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组蛋白脱乙酰化酶-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张新悦 张小霞 卢建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脱乙酰化酶-3(HDAC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并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9例EMT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修正EMT分期标准... 目的:探讨血清组蛋白脱乙酰化酶-3(HDAC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提取并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9例EMT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修正EMT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期组(56例)、Ⅲ/Ⅳ期组(5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DAC3与EMT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Ⅲ/Ⅳ期EMT的诊断价值。结果:Ⅲ/Ⅳ期组患者血清HDAC3、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肿瘤糖类抗原125(CA 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HDAC3、CA 125、VEGF是影响Ⅲ/Ⅳ期EMT患者的相关因素(OR】1,P<0.05);ROC曲线示,血清HDAC3、CA 125、VEGF对Ⅲ/Ⅳ期EMT评估的AUC分别为0.898、0.701、0.795,联合检测评估的AUC为0.956。结论:血清HDAC3与EMT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随着EMT分期的增加,HDAC3水平逐渐升高。HDAC3联合CA 125、VEGF对Ⅲ/Ⅳ期EMT患者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情严重程度 组蛋白乙酰化-3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伯基特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李纯团 李冰冰 +5 位作者 翁丹 杨琬琳 王少雄 郑艳 王丹 朱雄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6-801,共6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水平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PI3K/AKT/mTOR信号通道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探讨伯基特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RT-qPCR、Westernblot检测CA46、RAJI细胞HDAC的水平;使用HDAC选择性抑制剂...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水平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PI3K/AKT/mTOR信号通道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探讨伯基特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RT-qPCR、Westernblot检测CA46、RAJI细胞HDAC的水平;使用HDAC选择性抑制剂VPA作用于CA46、RAJI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道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CA46、RAJI细胞Ⅰ类HDAC水平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PA能够抑制CA46、RAJI细胞的增殖;下调HDAC表达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AKT、p70S6K磷酸化,上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和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PARP的表达。结论:抑制HDAC活性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 伯基特淋巴瘤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apelin通过调节去乙酰化酶Sirt3表达抑制急性肾损伤向慢性肾脏病转化
3
作者 王丽妍 关毅鸣 +1 位作者 刁宗礼 黄红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多肽apelin抑制急性肾损伤(AKI)向慢性肾脏病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顺铂+apelin组、顺铂+apelin+Sirt3 siRNA组和apelin组。采用乙酰化酶Sirt3 siRNA进行细胞转染,用... 目的探讨多肽apelin抑制急性肾损伤(AKI)向慢性肾脏病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顺铂+apelin组、顺铂+apelin+Sirt3 siRNA组和apelin组。采用乙酰化酶Sirt3 siRNA进行细胞转染,用含顺铂(10μmol/L)和(或)apelin-13(1μmol/L)培养基孵育。利用MitoTracker®探针观察各组线粒体形态;JC-1试剂盒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选取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顺铂组、顺铂+apelin组、顺铂+apelin+Sirt3敲减组、空载腺病毒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和空载腺病毒组外,其他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建立AKI模型。顺铂+apelin组小鼠腹腔注射apelin(0.1μg·kg^(-1)·d^(-1)),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顺铂+apelin+Sirt3敲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Sirt3敲减腺病毒(2×10^(9) pfu/mL),腹腔注射apelin-13(0.1μg·kg^(-1)·d^(-1));空载腺病毒组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2×10^(9) pfu/mL)。干预2周后处死小鼠。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Ⅰ型胶原(Col-Ⅰ)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线粒体荧光染色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TGF-β1表达升高(均P<0.05)。与顺铂组比较,顺铂+apelin组荧光染色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上升,TGF-β1表达降低(均P<0.05);而这一效应在Sirt3 siRNA转染后抵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小鼠肾脏出现显著的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Col-Ⅰ阳性表达增多,血清Cr、BUN水平升高(均P<0.05)。与顺铂组相比,顺铂+apelin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顺铂+apelin组比较,顺铂+apelin+Sirt3敲减组小鼠apelin的肾脏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多肽apelin通过调节去乙酰化酶Sirt3表达来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减轻肾脏纤维化、改善肾功能,抑制AKI向慢性肾脏病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APELIN 去乙酰化 Sirt3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3抑制通过调控Th17促进小鼠银屑病的发展
4
作者 许帆 张辛瑞 +7 位作者 夏阳晨 李文婷 陈昊 秦安琪 张爱红 朱依然 田枫 郑全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8-1017,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酶3 (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对小鼠银屑病样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龄健康C57BL/6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银屑病模型组(IMQ),HDAC3抑制剂RGFP966处理的银屑病模型...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酶3 (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对小鼠银屑病样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龄健康C57BL/6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银屑病模型组(IMQ),HDAC3抑制剂RGFP966处理的银屑病模型组(IMQ+RGFP966),提前1 d对小鼠进行剃毛处理。待稳定1 d后,Control组涂抹等量的凡士林,IMQ组背部涂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62.5 mg/d),建立小鼠银屑病样炎症模型;IMQ+RGFP966组在银屑病模型基础上以高剂量HDAC3选择性抑制剂RGFP966 (30 mg/kg)进行干预处理。各组持续处理5 d,观察记录背部皮肤银屑病样炎症症状(鳞屑、红斑、皮肤厚度)、体重变化及精神状态,并拍照存档。在小鼠解剖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RGFP966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组织层次结构的影响,并测量皮肤厚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别检测皮肤组织中HDAC3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淋巴结中性粒细胞、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白介素-17A (interleukin-17A,IL-17A)分泌水平,检测脾脏CD4^(+)T淋巴细胞HDAC3、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CCR) 6、CCR8表达及IL-17A分泌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肤HDAC3、IL-17A、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IMQ组小鼠展示出明显的银屑病样炎症,出现红斑、鳞屑及皮肤褶皱。RGFP966加重了银屑病样炎症症状,皮肤角化增多。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皮肤症状评分,IMQ组高于Control,IMQ+RGFP966组高于IMQ组。测量各组皮肤厚度,IMQ+RGFP966>IMQ>Control。Control、IMQ、IMQ+RGFP966组的血液和淋巴结的中性粒细胞依次增多,血液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也呈相同趋势。在皮肤组织中,与Control组相比,模型组HDAC3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下降,RGFP966未能使HDAC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进一步下降。HDAC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与Control组相比,IMQ组的皮肤组织核内HDAC3减少,RGFP966使核内HDAC3进一步减少。与Control组和IMQ组相比,RGFP966处理使脾脏CD4^(+)和CD8^(+)T细胞HDAC3表达下降。RGFP966处理增加了脾脏CD4^(+)T细胞CCR6和CCR8的表达;同时,外周血和脾脏CD4^(+)T淋巴细胞的IL-17A分泌显著升高。此外,与IMQ组相比,RGFP966减少了皮肤组织IL-10蛋白并上调了IL-17A表达。结论 RGFP966通过抑制HDAC3,增加细胞因子IL-17A分泌和趋化因子CCR8、CCR6的表达,加重银屑病样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IL-17 银屑病 CCR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抑制剂通过抑制核因子kB减轻乙醇诱导的人肠上皮Caco-2细胞损伤
5
作者 任莉 贾皑 +3 位作者 任牡丹 卢桂芳 冯云 和水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酒精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和通透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达到分化,采用(10、25、50、100.200)mmol/L乙醇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廛哇蓝(MTT法)检测乙醇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Cac...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酒精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和通透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达到分化,采用(10、25、50、100.200)mmol/L乙醇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廛哇蓝(MTT法)检测乙醇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Caco-2细胞HDAC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水平,从中筛选出适宜的乙醇浓度。将分化的Caco-2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醇组(50 mmol/L乙醇处理60 min)和RGFP966预处理组(乙醇处理前用2 p.mol/L HDAC3抑制剂RGFP966预处理1 h)。EUSA检测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电阻仪检测跨上皮电阻值(TE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闭合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1(claudin-1)以及磷酸化的核因子kBp65(p-NF-i<Bp65)、核因子kB抑制蛋白(IkB)的蛋白水平。结果(10、25、50)mmol/L乙醇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这些浓度的乙醇处理后HDAC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乙醇处理组细胞TNF-α含量和p-NF-KBp65蛋白水平增加,TER值与occludin、claudin-1和IkB蛋白水平均降低;与乙醇处理组相比,RGFP966预处理组细胞TNF-α含量和p-NF-KBp65蛋白水平均降低,TER值与occludin、claudin-1和IkB蛋白水平均增加。结论抑制HDAC3能够减弱乙醇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和通透性,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hdac3) 乙醇 肠上皮细胞 炎症 通透性 核因子kB(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和去乙酰化酶RPD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婷 陆军 +3 位作者 孙晖 董梅 韩松岩 黄百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7-572,共6页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分别过量表达出约50kDa的蛋白。利用6xHis亲和层析纯化了这两种重组酶。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进行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本工作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 组蛋白去乙酰化 GCN5 RPD3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文 李俊 +5 位作者 蔡伦 张涛 王和平 王雷 陈文 韩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标本,提取典型病变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3在肿瘤干细胞、胶质瘤贴壁细胞和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对T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DAC3在肿瘤干细胞NCH421k和NCH441中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1.14和0.95,在胶质瘤贴壁细胞中为2.04,在星形细胞瘤中为1.06。HDAC3在瘤细胞胞核和胞质中呈阳性表达。HDAC3胞核总阳性表达率为16.7%(56/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13.6%(34/250),WHO分级Ⅲ级者为0,WHO分级Ⅱ级者为37.3%(22/59);HDAC3胞质总阳性表达率为49.3%(165/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42.0%(105/250),WHO分级Ⅲ级者为65.4%(17/26),WHO分级Ⅱ级者为72.9%(43/59)。23例复发患者两次TMA保存完整,其中5例WHO分级恶化,18例WHO分级无恶化。5例WHO分级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2例,增强1例;胞质染色强度稳定4例,增强1例。18例WHO分级无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13例,增强3例;胞质染色强度减弱4例,稳定9例,增强5例。HDAC3胞核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正相关(r=0.148,P=0.007),阳性表达强度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03,P=0.037);HDAC3胞质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负相关(r=-0.140,P=0.014),阳性表达率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胞核HDAC3的高表达预示较好的预后。HDAC3在胞核及胞质内的表达移位对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基 星形细胞瘤 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磊 彭小烨 +3 位作者 王开心 黄小久 张帆 禹思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9-1266,共8页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s) 抑制剂 畜禽病毒感染 作用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香烟烟雾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梅华 钟小宁 +2 位作者 文明智 何志义 彭信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0-603,608,共5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香烟烟雾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用佛波脂(PMA)将其诱导分化为人巨噬细胞。按传统方法制备好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用于实验。将传代后的细胞分组:...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香烟烟雾刺激的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用佛波脂(PMA)将其诱导分化为人巨噬细胞。按传统方法制备好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用于实验。将传代后的细胞分组:对照组、CSE组、红霉素+CSE组、HDAC特异性抑制剂曲古霉素(TSA)组。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HDAC总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DAC3和NF-κB蛋白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结果:1%CSE刺激人巨噬细胞引起细胞HDAC总活性减弱和HDAC3蛋白表达下降,诱导转录因子NF-κB活性增高,释放TNF-α;红霉素(1μg/ml)预孵育24 h可以增强CSE抑制的巨噬细胞HDAC3蛋白表达,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TNF-α的合成和释放。结论:红霉素通过上调HDAC3蛋白表达水平而抑制香烟烟雾诱导增强的转录因子NF-кB活性,进而影响炎症介质TNF-α的合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组蛋白去乙酰化3 香烟烟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低压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珺 李硕硕 +3 位作者 彭志鑫 廖亚金 程金波 袁增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究低压低氧对脑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小胶质细胞HDAC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小鼠置于模拟海拔高度6000米的低压舱中连续饲养7 d,随后取小鼠海马组织并提取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目的探究低压低氧对脑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小胶质细胞HDAC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小鼠置于模拟海拔高度6000米的低压舱中连续饲养7 d,随后取小鼠海马组织并提取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的mRNA,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s 3,HDAC3)的mRNA。利用低氧培养箱[0.1%(体积分数)O2]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进行低氧处理,蛋白质免疫印迹和real-time PCR法检测iNOS、SOD、HDAC3和HIF-1α的蛋白及mRNA水平,以及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然后敲低或抑制小胶质细胞系HDAC3表达或活性,并进行低氧处理,检测上述相关因子及ROS的变化。最后,利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HDAC3的小鼠进行低压低氧[0.1%(体积分数)O2]处理,检测干预小胶质细胞HDAC3表达之后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低压低氧处理显著增加小鼠脑内iNOS和SOD的mRNA;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导致BV2细胞iNOS、HDAC3和HIF-1α的蛋白水平升高,且iNOS和SOD的mRNA也增加。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处理导致BV2细胞ROS水平上升。敲低或抑制HDAC3则可以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ROS产生和iNOS上调。特异性敲除小胶质细胞HDAC3可以显著抑制低压低氧处理导致的小鼠脑组织中iNOS上调。结论低压低氧可引起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抑制小胶质细胞HDAC3可减轻低压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缺氧 氧化应激 小胶质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预防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靶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明朗 赖凯 +2 位作者 付庭吕 李宁 耿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在染色质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染色质重塑反过来调节基因转录,因此,HDAC3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在染色质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染色质重塑反过来调节基因转录,因此,HDAC3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多种疾病,如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不可逆性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该文就HDAC3的病理生理学功能及其在人体实质器官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也探讨了HDAC3在IRI中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3 组蛋白 预防 器官 缺血/再灌注损伤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通过抑制AICD维持T细胞自稳(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姗 田枫 +9 位作者 千晔 刘颖 李会婷 张爱红 侯志宏 刘亚楠 李娟 张艳淑 赵勇 郑全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T细胞自稳中的作用,采用Lox P-cd4cre酶系统在胸腺CD4^+CD8^+双阳性T细胞(DP)中敲除hdac3基因.hdac3基因敲除小鼠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但导致外周T细胞显著降低,而且,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T细胞自稳中的作用,采用Lox P-cd4cre酶系统在胸腺CD4^+CD8^+双阳性T细胞(DP)中敲除hdac3基因.hdac3基因敲除小鼠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但导致外周T细胞显著降低,而且,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主要以活化/效应/记忆表型为主.机制分析表明,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凋亡增加并伴随细胞增殖加速,同时,Fas和Fas配体阳性细胞比率以及Fas配体的表达显著增加.体外TCR活化不影响正常外周T细胞的凋亡,但导致hdac3基因敲除的外周T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HDAC3通过抑制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维持外周T细胞自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3 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 FAS 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全辉 雷冰 +10 位作者 袁鸿儒 马剑楠 刘兆基 张郡 刘倚博 张冰 张爱红 郑爱华 张颖 李会婷 田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缺失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数量、发育表型和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影响,确定HDAC3在iNKT细胞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细胞特异的hdac3基因敲除(HDAC3KO)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WT)...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缺失对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KT)数量、发育表型和细胞因子产生功能的影响,确定HDAC3在iNKT细胞发育和功能发挥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细胞特异的hdac3基因敲除(HDAC3KO)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WT)小鼠,每种小鼠各取3~5只,分离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肝脏淋巴细胞,采用细胞表面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对iNKT细胞数量和发育表型的变化,实验至少重复3次。采用HDAC3KO小鼠及其同系B6.SJL小鼠,每种小鼠各取4~6只;提取以上2种小鼠骨髓细胞,混合后经尾静脉注入经γ射线照射的B6.SJL小鼠,以制备骨髓混合嵌合体模型,8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骨髓来源iNKT细胞在胸腺的产生和发育,实验重复3次。选取HDAC3KO和WT小鼠,每种各取小鼠3~5只;采用iNKT细胞特异激活剂半乳糖神经酰胺腹腔注射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采用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HDAC3作用下iNKT细胞因子水平,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与WT小鼠比较,HDAC3KO小鼠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中iNKT细胞比例和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HDAC3KO小鼠胸腺iNKT细胞中CD44-NK1.1-和CD44+NK1.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44+NK1.1+、CD122+、CD69+和DX5+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骨髓混合嵌合体实验,与正常B6.SJL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比较,来源于HDAC3KO小鼠的骨髓细胞产生的i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iNKT细胞中CD44+NK1.1+细胞比例也明显降低(P<0.05)。细胞因子胞内染色和ELISA法检测,与WT小鼠比较,HDAC3KO小鼠iNKT细胞和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DAC3缺失通过内源性机制导致iNKT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发育成熟受阻;同时HDAC3缺失导致iNKT细胞因子产生功能明显降低。提示HDAC3在iNK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 细胞发育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力方 王博 王维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是表观遗传的一种修饰酶,其与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调控密切相关。HDAC3属于第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研究报道HDAC3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HDAC3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是表观遗传的一种修饰酶,其与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调控密切相关。HDAC3属于第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研究报道HDAC3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HDAC3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围绕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中的HDAC3,综述其定位和酶活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3 乙酰化修饰 先天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肌疾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62通过调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大鼠骨癌痛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池华 王湘 +4 位作者 刘焕 赵妍 郭玉芳 王爽 王文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6-712,共7页
目的探讨骨癌痛(BCP)大鼠模型中微小RNA(miR)-362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表达变化,以及上调miR-362产生的镇痛效应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骨髓腔内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BCP模型。用质粒转染方法调控miR-362和HDAC6表达,... 目的探讨骨癌痛(BCP)大鼠模型中微小RNA(miR)-362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表达变化,以及上调miR-362产生的镇痛效应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骨髓腔内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BCP模型。用质粒转染方法调控miR-362和HDAC6表达,用Va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组潜伏期(PWL)变化,用qRT-PCR检测脊髓miR-362和HDAC6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6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最后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明确miR-362与HDAC6的上下游关系。结果与sham组相比,BCP组大鼠PWT和PWL显著下降,脊髓miR-362表达显著减少,HDAC6 mRNA和蛋白显著增加(均P<0.05)。与BCP组相比,BCP+LV-miR-362组大鼠出现PWT和PWL显著上升,脊髓HDAC6 mRNA和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与BCP+LV-miR-362组比较,BCP+LV-miR-362+LV-HDAC6组大鼠PWT和PWL显著下降(均P<0.05)。此外,与BCP组相比,BCP+LV-HDAC6 siRNA组大鼠脊髓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最后,与mimic miR-362+HDAC63’UTR^(MUT)组相比,mimic miR-362+HDAC6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大鼠BCP模型中,miR-362可通过“HDAC6-NF-κB p65”通路抑制BCP,提示miR-362有可能成为BCP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镇痛 miR-362 组蛋白去乙酰化6(hdac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RF2通过其PHD结构域与组蛋白H3K9乙酰化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婷 赵灵琳 +1 位作者 曾盛源 段昌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探讨UHRF2蛋白与组蛋白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istone H3 Lys9 acetylation,H3K9ac)的相互作用及两者相互作用结合区域的测定。方法:在LO2和Hep G2细胞中转染p CMV-FLAG-UHRF2,激光共聚焦分别检测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 目的:探讨UHRF2蛋白与组蛋白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istone H3 Lys9 acetylation,H3K9ac)的相互作用及两者相互作用结合区域的测定。方法:在LO2和Hep G2细胞中转染p CMV-FLAG-UHRF2,激光共聚焦分别检测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和H3K14ac在细胞内的共定位。采用免疫沉淀技术分别检测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和组蛋白H3第14位赖氨酸基乙酰化(Histone H3 Lys14 acetylation,H3K14ac)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用UHRF2的不同缺失体层粒分别与组蛋白H3K9ac相结合方法来检测UHRF2与之相互作用的功能性结合区域。结果:(1)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和H3K14ac在LO2和Hep G2细胞中存在共定位现象。(2)在LO2和Hep G2细胞中,UHRF2与H3K9ac相互结合。(3)在正常肝细胞LO2中,UHRF2与H3K9ac相互作用的结合区域为PHD结构域。而在肝癌细胞Hep G2中,除了PHD结构域以外,YDG/SRA结构域也是UHRF2与H3K9ac的关键结构域。结论:UHRF2通过其PHD结构域与H3K9ac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RF2 组蛋白H3 组蛋白H3K9乙酰化 组蛋白H3K14乙酰化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3拟似药物的发现及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17
作者 李玉倩 李学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5-745,共1页
目的BH3-only蛋白是Bcl-2家族的促凋亡成员,可与抗凋亡成员结合启动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BH3拟似药通过模拟BH3-only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是肿瘤治疗中最具前景的药物之一。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寻找新的BH3拟似药并阐明其抗肿... 目的BH3-only蛋白是Bcl-2家族的促凋亡成员,可与抗凋亡成员结合启动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BH3拟似药通过模拟BH3-only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是肿瘤治疗中最具前景的药物之一。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寻找新的BH3拟似药并阐明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发展新的BH3拟似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虚拟筛选技术和分子对接筛选出潜在的BH3拟似化合物。用MTS实验检测筛选出来的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化合物对Bcl-2/Beclin-1复合物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化合物对肿瘤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透射电镜、MDC染色检测AD23联合伏立诺他对肿瘤细胞蛋白与自噬的影响,动物实验检测AD23联合伏立诺他的抗肿瘤效果。结果筛选出BH3拟似化合物AD23。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结果表明,AD23可与Bcl-2,MCL^(-1)和Bcl-XL蛋白结合,通过MTS实验发现AD23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作用最强。AnnexinV/PI双染实验结果显示,AD23可以浓度依赖性的促进H82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AD23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胱天蛋白酶3活化,诱导C-PARP蛋白增多从而激活凋亡通路。mCherry-GFP-LC3质粒转染结果显示,AD23可以浓度依赖性的促进自噬流过程的发生。Co-IP实验结果表明,AD23可时间依赖性促进Bcl-2与Beclin-1解离,AD23可以浓度依赖性的上调LC3Ⅱ/Ⅰ蛋白比例增加,下调P62蛋白的表达,从而激活自噬通路。细胞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AD23联合伏立诺他给药组促进H82细胞凋亡与自噬较单独给药组明显增加。结论BH3天然拟似化合物AD23可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与自噬,AD23与伏立诺他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BH3天然拟似化合物 凋亡 自噬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高乙酰化对心脏相关转录因子Islet-1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仲苏 孔娟娟 +2 位作者 孙慧超 朱静 田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对心脏发育早期相关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protein 1,Islet-1)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祖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对心脏发育早期相关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protein 1,Islet-1)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祖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干预(0、0.5、1.0、2.0、4.0μmol/L),噻唑蓝(Methyl thiazoyl tetrazolium,MTT)比色实验检测SAH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SAHA的合适干预浓度,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祖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Real-time PCR检测Islet-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Real-timePCR技术检测Islet-1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结果:SAHA 0.5、1.0μmol/L处理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A 2.0μ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相当(P>0.05)。SAHA 4.0μ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SAHA 2.0μmol/L处理48 h后心肌祖细胞H3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比升高7.23倍(P<0.05)。Islet-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提高了4.68倍(P<0.05),Islet-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是对照组的2.08倍(P<0.05)。结论:在心肌祖细胞中,组蛋白H3高乙酰化水平促进Islet-1表达,Islet-1受到组蛋白H3乙酰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组蛋白H3 乙酰化 表观遗传 心肌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19
作者 张婷 郑全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92-2294,2299,共4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一种表观遗传蛋白,通过抑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基因表达。HDAC3在人体组织和细胞中广泛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HDAC3在多种类型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此文针对HDAC3敲...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一种表观遗传蛋白,通过抑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基因表达。HDAC3在人体组织和细胞中广泛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HDAC3在多种类型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此文针对HDAC3敲除对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3 淋巴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对外周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郭晗 李文婷 +4 位作者 张婷 张爱红 郑爱华 田枫 郑全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3-584,共12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外周CD4^(+)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D4cre酶介导Hdac3杂合基因缺失小鼠(Hdac3^(fl)/flCD4^(cre+/-))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小鼠(Hdac3^(fl)/fl,WT),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外周CD4^(+)...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外周CD4^(+)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D4cre酶介导Hdac3杂合基因缺失小鼠(Hdac3^(fl)/flCD4^(cre+/-))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小鼠(Hdac3^(fl)/fl,WT),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外周CD4^(+)和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影响;在体外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条件下,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CD4^(+)T细胞中IFN-γ、IL-4和IL-17A的表达以及Tfh细胞产生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HDAC3缺失对小鼠血清IFN-γ、IL-4和IL-17表达的影响;分选Hdac3^(fl)/flCD4^(cre+/-)和WT小鼠外周初始CD4^(+)T细胞,分别在Th1和Th2分化条件下培养,细胞内染色检测HDAC3缺失对Th1、Th2以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其特异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Microarray检测HDAC3缺失对CD4^(+)T细胞分化亚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处理小鼠构建Ⅰ型糖尿病(TIDM)疾病模型,检测HDAC3缺失对TIDM发病的影响。结果与WT小鼠相比,Hdac3^(fl)/flCD4^(cre+/-)小鼠外周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降低。Hdac3^(fl)/flCD4^(cre+/-)小鼠CD4^(+)T细胞及血清中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而IL-4和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Tfh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HDAC3缺失抑制体外培养CD4^(+)T细胞向Th1分化但促进其向Th2分化;Microarray检测发现HDAC3缺失导致Th1型细胞谱系基因表达降低,而Th2、Th17以及Tfh细胞谱系基因表达增加;在STZ诱导条件下,HDAC3缺失抑制小鼠T1DM的发生和CD4^(+)T细胞向Th1分化。结论HDAC3促进外周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加重T1DM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3 CD4^(+)T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