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6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食管腺癌组织起源和组织学发病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东 尤朵 +23 位作者 赵学科 宋昕 马磊 雷玲玲 徐瑞华 徐全晓 魏梦霞 蒋宁宁 王苒 李媛媛 陶潇龙 秦富强 李爱丽 张晓倩 卢玉娴 杨海军 张占阳 高慧丽 王霖瑞 张建东 李吉林 库建伟 周福有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食管腺癌发病率升高是目前食管癌研究领域的新变化^([1-3])。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0%以上为食管鳞癌^([4]),与西方人群食管腺癌占比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不同。随着经济...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食管腺癌发病率升高是目前食管癌研究领域的新变化^([1-3])。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0%以上为食管鳞癌^([4]),与西方人群食管腺癌占比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不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西方膳食方式的引入等,肥胖和与之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明显升高,进一步导致Barrett′s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组织起源 组织学发病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耐药后组织学转化为不典型类癌的RET融合阳性NSCLC病例报道
2
作者 张宇 张卉 +2 位作者 钟巍 陈闽江 王孟昭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0-404,共5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基石,然而耐药不可避免且机制尚不明确。其中,组织学类型转化是罕见的免疫耐药机制,目前仅...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基石,然而耐药不可避免且机制尚不明确。其中,组织学类型转化是罕见的免疫耐药机制,目前仅有个案报道。本文报道了首例经一线ICIs联合化疗后组织学类型转化为不典型类癌的肺腺癌,探讨了组织类型转化在NSCLC获得性免疫耐药机制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患者携带转染重排基因(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突变,在发生组织类型转化后试用塞普替尼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例为合并罕见突变的不典型类癌患者提供了可能的药物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耐药 组织学转化 不典型类癌 高选择性RET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3
作者 彭江丽 彭兰淳 +3 位作者 王鹏 彭求贤 郑青竹 李顺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3,共9页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五岭龙胆原植物、性状和显微组织构造等特征明显;五岭龙胆根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茎横切面凯氏带明显。叶上表皮可见头状凸起,表皮细胞壁呈浅波状弯曲;叶下表皮可见气孔和非腺毛,表皮细胞壁呈深波状弯曲。花瓣上表皮具有排列规律的脑纹状类球形突起,基部呈流苏状;花瓣下表皮可见排列规律的脊状扁长条形隆起。花粉粒呈长圆形,具有三条萌发沟,表面饰纹网眼大小不一。种子呈梨形,表面蜂窝状,可见Ⅰ和Ⅱ饰纹。全草粉末特征可见外皮层细胞等显微特征。结论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特点为其准确鉴定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岭龙胆 显微特征 形态组织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评分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与进展
4
作者 冯阳阳 肖华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组织学评估是衡量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疾病活动性详细而准确的方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中,即便内镜学缓解,但组织学存在活动性与较高的复发率、需要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出现并发症有关... 组织学评估是衡量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疾病活动性详细而准确的方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中,即便内镜学缓解,但组织学存在活动性与较高的复发率、需要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出现并发症有关。因此,组织学缓解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目标。该文介绍了IBD疾病活动性评估的临床意义,着重对已验证和新提出的有关IBD组织学评分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研究需求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组织学 评分 组织学缓解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RT-PCR诊断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5
作者 王成丽 祝启成 +7 位作者 吴明慧 蔡敏欢 孙宇旭 高德翔 高峰 张杰 王文杰 静争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145-151,共7页
本文对两例疑似感染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的死亡患猫,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RT-PCR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等方法进行确诊。首先,收集患猫腹水样品进行RT-PCR检测呈阳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两猫腹水样品均... 本文对两例疑似感染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的死亡患猫,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RT-PCR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等方法进行确诊。首先,收集患猫腹水样品进行RT-PCR检测呈阳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两猫腹水样品均能扩增出417 bp大小的阳性目的条带,序列与猫冠状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发育树显示,与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处于同一发育分支;再次通过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肾脏等被膜外均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并伴有炎性细胞、广泛性脂肪变性,心肌纤维发生颗粒变性等严重病理损伤。最终确诊2例患猫均感染了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且该病毒对猫多种主要器官造成了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 RT-PCR 系统发育树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雨燕小肠组织学结构分析
6
作者 张昌盛 马春湘 +2 位作者 田恒玖 刘燕 董玉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0,共5页
北京雨燕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研究北京雨燕小肠的肠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本试验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北京雨燕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各肠段肠绒毛高度、黏膜厚... 北京雨燕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研究北京雨燕小肠的肠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本试验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北京雨燕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各肠段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小肠杯状细胞数量。结果显示,北京雨燕小肠各肠道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小肠各肠段均无中央乳糜管,十二指肠黏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其显著高于空肠(P<0.001)和回肠(P<0.001),黏膜厚度显著高于空肠(P<0.05)和回肠(P<0.05),V/C显著高于回肠(P<0.05);回肠绒毛宽度极其显著小于十二指肠(P<0.001)和空肠(P=0.001),回肠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极其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01)和空肠(P<0.001);小肠杯状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显著上升趋势,且3段肠段之间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北京雨燕肠道的发育特征以及肠道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雨燕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
7
作者 王欢 路珂 +4 位作者 褚志鹏 吴湘香 徐滨 孙铭雪 马宝珊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门以及肝脏和胰腺等构成。口亚下位,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口裂较大,下咽齿顶端尖而弯曲,鳃耙稀疏,食道和肠道相对较短,肠道指数1.03,前肠粘膜褶皱高且密,增加其作为无胃鱼类的消化功能。除口腔外,在唇部、食道等部位均有味蕾分布。消化道管壁由四层结构构成,内部充满纵向发达紧密的粘膜褶皱,粘膜褶皱上着生大量杯状细胞;肝胰腺不分离,呈红棕色弥散在肠道上。各种消化酶在肝脏及肠道各段活性表现各不相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普遍高于肝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且活性相对较大。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由肠道前段向后段逐渐降低,前肠和中肠可能是其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硬刺松潘裸鲤的消化道结构特点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
8
作者 平洪领 付铁中 +3 位作者 张涛 史会来 周群 邹京华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了解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可为其发育生物学、消化生理及投饵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及HE染色技术,对横带髭鲷0~45 d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进行观... 了解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可为其发育生物学、消化生理及投饵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及HE染色技术,对横带髭鲷0~45 d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4±2)℃条件下,0~2 d为内源性营养期,口咽腔、食道和胃已贯通;3~8 d为混合营养期,肝脏、胰脏细胞团已形成,可以摄食轮虫,口咽腔中产生黏液细胞和味蕾,食道及肠形成黏膜褶皱,胰脏出现酶原颗粒,此阶段仔鱼已具备初步的摄食消化能力,可以投喂轮虫等饵料;9 d之后为外源性营养期,肠道弯曲,黏膜褶皱丰富,纹状缘发达,胃分为贲门区、胃体区和幽门区,胃腺和胃小凹也形成,肝脏肝血窦数量多,胰脏可见酶原颗粒,此阶段可摄食一些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以及大的桡足类;22~30 d各器官进一步发育;35 d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完善。横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发育特征与其摄食方式及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带髭鲷 消化系统 器官发生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明子副产物对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宁 赵子涛 +3 位作者 王岐蒙 吴永保 曹俊婷 闻治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4,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决明子副产物对1~42日龄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Z5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决明子副产物对1~42日龄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Z5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4%、6%和8%决明子副产物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降低1~21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以及21和42日龄体重(P<0.01);添加4%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22~42日龄ADG(P<0.01);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21日龄料重比(F/G)(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22~42日龄F/G(P<0.01);添加6%和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降低1~42日龄F/G(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胸肌率(P<0.05或P<0.01);添加6%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腿肌率(P<0.01),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指数(P<0.05);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腿肌率、肝脏指数、胰腺指数、肌胃指数和十二指肠指数(P<0.01),极显著降低腹脂率(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或P<0.01);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1);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胆红素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血清补体3含量(P<0.05);添加6%和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P<0.05)。5)组织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鸭肝脏和脾脏虽无明显病变,但随着饲粮中决明子副产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隐窝深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决明子副产物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而添加4%及以上的决明子副产物对其免疫功能、肝脏功能、肠道形态以及生长性能均有负面影响,建议生产过程中肉鸭饲粮中决明子副产物添加水平不宜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副产物 北京鸭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组织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色素对冷刺激小鼠4种内脏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10
作者 李梦涵 李子怡 +2 位作者 韩天惠 邵子益 计红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8,共12页
为探究桑色素对冷刺激小鼠心脏、肺脏、肾脏、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本试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常温对照组(Control组)和桑色素对照组(MO组)小鼠室温饲养,冷刺激组(Cold组)和低(Cold+LMO)、中(Cold+MMO)、高(Cold+HMO)剂量... 为探究桑色素对冷刺激小鼠心脏、肺脏、肾脏、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本试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常温对照组(Control组)和桑色素对照组(MO组)小鼠室温饲养,冷刺激组(Cold组)和低(Cold+LMO)、中(Cold+MMO)、高(Cold+HMO)剂量桑色素治疗组小鼠每天灌胃桑色素1 h后于4℃饲养3 h,试验重复3周后,采集各组小鼠心脏、肺脏、肾脏、脾脏组织,检测各器官重量和内脏器官指数,然后制作组织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组小鼠心脏、肺脏、肾脏、脾脏的外观、重量和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Cold组小鼠心脏、肺脏、肾脏、脾脏重量和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心脏、肺脏外观出现充血现象,脾脏、肾脏外观出现明显的出血斑;与Cold组相比,Cold+LMO、Cold+MMO、Cold+HMO组小鼠的心脏、肺脏、肾脏、脾脏重量和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且各内脏器官出血点或出血斑减少,充血现象明显减轻。与Control组相比,MO组小鼠各内脏器官组织损伤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Cold组心脏、肺脏、肾脏、脾脏损伤评分极其显著升高(P<0.001);与Cold组相比,Cold+LMO、Cold+MMO、Cold+HMO组小鼠的各内脏器官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结果表明,桑色素能有效缓解冷刺激诱导所致小鼠心脏、肺脏、肾脏、脾脏损伤。本试验结果可为桑色素作为新型抗应激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冷刺激 内脏器官 病理组织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在下肢动脉血管腔内重建术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11
作者 李睿 舒畅 李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8-673,共6页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一种基于超声技术在血管管腔内进行成像的技术,已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virtual histology,IVUS-VH)是通过超声信号遇...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一种基于超声技术在血管管腔内进行成像的技术,已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virtual histology,IVUS-VH)是通过超声信号遇到不同病理组织反射的回波信号频谱定性分析动脉内病变的组成,可为心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近年来,IVUS-VH在下肢动脉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在预后判断方面,IVUS-VH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该文介绍了IVUS-VH在下肢动脉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重点讨论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 下肢动脉 血管腔内重建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血管包绕肿瘤团簇组织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志轩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2,共6页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ascular encroachment of tumor clusters,VETC)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预后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微血管模式。VETC也是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经常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模式,VETC阳性患者的生存...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ascular encroachment of tumor clusters,VETC)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预后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微血管模式。VETC也是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经常存在的一种现象与模式,VETC阳性患者的生存期较短、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一直以来HCC中VETC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应用,逐步可以实现对VETC的半定量可视化评估。研究发现,VETC与微血管状态密切相关,VETC阳性HCC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特定的强化模式,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VETC方面展现出较高准确性,然而当前研究多为单中心回顾性设计,样本量有限,且缺乏标准化流程。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优化影像组学算法,并结合多模态影像技术提升VETC预测的临床适用性。本文将围绕VETC的组织学研究进展、VETC与微血管状态、VETC阳性HCC影像学特征展开综述,旨在为HCC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组织学 微血管状态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口鱼精巢发育组织学观察
13
作者 杨巧玲 王友发 +3 位作者 申屠琰 姜建湖 贝亦江 竺俊全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32-36,61,共6页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了马口鱼第一次性周期内精巢发育及3~24月龄精巢发育过程、成熟指数及肝脏指数变化。每月定期从马口鱼养殖群体中随机取样,对样品进行活体解剖,观察雄鱼精巢的形态,测定净体质量、体长、精巢质量、肝脏...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了马口鱼第一次性周期内精巢发育及3~24月龄精巢发育过程、成熟指数及肝脏指数变化。每月定期从马口鱼养殖群体中随机取样,对样品进行活体解剖,观察雄鱼精巢的形态,测定净体质量、体长、精巢质量、肝脏质量等指标,计算精巢成熟指数(GSI)、肝脏指数(HSI)。结果表明,马口鱼雄鱼精巢属于小叶型中的限制性叶型,精巢发育分Ⅰ-Ⅵ期6个时期,精子发生过程在精小叶中完成;马口鱼雄鱼1龄鱼(11月龄)初次性成熟;主要繁殖期为5—6月。指出,马口鱼的精巢发育进程、GSI及HSI变化既受物种固有生殖策略的影响,也与养殖环境和营养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精巢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氏鲈塘鳢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研究
14
作者 孙佳鑫 陈秀梅 +7 位作者 刘铁钢 安思雨 李明泽 林允杰 吴雪芹 金笑延 李旭男 王桂芹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9-45,共7页
为探究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促进其人工养殖及饲料研发,利用生物学测量、解剖观察、石蜡切片制作及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体质量为(28.89±0.82)g、全长为(13.89±1.00)cm的野生葛氏鲈... 为探究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促进其人工养殖及饲料研发,利用生物学测量、解剖观察、石蜡切片制作及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体质量为(28.89±0.82)g、全长为(13.89±1.00)cm的野生葛氏鲈塘鳢外部形态学性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及组织特征。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的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消化腺主要为肝脏和胆囊。葛氏鲈塘鳢口裂较大,鳃耙短而稀疏,鳃丝长密;食道为短管状,弹性较大,对食物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胃在整个消化管中最为膨大,有助于食物的储存;肠道较短,呈“Z”字形盘旋,肠道系数为0.38;肝脏覆盖整个消化道,肝体比为2%;胆囊呈淡黄色附着在肝脏右侧。葛氏鲈塘鳢唇、口咽腔和食道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肠道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食道上皮间有许多杯状细胞,组织中有许多纵行黏膜褶,肌层最厚(587.06±3.05)μm,为环肌,也可见少量骨骼肌和食管腺;胃和肠道的黏膜层中可见大量的黏液细胞,固有层向内凸起形成许多纵行黏膜褶,肌层为环肌,在肠道上皮间可见大量纹状缘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胃和肠道,可看到分泌小孔和颗粒蛋白,肠道中有排列紧密的微绒毛,长度较短。肝脏组织中充满大量的椭球形肝细胞,可见少量的红细胞,大量肝血窦结构,肝板结构清晰。葛氏鲈塘鳢消化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其肉食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鳢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麦面条对2型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15
作者 吴丽 张源 +3 位作者 唐春红 游欢 常海军 张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3,共8页
目的:探究全麦面条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连续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高脂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用低、中、高剂量的全麦面条饲料干... 目的:探究全麦面条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连续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高脂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用低、中、高剂量的全麦面条饲料干预糖尿病大鼠8周,定期测定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量;并采用尾部采血法测定空腹血糖值,采用试剂盒测定血脂生化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大鼠解剖后取出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测定脏器指数,进行切片染色后生物显微镜观察脏器病理组织学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全麦面条干预能显著减缓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的症状(P<0.05),减少糖尿病大鼠的饮食饮水量(P<0.01),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P<0.01),高剂量组效果最好,血糖值降低44.87%;使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分别降低53.09%、79.58%和45.11%,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增加,高剂量组显著增加21.83%(P<0.05);T-AOC、SOD活性、GSH-Px活性、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和肾脏系数极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分别下降19.92%和16.42%,胰腺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均质性增厚及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情况改善,胰岛形态更加完整,自溶现象改善。结论:全麦面条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以通过减缓体重减轻,降低血糖值,调节脂质代谢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消除脏器炎症水肿,恢复脏器细胞损伤多个方面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面条 2型糖尿病 血脂 氧化应激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学分析
16
作者 于有利 王建东 +2 位作者 郭亚男 何薇 王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本试验以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羔羊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情况等。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养殖场内有腹泻症状的羔羊不同组织和肛拭子共206份样品,基于鉴别... 本试验以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羔羊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情况等。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养殖场内有腹泻症状的羔羊不同组织和肛拭子共206份样品,基于鉴别培养基、PCR扩增和16Sr RNA测序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对1例确定存在大肠杆菌感染的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的大肠杆菌总检出率为76.2%(157/206)。不同地区检出率不同,其中固原市的检出率最高,为93.3%(28/30),与银川市(51.2%,21/41)和吴忠市(80.0%,108/135)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采样部位的检出率也不同,其中从肛拭子中的检出率最高,为91.1%(143/157),与心脏(30.0%,3/10)、肺脏(33.3%,4/12)和肝脏(25.0%,3/12)中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伊红美蓝和血平板鉴别培养基共分离鉴定出115株大肠杆菌。对不同分离株毒力因子检测时,菌毛基因K88和F14的检出率分别为25.2%(29/115)和8.8%(10/115),毒力岛基因HPI和LEE的检出率分别为84.3%(97/115)和74.0%(85/115),毒素基因st1、st2、lt1、stx1和stx2/stx2e的检出率分别为23.5%(27/115)、40.9%(47/115)、2.6%(3/115)、55.6%(64/115)和59.1%(68/115),未检测到菌毛基因K99、987P和F18fedA。病理组织学观察到肠组织黏膜层绒毛溶解坏死,黏膜上皮结构不完整,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综上,宁夏地区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严重,应加强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致病性大肠杆菌 病原分离鉴定 毒力因子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羊水胎粪污染对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性
17
作者 杨琨 邱雷 张丽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与羊水胎粪污染(MSAF)对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新生儿科2021年5月—2024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及其孕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HCA组和非HCA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与羊水胎粪污染(MSAF)对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新生儿科2021年5月—2024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及其孕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HCA组和非HC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MSAF发生情况以及不同MSAF程度下新生儿的不良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CA与不同MSAF程度下新生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并评价HCA与MSAF的交互作用对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00例新生儿及其孕母,HCA组113例,非HCA组187例。两组新生儿不同程度MSAF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P<0.05)。随着MSAF严重程度的增加,HCA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不同MSAF程度下,新生儿肺炎、脑室内出血、早发型败血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MSAF严重程度的加剧,新生儿罹患上述疾病的风险也随之逐步升高。在不同MSAF程度下,HCA与新生儿发生肺炎、脑室内出血、早发型败血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存在独立相关性。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当HCA和MSAF两因素同时出现时,新生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显著增加(OR=6.30,95%CI:2.53~10.20)。结论MSAF和HCA均为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MSAF与HCA同时存在时,新生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羊水胎粪污染 不良妊娠结局 相关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河刀鲚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18
作者 刘忠航 杨培民 +3 位作者 张健 张伯序 朱春月 胡宗云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94-202,共9页
【目的】探究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性腺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为其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4月—10月,每月在辽宁大洋河(N39°55′08″、E123°38′53″)采捕野生雌、雄刀鲚各5尾。解剖摘取性腺组... 【目的】探究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性腺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为其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4月—10月,每月在辽宁大洋河(N39°55′08″、E123°38′53″)采捕野生雌、雄刀鲚各5尾。解剖摘取性腺组织,经Bouin氏液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6μm)后,用Nikon显微镜观察,并用CaseView-er软件采集图像和测量,计算性腺指数(GSI)。参照已有标准划分卵细胞和精巢发育阶段,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洋河刀鲚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属于一次产卵类型。精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为全囊成熟小叶型精巢。6月—7月是大洋河流域性成熟刀鲚卵巢成熟的高峰期;5月—7月是精巢成熟的高峰期。不同月份刀鲚的体长变化不明显,4月雌、雄体质量均最低;刀鲚的GSI随月份变化,其中5月—7月雄性、6月—7月雌性的GSI显著高于其他月份。此外,雄性刀鲚性腺发育略早于雌性。【结论】相比于南方刀鲚,大洋河流域刀鲚性腺成熟高峰期延后且持续时间短,但成熟最高峰时的GSI普遍略高。北方地区应充分利用6月—7月开展刀鲚的人工繁育,以提高授精效率,同时减少在其他月份对野生刀鲚的采捕,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刀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 刀鲚 卵子发生 精巢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幼贝生长及性腺组织学研究
19
作者 廖晓婷 闫素素 +1 位作者 柳梅梅 董志国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2020年10月15日—2021年9月21日,采集2龄和3~12月龄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测定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及体质量(BW),解剖性腺初步确认性别;测量成贝肝胰腺、性腺及壳质量(SWE),观察幼贝剥离掉肝胰腺的内脏团及成贝性腺的组织... 2020年10月15日—2021年9月21日,采集2龄和3~12月龄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测定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及体质量(BW),解剖性腺初步确认性别;测量成贝肝胰腺、性腺及壳质量(SWE),观察幼贝剥离掉肝胰腺的内脏团及成贝性腺的组织切片,确认能辨认青蛤性别的最早时间点。结果显示:3~12月龄青蛤各项生长指标呈“增长-滞育-加速增长”的趋势;青蛤的性腺指数变化与繁殖周期变化同步,性腺指数可以作为评判青蛤性腺成熟度的指标;3月龄雄性青蛤即可观察到精原细胞和精细胞等雄性特征,而雌性幼贝6月龄时才可观察到卵原细胞等雌性特征。青蛤雄性性腺发育早于雌性,雄性青蛤在3月龄即可确认性别,而雌性在6月龄方可确认。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蛤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月龄 性腺发育 组织学观察 性腺指数 肝胰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李礼 王伟 +4 位作者 闵文武 王仕豪 韦兴黄 吴俣学 曾圣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研究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3~27℃下,将初始体质量(56.99±2.02)g的暗色唇鲮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于12个... 为研究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3~27℃下,将初始体质量(56.99±2.02)g的暗色唇鲮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于12个直径2.4 m的圆柱养殖缸中,采用周期性饥饿1 d、2 d、3 d再投喂6 d(S1F6)、5 d(S2F5)、4 d(S3F4)和持续投喂(对照组CON)4种投喂模式,共投喂60 d。结果显示:(1)S3F4组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和S1F6组(P<0.05);S1F6组、S2F5组、S3F4组肝体比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各试验组间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S1F6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CON组和S3F4组(P<0.05),S1F6组、S2F5组和S3F4组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2F5组和S3F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S1F6组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1F6组、S2F5组和S3F4组肝脏H_(2)O_(2)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2F5组和S3F4组肠道α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S1F6组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升高。(4)肠道组织学观察发现,各组间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和肌层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肠绒毛长度显著低于CON组、S1F6和S2F5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肠绒毛宽度显著低于S2F5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可激发暗色唇鲮补偿生长,引起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中S1F6组补偿生长最显著,对肝脏抗氧化酶、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学影响较小。为保证饲养效果,建议在生产中使用S1F6投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唇鲮 饥饿复投喂 生长性能 抗氧化力 肠道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