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1
作者 尹铁伦 张茁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后血浆t-PA、PAI-1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点,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试验的TIA住院患者4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静脉低剂量rt-PA治疗分为rt-PA...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静脉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后血浆t-PA、PAI-1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点,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试验的TIA住院患者4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静脉低剂量rt-PA治疗分为rt-PA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每组21人),治疗组患者入院第1 d、2 d、3 d给予rt-PA 20 mg,静滴,1次/d,3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住院观察2周,有卒中危险因素者给予相应治疗。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t-PA水平均高于正常,但治疗组患者的t-PA在第1 d和第3 d明显高于入院时水平和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PAI-1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均高于正常水平。(2)治疗组患者第1 d TIA发作控制率为80.96%,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有效控制率为95.24%,对照组为90.48%。(3)治疗组未见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静脉低剂量rt-PA治疗TIA可有效提高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2)静脉应用低剂量rt-PA是控制TIA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且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输注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丽娜 陈邓 +3 位作者 陈涛 林燕 徐达 刘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超时间窗(4.50-6.00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以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以及acute ischemic stroke、thrombolyti... 目的 系统评价超时间窗(4.50-6.00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以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以及acute ischemic stroke、thrombolytic therapy、beyond 4.5 hours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15年8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收录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4.50-6.00 h)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adad量表和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获得681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3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计20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患者(rt-PA静脉溶栓组1029例、安慰剂组1004例)。Meta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与安慰剂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RR=1.070,95%CI:0.940-1.220;P=0.310)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R=1.040,95%CI:0.940-1.160;P=0.430)、降低病死率(RR=1.260,95%CI:0.990-1.610;P=0.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t-PA静脉溶栓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RR=1.550,95%CI:1.030-2.340;P=0.030)。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4.50-6.00 h)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明显疗效且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高质量证据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薛冠华 张纪蔚 +1 位作者 张柏根 袁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内皮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孔细胞,每孔内皮细胞数为每毫升2.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内皮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孔细胞,每孔内皮细胞数为每毫升2.5×105个细胞。加入Hcy,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细胞培养液中t-PA和PAI-1的含量。 结果:Hcy可引起内皮细胞形态的损伤,并使其分泌t-PA和 PAI-1在1mmol实验组、2.5 mmol实验组作用 24小时后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 5 mmol实验组Hcy作用 4、8小时后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Hcy影响内皮细胞分泌t-PA与PAI-1的平衡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内皮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动脉粥样硬化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被引量:7
4
作者 樊双义 王天昊 +2 位作者 何宝明 刘景峰 马朋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其他磁共振技术)。采用rt-PA进行溶栓,剂量0.9mg/kg,静脉滴注。另设30例普通常规治疗患者(未做溶栓治疗)作为对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21.0±2.65)较溶栓前(25.18±2.98)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30dNIHSS(12.6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89,P<0.05)。治疗后1~60d,各时间段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溶栓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4.2%、8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4%、27.5%、42.8%(P<0.05)。溶栓组治疗60d后NIHSS评分(10.25±3.15)显著低于治疗前(25.18±2.98,P<0.05)。溶栓组发生脑出血2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I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继红 李淑梅 +2 位作者 张丹 费瑜 李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 :观察三七皂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中 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4 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的患者 ,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 ,2 2例 )和西药常规加路路通 ... 目的 :观察三七皂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中 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4 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的患者 ,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 ,2 2例 )和西药常规加路路通 (三七皂苷 )治疗 (加中药组 ,2 2例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 1d、术后 1个月分别采肘静脉血 6 m L ,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ABC- EL ISA)测血清中 P-选择素 (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浓度水平。结果 :与冠脉植入术后 1d比较 ,加中药治疗 1个月后血清中 Ps的浓度 (9.170±1.5 0 0 ) g· L- 1 及 PAI- 1的活性 (0 .5 84± 0 .0 75 ) k AU· L- 1 均显著降低 (P<0 .0 5 ) ,而血浆中 t- PA的活性 (0 .877±0 .132 )明显升高 (P<0 .0 5 )。结论 :三七皂苷影响纤溶系统 ,从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内局部血栓形成 ,防止支架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 支架P-选择素/血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液 酶原激活物 制物/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邵凤扬 卞光荣 +2 位作者 顾进 陈隐漪 顾成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9-80,共2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升高,这为临床应用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软斑表面存在血栓附着,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期是否也存在tPA、PAI活性的异常?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tPA活性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PAI活性 血液系统 平衡失调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谭鑫 吴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sign/HMCAS/hyperdense artery sign/hyperdense cerebra... 目的系统评价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sign/HMCAS/hyperdense artery sign/hyperdense cerebral artery sign、ischemic 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brain infraction/cerebral embolism、thrombolysis/thrombolytic therapy/rt-PA/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以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致密动脉征/大脑中动脉致密征/脑动脉高密度征、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脑栓塞、溶栓治疗/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2014年12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的关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合并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或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别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和Rev Man5.2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166篇英文文献中最终纳入8项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1 373例患者[2455例合并HMCAS(rt-PA静脉溶栓治疗2316例、安慰剂治疗139例)、8918例未合并HMCAS]。Meta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组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低于安慰剂组(OR=0.360,95%CI:0.150-0.850;P=0.020),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40,95%CI:0.380-7.040;P=0.500);合并HMCA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风险高于未合并者(OR=2.830,95%CI:2.550-3.150;P=0.000),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0,95%CI:0.500-2.410;P=0.820)。结论尽管rt-PA静脉溶栓治疗合并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但发病3个月时易出现不良预后,而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大脑中动脉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巍 蔡定芳 +1 位作者 戴豪良 陈依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58,F003,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 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 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 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 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部分脑出血大鼠于出血后第4天开始出现中 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约第7天为损伤的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第3天tPA mRNA表达出现明显 增高,脑出血后7天纤溶酶原mRNA出现明显增高。结论 纤溶酶原与tPA mRNA的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二 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损伤 中枢神经 脑内 急性脑出血 大鼠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NA PA 变化 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离断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驰 徐锡金 +2 位作者 霍霞 朴仲贤 吴名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10,F002,共4页
目的 :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 ,取损伤后 0、1、2、4、7和 14天的大鼠脊髓L5~L6节段 ,行石蜡包埋后对其中的tPA、凋亡蛋白 (Bax)进行免疫... 目的 :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 ,取损伤后 0、1、2、4、7和 14天的大鼠脊髓L5~L6节段 ,行石蜡包埋后对其中的tPA、凋亡蛋白 (Bax)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用激光共聚焦对tPA在脊髓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作进一步分析 ,RT PCR技术对L5以下节段伤侧脊髓中tPA和Bax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tPA和Bax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变化呈明显的时间、空间相关性。 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可释放一定量的tPA ,而这些tPA释放的级联放大作用可能是引起神经元死亡的始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坐骨神经 脊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的DNA改组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庆生 徐静 +2 位作者 徐俊杰 童贻刚 王海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99,102,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DNA改组(DNA shuffling)技术,获得更高活性tPA的可能性。方法:以人、恒河猴及大白鼠tPA cDNA为一组基因,进行tPA的DNA改组(DNA family shuffling)。以改组后构建的tPA多样性文库转染CHO细胞并进行克隆和筛选。结果:得到了... 目的:探索利用DNA改组(DNA shuffling)技术,获得更高活性tPA的可能性。方法:以人、恒河猴及大白鼠tPA cDNA为一组基因,进行tPA的DNA改组(DNA family shuffling)。以改组后构建的tPA多样性文库转染CHO细胞并进行克隆和筛选。结果:得到了两株有意义的克隆:t9和t17,其中t9克隆表达的tPA活性略高于人tPA,初步的比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活性约提高4倍。t17克隆表达的tPA虽然有88个氨基酸的缺失,但仍表现出与人tPA相同的活性。两株克隆经测序证明,为改组后的基因,其序列以人和恒河猴的tPA cDNA序列为主,少数序列来源于大白鼠tPA cDNA。结论:这一探索性结果将为后续几轮的tPA DNA改组探明道路,为最终从改 组后tPA多样性基因库中筛选到比较理想的重组体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DNA改组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晓东 张皙 +3 位作者 汪枫桦 许迅 王志良 朱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只灰兔分为实验A、B、C3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1只。tPA10U,15U,25U(0.1mL),分别注入实验A、B、C3组兔的左眼...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只灰兔分为实验A、B、C3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1只。tPA10U,15U,25U(0.1mL),分别注入实验A、B、C3组兔的左眼作为实验组,0.1mLBSS分别注入右眼作为实验对照组。实验后分别观察0.5h、1h、2h、1d、7d的情况。扫描电镜、眼底检查、超声波用于PVD观察,透射电镜和视网膜电图用于药物安全性判断。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底和超声波检查发现实验A、B、C3组PVD发生率分别为25%、50%、100%,实验组总PVD发生率为58.3%,对照组无PVD发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2)。扫描和透射电镜显示实验C组发生完全性PVD,A和B组内界膜表面有玻璃体胶原残留。透射电镜和光镜检查发现各实验组的视网膜组织细胞未见异常,用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tPA能诱发人工PVD,25U在兔眼能安全和有效地诱发完全性P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其抑制物的变化
12
作者 刘国勋 李青南 +1 位作者 吴铁 凌光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测定了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AI为9.7±1.2AU/ml,去卵巢组PAI为7.8±1.9AU/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测定了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AI为9.7±1.2AU/ml,去卵巢组PAI为7.8±1.9AU/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组血浆中PAI降低,可能与卵巢激素的减少有关。卵巢激素会促使PAI合成并释放增加,这可能是服用雌激素等避孕药者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去卵巢大鼠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其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杜艳华 胡义奎 +5 位作者 李连 叶恒泰 王峥 李承旭 王芳 孟祥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t—PA正常组(〉1.3IU/ml)69例和t—PA降低组(≤1.3IU/ml)5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t—PA正常组(〉1.3IU/ml)69例和t—PA降低组(≤1.3IU/ml)5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在发病72h内检测血浆t—PA水平,随访1年,将死亡及再发缺血性血管病记录为终点事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t-PA、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年龄、吸烟、饮酒等因素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①t-PA降低组患者较t-PA正常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28.9%,11.7%;P=0.007,log-rank检验);②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t-PA降低(OR=3.966;95%CI:1.753-13.285;P=0.039)、吸烟(OR=5.233;95%CI:1.991~16.227;P=0.035)及糖尿病(OR=4786;95%CI:1.591—16.709;P=0.033)与终点事件独立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t-PA降低可能是脑梗死发病1年内死亡和再发缺血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14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15
作者 彭琳 霍霞 徐锡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然而动物实验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tPA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促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依赖性信号调节等途径促进兴奋性毒性诱...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然而动物实验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tPA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促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依赖性信号调节等途径促进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变性。也有研究指出,tPA能保护鼠神经元免于锌诱导的毒性损伤。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tPA的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兴奋性毒性 神经元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李朝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患者21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21d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患者21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21d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进行评定,3个月时按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溶栓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脑出血发生1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静脉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彬彬 罗春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其在包括脑和脊髓的大多数器官中都有表达。t PA在去除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中起到重要作用,已被批准用于急性脑缺血的溶栓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CNS),t PA调控了神经元存活、突触可塑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其在包括脑和脊髓的大多数器官中都有表达。t PA在去除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中起到重要作用,已被批准用于急性脑缺血的溶栓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CNS),t PA调控了神经元存活、突触可塑性和学习与记忆等过程。t PA可以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合成,所以其功能并不局限于血管和CNS。文章主要针对t PA的结构特征、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以及t PA的其他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中枢神经系统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a细胞中编码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K2P结构域突变体cDNA的克隆及特性
18
作者 崔立斌 马清钧 +3 位作者 孙光 周平坤 孙玉龙 石成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0-237,共8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人体纤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重组t-PA已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另外,t-PA还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种过程有关,因此对t-PA进行功能结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实验...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人体纤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重组t-PA已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另外,t-PA还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种过程有关,因此对t-PA进行功能结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实验用RT-PCR方法从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处理的HeLa细胞扩增并克隆获得了人t-PA K2P结构域的编码cDNA。序列分析显示该序列含有两个碱基突变,分别导致了成熟蛋白分子两个氨基酸践基序列的改变。第263位密码子突变(ACC→GCC)导致Thr^(263)→Ala^(263),另一突变(CTG→CCG)导致Leu^(485)→Pro^(485)。两个突变分别位于K2和P结构域的连接区和P区。将此含有突变的K2Pt-PA cDNA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显示重组K2Pt-PA复性后具有纤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HeLa S3细胞表达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t-PA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K2P结构域 HELA细胞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延长——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科学建议 被引量:10
19
作者 del Zoppo G J Saver J L +1 位作者 Jauch E C Adams H P Jr.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46-448,共3页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行治疗指南,其中包括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行静脉溶栓的建议。尽管该药对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患者通常在发病3h后方能到达医院,往往已经超过...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行治疗指南,其中包括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行静脉溶栓的建议。尽管该药对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患者通常在发病3h后方能到达医院,往往已经超过了用药的时间窗。因此,大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未能接受rt—PA治疗。目前研究认为,增加rt—PA治疗例数的最可能方法就是延长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出血 指南 AHA科学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疗效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春生 高艳红 +1 位作者 常建军 李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84-790,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共200例急性(发病至入院时间<4.50 h)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0例)和rt...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共200例急性(发病至入院时间<4.50 h)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0例)和rt-PA静脉溶栓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治疗组,100例),分别于治疗前、静脉溶栓后24 h和14 d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出血性转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连接蛋白(FN)]和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观察静脉溶栓后14 d药物不良反应和出血性转化发生率,评价静脉溶栓后12个月预后(病死率和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SOD(P=0.000)和BI评分(P=0.000)高于,血清MDA(P=0.001)和MMP-9(P=0.001)、血浆FN(P=0.000)和NIHSS评分(P=0.006)低于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后24 h,血清MDA(P=0.000)和MMP-9(P=0.000)、BI评分(P=0.000)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00);治疗后14 d,血清MDA(P=0.000)和MMP-9(P=0.000)反而降低,血清SOD(P=0.000)和BI评分(P=0.000)持续升高,血浆FN(P=0.000)和NIHSS评分(P=0.000)持续降低。静脉溶栓后14 d,治疗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例(9%)对19例(19%);χ2=4.153,P=0.04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14%)对11例(11%);χ2=0.411,P=0.521]。静脉溶栓后12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5%)对1例(1%);χ2=1.546,P=0.241],而治疗组生存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88.51±11.49对84.47±9.83;t=2.451,P=0.01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三七皂甙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