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胺-6-甲氧嘧啶在肉鸡的组织动力学与残留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桂林 李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肉鸡单剂量口服磺胺-6-甲氧嘧啶混悬液后药物的组织动力学特征,并对血药和组织药物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 组织动力学研究发现: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从组织消除,肌、肝、心、肾中达峰时间分别为6.84、4.63、5.32和5.78小时,... 本文详细研究了肉鸡单剂量口服磺胺-6-甲氧嘧啶混悬液后药物的组织动力学特征,并对血药和组织药物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 组织动力学研究发现: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从组织消除,肌、肝、心、肾中达峰时间分别为6.84、4.63、5.32和5.78小时,组织半衰期分别为4.74、9.01、8.02、和9.18小时,给药后约经110.5小时,肾中药残可降至0.1ppm以下,而肌肉仅需70小时。 回归分析表明:当血药降至MIC(50ppm)时,肌、肝、心、肾中药物含量分别为19.95、14.65,24.98和68.56ppm,回归方程的建立为药物组织残留的间接估测提供了简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药 肉鸡 组织动力学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复杂巨系统中的自组织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军 姚顺忠 +2 位作者 张嘉宾 李玮 卢元静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0,共2页
针对森林复杂巨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特性 ,运用沙堆模型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复杂自组织特征 ,揭示了森林复杂巨系统中必然存在的自组织动力学现象 。
关键词 系统森林学 森林复杂巨系统 复杂自组织特征 组织动力学 组织临界理论 沙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协同学理论方法——自组织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9
3
作者 吴彤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9-26,共8页
本文讨论了协同学的基本概念 :竞争、协同、序参量和伺服 ;研究了协同学微观方法和宏观方法 ;特别讨论了绝热消去方法在协同学方法论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 。
关键词 组织动力学 协同学 竞争 序参量 信息熵 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喹(口恶)啉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与组织动力学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功政 李涛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磺胺喹(口恶)啉在肉鸡多种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并把药动学方法及回归分析法,用于组织含药量的间接预测。研究表明,组织中 SQ 的经时过程:肌肉、心符合二项指数方程;肝、肾符合三项指数方程。SQ 从组...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磺胺喹(口恶)啉在肉鸡多种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并把药动学方法及回归分析法,用于组织含药量的间接预测。研究表明,组织中 SQ 的经时过程:肌肉、心符合二项指数方程;肝、肾符合三项指数方程。SQ 从组织中消除,遵循一级动力学过程。主要的动力学参数(均值):t_(1/2)β,肌肉、肝、心、肾分别为4.54,13.47,10.10,18.95(hr);T_(max)分别为6.53,4.16,6.63,6.03(hr);C_(max)分别为4.52,5.09,7.49,9.32(mg%)SQ 在组织中的含量,肾脏最高,心、肝次之,肌肉最低。根据组织动力学方程,计算出生物样本中药物下降至0.1ppm 所需要的时间:肾、心、肝、肌肉分别为176.5,123.5,121.7,7.18(hr);下降至5mg%所需要的时间;肾、心、肝分别为18.40,14.50,7.12(hr);肌肉中的 SQ 含量始终低于 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磺胺喹恶啉 残留 组织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和成体大鼠气管软骨组织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学义 丁一 +2 位作者 宗安民 冯密罗 张林庆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15-317,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成人和成体大鼠气管软骨的组织动力学。方法 :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衰老相关 β 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正常成人和正常成体大鼠气管软骨组织动力学。结果 :软骨细胞呈现多种方... 目的 :观察正常成人和成体大鼠气管软骨的组织动力学。方法 :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衰老相关 β 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正常成人和正常成体大鼠气管软骨组织动力学。结果 :软骨细胞呈现多种方式的无丝分裂像 ;气管软骨膜与软骨周围带多见细胞增生 ;气管软骨中央带多见衰老的软骨细胞 ,并见明显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 :从软骨膜最外层致密结缔组织到成熟软骨组织呈现一个连续的组织演化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大鼠 气管 软骨 细胞凋亡 组织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在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病鸡体内的组织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6
作者 刘明春 吕秋凤 +2 位作者 陈彬 佟恒敏 赵玉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46-649,共4页
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病鸡,单剂量(5 mg.kg-1)内服司帕沙星,研究其组织动力学和残留情况。采用HPLC面积-内标法测定各组织中司帕沙星浓度,利用药动学分析软件MCPKP分析药-时数据。疾病模型鸡肝脏、肺脏和心脏中的药—时数据... 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病鸡,单剂量(5 mg.kg-1)内服司帕沙星,研究其组织动力学和残留情况。采用HPLC面积-内标法测定各组织中司帕沙星浓度,利用药动学分析软件MCPKP分析药-时数据。疾病模型鸡肝脏、肺脏和心脏中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三项指数方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α0.3505,0.8381,0.6005 h;t1/2β11.7802,13.8479,2.4578 h;tmax 1.0653,1.1397,0.7546 h;Cmax 3.3591,2.2951,1.7226μg.mL-1;AUC24.4230,30.663,5.3780 mg.L-1.h-1,Tcp(ther)81.0240,108.52,18.410 h。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K 2.2287,7.5072 h;tmax1.4655,1.8644 h;Cmax1.9926,1.1317μg.mL-1;AUC9.8536,14.5240 mg.L-1.h-1;Tcp(ther)19.923,58.156 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降至0.001 mg.kg-1时需休药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感染鸡 组织动力学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从自组织动力学的观点看
7
作者 薛伟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0,共7页
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 ,归根到底在于揭示其作为一种崭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科学内涵。比较研究显示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与自组织动力学理论相一致的动力学思维方式 ,具有“二总三分”的特征。在总体特征上 ,两者都反对线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 ,归根到底在于揭示其作为一种崭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科学内涵。比较研究显示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与自组织动力学理论相一致的动力学思维方式 ,具有“二总三分”的特征。在总体特征上 ,两者都反对线性化和封闭性的静态逻辑 ,主张从差异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出发把握事物的生成发展过程 ;在具体特征上 ,两者都重视子系统交互作用中的竞争策略和协同策略 ,强调事物的发展意味着打破旧的运动模式(结构 )对于系统的控制和支配。这一方面说明 ,同时代的科学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盟关系 ,另一方面 ,也反映出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辩证法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哲学 思维方式 特征 组织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博弈论及Agent自组织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万 田盛丰 黄厚宽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6-50,共5页
结合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讨论了2×2对称和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及其稳定性,总结了一般情况下的二人对称和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并将进化博弈的自组织思想与Agent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博弈的Agent自组织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进化博弈 有限理性 多AGENT 组织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CT灌注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汉成 李杰 陈俊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 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的方式对患者的血肿周围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评估;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场强MRI形式进行测定脑出血血肿情况,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血肿范围的比较中,观察组测定不同程度患者的灌注损伤范围大于对照组不同程度患者测定出的血肿范围,特别是重度,观察组为(19±3)cm2,对照组为(10±2)cm2。对比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测定的各参数,同一参数的各组间比较与4个参数之间的两两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的方法对于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的变化诊断有效,为脑出血患者能够接受快速的治疗提供可能,应大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周围组织动力学过程 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动力学与干预策略研究
10
作者 辛军国 薛清萍 +5 位作者 刘兆炜 李航 赖祯 杨晓虹 陈建 马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干预策略举措。方法:基于“健康相关行为自组织动力学理论框架”的“2345研究路径”,采用比较分析法、典型分析法、鱼骨分析法探究熬夜行为习惯的结构... 目的:探讨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干预策略举措。方法:基于“健康相关行为自组织动力学理论框架”的“2345研究路径”,采用比较分析法、典型分析法、鱼骨分析法探究熬夜行为习惯的结构、机制、诊断和干预策略,提出干预举措。结果:(1)熬夜由一系列隶属于娱乐消遣行为(ELRB)和/或任务性相关(TRB)行为所承载,在个体生涯阶段中表现为偶尔熬夜、间歇性/阶段性熬夜和高频率熬夜/熬夜行为习惯3种典型的动力学状态,熬夜行为习惯通常由高频率ELRB和/或TRB支撑。(2)熬夜行为习惯形成的核心机制:当某种/些情境下熬夜带来的正向回报大于负向反馈时个体在这种/些情境下熬夜的动机强度/驱动力就会增强,并逐渐形成该类情境下的“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多种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协同构成“个体熬夜行为信念”,综合控制个体在相应情境下的熬夜行为,驱动行为频率增加并成为习惯。熬夜行为习惯改变的核心机制:当某种/些情境下不熬夜或早睡带来正向回报且总体上大于负向反馈时,这种/些情境下熬夜的动机/驱动力弱化,个体不断尝试这种/些情境下不熬夜引发“情境-熬夜动机耦合体”失效,“个体熬夜行为信念”逐步瓦解,熬夜习惯改变。(3)总体干预策略和三个水平策略包括确定关键参量、加强健康教育、强化不熬夜群体舆论、改变认知态度、弱化熬夜动机构成等。具体干预举措包括调整心态、管理时间以及发展个人技能三大类。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熬夜行为习惯的自组织动力学结构、形成-改变机制,提出了行为诊断、干预策略与举措建议,为深刻认识熬夜行为、实施熬夜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的自组织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为深刻认识和有效干预危害健康的熬夜行为习惯、促进相关政策制订和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熬夜行为 习惯 健康影响 组织动力学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磁性纳米粒的表征及其在小鼠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国夫 李湘晖 +2 位作者 赵哲 刘贾昆 王文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2-895,共4页
通过溶剂转移法制备了三氧化二砷铁氧体磁性纳米粒(As2O3-MNPs).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选择正常小鼠肝脏作为靶区,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考察As2O3-MNPs在小鼠体内的组织药代动... 通过溶剂转移法制备了三氧化二砷铁氧体磁性纳米粒(As2O3-MNPs).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选择正常小鼠肝脏作为靶区,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考察As2O3-MNPs在小鼠体内的组织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此反映该磁性纳米粒的磁靶向性效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As2O3-MNPs中存在磁性材料MgFe2O4;DSC分析表明,制备磁性纳米粒所用材料As2O3、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铁氧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用于磁性纳米粒的制备;能谱分析结果显示As2O3和磁性材料MgFe2O4不是吸附于纳米粒的表面,而是包裹于其中;磁场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达峰浓度(cmax)和消除半衰期(t1/2)均明显大于非磁场组(P<0.05),说明As2O3-MNPs在正常小鼠体内有良好的磁靶向性分布.所制备的三氧化二砷磁性纳米粒稳定性好,靶向性强,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磁性纳米粒 组织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对Al-Zn-Mg-Cu系合金GP区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芳 赵中魁 +3 位作者 周铁涛 刘培英 张永刚 陈昌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6-880,共5页
Al Zn Mg Cu系合金在较低温度时效时,形成2种类型的GP区:GP(Ⅰ)区和GP(Ⅱ)区。选用7075,7075+0.58%Li,7075+0.89%Li和7075+1.0%Li4种合金进行343K,240h和393K,24h时效,以获得GP区,并通过DSC实验结果,用Avrami Johnson Mehl(AJM)表达式... Al Zn Mg Cu系合金在较低温度时效时,形成2种类型的GP区:GP(Ⅰ)区和GP(Ⅱ)区。选用7075,7075+0.58%Li,7075+0.89%Li和7075+1.0%Li4种合金进行343K,240h和393K,24h时效,以获得GP区,并通过DSC实验结果,用Avrami Johnson Mehl(AJM)表达式计算了GP区溶解动力学参数,从而定量地研究Li对7075合金GP区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43K,240h时效后,含Li的7075合金的GP(Ⅰ)区溶解激活能较7075合金的略低,Li促进GP(Ⅰ)区的形成;经过393K,24h时效后,2种合金GP区溶解激活能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铝合金 GP区 DSC 组织转变动力学 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517Q steel fabricated via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assisted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combined with tempering treatment
13
作者 LI Jian-liang REN He +6 位作者 WANG Qi-chen CHEN Zu-bin JIANG Guo-rui SUN Wen-yao SU Ye-tong GUO Chun-huan JIANG Feng-ch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760-775,共16页
In this work,ultrasonic energy field assistance combined with tempering treatmen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517Q alloy steel fabricated by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In this work,ultrasonic energy field assistance combined with tempering treatmen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517Q alloy steel fabricated by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LDED).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UV)and tempering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position layer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microstructure of UV assisted LDED sample after tempering is mainly composed of tempered sorbite(TS).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icrostructure inhomogeneity and grains refinement,UV assisted LDED sample with tempering treatment obtain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yield strength(YS)and elongation after breaking(EL)reach 765 MPa,657 MPa and 19.5%,the increase ratios of UTS and YS are 14.5%and 33.8%while maintaining plasticity compared to original LDED sample,respectively.It is obvious that ultrasonic vibration combined with tempering is a potential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obtain uniform microstructure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metal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ultrasonic vibration TEMPERING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A517Q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京光 柳澄 武乐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87-490,共4页
关键词 脑CT灌注成像 CTA 超早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临床应用 组织血液循环动力学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2026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mogenization 被引量:8
15
作者 JIANG Ding-bang PAN Qing-lin +2 位作者 HUANG Zhi-qi HU Quan LIU Zh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90-498,共9页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2026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EDS),differential ...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2026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ED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sults show that severe dendritic segregation exists in the as-cast 2026 alloy and the main secondary phases at grain boundary are S(Al2CuMg)andθ(Al2Cu)phases.Elements Cu,Mg and Mn distribute unevenly from grain boundary to the inside of as-cast alloy.With the increase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r the prolongation of holding time,the residual phases gradually dissolve into the matrixα(Al)and all the elements become more homogeni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X-ray diffraction,the optimum homogenization parameter is at 490°C for 24 h,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homogenization kinet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6 aluminum alloy dendritic segregation HOMOGENIZ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homogeniza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i 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ge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extruded Al-3.0 Mg-0.5 Si alloy 被引量:3
16
作者 YANG Xiao-kun XIONG Bai-qing +6 位作者 LI Xi-wu YAN Li-zhen LI Zhi-hui ZHANG Yong-an LI Ya-nan WEN Kai LIU Ho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636-2646,共11页
The effect of Li(2.0 wt%)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ge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Al-3.0 Mg 0.5 Si was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tes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 The effect of Li(2.0 wt%)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geing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Al-3.0 Mg 0.5 Si was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tes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im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Li-containing allo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however,the ductility is sharply decreased and the fracture mechanism changes from ductile fracture to intergranular fracture.The elasticity modulus of the Li-containing alloy increases by 11.6%compared with the base alloy.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Li addition can absolutely change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he base alloy,andδ′-Al_(3)Li phase becomes the main precipitates.Besides,β′′-Mg_(2)Si andδ′-Al_(3)Li dual phases precipitation can be visibly observed at 170℃ ageing for 100 h,although the quantity ofδ′-Al_(3)Li phase is more thanβ′′-Mg_(2)Si phase.The width of the precipitate-free zone(PFZ)of the Li-containing alloy is much wider at the over-ageing state than the base alloy,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uctile and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elon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0 Mg-0.5 Si alloy Li addition microstructure ageing behav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dynamic elasticity modu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