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
高凤威
周琳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
《临床检验杂志》
CAS
|
2024 |
0 |
|
2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早期转归及护理对策 |
黄海燕
张丽华
沈碧玉
何燕
|
《护士进修杂志》
|
2013 |
28
|
|
3
|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
刘志聪
王斌
华锋
崔恩海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6 |
14
|
|
4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5
|
坐骨神经离断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 |
刘驰
徐锡金
霍霞
朴仲贤
吴名耀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5 |
3
|
|
6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孟凡鹄
赵宗友
肖群
|
《淮海医药》
CAS
|
2014 |
1
|
|
7
|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
李柳
郑庆厚
战吟戈
王乐
陈勤聪
王硕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的相关性 |
陈少强
杨瑞铭
张更
徐榕清
黄焱
|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
张念清
宋景春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曾庆波
|
《临床检验杂志》
CAS
|
2021 |
5
|
|
10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
孙晓东
张皙
汪枫桦
许迅
王志良
朱萍
|
《眼科新进展》
CAS
|
2006 |
1
|
|
11
|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
钟林翠
宋景春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2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卞鑫
卢丽波
李良
姚纯旭
付强强
嵇承栋
|
《临床荟萃》
CAS
|
2017 |
3
|
|
13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林雪云
王齐兰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 |
12
|
|
14
|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
程绪杰
李红霞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5 |
0 |
|
15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
陈秀敏
|
《华夏医学》
CAS
|
2021 |
2
|
|
16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
彭琳
霍霞
徐锡金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6 |
0 |
|
17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
张国鲁
张微微
黄勇华
范慧敏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18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研究进展 |
田彬彬
罗春霞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瑞替普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
杨红梅
卞秋武
张继红
刘晓媛
王雪青
孟晓京
王庆胜
孙丽敏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20
|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22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抑制物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
朱公文
王义平
王延琪
张式其
王克安
李志军
郑玲霞
|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