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植被对胡桃楸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超 王东男 +2 位作者 张硕 汲昌昊 谷加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101,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对胡桃楸人工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胡桃楸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胡桃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林下植被覆盖下胡桃楸树高和胸径的生长,... 【目的】揭示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对胡桃楸人工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胡桃楸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胡桃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林下植被覆盖下胡桃楸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采用土钻法研究了土壤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胡桃楸吸收根(1~3级根)和运输根(4~5级根)的形态和生物量特征,同时测定了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对胡桃楸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林下植被覆盖程度的增加,胡桃楸平均树高和胸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林下植被增加导致土壤表层胡桃楸吸收根直径变细,比根长变大,而土壤亚表层仅根组织密度增大;胡桃楸运输根直径和比根长在两个土层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胡桃楸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吸收根生物量均随林下植被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运输根生物量在土壤表层则呈现“N”形变化,而亚表层则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吸收根和运输根生物量变化趋势较为复杂,而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则呈明显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胡桃楸根系生物量与林下植被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弱,仅部分受灌木根系生物量的影响,而与草本根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胡桃楸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分布受林下植被覆盖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与根系功能群和土壤层次有关,保留一定程度的林下植被(35%<灌木盖度<46%)能够同时促进胡桃楸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下植被 细根生物量 形态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年际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2
作者 付志高 肖以华 +4 位作者 许涵 王焱 贲春丽 陈洁 史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目的】细根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的分配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了解影响细根生物量累积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森林演替、养分循环和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原位监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 【目的】细根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的分配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了解影响细根生物量累积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森林演替、养分循环和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原位监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非生物(有机碳、总氮、总磷、可溶性碳、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pH、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气象(大气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等要素连续10年数据,探究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和细根生物量累积的关系。【结果】①湿季(499.36 g/m^(2))较干季(289.61 g/m^(2))而言更有利于细根生物量累积(P<0.01),但湿季细根生物量于457.40~547.13 g/m^(2)区间相对稳定(P=0.097),而干季从157.80~348.53 g/m^(2)极显著变化(P<0.01)。年尺度上细根总生物量的变异与湿季类似,年际间保持相对稳定(P>0.05)。②干季FRB与SOC、MBN、NO_(3)^(-)-N和TP显著正相关,湿季,则与MBC和ST显著正相关。③气候条件(MAP、MAH和MAT)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因子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的累积,且其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84%)大于非生物特性(74%)。干季土壤因子(R^(2)=0.65)对于细根生物量的影响高于湿季(R^(2)=0.39),土壤因子中,MBC(重要性值15.41%)和ROC(重要性值27.61%)分别是湿季和干季细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年尺度上影响总细根生物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则与湿季一致为MBC(29.30%)。【结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ROC和MBC是维持细根生物量年际稳定的主要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特征 细根生物量 环境因子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食性土壤动物对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3
作者 辛浩瑀 龙福强 +3 位作者 贾婷 潘理 王秀伟 孙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37-4247,共11页
目前人们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食草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却对地下植食性土壤动物与细根生物量(FRB)相互作用的认知非常有限。以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水平上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通过... 目前人们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食草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却对地下植食性土壤动物与细根生物量(FRB)相互作用的认知非常有限。以我国16个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水平上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通过施用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以控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细根的取食,采用根序分级法对细根分级后测定生物量,探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FRB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杀虫剂显著增加了FRB,使16个森林类型的FRB在6月、8月和10月分别比对照组高18.34%、9.82%和14.19%,表明植食性土壤动物是影响FRB的重要因素;根据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植食性土壤动物取食细根部位进行聚类,确定1—2级细根为一类,3级细根为一类,4级细根为一类,5级细根为一类,这与根序分级法定义的吸收根(AFR)与运输根(TFR)的分类一致;杀虫剂处理下,1—5级细根生物量的平均增长率随根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63.23%、36.53%、20.04%、12.17%和8.83%,且杀虫剂处理主要使AFR生物量显著增加,而TFR生物量增加较少但达到显著水平,植食性土壤动物主要对AFR的生物量有较大影响,AFR是植食性土壤动物摄取的关键资源;16个研究地点在不同取样时间下,杀虫剂处理对AFR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别,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6月时杀虫剂处理对AFR生物量的影响随纬度降低而显著增加,植食性土壤动物主要对我国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部、亚热带南部和热带地区的AFR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8月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在各个温度带均具有显著影响,10月时在除寒温带以外的其他气候区,植食性土壤动物对AFR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首次在我国大尺度范围内探究植食性土壤动物对FRB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地下过程、地上地下碳(C)分配特征、森林碳(C)收支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有重要意义,为更精准估计森林地下净初级生产力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物量 植食性土壤动物 序分级法 钻法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热带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柱 程然然 +4 位作者 周卫荣 林怀桑 薛玉洗 陈立新 杨波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18,共7页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器官,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尤其是针对原生天然林及皆伐后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景德镇地区典型亚...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器官,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尤其是针对原生天然林及皆伐后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景德镇地区典型亚热带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常绿阔叶林(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对0—30 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176.98 g·m^(-2))显著高于人工林(99.88 g·m^(-2))和次生林(94.35 g·m^(-2))(P<0.05);(2)0—15cm土层是细根的主要分布区,该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均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0%以上,相同森林类型中,0—15 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5—30 cm土壤层,在相同土壤层,天然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人工林和次生林。(3)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细根有向土壤深层发展的趋势。(4)森林类型和土壤深度对活细根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亚热带森林保育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细根生物量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巨桉林土壤呼吸及其与土壤温度和细根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袁渭阳 李贤伟 +3 位作者 张健 荣丽 杨渺 潘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共8页
采用SRS-10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四川省丹陵县集体林区巨桉短轮伐期1~6年生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5cm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根钻法在不同季节测量所有年龄巨桉林活细根(<2mm)生物量。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巨桉林每月初期土壤呼吸速... 采用SRS-10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四川省丹陵县集体林区巨桉短轮伐期1~6年生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5cm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根钻法在不同季节测量所有年龄巨桉林活细根(<2mm)生物量。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巨桉林每月初期土壤呼吸速率在0.35~1.71μmol.m-2s-1间波动,季节趋势为,夏季(1.35)>秋季(1.16)>春季(0.62)>冬季(0.41μmol.m-2s-1)(P<0.01)。1~6年生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出"高—低—高"的趋势(P<0.01),6年生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高;2)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用月初动态拟合的1~6年生林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大小为:4年生(2.29)>1年生(2.03)>6年生(1.95)>3年生(1.88)>2年生(1.83)>5年生(1.73)(P<0.01);3)土壤温度和0~50cm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具有二元线性回归关系(r=0.9640),它们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贡献率基本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土壤呼吸速率 温度 细根生物量 年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两种林分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14
6
作者 楚旭 邸雪颖 +2 位作者 张吉利 蔡慧颖 闫秉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根系样品,研究两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细根(≤5 mm)生物量全年平均值为371.64 g.m-2,白桦林为...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根系样品,研究两树种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细根(≤5 mm)生物量全年平均值为371.64 g.m-2,白桦林为402.87 g.m-2,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水平分布上看,兴安落叶松林在树干和树冠投影边缘的中点处细根生物量最大(411.22 g.m-2),其次为树冠投影边缘处(364.94 g.m-2),靠近树干处最小(338.78 g.m-2);白桦林与落叶松林的情况相同,即树干和树冠投影边缘的中点处最大,其次为树冠投影边缘处,靠近树干处最小,分别为445.87、437.32、325.45 g.m-2;从垂直分布上看,由于不同土壤层的理化性质等的不同,两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52.20%和57.78%;两种林分细根生物量在生长季内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的差异性,即最小值均出现在5月份,但兴安落叶松林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598.80 g.m-2),白桦林则出现在9月份(528.97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白桦 细根生物量 分布特征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年内动态 被引量:23
7
作者 林希昊 王真辉 +1 位作者 陈秋波 杨礼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28-4135,共8页
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树细根(〈2 mm)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9、16a橡胶林0~60cm土层内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056.18、1557.42、1174.90 kg·hm^-2。... 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树细根(〈2 mm)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9、16a橡胶林0~60cm土层内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056.18、1557.42、1174.90 kg·hm^-2。细根的生物量与橡胶树不同生长或生产期有密切的关系,但幼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还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橡胶树细根总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0~40cm土层,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回归模型分析以指数方程y=a.ebx(a、b均为常数)拟合效果较好。通过不同月份细根生物量比较,发现橡胶树细根生物量年动态变化呈“双峰型”,5a、9a橡胶树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份和8月份;16a橡胶树则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同树龄橡胶树表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不一致,其它土层细根生物量年内变化也呈“双峰型”,土层越深,变化越趋于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年内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树战 田大伦 +2 位作者 王光军 闫文德 朱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5,共5页
以长沙市郊区的31~32年生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从2007年1月至12月对樟树人工林0~60cm土层的细根(≤2mm)生物量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中活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为1.162~3.687t/hm^2,死细根生物... 以长沙市郊区的31~32年生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从2007年1月至12月对樟树人工林0~60cm土层的细根(≤2mm)生物量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中活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为1.162~3.687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0.072-0.399t/hm^2,年均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958和0.184t/hm^2;樟树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活细根生物量呈现单峰曲线,死细根生物量呈现双峰曲线;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0~15cm土层的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0~60cm土层的年均总活细根生物量的52.90%,死细根生物量占总死细根生物量的56.51%;15-30cm土层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23.64%,年均死细根量占22.25%;30-45cm土层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12.49%,死细根量占总死细根量的11.17%;45~60cm土层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10.97%,死细根量占总死细根量的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湖南 樟树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2 位作者 黄荣林 姜英 刘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栽培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共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广西3个栽培区江南油杉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全株分层挖掘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法,定量分析江南油杉幼树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密...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栽培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共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广西3个栽培区江南油杉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全株分层挖掘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法,定量分析江南油杉幼树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江南油杉幼林期细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90 cm土层中,且0~60 cm范围内的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1.83%,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细根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00 cm范围内,其中0~5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7.40%。综合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d <5 mm径级细根是江南油杉幼树占主导地位的吸收根系,其中0.5 mm≤d <2 mm径级细根在不同样地以及不同土层中的根长密度值最大,是决定江南油杉幼树根长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根系。2)江南油杉细根总生物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江南油杉细根分布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敏感。【结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双峰"特征有利于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在下渗过程中的二次吸收利用。0~60 cm土层是江南油杉幼树根系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土层,可作为该树种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细根生物量 长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天然林4种树木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和主要功能性状的差异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斌 蔡飞 +1 位作者 郑景明 戴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
在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混交林中,采用土钻法,对不同树龄的刨花楠、山矾、山乌桕和油桐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功能性状进行测定;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种和树龄对细根垂直分布和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树龄对细根的生物量的... 在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混交林中,采用土钻法,对不同树龄的刨花楠、山矾、山乌桕和油桐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功能性状进行测定;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种和树龄对细根垂直分布和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树龄对细根的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细根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树木细根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和比根长等功能性状有显著差异,但土壤深度对不同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不显著;树龄对山乌桕的比根长和组织密度有显著的影响,树龄对油桐的细根直径、表面积和组织密度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天然林 树龄 细根生物量 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德成 黄锦学 +5 位作者 刘小飞 林伟盛 林成芳 陈光水 谢锦升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9-1607,共9页
林木细根生物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对精确估算细根生物量十分重要。通过在福建省三明杉木人工林林内采用土钻法随机选取100个取样点,分析不同细根类型(杉木、林下植被、总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 林木细根生物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对精确估算细根生物量十分重要。通过在福建省三明杉木人工林林内采用土钻法随机选取100个取样点,分析不同细根类型(杉木、林下植被、总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细根生物量所需的取样数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细根类型单位面积生物量随径级(0—1、1—2 mm)及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增大,所需的取样数量也相应增加。Shapiro-Wilk检验表明,仅0—2 mm杉木细根和总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其余各个细根类型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单位面积生物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均呈明显的右偏分布。蒙特卡罗统计模拟分析表明:在置信水平为95%、精度为80%的条件下,直径为0—1 mm、1—2 mm和0—2 mm的细根,杉木采集95、96、32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需要,林下植被分别采集98、98、63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需要,而总细根分别采集93、93、18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生物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杉木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空间变异 取样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雪 王冬梅 +1 位作者 温文杰 刘若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目的】研究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高寒区选择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典型人工纯林,2019年5—10月采集0~60 cm土层细根样... 【目的】研究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高寒区选择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典型人工纯林,2019年5—10月采集0~60 cm土层细根样品,测定细根生物量及其C、N、P含量,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季节、树种和土层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的影响。【结果】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人工林0~6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7.63、6.89、6.11和19.31 t·hm^(-2),青海云杉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占比超过68%,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降低。阔叶林细根的养分含量高于针叶林,阔叶林生长表现出较高的养分需求。各林分细根C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N、P含量总体表现为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P<0.05)。细根C、N和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减小。青海云杉林细根C、N、P储量在各季节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秋季细根C、N和P储量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结论】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秋季细根生物量最高,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并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减少趋势;细根的C、N、P储量时空变化规律与细根生物量一致,在4种人工林中以青海云杉林最高。青海高寒区人工林经营应结合季节特征,在生长季初期通过合理经营措施促进细根生长发育,并注重保护表层细根资源以提高植被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养分储量 青海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4种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1
13
作者 耿鹏飞 金光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8,共9页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的白桦次生林、皆伐后栽植的红松人工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9月用连续钻取土芯法采集细根(直径≤2 mm)和土壤,测定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P<0.05);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根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其中白桦次生林0~2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占其细根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75.81%),典型阔叶红松林最低(62.73%);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存在季节性波动,各森林类型活、死细根生物量均有2个峰值;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除典型阔叶红松林外,其他3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桦次生林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的顶极群落——典型阔叶红松林和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集中在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表层,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森林较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采取更精细的获取资源的策略,土壤下层细根占细根总生物量比例较高;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物候节律一致,细根生物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春末和初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宇航 陈政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71-173,共3页
试验研究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区菌根菌种类增加11个,红菇产量增加11.25kg/hm^2,增幅68.18%,差异显著;0~10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35t/hm^2,差异显著;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 试验研究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区菌根菌种类增加11个,红菇产量增加11.25kg/hm^2,增幅68.18%,差异显著;0~10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35t/hm^2,差异显著;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26t/hm^2,增幅190%,差异极显著。表明人工促进菌根多样性不仅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细根量,还提高了菌根菌的丰度和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 生物多样性 细根生物量 正红菇 采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木麻黄林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伍恩华 刘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8-495,共8页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地表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实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处理样地与对照样地的年凋落物量分别是6.0162和5.9505t... 通过对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地表凋落物进行持续清除处理,与保留凋落物层的对照样地进行比较实验,研究防护林凋落物-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处理样地与对照样地的年凋落物量分别是6.0162和5.9505t·hm-2,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样地一年内凋落物量变化的时间格局较一致。凋落物组成均为小枝占比例最高,且小枝凋落物量月动态与凋落物总量月动态相似,杂物占比例次之,皮+枝占的比例最小;(2)N、P、K元素归还量的月动态变化在两样地中均较一致。两样地中小枝养分归还量的大小顺序为N>K>P;(3)处理样地在短时间无新鲜凋落物输入情况下,两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两样地的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现"单峰"特征,细根生物量在实验期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处理样地的细根生物量有随时间延长低于对照样地的趋势,清除凋落物的处理可能会引起细根生物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物 土壤养分 细根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细根生物量及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光军 田大伦 +2 位作者 闫文德 李树战 朱凡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0,共3页
2007年在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用钻取土芯法,对马尾松森林群落细根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森林群落的年均活细根生物量为1.1174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0.1183t/h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活细... 2007年在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用钻取土芯法,对马尾松森林群落细根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森林群落的年均活细根生物量为1.1174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0.1183t/h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活细根生物量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单峰型”,死细根生物量呈不规则波动。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层,其活细根生物量占总活细根生物量的70.73%,其死细根生物量占总死细根生物量的71.43%。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性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性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群落 细根生物量 季节动态 垂直分布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森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岩 毛子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9,共7页
以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旱生演替系列的蒙古栎次生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中生演替系列的枫桦次生林和枫桦红松林、湿生演替系列的白桦次生林和云冷杉红松林这6种林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系列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垂直... 以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旱生演替系列的蒙古栎次生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中生演替系列的枫桦次生林和枫桦红松林、湿生演替系列的白桦次生林和云冷杉红松林这6种林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系列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1)3种演替系列总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生演替系列生物量最高,平均达8.56 t·hm^(-2),其次是旱生演替系列8.18t·hm^(-2),湿生演替系列生物量最低,为5.79 t·hm^(-2);(2)对于不同演替系列细根生物量垂直变化,在阔叶红松林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森林细根生物量逐渐增加,且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降低,拟合效果均达显著水平(P<0.05),中根和粗根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3)在小兴安岭地区,6块林地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C和全N、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p H值与细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阔叶红松林 不同演替系列 森林细根生物量 群落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其动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肖义发 欧光龙 胥辉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1期34-38,57,共6页
林木根系对于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林木细根生物量是林木根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生态因子对细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抚育管理活动对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等几方面阐述了目前... 林木根系对于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林木细根生物量是林木根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生态因子对细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抚育管理活动对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等几方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物量 分布 动态 生态因子 抚育管理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三种主要乔木林细根生物量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春荣 邢彩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5-330,共6页
采用根钻法采集细根,分析了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区3种主要乔木植被青海云杉纯林、杨树纯林和祁连圆柏纯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状况,并在3种森林群落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该区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根系碳汇的... 采用根钻法采集细根,分析了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区3种主要乔木植被青海云杉纯林、杨树纯林和祁连圆柏纯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状况,并在3种森林群落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该区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根系碳汇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3种乔木植被总细根生物量和活细根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水分与土壤容重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和土壤含水量对细根生物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种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都集中分布在20—40cm土层,而且杨树林分依次是青海云杉林分的154倍、祁连圆柏纯林的308倍;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依次为Sd杨>Sd柏>Sd杉,且两两之间差异显著;0—10cm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青海云杉纯林远高于其他两种乔木植被;另外,3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含有的碳、氮含量差异也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植被 细根生物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马尾松林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欣 韩天一 欧阳勋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61-67,共7页
基于江西中部天然马尾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性质的调查,分0~20 cm、20~40 cm土层探讨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土壤细根总生物量大小表现为: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 基于江西中部天然马尾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性质的调查,分0~20 cm、20~40 cm土层探讨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土壤细根总生物量大小表现为: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同一土层不同龄组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组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各土层不同龄组间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成熟林显著大于幼龄林(P〈0.05),容重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碳氮磷大部分都储存在0~20 cm土层中。0~2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相关性显著(P〈0.05),与全氮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20~4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但全氮含量与细根总生物量相关性显著(P〈0.05),与死细根生物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活细根总生物量、死细根总生物量及细根总生物量与全磷含量相关性在两土层中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天然林 细根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