠结肠均极显著增长,脾脏无明显变化或轻微肿胀,脾脏指数均极显著下降。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bLF组小鼠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DSS+bLF组小鼠除肺脏指数显著升高其余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与DSS组相比,bLF组小鼠除肾脏指数显著下降其余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DSS+bLF组小鼠除心脏指数显著下降外其余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病变观察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组织出现严重病变,NC组和bLF组小鼠结肠组织均无明显病变,DSS+bLF组小鼠结肠组织病变较轻。其余结果显示,与NC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MDA及MPO含量,TNF-α、IL-6和IL-1β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和显著升高,杯状细胞数量、IL-10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bLF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杯状细胞数量、MDA及MPO含量、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无显著变化,IL-10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DSS+bLF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极显著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MDA及MPO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IL-10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与DSS组相比,bLF组和DSS+bLF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极显著和显著降低,杯状细胞的数量均极显著增加,MDA及MPO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降低,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bLF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的缩短,缓解其结肠黏膜损伤、氧化应激及小鼠的炎症反应,维持小鼠的免疫稳态。本研究为bLF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溃疡结肠炎 细胞炎症反应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范红芬 卢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23-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UC临床常规...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UC临床常规治疗,营养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入营养支持及干预。对比两组肠道菌群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肠道菌群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营养干预组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丁酸梭菌的数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IL-4、IL-10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CP-1、MIP-1a、HMGB-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及干预,可进一步均衡肠道菌群分布及Th1/Th2免疫应答,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溃疡结肠炎 营养支持 肠道菌群 Th细胞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配体的食物来源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璇 陈琴 +4 位作者 何逸 赵晨蕊 闫文杰 郭庆斌 王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85-393,共9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由多因素引发的一种发生于结直肠部位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包括肠道菌群失衡、上皮功能障碍和异常黏膜免疫。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配体是能与AHR直接结合,促进AHR入核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由多因素引发的一种发生于结直肠部位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包括肠道菌群失衡、上皮功能障碍和异常黏膜免疫。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配体是能与AHR直接结合,促进AHR入核并转录调控下游基因的小分子,包括激动剂和拮抗剂。研究表明,饮食中长期缺乏AHR激动剂易导致结肠炎发生。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的AHR激动剂能够通过影响AHR信号传导调控肠上皮和免疫细胞稳态,有效改善结肠炎症。本文总结AHR对UC中肠屏障关键细胞的作用,提出AHR激动剂具有细胞特异性;归纳AHR配体的常见食物来源和代谢方式,以及能够协同增效AHR信号通路的食物成分及机制;解释某些AHR配体作用不稳定的原因,为探索基于饮食的UC干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芳香烃受体 肠道屏障 免疫细胞 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麻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李志华 罗青 +2 位作者 王曦旻 郭舒楠 戴卫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1-2228,共8页
目的探讨升麻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并分至各组,灌胃给予柳氮磺吡啶(200 mg/kg)及升麻水提物(3.9、7.8 g/kg),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及排便情况、疾病活动指... 目的探讨升麻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并分至各组,灌胃给予柳氮磺吡啶(200 mg/kg)及升麻水提物(3.9、7.8 g/kg),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及排便情况、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HE、AB-PAS染色法分别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杯状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ROS水平;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Nrf2/HO-1及NLRP3/Caspase-1/GSDMD通路相关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rf2/HO-1及NLRP3/Caspase-1/GSDM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麻水提物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及DAI评分升高(P<0.01);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减轻;结肠组织氧化应激因子ROS水平降低(P<0.01);结肠组织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降低(P<0.01);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Nrf2、NQO1、HO-1 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Keap1 mRN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1、GSDMD mRN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升麻水提物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降低ROS水平,抑制NLRP3诱导细胞焦亡,从而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缓解UC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水提物 溃疡结肠炎 细胞焦亡 肠黏膜屏障 炎症反应 Nrf2/HO-1通路 NLRP3/Caspase-1/GSDMD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抑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应激反应及肠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晓坤 郭喜军 张晓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5-1911,共7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抑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应激反应及肠黏膜的影响。方法SPF级别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化浊解毒抑溃煎低、中、高剂量(1.25、2.5、5 kg·L^(-1))组及阳性药美沙拉嗪(0.05 kg·L^(-1)...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抑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应激反应及肠黏膜的影响。方法SPF级别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化浊解毒抑溃煎低、中、高剂量(1.25、2.5、5 kg·L^(-1))组及阳性药美沙拉嗪(0.05 kg·L^(-1))组,共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ELISA法检测TNF-α、IL-8、IL-13、IL-10、IFN-γ及IL-4水平;相关试剂盒检测SOD、MDA及GSH-Px水平;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形态并计算评分;TUNEL法检测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检测肠组织NF-B、TLR4、MyD88、Bcl-2及Bax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化浊解毒抑溃煎组TNF-α、IL-8、IL-13、MDA、IFN-γ、病理评分、肠上皮细胞凋亡率、NF-B、TLR4、MyD88及Bax水平降低(P<0.05),IL-10、IL-4、SOD、GSH-Px、Bcl-2水平升高(P<0.05)。结论化浊解毒抑溃煎可明显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促使Th1/Th2平衡,并发挥肠黏膜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B/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化浊解毒抑溃煎 应激反应 肠黏膜 辅助T细胞 NF-B/TLR4/MyD88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凯 刘利萍 席作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观察组给予芍药汤... 目的:探讨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观察组给予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 56%和73. 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IL-8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4^+/CD8^+、NK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下降,观察组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 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800,P=0. 180)。结论:芍药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痛泻要方 溃疡结肠炎 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邹艳 詹孔才 吴明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8期2484-2487,共4页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作为UC组,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粪便并检测肠道菌群数目,采集病变肠黏膜组织并检测炎症反...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作为UC组,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粪便并检测肠道菌群数目,采集病变肠黏膜组织并检测炎症反应分子、免疫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结果:UC组患者肠道内肠球菌的数目以及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目以及肠黏膜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I度菌群紊乱和I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菌群正常及I度菌群紊乱UC患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及I度菌群紊乱UC患者;I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会造成炎症反应激活、免疫应答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肠道菌群紊乱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娜 陶弘武(指导) +5 位作者 柳越冬(指导) 林亚南 许博佳 罗瑞娟 王磊 姜莎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966-2970,2975,共6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1223微阵列测序数据集,样本通过Agilent-012391全人类基因组Oligo微阵列测序,利用R软件和免疫细胞浸润估计分析工具——反卷积算法(CIBERSORT),全面分析UC免疫...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1223微阵列测序数据集,样本通过Agilent-012391全人类基因组Oligo微阵列测序,利用R软件和免疫细胞浸润估计分析工具——反卷积算法(CIBERSORT),全面分析UC免疫浸润细胞。22个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被评估,免疫浸润在配对正常组织和UC组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特征个体差异。在研究的细胞亚群中,使用免疫细胞比例进行的无监督聚类分析显示了5个亚群。结果:与正常组织巨噬细胞M2(P=0.014)、静息树突状细胞(P=0.012)高表达相比,UC参与固有免疫的特征性细胞有单核细胞(P=0.037)、巨噬细胞M0(P=0.001)、中性粒细胞(P=0.011),UC参与特异性免疫特征性细胞有CD4+记忆性T细胞(P=0.003)、调节性T细胞(P=0.034)。细胞亚群1、细胞亚群2的活跃,细胞亚群3和细胞亚群4功能的失调,导致了UC的发生发展。结论:CD4+记忆性T细胞、巨噬细胞M2型、调节性T细胞和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这些差异可能是药物治疗作用效应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免疫浸润 T细胞CD4亚型 巨噬细胞M2型 CIBERS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FUT3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刚 韩宇鹏 +4 位作者 鲍秀琦 颜玉 任秀英 杨川江 姜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FUT3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肠镜下组织活检的UC患者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测定肠黏膜内FUT3基因的多态性、免疫转录因子及炎症反应分子的表达...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FUT3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肠镜下组织活检的UC患者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测定肠黏膜内FUT3基因的多态性、免疫转录因子及炎症反应分子的表达量、免疫细胞的含量。结果:UC组肠黏膜组织中FUT3基因rs28362459位点、rs3894326位点基因型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s3745635位点GA+AA基因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UC组黏膜组织中CD4^+CD29^+、CD4^+IL17A+细胞的含量以及HSF-2、NF-kB、Bax、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以及SOCS2、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FUT2rs3745635位点GA+AA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中CD4^+CD29^+、CD4^+IL17A^+细胞的含量以及HSF-2、NF-κB、Bax、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以及SOCS2、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于GG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结论:UC肠黏膜内FUT3基因rs3745635位点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岩藻糖基转移酶3 基因多态 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SOCS2、SOCS3表达量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乐 孙晓琳 刘鹏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SOCS2、SOCS3表达量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在淄矿集团中心医院结肠镜活检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灶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抽提RNA并测定SOCS2、S...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SOCS2、SOCS3表达量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在淄矿集团中心医院结肠镜活检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灶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抽提RNA并测定SOCS2、SOCS3以及炎症反应JAKs/STATs通路分子的mRNA表达量,抽提蛋白并测定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UC组肠黏膜组织中SOCS2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UC组肠黏膜组织中JAK1、JAK2、JAK3、STAT1、STAT3、STAT5的mRNA表达量以及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7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UC组中SOCS3低表达肠黏膜组织中JAK1、JAK2、JAK3、STAT1、STAT3、STAT5的mRNA表达量以及IFN-γ、IL-17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SOCS3高表达肠黏膜组织,IL-4、IL-10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SOCS3高表达肠黏膜组织。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低表达的SOCS3能够加重炎症反应、造成Th1/Th2以及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SOCS2 SOCS3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侵染普通菜豆早期的免疫反应研究
16
作者 王梦菲 常玉洁 +2 位作者 王兰芬 王述民 武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4,共9页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影响菜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普通菜豆的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生,病害严重时可导致80%的产量损失。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式是种植抗病品种,为了挖掘抗病种质,对280份普通菜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鉴定出1份抗病材料...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影响菜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普通菜豆的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生,病害严重时可导致80%的产量损失。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式是种植抗病品种,为了挖掘抗病种质,对280份普通菜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鉴定出1份抗病材料,90份中抗材料,189份感病材料。从材料中选择抗病资源紫花芸豆和感病资源塔朗花菜豆进行病原菌侵染早期的免疫反应研究,结果发现接菌后抗病材料的过氧化氢含量始终高于感病材料,并且在12~96 h间,抗感之间的差异可达到极显著水平,DAB染色结果也说明抗病材料在病原菌接种处存在过氧化氢积累。对抗感材料接菌后的样本进行台盼蓝染色和胼胝质含量测定,发现接菌后6 h,抗病材料中的胼胝质含量显著上调,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抗病材料可以通过控制接种部位的细胞死亡来限制病原菌的扩散,以上结果表明抗病材料在病原菌侵染早期触发了免疫反应,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 普通细菌疫病 免疫反应 细胞死亡 胼胝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肠黏膜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梦凡 蒋丽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44-1747,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肠黏膜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F级别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和针灸组,建立UC动物模型后给予针灸干预。干预后14天时,检测肠黏膜中炎症介质及Th1/Th... 目的:研究针灸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肠黏膜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F级别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和针灸组,建立UC动物模型后给予针灸干预。干预后14天时,检测肠黏膜中炎症介质及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血清中炎症介质及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UC组大鼠肠黏膜中NF-kB、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黏膜中IL-4、IL-5、TGF-β1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4、IL-5、TGF-β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针灸组大鼠肠黏膜中NF-kB、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含量显著低于UC组,肠黏膜中IL-4、IL-5、TGF-β1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4、IL-5、TGF-β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UC组。结论:针刺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肠黏膜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均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针灸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炎癌转化调控机制以及中药活性成分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一帆 王成志 +1 位作者 席作武 高宗跃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74-3180,共7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长期慢性向癌症演进的动态过程,早期、适当干预是预防炎癌转化的重要措施。随着炎症性肠病发展为结直肠癌风险证据的逐渐增加,结肠炎癌转化的防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医学...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长期慢性向癌症演进的动态过程,早期、适当干预是预防炎癌转化的重要措施。随着炎症性肠病发展为结直肠癌风险证据的逐渐增加,结肠炎癌转化的防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中医药防治结肠炎癌转化作用突出,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控炎症微环境、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细胞凋亡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多种途径,而抑制结肠炎癌转化,从而阻止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癌转化 炎症微环境 氧化应激反应 肿瘤免疫微环境 细胞凋亡 肠道菌群 中药活成分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及钙卫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坤 宣秀敏 +4 位作者 王莲 童玲 黄琦 朱黎敏 阮海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0,283,共4页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及钙卫蛋白(CP)的变化,探讨UC大鼠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MC)组、正常对照(NC)组。MC组大鼠采用肠道灌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液,复制成UC模型大鼠;NC组大鼠...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及钙卫蛋白(CP)的变化,探讨UC大鼠炎症发生的机制。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MC)组、正常对照(NC)组。MC组大鼠采用肠道灌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液,复制成UC模型大鼠;NC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肠。模型复制成功后3周,观察2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2及CP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肠组织INF-γ、IL-4、CP表达。结果 MC组炎性活动性指标升高,结肠组织出现损伤;与NC组相比,MC组大鼠血清INF-γ、IL-12、CP的表达升高(P<0.01或P<0.05);血清IL-4、IL-10的表达降低(P<0.01)。MC组大鼠肠组织INF-γ、CP的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IL-4的表达较NC组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肠组织CP与INF-γ呈正相关,与IL-4呈负相关(P<0.05)。结论 UC大鼠CP表达增强,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钙卫蛋白 辅助T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20
作者 解春静 庄彦华 栾雨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89-892,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免疫异常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抗体、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环氧合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等。本文综述了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发病机制 免疫因素 自身抗体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