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小芸 祁小乐 +4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秦立廷 王永强 王笑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96,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 流行 感染 基因重组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法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被引量:6
2
作者 庄金秋 毕研丽 +3 位作者 梅建国 王金良 苗立中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6-39,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产物长度为314bp,建立了PCR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经与间接...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产物长度为314bp,建立了PCR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经与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同步比较试验,发现结果吻合性较高,且PCR法的结果更为直观,易于判断,样品保存方便,重检也方便,当日即可完成,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分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任玉鹏 张焕容 +3 位作者 王小楠 索化夷 汤承 岳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66,共5页
对四川部分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鸡群REV净化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报道的PCR方法,分别对来自四川新津、温江、眉山、大邑、崇州和德阳等地6个肉种鸡群共160只外表健康鸡或生长发育不良、具有腺胃... 对四川部分鸡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鸡群REV净化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文献报道的PCR方法,分别对来自四川新津、温江、眉山、大邑、崇州和德阳等地6个肉种鸡群共160只外表健康鸡或生长发育不良、具有腺胃炎症状的鸡只样本进行PCR检测,同时将扩增片段克隆测序以确定其正确性。结果表明,6个鸡群REV群体阳性率均为100%(6/6),其中外表健康鸡REV检出率为65.8%(79/120),患腺胃炎病鸡REV检出率为82.5%(33/40);同一只鸡不同组织器官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REV在骨髓和法氏囊中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0%(36/120)和28.3%(34/120),提示骨髓和法氏囊是REV检测的主要靶器官;患腺胃炎鸡的腺胃中REV检出率达25%(10/40),而外表健康鸡腺胃样本REV阳性率仅0.8%(1/120),表明REV是导致鸡腺胃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靶器官 腺胃炎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变化的电镜下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晋建华 范凝芳 杨美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 :观察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为了解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C- 1号小鼠 2 0只 ,用食醋涂抹右耳皮肤 ,每日一次 ,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 140天处死小鼠 ,取耳廓组织 ,常规电镜制片透... 目的 :观察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为了解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C- 1号小鼠 2 0只 ,用食醋涂抹右耳皮肤 ,每日一次 ,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 140天处死小鼠 ,取耳廓组织 ,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在醋致皮肤上皮组织增生时 ,真皮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呈显著的脱颗粒现象 ,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并可迁移至上皮组织中 ,真皮肥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纤维等密切接触。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上皮组织的增殖 ,肥大细胞与上皮细胞间有相互促进作用 ,并且肥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上皮组织增生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env蛋白的表达及其在ELISA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娟 裴宗飞 牛钟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1-1525,共5页
以pb10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囊膜糖蛋白env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3-env后,转化入宿主菌BL21,IPTG诱导表达env蛋白,对表达的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 以pb10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囊膜糖蛋白env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3-env后,转化入宿主菌BL21,IPTG诱导表达env蛋白,对表达的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相对分子质量约66.4 ku。将表达产物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Ienv-ELISA)。经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重复性和敏感性,与IFA及iREV-ELISA结果相比其准确率均超过90%。该方法为检测REV抗体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V env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附3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殷浩 汤奕林 钟华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例病理骨折术后1年复发,无远处转移。结果 3例均为单发病灶。X线平片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沿长轴生长,呈中心或偏心性,病灶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或有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未见分隔,未见明显钙化。CT表现为正常骨小梁破坏吸收,被软组织密度肿物取代,其内可见骨嵴,边缘轻度硬化。MRI上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信号尚均匀,T_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是极少见起源于结缔组织的原发良性骨肿瘤,较其它纤维性病变侵袭性更强,临床上手术宜扩大切除、密切随访,以防止复发,因此,术前在影像学上鉴别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 纤维瘤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项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彩平 王弘士 +3 位作者 嵇庆海 盛伟琪 周正荣 吴伟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9-392,共4页
目的阐述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利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术中示肿块位于肌肉间隙,能单纯手术切除,... 目的阐述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利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术中示肿块位于肌肉间隙,能单纯手术切除,随访期分别为38个月、7个月、6个月、3个月,局部无复发。结论本病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治疗为单纯手术切除,不宜过度。细胞学,免疫组化对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结缔组织增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禽活疫苗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小洁 杨承槐 +5 位作者 刘丹 陈晓春 侯力丹 李启红 李慧姣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3,共7页
为快速、准确检测禽活疫苗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根据REV p30基因上的一段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绘制了... 为快速、准确检测禽活疫苗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根据REV p30基因上的一段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绘制了标准曲线,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与经典方法的符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222 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测序结果证实为REV靶序列;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扩增效率为94.2%,溶解温度Tm=(86.0±0.50)℃,无引物二聚体;该方法只从REV阳性样本检出扩增信号,其他病原无扩增信号,特异性好;最低可检测26.97拷贝数的阳性标准品,比常规PCR敏感1000倍;组内变异系数、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79%-5.36%,1.61%-5.25%。运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7批禽用活疫苗进行检测,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同步比较试验,结果两者符合率为100%。且实时荧光PCR法更快捷、更方便,结果判定更为直观可用于疫苗中REV污染情况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实时荧光PCR 禽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法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被引量:2
9
作者 庄金秋 梅建国 +3 位作者 毕研丽 王金良 苗立中 沈志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2期52-54,共3页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产物长度为314bp,建立了PCR法。经与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同步比较试...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产物长度为314bp,建立了PCR法。经与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同步比较试验,发现结果吻合性较高,而且PCR法的结果更为直观,易于判断,样品保存方便,重检也方便,当日即可完成,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种蛋卵黄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小洁 姚文生 +5 位作者 杨承槐 孙莹 安肖 任小侠 李慧姣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为研究种蛋卵黄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的检测方法,运用IDEXX公司的RE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不同稀释倍数、不同洗液对卵黄中RE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用直接提取的卵黄液做300倍稀释检测,... 为研究种蛋卵黄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的检测方法,运用IDEXX公司的RE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不同稀释倍数、不同洗液对卵黄中RE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用直接提取的卵黄液做300倍稀释检测,用含0.05%吐温-20的蒸馏水洗涤时,卵黄抗体的S/P比值与相应鸡群的血清抗体的S/P比值吻合度最高。应用本方法分别对50枚SPF种蛋和50枚普通鸡蛋进行检测,SPF种蛋均为REV抗体阴性;普通鸡蛋有4枚为RE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实验表明,种蛋卵黄ELISA抗体检测法可以代替传统血清抗体检测,为SPF鸡群的REV感染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ELISA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痘病毒活疫苗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淼 李岭 +4 位作者 李启红 夏业才 李慧姣 李俊平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向无外源病毒污染的鸡痘病毒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确定了该IFA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20 TCID_(50)的REV。使用该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生产的60... 通过向无外源病毒污染的鸡痘病毒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确定了该IFA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20 TCID_(50)的REV。使用该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生产的60批鸡痘病毒活疫苗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个企业生产的4批疫苗REV检测为阳性。随机选取5批IFA检测阴性样品和4批IFA检测阳性样品,按鸡检查法进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对REV污染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痘病毒活疫苗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致顽固性肠粘连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海 次仁达娃 《临床误诊误治》 2002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小肠疾病 小肠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 诊断 肠粘连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乳腺组织增生220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锡民 谌霓 赵大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8Z期80-80,共1页
我们应用中药自拟消增汤治疗乳腺组织增生2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治疗前均经彩超检查或病理证实为乳腺组织增生者。其中未婚52例,已婚168例;
关键词 中药 治疗 乳腺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辜娓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0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髓外造血组织增生(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EMH的CT和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例经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EMH,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EMH,2例经MRI检查证实EMH。9例病灶位于纵隔脊柱... 目的探讨髓外造血组织增生(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EMH的CT和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例经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EMH,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EMH,2例经MRI检查证实EMH。9例病灶位于纵隔脊柱旁,1例病灶位于颌面部眼睑皮下,1例病灶位于骶尾部。CT及MRI检查病灶多为类圆形、半圆形或分叶状、长梭形,边缘光滑,病灶可多发,大小不等,部分病灶呈波浪状。CT检查示7例病灶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大致相当,4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2例MRI检查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稍不均匀,压脂后病灶内脂肪为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结论 EMH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EMH诊断不难,但对病史不明、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病例则需行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造血组织增生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后血清和卵黄的抗体反应相关性比较
15
作者 黄小洁 陈晓春 +5 位作者 刘丹 朱真 侯力丹 李慧姣 李俊平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采用卵黄抗体检测代替血清抗体检测的可行性,采用已建立的卵黄抗体ELISA检测方法,比较同一时期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人工感染23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每周采集全血分离血清,每天收集种蛋,ELISA方法检测血清、种... 为进一步研究采用卵黄抗体检测代替血清抗体检测的可行性,采用已建立的卵黄抗体ELISA检测方法,比较同一时期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人工感染23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每周采集全血分离血清,每天收集种蛋,ELISA方法检测血清、种蛋中的REV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攻毒后第2周开始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呈阳性,并达到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缓慢下降,两者具有相似的消长规律;对同一时期的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S/P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P值小于0.05,相关系数为0.931,表明两者差异性不显著,相关性很好;阴阳性符合率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7.8%,阴性符合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98.4%,阴阳性复合率很高。试验证明,同一时期的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的相关性很好,可用卵黄抗体检测方法代替血清抗体检测,从而为监测SPF鸡群感染REV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血清 卵黄 抗体 ELISA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单抗制备及在外源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晓春 赵炜 +5 位作者 苏佳 王嘉 侯力丹 黄小洁 吴华伟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囊膜蛋白gp90(SU)的基因合成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表达,获得REV-SU蛋白,通过Ni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分泌特异性抗REV-S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 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囊膜蛋白gp90(SU)的基因合成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表达,获得REV-SU蛋白,通过Ni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分泌特异性抗REV-S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2A2株),该细胞株制备的腹水与不同REV毒株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荧光效价可达1∶51200,与不同禽白血病病毒毒株和其他常见禽的病原均没有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应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能检出至少5 TCID_(50)REV感染,与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一抗具有同等的效力,且检测背景更加纯净,适用于外源性REV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外源病毒检验 gp90 单克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小芸 《北方牧业》 2022年第18期28-28,共1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鸡的一种病理综合征,其主要特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淋巴组织慢性肿瘤、矮小综合征。除了引起肿瘤,REV还可导致感染鸡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导致免疫抑制,极易并发...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鸡的一种病理综合征,其主要特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淋巴组织慢性肿瘤、矮小综合征。除了引起肿瘤,REV还可导致感染鸡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导致免疫抑制,极易并发或继发感染其他疫病。作为逆转录病毒,REV基因组容易整合到马立克病病毒、禽痘病毒等的基因组中,还能通过鸡胚污染相关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继发感染 马立克病病毒 禽痘病毒 感染鸡 淋巴组织 网状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忽视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18
作者 张月 兰邹然 +1 位作者 王贵升 孙圣福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此病性质为肿瘤性,会引起病禽多种临床症状,贫血、消瘦、生长缓慢等。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REV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有效的检测鉴定技术的研发是目...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此病性质为肿瘤性,会引起病禽多种临床症状,贫血、消瘦、生长缓慢等。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REV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有效的检测鉴定技术的研发是目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免疫抑 鉴定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小香鸡种群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白痢感染情况检测与分析
19
作者 王璇 张晓可 +8 位作者 李婷 赵宇 张涛 潘永 王庆红 章厉劼 潘淑惠 金晓峰 文正常 《农技服务》 2023年第12期60-62,共3页
为了解黔东南小香鸡种群禽白血病(AL)、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和鸡白痢(PD)的感染状况,便于有效预防、净化疫病,更好地保护黔东南小香鸡的种质资源,从鸡群采集524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ALV-p27)、禽网状内皮... 为了解黔东南小香鸡种群禽白血病(AL)、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和鸡白痢(PD)的感染状况,便于有效预防、净化疫病,更好地保护黔东南小香鸡的种质资源,从鸡群采集524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ALV-p27)、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及鸡白痢感染抗体水平,采用PCR核酸检测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B、J亚群(ALV-A、B、J)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ALV-p27抗原的阳性率为85.88%、ALV-J亚群的阳性率42.67%,REV抗体的阳性率为25.57%,鸡白痢抗体的阳性率为3.82%。根据检测结果,建议尽早对种群采取净化措施,以避免AL进一步发生及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小香鸡 禽白血病 鸡白痢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不同J亚群禽白血病毒株诱发组织增生病变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俊宏 赵月 +6 位作者 李宏梅 王莹 王沫宇 成子强 邱建华 侯秋玲 郭慧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5-1904,共10页
旨在比较ALV-J-SD1005毒株和ALV-J-NX0101毒株感染鸡只致病性、诱发先天性免疫因子和致肿瘤因子表达的差异,用感染剂量为10^(3)TCID50的两株病毒分别颈部皮下接种75只1日龄海兰褐鸡,感染后7、14、21 d检测体重、肿瘤病变、死亡率、血液... 旨在比较ALV-J-SD1005毒株和ALV-J-NX0101毒株感染鸡只致病性、诱发先天性免疫因子和致肿瘤因子表达的差异,用感染剂量为10^(3)TCID50的两株病毒分别颈部皮下接种75只1日龄海兰褐鸡,感染后7、14、21 d检测体重、肿瘤病变、死亡率、血液和皮下纤维组织中病毒含量以及肝中鸡TRIM25、MDA5、IRF7、IFN-α/β、14-3-3σ、P53、STAT1等免疫因子或肿瘤因子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雏鸡感染ALV-J-SD1005毒株后最早于第10天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4 d致纤维组织增生率为100%(18/18),死亡率为5.2%(1/19);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增生组织指数和死亡率不断升高,21 d时分别达34.4%(74.5/209.5)和58.3%(7/12)。血液和皮下纤维组织的病毒载量显著升高;同时,显著上调鸡肝中MDA5、IRF7、P53等基因的表达量,下调IFN-α/β和14-3-3σ基因的表达量;而鸡TRIM25基因呈现感染早期(7 d)表达显著下调,后期(14~21 d)表达显著上调。ALV-J-NX0101毒株感染后21 d未检测到肿瘤发生,也没有鸡只死亡,但见鸡血液等组织中病毒载量显著增多,鸡TRIM25、MDA5、IRF7、IFN-β、IFN-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STAT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上述结果可以看出,ALV-J-SD1005毒株与ALV-J-NX0101毒株在感染鸡体内诱发不同的抗病毒反应和抗肿瘤反应,导致产生明显不同的病毒增殖和致病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两株ALV-J病毒致肿瘤机制、探索新诊断标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J 纤维组织增生 细胞增殖相关因子 TRI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